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我们和父亲的读书故事

编辑推荐 【晓荷】我们和父亲的读书故事


作者:荧屏之旅 秀才,2226.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6发表时间:2019-04-11 20:40:01
摘要:从记事起,父亲的床头都放着几本书,这是很多人家都没有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因为父亲营造的读书生活方式,在他的熏陶影响下,我和书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接触。


   我的家乡是白洋淀东,由万亩淀水围成的采蒲台岛。白洋淀水乡人像温和的淀水一样,在布满蛛网巷子的小岛上,过着男人捕鱼,女人织席的生活。他们睁开眼就是活儿,“读书”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没用,它奢侈,不能果腹。父亲是一名识文断字的文化人,这都得益于奶奶。在那个运动不断,挨饿的年代,她历尽辛苦,把我的父亲培养成一名高中生。记得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总有街坊四邻,男女老少拿着信纸,请父亲帮忙写信。父亲和善,从来不打“不”字。在掉漆的书桌前,是求信人断断续续的独白,父亲则轻皱眉宇,时不时同对方聊上几句,随着笔尖的划动,信纸上显出隽永,成行成段的方块字。终于一封封承载着不尽亲情、爱情的家书,寄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从记事起,父亲的床头都放着几本书,这是很多人家都没有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因为父亲营造的读书生活方式,在他的熏陶影响下,我和书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接触。九岁那年,我看了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毕淑敏老师的《屋脊上的女孩》。作品是几个豆蔻年华的女军医经历坎坷,无可选择地被命运抛到海拔几千米的世界屋脊,以一颗快乐的平常心征服人类第三极的故事。在毕老师朴素生动的文字里,第一次知道,中国还有青藏高原这样神奇的地方。我捧着书,伏在父亲身旁,听着他带有光阴故事的讲述:父亲是一名有着六年兵龄的新疆兵,负责部队的物资运输。几乎每天他和战友们组成的车队往返于广袤的疆藏两地。我的脑海无尽的延伸着,想象着魏巍天山、昆仑山的样子,深感祖国的辽远和伟大。
   白洋淀连绵百里的芦苇荡,年复一年的枯荣。我和小伙伴们渐渐长大,刚过十岁,每到放学,我们都扛着母亲截好的苇劈,一趟一趟地推拉着石磟碡,碾成用来织席的苇眉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水乡的孩子要继承先人用智慧创造的水乡活计。水乡人家的生活繁杂,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当忙完一天的苇事、渔事等,我和父亲要一起读书。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读书俨然是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生活很节俭,他从来不花钱买书。因为他有文化,字写的漂亮。大队里每次有普查登记等文案工作,父亲都被叫去帮忙。而他床头的各种书籍,几乎都是从大队带回家的。父亲的床头不大,书的门类种类却不少。在父亲的指引下,我生活在书海世界里,品味着天文历史、地理游记、传记人物、美术园林、文学天地等等,带给我别样的孩童年代。
   我们的生活由黑白胶片的慢镜头,高调地迈进万花筒的幻灯里。我中学阶段,白洋淀的苇席价值打了折扣,出现滑坡。初春,正值村里过庙会。教室同庙会一墙之隔,老师朗朗的读书声成了耳边风,我的心思飞到窗外热闹庙会的书摊上。回到家,母亲把卖苇席攒下的二十元钱塞进我的口袋。虽少年不知愁滋味,可家里的光景清晰的打在我的心里。从家里幽静的胡同里出来,我径直跑到古朴的烈士祠下的小书摊。忘却了母亲省着花钱的教诲,用二十元钱买下路遥先生的《路遥文集》。当我喜出望外地抱着书回到家,平时慈祥的母亲大发雷霆,在她看来书不能吃,不能喝,买书是乱花钱。父亲则跟母亲的态度完全相反,最终在他的支持下,我留下了那套珍贵的《路遥文集》。直到现在,这本奢侈《路遥文集》已经成为我的枕边书。
   有父亲的庇护,初中到高中六年。每次到安新县、任丘市等邻近县城,寻找书店成为我读书路上新的征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看的第一本国外名著,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生活等,有很多地方都无法理解。在父亲指导,我浸在《复活》《简爱》《茶花女》《鲁宾逊漂流记》等文学作品里,书为我打开一扇窗,把我带进西方文学的世界里,让我学到了有别于中国以外的新天地。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读书空间和圈子像是膨胀的气球,快速得变大变宽。十五年前,我考入县职教中心。某天,去班主任王媛华老师家。进门后一眼就瞥向她家的书柜。望着那层层排排的书,我心里竟然莫名得紧张。因为生性内向,面对刚刚认识的班主任,我实在张不开嘴借书。王老师看着踌躇的我,扶了扶金色镜框的眼镜,温情地说:“岩江,你喜欢看书吧?有你喜欢的书,你就拿过去看。”我不相信得瞪圆眼睛,孩子气地说:“王老师,是真的吗?”接着是王老师一阵“咯、咯……”地笑。
   从此,我在他乡的高中生活不再孤寂。每天往返于教室、宿舍和王老师家,记得在王老师家看的第一本书是赵树理先生的《小二黑结婚》,接着是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以及琼瑶、金庸、林语堂、钱钟书、王朔等等,很多近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经王老师同意,每次周末回家,我都带着她的书回家,同父亲一起渡过周末的读书时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学习探讨孙犁先生的作品。孙先生是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多数是以白洋淀为背景,特别是《采蒲台》《采蒲台的苇》两篇作品都写到我们村,这自然增进我们的亲近感。这时,二爷爷会拄着拐杖,蹒跚着走来。打开记忆的闸门,为我们还原那段刻骨铭心,战火纷飞的岁月。
   十年前,白洋淀很多芦苇荒弃在地里,曾经有软黄金美誉的白洋淀苇子,沦落成野草。父亲和母亲依然编织着他们的希望和云彩。那年,九月中旬的一个清晨,我乘第一班开往对岸的船,到遥远的邯郸读大学。当闯进远远大过采蒲台岛、白洋淀的时空,恣意的享受读书的乐趣。在学习之余,我几乎每天都泡在三层图书馆里。像一条自由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快乐游弋。
   大学是人生的分水岭,是人心智成长最快的时光。受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影响,我感叹文字的神奇和魅力。在高中阶段,我萌发写作的念想。到了邯郸的第一个冬天,我终于付诸尝试,开始了我的文学创作路,这一走就是十二年。在文学创作文化苦旅的路上,有时会感觉茫然困惑,因为写作对作者要求很高。幸运的是,在和父亲读书日子里的知识储备,使我坚持下来。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开始时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参加的文学征文比赛、投稿只能留老家的地址,已是花甲的老父亲成为我的义务通讯员。每次征文获奖,作品发表,父亲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我,隔着听筒是父亲激动的声音。那一刻,仿佛看到他老人家带着老花镜,抚摸我的墨香样刊,鲜红证书和精致奖杯等。
   父亲和母亲已到不惑之年,苇席几乎退出历史的舞台。今年正月,父亲驾着冰床,带着圆月弯刀似的大镰,把芦苇收割回家。开春了,母亲又开始了几十年为一日的织席。上个月,带着三周的儿子回家。特地从书店里挑了《宋氏三姐妹》和《张学良传》给父亲。看到书,他露出会心的笑。父亲把孙子抱在大腿上,我坐在老人的身旁,我们一起翻着书中的配图,读着书中的故事。如今,第三代成员加入我们的读书生活。我和父亲的读书故事在继续,在路上……

共 26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它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平静,让我们开拓视野……本文讲述的是作者与父亲一起读书的故事,拜读文章的过程中,眼前浮现出那一个个温馨动人的场景。很多人都会质疑,读书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在很多人看来,读书没用,不能果腹,可是正是书籍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记得朱自清曾经说过:经典不在于实用,而在于审美。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爱书,惜书的父亲,也看到了喜爱读书,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的作者,现在第三代成员也加入了读书生活,如此美好和惬意……这样良好的家风让我们着实艳羡,希望我们都能以书为友,从书籍中吸取精神食粮。感谢老师带给我们的感动,期待您的下次精彩作品!【编辑:小小的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小的船        2019-04-11 20:42:55
  十分羡慕作者诗意栖居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间,手捧一本书,桌前一杯茶,如此,惬意而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荧屏之旅        2019-04-12 08:41:22
  谢谢编辑老师的按语!
2 楼        文友:何叶        2019-04-11 21:35:55
  欣赏佳作,感谢朋友支持社团。敬茶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荧屏之旅        2019-04-12 08:41:32
  谢谢社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