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一念秋凉(散文)
一、立秋:寂寞梧桐也关情
梧桐适合入诗,缺月疏桐,漏断人静,一弯上弦月挂在枝头,诗人披衣而起,或为离愁别绪,或为家国安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在这长长的叹息声中,落下了第一场秋雨。气有节,风有度,从小暑时节的温风至到立秋的凉风至,风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自东,转南,而北,好像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设置,有如一架隐形的鼓风机,吹来浩渺的风,滴落清凉的雨。
韩偓韩冬郎十岁成诗,语惊四座,惹得李商隐诗情大发,“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是长者对后辈的认可,也是对时间的慨叹,桐花万里,丹山万里,总有新的声音替代旧的诗篇,一首长歌动离情。
我年少,不懂桐花意,站在一场淋漓的春雨中看麦浪起伏。那时时兴桐粮间作,从不远处的焦作运来一批梧桐树苗,由父亲带领,栽植在大田里。桐花开,淡紫色的花朵一丛丛一串串,梧桐静默,像一只挥向天际的大手。它能看见不算渺远的未来,它能看见自己脚下的路,后来那些树果然成了我家的救命稻草,一部分用来做盖屋时的房梁和木檩,一部分用来给姐姐们打造妆奁,一部分卖了应急。
立秋到,凉风至,其实说这话有点太早,立秋加一伏,汹涌的热浪尚未完全消逝,只是在傍晚时分偶尔会吹来一阵微凉的风。那风拂动树梢,树上寒蝉凄切,一整个夏日过去了,这个弱小的精灵尚不愿隐去,鼓动最后的热情,表达对一方土地的热爱。黄豆结荚,玉米已经长出水仁,花生落果,地瓜在繁叶间隐藏,一如大地的乳房。
这是孩子们的节气,每年到了秋天我们这里要放秋假,对应麦假,大概在十天左右。说是让在家里帮忙劳动,实则成了一个个乡间游串的小鬼。看谁家的庄稼先是成熟了,在老河滩挖上一眼地灶。有人负责往来于田间,运送花生大豆玉米地瓜,有人负责捡拾柴火,以干燥的树叶引燃,被烟熏出两行泪来。有人负责放风,整日在田野游逛的晕三看见,循着烟雾隐藏在沟沿上,单等地灶里飘出诱人的香气,一声喊:来人了。一帮小鬼四散而逃;这时的晕三呲着大牙开始享受窃来的美味。
白露降,这里的白露与节气里的白露不同,是露向霜的一种过渡。也是水在四时变化中的一个节点。春而成雾,夏而成气,秋而成露,露凝为霜,转而成为冬日漫天飘舞的雪花。水是时间的精灵,可以无穷变幻自己的模样,将天地巧妙衔接。母亲在秋日时常会说,不能让露水打湿额头,是怕夜露引起风寒。白露点秋霜,冰凉的露水落在草木的叶子上,一点点带走生命的绿意,叶子由绿而黄,逐渐停止了生长。
立秋未秋,此时尚算农闲节气。庄稼停止生长,田野上的野草也将走向生命的尽头。人不是,人的秋天在中年之后,头发牙齿等同于草木的叶子,腿脚相当于草木深入泥土的根脉,走着走着咋就老了,走着走着孩娃们都已长大成人,长成大人的孩子们往往会在秋天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说立秋了,天凉了,出门多加点衣裳。其实在乡下哪有那些说道。比如老五叔就起了一个大早,本来穿上的汗衫又脱下来,清点一下机动三轮车上的货物,锅碗瓢盆,麻绳,铁锹,收秋的镰刀,还不忘把昨天进的编织袋捎上,立秋了,村庄里的人们就要摩拳擦掌,做好收秋的准备。俗话说,“骑雨一场秋,遍地出黄金”,眼看着昨天下了一场透雨,天要你收,便是五谷丰登。
秋忙会对着小满会,小满是麦收的前奏,那么立秋就是秋收的铺垫。老五叔光着膀子摇响了发动机,三轮车突突冒着黑烟向集市开去。有牵羊的,今年年成好,风也调雨也顺,老河滩上的草啃了一茬长一茬,一只只青山羊膘肥体壮,还没走到集市上,就被收羊的小贩拦住。掐腰,捏骨,在怀里抱了一抱,给出一个大略合适的价钱,就省得往集市上牵了,一手羊绳一手钱,揣进兜里好去置办收秋的家什。有卖粮的,粮食市人头攒动,去年打下的玉米、谷子、大豆,吃了一年还有结余,一边掐了手中的烟,一边向一位看似城里来的贵妇介绍,我家的小米好,颜色鲜,米味儿香,煮出来漂着一层厚厚的米油子。那贵妇就信了这人的话,看着就像实诚人,刚巧儿媳妇坐月子,一高兴买了一袋,过称,付钱,让那老农搬上电车,无声消失在去往县城的大路上。
乞巧节就到了,村里的女孩儿哪个不想心灵手巧呢,梧桐树下三更雨,白天从集市上买来的芹菜、茄子、豆角,包了一锅素馅水饺。水饺里放上几根绣花针,一边开着东村西村谁家的后生有本事长得又好的玩笑,一边手指翻飞将水饺捏出花沿来。那心是颤颤的,就祈求自己能遇见那根细细的绣花针,就思量能遇见一个能干又打眼的后生。生出一双粉嘟嘟的儿女,想着想着就羞红了脸。
其实最苦的是乡间妇人,夜来漫长,眼看庄稼即将成熟,那边说尚不能确定能否请下假来。这滋味,李煜更懂,一首《相见欢》道出深深的离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看着熟睡的孩子,止不住落下两行泪来。
此时的梧桐象征着男女之爱,站在天高地阔的乡野中。古代传说,梧桐与凤凰有着近乎相同的解释,梧是雄树,而桐是雌树,梧桐同生同老,生死与共。唐代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虽有封建残余思想,却从另一个方面表达出爱之贞洁。
我对梧桐颇有好感,不仅仅在穷困年代帮助一家人渡过难关,更爱其形而上的意蕴。我写《梧桐清音》,几乎从现实主义层面和浪漫主义层面进行了双重解读。梧桐有秀士遗风,一袭青衣长袍来自于莽原荒野,桐梓合精,可斫古琴。焦尾,绿绮,号钟,绕梁,皆有一段千古柔肠的佳话,琴声淙淙间,一缕清音穿透苍凉的暮色,抵达现实之境。
凉风有信,老祖母说梧桐树的每个枝条上有12片树叶,一边六片;在闰年,每根树枝却又多出一片。我没有仔细去考证,宁愿当做一个美丽的传说,梧桐生在乡野间,本身就有了一个缥缈的灵魂。凤凰作为一种意象的存在,不因土地的瘠薄或村庄的贫穷而有所嫌弃,信念不灭,就可在浴火中重生。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这秋声中,这愁绪里,一片金黄的桐叶飘落在季节的路口,寂寞梧桐也关情。
二、白露:飞鸟的承诺
露凝而白,气始寒也。露是白露的露,秋属金,金色白,这是古人的说辞,没见过有一滴露珠是白的颜色。露珠挂在秋草上,曦光投射在露珠上,一只七星瓢虫缓缓飞落,它的翅膀有些迟缓,大概到了最后的逗留时光,贪婪地呼吸着乡野的气息。此时的乡野是一派丰收景象,车马在奔忙,农人在奔忙,用不了多久,大地上的谷物便被封存进谷仓与围囤。这些,露珠都看见了,露珠只是不说,一滴露珠晶莹是大地的泪水,许多年的辛苦与劳顿,换来一茬茬风调雨顺。
村庄也投射在露珠上,“擘棉治絮,制新换故。及韦履贱好,豫买,以备隆冬栗烈之寒。”是说有人家已经趁着农忙的间隙开始给家人准备御寒的衣物,采摘的棉花擀轧成棉絮,把旧年的衣物换上新棉,韦履是古代的一种鞋子,颜师古注:“靸谓韦履,头深而兑,平底者也。今俗呼谓之跣之。亦名靸鞋。三代皆以皮为之,始皇二年改用蒲制”。大略相当于木根爷做的草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白露这天去老河滩上的芦苇荡里采集芦荻,以麻绳,以木板,粗针大线,做出一双过渡冷寒的草履,脚印串串,散落在白皑皑的天地之间。
这时的树叶刚刚开始飘零,一阵风吹来,榆树槐树的叶子像是在天空游弋的小鱼儿。若是更早些,村庄里已经起了袅袅的薄雾,听见脚步走过,人站在墙里说,“今年的收成还算好吧。”“嗯,”墙外传来一声轻咳,“是啊,好是好,就是听说二皮家昨天刚卖了玉米,一斤五毛多。”“唉——”长叹一声从低矮的院墙里面传来。谷贱伤农,这年头也不知道起了什么幺蛾子,城市里的房价打着滚儿往上涨,反倒是活命的粮食一天比一天便宜。且不管吧,脚步声消失在缭绕的白雾中,南岗子上还有一片巴掌大的豆子没收,转身拿了镰刀,也向晨雾中走去。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的燥热尚未完全退去,每天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白露就不要赤身裸体了,以免着凉。这是节气所给与的劝慰,让人在行走于时间的过程中反观自身。日子勿论好坏,小车不倒只管推,如此才可安然走过人间日月。
谷物入仓,菜园子里的黄瓜枯黄了藤蔓,上面只剩下一朵瘦瘦的黄花;茄子也瘦,失去了往日的水润,脸上长出难看得到瘢痕;朝天椒做了最后一次努力,还是没能逃过时间的掌心,色素尚未饱满,叶子凋零殆尽。是啊,土地也到了休息的时间,从立春到芒种,从从雨水到白露,时间过去了两百多个日日夜夜,白天生长,夜色中拔节,全仗着大地之母的丰沛血水,才有了万物葱茏。
秋社,便是祭拜土地的节日。
皇天后土,青苍的天空掌管着风霜雪雨,后土娘娘便掌管着山川大地。后土神的产生,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土地的崇拜和对女性的崇拜,大约在唐朝以后便称为后土娘娘。宋代以降,被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掌管生与阴阳、万物之秀与山川之美,被称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我们村的后土娘娘安坐在村东的池塘边,夏日守着一塘青郁的荷,秋日里树影婆娑,慈眉善目看着村庄里的人们来来去去。所谓的秋社,只不过献祭几味土生土长的时令水果,清脆的枣子,炒熟的花生,流浪者晕三也凑热闹,从池塘里摸来几只鸭蛋放在供案上,祈求后土娘娘来年讨饭遇上的都是好人家。
《东京梦华录》记: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大多数百姓人家的妇女都回了娘家,傍晚时分,捎带来外公姨舅送给的新葫芦、新枣儿作为礼物相赠,俗云“宜良外甥”。当然,外祖母也希望给我们带来好运,母亲沿着空旷的老河滩一路向东,过了两座桥,看见几株擎天的白杨树,就到了外祖母家。我坐在暮色中的河堤上等,夜色沿着老河滩铺卷开来,树叶落在水面上惊动一尾向深处游溯的鱼,哗啦啦一片白色的光在夜色中荡了开去。那夜,我握着外祖母给的保命葫芦娃儿安然睡去。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是我们的土地也是飞鸟的土地。人在泥土上行走,稼穑,是为了一家人吃饱穿暖;鸟在田野上飞翔,一边逡巡着草木繁茂的盛景,一边仍然是为了度过这痛苦与快乐并存的光阴。
人有人迹,鸟有鸟道。这对于南来北往的候鸟来说显得格外分明。故乡在哪里,一阵寒凉的风吹来,到了归家的日期。水色旖旎,你不能太过贪婪他乡的明山秀水,长路漫漫,在歌歇中一路飞翔,飞过荒漠,飞过草原,飞过山岗,不是没有疲惫的时刻,一想到归程漫漫,翻飞的雪已在光阴的深处酝酿。不是没有产生过羁留的念想,一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竟也有泪水湿了眼眶。我看《鸟的迁徙》,每年秋天,出生不久的北极燕鸥就要离开尚未熟悉的家乡,跟着亲人飞过大约1800英里的路程,到达南极浮冰区过冬。来年春天,它们又会匆匆启程,飞跃漫长的非洲海岸线,飞跃大西洋,再次回到出生的故乡。
日光斑斓,云层波诡云谲,在漫长的迁徙路上,常有猎人的埋伏,致命的猎枪,防不胜防的网,只要稍有闪失,便魂断他乡。在写作这篇文字时,我在微信上发出一条求救信息:“春分玄鸟至,白露玄鸟归,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这里的玄鸟指的是燕子。那么此处的北方应该在什么范畴或地域。”玄武说,以黄河为界,后以淮河为界,广西的燕子也南飞。一个叫丫头的编辑说,通常南北以长江为界,但燕子是候鸟,说是北方之鸟应该是不准确的,燕子在春夏秋三季往北迁,在东北华北一带,天一冷就会南迁。这才恍然明白,或许是古人犯了一个地理常识上的谬误。
另有资料显示,燕子的分布较为广泛,冬天栖息在南洋、印度及澳洲等处,二月间开始北迁,飞抵广东,三月初到达福建、浙江以及长江下游一带,四月初就可在黄河流域见其踪影。如此来看,或许商只是燕子迁徙途中的歇脚地之一。我们家房梁上的燕子在白露这天启航,八月、九月、十月,一路向南,飞越崇山峻岭,在冬天的某日,可能已经落在星罗棋布的南阳小岛上,燕子飞去来,做了一次大自然的使者。
有迁徙便有留守,麻雀飞过村庄的上空,来不及在露珠中欣赏稍纵即逝的飞影,在田野上奔忙,收集遗落的谷物与草籽。鹧鸪、喜鹊在修葺过冬的巢穴,衔来枯枝败叶把巢建在高高的白杨树上。村庄里的冬天不算沉闷,每当雪落常有疏落的飞影在庭院,老河滩,或者空寂的麦场。
迁徙或留守,也算是一种承诺,就像村庄里的人们,有人奔赴他乡,有人在屋檐下守望。我喜欢《鸟的迁徙》里的主题曲,由出生于澳大利亚Victoria州小镇上的尼克·凯夫主唱:“飞越浩瀚的海洋,跨越茂密的丛林,穿过幽静的山谷,永不停歇。只为来到你身旁。越过变幻的平原,穿过金色的山脉,迎着狂风暴雨,只为来到你身旁。每一年,每里路,洒下的每颗泪滴,亲爱的,万语千言我无法说起,只为信守承诺……”

文笔老道,叙事别具一格的新生自由,文本亮丽。
学习了!谢谢赐稿流年,遥握问安!期待更多佳作!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