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原上那口土窑洞(散文)

精品 【丹枫】原上那口土窑洞(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59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3发表时间:2019-04-08 16:23:23

【丹枫】原上那口土窑洞(散文)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中段,是一个距太白山仅有3公里之遥的小村庄。沿太白山一路而下的一道土原,直直地从我们村庄走过,隔断了河西与河东的世界。我们就住在原西脚下。
   我童年的世界几乎都与这道原有关,而原半腰处的那口土窑洞,更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记载着我童年时的乐趣、惊险和一个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这是一道高约百米、宽约两公里的黄土平原,上下成六七十度陡坡;整个坡面布满了茂密的树木,层层叠叠,苍翠欲滴,远望去像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横在村庄面前,而通往原顶的那条大型“之”道路以及那口悬在半腰上的土窑洞,在诸如柏树、洋槐树、酸枣树、白杨树等树木的掩映下若明若暗、时隐时现,又像是这道屏障上绣出的美丽图案;坡顶上是起伏如麦浪般的宽阔平原,零星地点缀着些人家,也布满了纵横不一的沟沟坎坎,一溜一溜的田野忽上忽下,给这宽阔的平原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动感。
   站在原下,抬眼望去,那口悬在陡峭绝壁上的土窑洞显得格外耀眼。也许是它地处险要的位置吧,也许是它深不见底的神秘结构吧,也许是我们这些小男孩涉奇猎险的好奇心所致吧!只要有空,我们就三五成群地前去看看。
   顺着“之”型的土路上坡,从第一个拐弯处直行,是通往窑洞的最佳路径,这是我们从茂密的杂草丛中踩踏出来的一条小路。
   我已经记不清楚第一次爬上窑洞的时候是几岁,只记得我当时上小学三年级,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我们早早的放学回家,拿起各自采猪草的篮子,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向着那口向往已久的土窑洞爬去。
   春天的土坡是翠绿翠绿的,重叠的浓荫已经覆盖了整个坡面,夹杂着无数棵洋槐树的花蕾如一簇簇一串串白色珍珠闪耀在稠密的绿叶之中;地下是茂密的各种杂草,太阳斜斜地照在坡面,树荫下的我们如同行走在一张巨大的屏障之内,暗暗的没有一丝光亮,潮潮的除了闻到一种淡淡的草腥味外,就是弥漫在空中的洋槐花香味。我们向上行进的时候,几乎是弓着腰艰难的攀爬。我们一行五六个伙伴,像一支队伍整齐的行军者,一只胳膊挎着篮子,一只手抓着杂草,谁也不愿掉队,谁都想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那时候,我们常常以电影里的英雄人物自居,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尽管我们知道要爬进陡峭绝壁上的那口土窑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一脚踩空便会掉下十几米深的陡坡,但谁都不愿意退缩,谁也不愿意说出放弃这次冒险的话,一字儿排开站在和窑洞口平行的一侧,商量着怎么爬进那距我们只有四五米远的窑洞。
   说实话,那个时候,当我看着处在陡峭绝壁上的那口窑洞,以及要爬进窑洞必须踩过同样处在陡峭绝壁上一个个脚印时,我是真得心里害怕,两腿都开始发软。但处在那样的环境,我又必须装成出生的牛犊一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也必须像电影《智取华山》中的那些英雄们一样,做好了战胜攀爬绝壁的准备。
   我是这样想的,我的那些伙伴们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我以一个英雄者的姿态,站在了攀爬绝壁的第一位。我把篮子斜挎在肩上,身体面向绝壁并紧贴着绝壁,两只胳膊大大地张开,抓住一切能抓住的凹凸不平的壁面;两只脚踩在大人们早先挖好的一个个不是很深的脚窝,一点点地向前移动;头也紧贴着绝壁,不敢朝下看,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短短的四五米距离,漫长的如四五千米,直到一只脚跨进窑洞,我的神经才松了下来,悬着的心才随之落下。
   我们就这样一个一个不计后果地爬进了窑洞,像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虽心有余悸,但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天性。
   这是一口底宽约三米、高约四米的半圆型土窑洞,直直地向里面延伸着,十米之后便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窑洞两侧又有大小相同的子窑洞,浅者两米,深者三米。我们不知道这口窑洞是什么时候挖的,又是怎么在这么高的绝壁上挖的,也不知道这口窑洞到底有多深,一直通到哪里,只是隐约听大人说过,这口窑洞是解放前村民们为防止土匪抢劫,费了近半年时间挖出的一个避难所,上可通原顶,下可连村庄。“深挖洞,广积粮”运动中,生产队又专门对窑洞进行了修缮,让原顶洞口更加隐蔽,原底出口更加方便。但无论怎么传说,我是一次也没有来过这里,更没有从原底洞口爬上洞中,再攀至原顶,也没有从原顶下到原底。听大人们说,这口窑洞虽然上下全部贯通,但很少有人攀爬,一则里面太黑,攀爬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二则里面太窄,有好几处是直上直下,需“鹞子翻身”才能通过。这样的一口窑洞,我们这些孩子们是万万不敢攀爬的。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在窑洞口的明亮处打打牌,捉捉迷藏,或站在洞口,朝着原下的村庄高声大喊。
   那时的我,是最喜欢站在窑洞口极目远眺或俯视村庄:远处的河流、田野、道路、树木在我的眼里是那样辽远和渺小,而近处的村庄、房屋、院落、门窗以及行人又是那样的清晰和亲切,我甚至能说出每一个房屋的主人和每一个行人的名字。
   此时的我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把眼前的世界尽收眼底,并且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直到我们玩的筋疲力尽,日落西山时,才想起了篮子还是空的,猪草一点都没有采。便急忙挎上篮子,冒着刚才的危险,又一次从窑洞口爬了出来,在茂密的树林里采猪草、捋洋槐花,然后满载而归地回到了家里。
   本以为我们的这次冒险不会被大人发现,没想到一进家门就遭到了父亲的质问和训斥。而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了这次冒险是多么的可怕。正如父亲训斥的那样:在绝壁爬行,不要说你们这些小孩子不敢,就连我们大人也要小心再小心,你们可真是不要命了。
   从此,我们有好一段时间不敢再攀爬那口窑洞,即使每次上坡,也只能围绕窑洞“望窑兴叹”,从不敢再近前一步。然而,那个时候,是一个学英雄当英雄的年代:课文上学的是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老师要求我们的是做《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那样的英雄人物。要我们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要我们做迎风傲雪的松柏,不做弱不禁风的温室幼苗,做草原的雄鹰,不做屋檐下的家雀。在这种强大的宣传教育和学习中,攀爬窑洞的那点风险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们又开始跃跃欲试了,每到下午放学或星期日,便一次次地结队而行,挎着篮子,来到坡面,或采猪草、或采草药,尔后,登上窑洞,打牌、捉迷藏、嬉笑打闹、大声呐喊。渐渐地,这成了我们活动的固定项目,几天不去,我们就有一种失落感,浑身就不自在,自身的价值无从体现。好在,日后的攀爬路线,经过大人们的专门修整,没有第一次攀爬时那么险峻,这就大大降低了攀爬的风险,让我们在后来的攀爬中来去自如,身轻如燕。
   然而,忽然的有一天,一个爆炸性新闻在村子里迅速传开:一位讨饭的外地中年男人,在一个下雨天的傍晚,想爬进窑洞避雨过夜,没想到脚下打滑,不小心一脚踩空从绝壁上摔了下来,恰好被过路的一位村民看见,赶紧叫人用架子车送进了公社医院。但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消息传到了学校,各班主任迅速向每一名学生传达了学校的决定:禁止攀爬窑洞,否自开除学校。
   其实,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的我们,即使学校不下禁攀令,也不会再爬那窑洞的。想想看,一个有着血的教训的窑洞,谁还会再重蹈覆辙?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四十多年来,我再也没有爬上过那窑洞,再也没有体会过那窑洞里的快乐时光和惊险一幕,至于窑洞内的上通原顶、下通村庄的路径,我更是从未走过。
   也许那只是传说中的一个谜。
   今天,我又一次的回到家乡,看到半坡绝壁上的那口窑洞,依然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俯视着我的村庄和村庄里的每一个人,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不由得涌上心头。我多想再爬上去看看,但我已经力不能支,毕竟我已经是位年过半百的人了。
   原上的那口土窑洞,还是从前的样子吗?
   二0一九年四月六日
  

共 31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原上那口土窑洞,作者深情的回忆了儿时的童趣。有惊险,有刺激,有成功的自豪。有探险的骄傲,还有一些不敢攀爬的神奇。儿时的作者也最喜欢站在窑洞口极目远眺或俯视村庄:远处的河流、田野、道路、树木在我的眼里是那样辽远和渺小,而近处的村庄、房屋、院落、门窗以及行人又是那样的清晰和亲切。当有一天得知一位过路的人不幸坠崖身亡后,作者才改掉了探险的脚步。而如今再次回到家乡,以前的窑洞已不再是以前的模样了!这口土窑洞,触动了作者很多的回忆,也让作者想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快乐童年。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作者如数家珍,引人入胜!好散文!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新续!【编辑:黄江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41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9-04-08 16:24:00
  好散文!推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新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4-11 22:33:38
  恭喜老师又获精品,祝写作更上一层楼!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