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铭记婆母情(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铭记婆母情(散文)


作者:腊梅花开 白丁,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7发表时间:2019-04-14 20:37:43
摘要:一段和婆母相处的情缘,点点滴滴令人铭记在心。

人逢佳节倍思亲,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更加怀念我的婆母。老人家已经去世多年,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梦境中出现,点点滴滴的婆母情,使我铭记在心。
   我的红娘是我的启蒙老师,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四十六年前孙老师带我到男友家里去的情景:一天晚上,孙老师带我到男友家里去看看老人(在当地农村就是相家)。刚进门,男友的家人就热情地招待着我们,阿姨端来一瓷盆大米茶,她给孙老师和我各盛了一碗,放上白糖,阿姨不止一次的把碗递到我的手里,无奈之下,我接过碗,喝了一口,那口大米茶甜如蜜,甜到了我的心窝……我的心怦怦地跳,脸上火辣辣的,阿姨一边和孙老师聊天,一边目光扫视着我;我便鼓起勇气,微笑着打量着阿姨,她上身穿着花格粗布褂,下身穿着蓝粗布裤,红润的圆脸,慈眉善目,聪慧的目光好像一下子能把人的心思看透。我的目光游移,环顾一下男友的家,低矮的房屋内除了两张坯墱床和两个泥窝(用泥做的盛粮食的囤),别的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可我倒被这位热情、善良阿姨的举动所感动,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家徒四壁的矮屋就是我未来的家,这位姨就是我的娘亲。
   我离开男友家的时候,阿姨送了还送,到了村头,阿姨硬塞给我一把钞票,可能就是当地流行的所谓的‘见面礼’吧,阿姨家那么困难,说什么也不能要她的钱,我实在经不起她的再三推让,只好收下。到了村后的竹园旁,我便把阿姨给我的“见面礼”悄悄的塞进了男友的衣兜。遗憾的是,至今我也不清楚阿姨到底给了我多少钱的“见面礼”,但在我的心中,阿姨送给我的情义重于泰山。
   我和男友于1969年农历正月初六结婚,随着爱人喊婆婆“娘”,总觉得叫“娘”更亲,喊公公“大”。娘对我疼爱有加,那时候凭挣工分吃饭,生产队的重活娘舍不得让我去干;家里偶尔加个餐,娘总是把好吃的藏在碗底,当我发现这个秘密后,郑重其事的跟娘说:“娘,你要一视同仁,弟妹年少,有好吃的多让着他们。”娘总是笑着点点头。
   自从我和爱人结婚后,娘和大就把家里的“大权”交给了我们,二老对我俩的信任,给了我们自信和勇气,我们义不容辞的担当起大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大,能吃苦耐劳,犁、靶、摇耧、撒种样样全能;娘是勤俭持家的好手,纺线、织布、缝衣、蒸、炸、烧、炒面面俱到。娘纺纱织成的花格布的确让人喜爱,我给妹妹精心设计、剪裁、缝制的圆领开衫上衣,穿着时尚、大方、可体,娘看着高兴,妹妹更喜欢;娘炸的麻花细、脆、香,娘炸的糖糕皮酥、馅香甜,娘擀的面条细长,汤清、劲道;家人吃了娘做的饭,顿时感觉疲劳消除,干劲倍增。记得有次我割麦子回来,娘很快把炸好的糖糕端出来,我躺在床上,一连吃了七、八个,干劲足了,正当午,我不顾娘的劝阻,又返回麦地去割麦,中午割麦显得镰刀特别快。
   娘担当了一日三餐烧饭的重任,家人的鞋子、逢制衣服的事儿自然有我承担下来。69年5月份,我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烈士子女政府每月定补四元钱)拿出来,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部蜜蜂牌缝纫机。缝纫机不仅可供家人做衣服,劳动之余,还可以挣点外快呢!虽然一件衣服块儿八角的,多少补充点家用,经济少许有点儿好转。娘见我不是吃闲饭的人,又掏心窝儿的对家人好,越发疼爱我,有什么知心话儿都对我说,就连弟妹的婚姻大事也要相托与我,看到娘这么信任我,我就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1969年底,我的大女儿出生,小宝贝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娘视孙女为掌上明珠,给孙女洗尿布,护理我坐月子,她老人家忙得不可开交,幸福的笑容全都写在脸上。1971年4月,我正式转为公办教师,爱人当了两年的大队干部,后来考取了大学,分配到江集中学当教师,节假日回家帮父亲料理农活,饲养牲畜,娘很开心,勤劳持家的心劲更足了。随后的几年,家里的宝宝相继出生,娘为了让我们全心的投入教学工作,她老人家成了孩子们的衣食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娘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直到现在,奶奶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都是第一慈母的形象。她老人家为孙辈付出的心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只有用心去体会娘的温暖、娘的爱,用实际行动去回抱娘赋予我们的重任。
   后来,弟弟入伍当了兵。原来,家庭比较困难,父亲只让弟弟读了一年的书,白白耽误了弟弟的学业,真的太可惜。可弟弟聪明、好学,在部队勤学苦练,入党、提干进步很快。弟弟的文化水平也日渐提升,读书、看报、写信不亚于中学生。大妹妹十六岁开始上小学(从四年级开始读书),她聪明过人,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优异。那时,我们的大家庭真叫蒸蒸日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娘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娘对我们付出这么多,我和爱人自然承担起孩子和三个妹妹上学的义务,弟妹和哥嫂相处得比较和谐,很少和哥嫂顶嘴,我和爱人对三个妹妹管教特别严格,娘从来不护短,不摆脸色给我们看,只要为了妹妹的前途好,娘可放心啦。娘的宽容、大度的心态给了我正能量。
   娘的爱不仅体现在婆媳之间,与邻里关系相处得非常和睦,娘从来没有和哪家的婶子大娘红过脸,哪家夫妻、婆媳之间有了矛盾,娘,是个和事佬,经娘一劝说,那个家庭就和好如初。
   1969年秋天,马桥生产队来了几个上海知青,娘看她们远离父母,心疼她们,就把她们请到家里,想着法子给她们做好吃的,她们感动得也喊老人家“娘”。其中一个叫张秀珍的姑娘早已调回上海工作,几次回马桥探亲,一定得到我家来看望她的“娘”。
   在那个生活艰苦的年代,邻里之间,免不了东家借点米,西家借点面。娘的口头禅是“借人一平碗,还人一鼓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要实,火要虚。”她老人家的一举一动,教会孩子们应该怎样做人的真谛。
   我的母亲曾经夸我有福气,说我遇到了好丈夫,好婆婆、好弟妹。归根结底还是我遇上了好婆母。没有慈祥、仁爱的婆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婆母把媳妇当女儿,媳妇把婆母当娘亲。
   婆母用善良、仁爱之心撑起一片蓝天;老人家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爱仍然是照亮我人生前进路上的一盏灯塔!

共 24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诉说自己与婆母关系的散文。文章用质朴的语言诉说了自己从与男友恋爱到嫁入他家门,再到自己也当了娘这一路与婆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婆母,一个农村妇女的形象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人们都说婆婆与媳妇的关系是天下第一难处的关系之一,但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亲如母女的婆媳关系,作者从内心将自己的婆婆当成了娘。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但却有着款款深情,婆母的形象真实可信,让人动容。是一篇值得细品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14 20:38:20
  谢谢作者带来的佳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14 20:39:17
  作品反映了一种亲如母女的婆媳关系,婆母的形象真实感人!赞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14 20:39:38
  期待更多佳作呈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腊梅花开        2019-04-15 14:31:17
  感谢编辑推荐此文,与文友分享我与婆母和谐相处的生活情缘。把婆母当娘亲,婆母把媳妇当女儿,两好合一好。小日子就过得舒心。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