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光】巧揭膏药丝(小说)

精品 【看点·光】巧揭膏药丝(小说)


作者:翁太庆 童生,51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1发表时间:2019-04-11 15:30:10
摘要:胡立志喝了一肚酒,吃了一肚子蔬菜,当然牛羊肉他吃得最多。 据说,当晚他给人发微信,说今天中午吃了一只大白鹅。从那以后,胡立志就再也没去过“芙蓉休闲度假村”,也不再发指示了。 过了两天,程明再遇沈秋实说:“你这家伙太坏了,一碗甲鱼汤,终结了董事长的许多念想。”

【看点·光】巧揭膏药丝(小说)
   不是立秋后夜里的风太凉,恐怕那手机里的“那家伙又来电话了”的铃声再叫十遍,“芙蓉休闲度假村”的老板沈秋实也不会醒。
   经营度假村太累人!吃喝拉撒玩,“五行不缺”。撇开其他的一切不说,单是敬酒就十分累人。每天一斤半白酒下肚,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不是享受,是受罪!
   今天他又将十六个包厢跑个遍,每处三钱,这一圈下来准不止半斤,有的包厢一小杯是过不了关的。出访前喝下去的和回到座位上再来点的,这三加四加的,一斤出头了。今天他不敢再干了,说了句,有点小事,跑一下,大家慢用,便撤了。这是托词,谁都明白。理解万岁!
   洗了澡,挪到办公室。推开窗户凉风夹带着泥土和香樟的芬芳味一齐涌了进来,他还嫌不够凉爽随手开了电风扇,啊真舒服!他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不知疲倦地播放着,看电视的人早已进入梦乡。他睡得真香,大呼小叫他照睡不误,那固执的铃声一遍又一遍响起,等于白叫。
   立秋后,早凉晚凉。夜风和电风把沈秋实冻醒,他揉揉眼睛瞄了一下电视,已近午夜,两个小时过去了。他打着哈欠,伸个懒腰,拉开毯子,关了电视,继续睡。就在这时,“那家伙又来电话了”的铃声又响了起来。哪个夜猫子这时还打电话?
   沈秋实迷迷糊糊地问:“喂,哪位?啥事?”
   “哎吆妈妈,兄弟,你把我急死了!怎么到现在才接电话呢?我还以为你钻到哪个洞里去了呢!”
   “哦,董事长啊!失敬、失敬!老酒吃多了,睡得沉。恕罪!”沈秋实忙赔不是。
   “是不是看上哪个mimi,早就进入温柔乡了?”对方戏谑道。
   “董事长,你怎么想得起来说这话的?这些年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在家困沙发呢。”沈秋实辩解道。
   “七点左右打了十个电话你都没接,马上十二点了,打牌刚散场。我知道你是个喜欢宵夜的人,因此再试一下,打不通,明天早晨再打。”对方的意思是这电话非打通不可。
   “董事长,有何吩咐,请指示!”
   “没大事,老三吩咐,明天送外出旅游的二老回家过中元节,中午到你那吃个便饭。”
   “为这事,还要烦你打这么多电话?老人家回来,中饭理应我安排。”
   “不啦,这次他们玩累了,有野生甲鱼,烧个汤补补!我们无所谓,搞点蔬菜就行了。”
   “我知道!请放心,就是下河捉,我也得捉只野生甲鱼。若没有,杀我的头都无怨言!”沈秋实打起包票来,借着手机的亮光他拿起笔在“记事”牌上写下“野生甲鱼汤”。
   “你这家话尽拣好听的说。其实镇长也要安排的,被老三回绝了。”
   “哦,镇长知道你们回来?”沈秋实故意问道。
   “嗯啦,前天跑到省城来要老三关心关心家乡的发展,当然晓得二老要回家。”
   沈秋实一听,差点笑出声来。原来三天前镇长带团到广州招商引资去了,临走前的晚上有人为镇长等送行,沈秋实还去敬了酒,什么时候跑到省城去了?他顺着说:“这个自然!你董事长是什么人?不愁吃喝,只愁吃不过来。好了,不耽误你休息,明天还要赶车。”
   “没事。他们要派车来接,我说大巴空间大,全程高速,两个小时多一点儿就到家了。好,明天中午见!”说完挂断了电话。
   沈秋实认真过滤了一下对方的话,发现只有三点是实话,一是烧甲鱼汤,二是大巴空间大,三是两个多小时到家。想到这儿,他不禁大骂道:“活鬼,瞎吹牛皮,十句只有半句真的,有时还要打折扣!”
   一番折腾后,沈秋实的酒意睡意都减退了许多,他埋怨道:“发个语音微信不就行了,何必要说这些?本来能美美睡上一大觉,你这一搅和,哎……”他不想多说什么了,开灯泡茶。
   两开茶后,他踱到自己住的院子外,沿着园内沥青路散起步来。
   未圆的月亮已偏西,给万物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清风徐来,杨柳依依,萤火虫还未飞累,在空中忽高忽低飞舞。他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顿觉一身轻松,唉,何必计较一个不值得计较的人呢。不用人劝,他心情好多了。徜徉在园中,他为能有今天,感到无比欣慰。
   十多年前,沈秋实从金陵饭店辞职回来,在县级经济开发区月亮湾河畔建起了“月亮湾野味馆”。那时还没有诸多的规定,公款消费控制不严,不锈钢生意红红火火孵化出众多“土豪”,饭店形势一片大好。沈秋实只恨饭店规模小,不能接待更多的客人。他很想建一个规模较大,格调高雅的园林式饭店,土地是个问题。申请土地划拨根本不可能,只有货币转让。
   沈秋实与朋友一起四处寻找可以建饭店的地方。找来找去只有学校旁边的那块有陆地有鱼塘还有一片河滩的地方比较合适。这块地旁边是交通河,又靠省道,交通便捷,又好停车。面积虽不大,可借鉴他人的做法,依水而建,借河而居。
   买好地赶紧交建房申请,规划部门不同意的理由太多。沈秋实不甘心,五十万买下的土地哪能闲放在那儿。赶紧找人打招呼,可还是不答应。在市领导关心下,镇党政联席会上提及沈秋实的申请,先是一阵沉默,因为大家都经常在“月亮湾”相遇,不好意思开口。过了会儿,主管副书记讲话了,饭店开在学校旁,还怎么叫孩子们安心学习,谁能保证没有香气溢出?占用河床不利泄洪,公路桥下搞建筑,违反常规。省道拓宽在即,上级问责谁担?未等他再说出第五第六,大家就一致表示不需讨论,直接毙了。
   此路不通,还有行得通的路吗?
   沈秋实头疼。美好的梦想怎样才能成真,他在苦苦寻找途径。
   沈秋实情绪低落,春明景和似乎与他无关。他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催了三次还未动身去用午膳,不想吃。
   “老板,老板,快点来!”手机里传来牡丹厅服务员急促的呼叫声。
   “大呼小叫的干什么!不就是吃饭吗,知道了!”他以为又是催去吃饭呢。
   “牡丹厅里有人吵架,盘子都飞起来了!吓死人了!”服务员颤抖地说。
   啊,砸场子吗?不好,“杠嗓王”(喜爱吵架的人)在里面!他边跑边说:“我就到!”
   “鬼,吹牛皮吓唬谁?你兄弟当大干部又怎么样,啊?不巴结他,还不是和我们一样!还好倒不是省长书记的,否则整个省都是你家的!一天到晚到处骗吃骗喝,畜生医生!”老远沈秋实就听到“杠嗓王”放开嗓门大骂!
   “杠嗓王”五大三粗能吃能喝更敢说,嗓门大得像丢炸弹。此时他好像还没骂过瘾,继续数落道:“三句话不到就撂场子,我家老三怎样怎样,香烟是书记给的,酒是镇长送的,哪个望见过的?既然每天都有三四家请,你为什么又到处找着吃,混着吃?活鬼!”
   推开包厢门就看到粉身碎骨的盘子,还好没伤着人,喝酒人心里还算明白。
   沈秋实劝道:“打人莫伤脸,骂人不揭短。这样伤感情呢!”
   “杠嗓王”接过口说:“同他这种畜生,谈什么感情!我就是要将他的畜生皮剥了,现出原形。个活鬼!”
   沈秋实知道,这个时候再劝“杠嗓王”等于火上浇油,只有拉走挨骂的为上策。
   被骂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胡子直抖,没有还击,嘴角边还挂了一丝笑容,显得很大度,只听他说:“他说他的,我才不跟他一般见识呢。骂人有什么用?没事,我就坐在这儿,让他骂个够。”
   “走吧,走吧!您大人大量,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坐在一旁的乡卫生院院长程明劝道。
   沈秋实和程明没费多大劲便把他拉出了了“牡丹厅”。
   沈秋实准备请他到办公室喝茶消气。刚走出长廊,那人手机响了,传来一个女人恶声恶气的喊声:“你又死到哪去了?一天到晚魂落在外面,吃东家吃西家的怎么噇得下去的呢?咋就不喝死你的!”
   这话多难听啊!刚受了外人的气,你老婆又大呼小叫,太没面子了!他气得一下子掐断了电话,可手机又不依不饶地响了起来。他知道不接电话,回家去的日子不会好过,不能不接。可一接,对方的机关枪就扫了起来:“你有本事,不要接电话!你告诉我,你在哪里,我不去把你的酒杯摔了,就不是人养的!畜生!”他知道,这蠢婆娘不是做不出来出格的事来,还是回去为好,息事宁人!
   沈秋实假装没听见什么,说:“既然有事,就不留你。不要生气,改日专程请你!”
   送走了“怨客”,沈秋实问程明:“这个人,就是那兽医站长?”
   “是啊,不是他,哪个受得了这番言辞?”程明答道。
   “他不是有弟弟当大干部吗?哎,此人度量蛮大的,不简单!”沈秋实很佩服。
   “不是度量大,是习惯了!”程明进一步解释道。
   “什么意思?”沈秋实不懂。
   “‘酒杯端,天地宽’这是他的信条。”程明接着又说,“谁给酒喝,谁就是朋友。”
   沈秋实忽然开朗,脱口而出:“哎,有了!”
   “什么有了?莫名其妙的!”这时程明懂了。
   “我肚子饿了,有了吃饭的欲望了。你刚才也没吃好,走,我们去喝几杯!”说着拉着程明就向小餐厅走去。
   程明拗不过沈秋实,只好与他对酌。
   沈秋实半斤酒后,话慢慢多了起来。问清席间不快的缘由后,沈秋实请程明介绍“畜生医生”。他说:“对此人早有耳闻,也见过他来店多次,但我毕竟不是本庄人,还请你介绍介绍。”
   “你要听他的故事?把你耳朵听脏了可不要怪我。”程明申明道。
   “愿闻其详。”沈秋实笑眯眯地说。
   “那好,我就讲点他的故事。”程明答应后便讲开了。
   此君姓胡,宝号立志,兄弟姐妹六个。有趣的是,上面两个姐姐,下面则都是男丁。早年家境不好,重男轻女的父母,没让女儿上学,她们很小就到生产队里挣工分,男孩都上学。两个姐姐出嫁后不久,胡立志也高中毕业了,是干农活还是学手艺?学手艺,替人家白干三年不说,还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划算又憋屈;下田干农活,太苦太累,“四夏”大忙气温高达三十八九度,谁见过农民坐在家里避暑?要成为父辈一样的人,胡立志不甘心!
   看看镜中的自己,方面大耳,尤其是那敢与美国人相媲美的鼻子更添自信,人们不是常说“鼻大有饭吃”吗?
   高中毕业加上嘴甜,腿勤人不懒,哪个不喜欢?他铆上了支书家,有事没事就往他家跑,叔子长叔子短的叫,重活脏活抢着干,还会烧菜。支书这时候才发现邻居家的孩子是这样的懂事!
   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明天,机遇总是属于那些肯进取的人。胡立志不知从哪里得来这些至理名言。
   机遇真的来了。大队要选派一名有文化的青年参加公社“农业学大寨”工作组,支书首先想到了胡立志。得志后的胡立志,那兴奋劲儿就不用说了,你看他走的哪里唱到哪里。
   该派胡立志不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披星戴月修地球,他又撞上了好运。国家发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号召,要求公社兽医站要有专门的办公医疗场所。建兽医站。根据惯例,征用到哪个大队的土地,就安排一名土地工。兽医站建在胡立志所在大队土地上,他便以土地工的名义进了兽医站,成了一名兽医。这工作虽不太风光,但毕竟跃了农门,吃的是公家饭。
   胡立志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拿的工资绝大多数都交给母亲,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在上学呢。老二很明智,面对高考,有点寒碜,还是把升学的机会留给弟弟们吧。
   胡家不仅减少两个吃闲饭的,还多了一个挣工分的,一个拿工资的,这一反一正变化太大啦!家人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
   有家人的大力支持,两个弟弟学习更加发愤。复读两年后,他们相继考上了专科学校。
   那年头,考上大学家里不花钱,因为国家将费用全部包了下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大学的兄弟俩还有余钱带回家呢。
   大学毕业,他们成了国家干部,胡家彻底翻身了,老大也结婚生子。
   兽医工作轻松,一个兽医负责一两个自然村庄生猪防疫、治疗和阉割,生产队的耕牛难得生病,至于家禽除了防疫外一般都是听天由命。生猪阉割容易,公猪既好骟又得实惠。公猪的睾丸,夏天炒青椒,冬天炒大蒜,是不错的下酒菜。有菜不来点小酒,就对不住美味了,胡立志慢慢学会了饮酒,渐渐喜爱上令人兴奋甚至飘飘欲仙的琼浆玉液。
   下酒菜不是问题,但白酒要钱买啊。这笔支出,细细算起账来也不少。那时候媒人给人家姑娘介绍对象,家长首先要问的是,那男孩会不会抽烟喝酒赌钱,三样一字不沾方可考虑。而今,胡立志一个字不少,老婆哪能没有意见,除非不是过日的人啊,因此战争不断。
   唉,为了喝个酒,常在家里打架丢面子啊。不喝,那酒虫子到时候就出来噬咬你,从喉咙到心里爬来爬去,难受死了。强悍的雌老虎与要命的酒瘾,是对难调和的矛盾。他情愿饭前被人叫去给猪看病,厚道的人会留他吃顺便饭。吃饭,地方性惯称,是搞点小酒的代名词。他是个很随和的人,从不拂人面子,只是端起酒杯不肯放下,直喝到“墙走,我不走;我走,地颤抖”,跌跌绊绊摸回家,倒头便睡。如果没人叫醒,一般都要睡到四点钟。他常发誓,再也不喝那“昏迷汤”了,可从来没兑现过。老婆骂他,上午还像个人,下午是个鬼。酒鬼,醉鬼!

共 16255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如果不是读完这篇小说,还真不知道“膏药丝贴上去容易,撕下来难”的精妙预测。小说中的胡立志其实就是个“好吃佬”,没有啥本事,就喜欢拉大旗作虎皮,仗着兄弟在省里工作,便四处拿大,混吃混喝。可就是这样的人,偏有人会投其所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其实,拼命巴结胡立志的沈秋实是另有所图,因为他早先买了块地皮想扩大酒店的经营规模时遇到了“拦路虎”,镇党委政府以其不符合规划要求而拒绝了沈秋实的申请要求。于是沈秋实便通过好友程明找到了“膏药丝”胡立志,并通过胡立志办成了地皮租用事宜,达到了扩大酒店经营规模的目的。至于沈秋实最后用巧计揭掉胡立志这块“膏药”的做法虽然不怎么地道,却也揭示了生活真谛。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41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9-04-11 17:26:25
  很有讽刺意义的小说,欣赏了,感谢老师支持看点。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4-17 07:39:50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翁太庆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天汉夜话        2019-04-17 10:01:08
  o(ktjklioi8o没有吗m?离开88iiiiu8iikkkmkk
4 楼        文友:翁太庆        2019-04-17 20:00:20
  感谢各位老师的抬爱!本人深感愧疚,未能及时将修改后的拙作替换原作,深感不安!恕罪!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