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清明回家(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清明回家(散文)


作者:雨曦 布衣,11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2发表时间:2019-04-17 13:35:18
摘要:清明节前夕,怀着无尽的思念,踏上了回家上坟祭祀的路。

清明节前夕,怀着无尽的思念,踏上了回家上坟祭祀的路。
   一下车就碰上亲房二奶奶,裹着小脚的她手里拿着拐棍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已是好几年没见到她了,甚是亲切。我赶紧叫了声二奶奶,她顺着我的声音望来,然而她的眼睛花了,已认不出我了,只是嘴里喃喃念叨着“这是谁?”,同行的堂哥告诉她是艳春。“哦,上坟来了吗?来了就好!你妈好着么?”
   年迈的姑婆和三婆面色暗黄,身体消瘦,佝偻身躯,站在路边,翘首期盼亲人的到来,也迎接着每一位回乡的人。
   大妈、三妈和嫂子得知我们回家,大清早就开始忙活。大妈做的苜蓿菜馍馍(洋芋炒后用白面和苜蓿封顶,焖熟后捣碎即成,比雪花盖顶多了几分绿意,让人看见后不由馋得咽口水),三妈烙的死面油饼子(烂草帽),嫂子炒的鸡蛋粉条、醋溜白菜……可能是从小受父母亲的影响,我和兄弟最爱吃苜蓿菜琼馍馍了,就着葱秧儿一口接一口,吃得津津有味。一旁平时不大爱吃此饭的光头哥看着我俩吃得太香,也忍不住让侄女盛来半碗品尝,但他还是没有吃出儿时的味道。三妈烙的油饼子显然已经没地方吃了,还有苜蓿菜,一并打包,把家乡的味道带走!
   大叔家一院新房,尽管有的还正在修建中,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一应俱全。今非昔比,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新时代下家乡正在悄然发生的巨大变化,亲人们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蒸蒸日上。
   三叔,50年代村里少有的高中生,平时满腹经论,说起事来成语连篇,妙语连珠,头头是道,没有人能说过他。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父辈们也常常抱怨他光是嘴上功夫好,高中生白当了,爷爷奶奶白供了,好在他心态很好,仍然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以耳朵有点背为由装做什么也没听见,背着双手踱着方步溜之大吉。事后他也从不与任何人计较,还经常追问“你们刚说的什么?”,家里人差点被他活活气死。60多岁了,他还是村里的“娃娃头”,老爱做恶作剧,从不会操心,也从不会愁吃愁穿,即使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也一屑不顾,永葆一颗童心,标准的老顽童一枚。今天的我很看好他这样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因为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快乐,这两样他都拥有了,为三叔点赞!庆幸的是两年前三叔享受了党的惠民政策,拆了爷爷手里被熏得黑咕隆咚的客房(堂屋),盖了一排砖混结构的平房,购置了彩电、冰箱等电器,旧貌彻底换新颜。
   光头哥(我们从小叫他老汉,据说因小时候学老汉像而得名),除了村主任的身份,他还是村里的建筑设计师(村里人现在都管他叫司总),方圆几十里的房子都由他承建,而且还新选了村址,盖了新农村。在他的料厂里,放眼望去,挖掘机、铲车、小翻斗、客货两用车、小汽车,现代化装备一样不差,已具备了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力。在他身上已找不到年少轻狂时爱抱打不平的一点影子,眼前的他显然已有老板的派头和风范。呵呵,在这里偷偷美言他两句!不过现在也没那么怕他了,当面还敢调侃他从老汉变老板,虽一字之差,但有了质的飞跃。而今村里的同龄人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再也没有人用“老汉,搅团,三碗撒饭”这样的顺口溜叫着欺负他了。他手艺好,心肠也好,人缘更好,年头节下,他家里就成了返乡游子的聚会点,总有不少人找他喝酒打牌,家里常常爆棚。
   嫂子,女汉子女强人,吃苦耐劳,干活麻利,农活样样拿手,从不甘于现状,目前承包经营村里最大的苹果园,成为乡里闻名的女致富能手,领头雁。
   家里最小的主人,还没学会说话,但骨子里已传承了我们家族热情好客的美德,我们走到那他跟到那,特别的心疼。
   村里能看到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他们坐在一起晒暖暖,掀牛九,谝闲传,谈论国家大事,在午后阳光的映射下,一个个显得皮肤更加黝黑,无形中又增添了几分苍老和沧桑。
   我的大太爷,也是我的初中班主任――恩师,已90岁高龄,德高望重,虽然他的眼睛不太亮,同学们去看望时已认不出大家,但他的记性一点不比我们差,提起当年班上的学生(特别是我们的班长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及班上发生的那些事,便滔滔不绝,娓娓道来……毕业快30年了,老班主任依然保存着教案,上面用红笔写的“学贵有恒,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很醒目,他时常用这些名言激励着我们。此外他还清楚地写着需要调整座位和参加运动会的学生名单,并勾出了替补人员,字里行间流露出太多的关爱和真情,倍感真切,不得不让同学们更加敬重他!
   高高山,我们曾经担粪、割麦、担麦的必经之山,这儿曾留下村里人太多辛劳的足迹。而今退耕还林,山上俨然已成荒地……山下曾经是我和大伙儿一起剜苜蓿、挖辣辣、挖龙棒、拔草、摘地椒儿、拔柴胡、拾地软,追逐打闹,洗衣洗澡的地方……不知留下多少童年的欢声笑语。
   柏树川,爷爷奶奶和父亲安息的地方,四面苹果园环抱,夏天绿草莹莹,秋天硕果累累。每次来这里,无尽的思念总会在此漫延,因为回不去的是从前,所有的过往都已变成永远的回忆。
   老家的味道就是一锅煮洋芋,一碗酸棒棒或酸拌汤,一碗苜蓿菜馍馍。还有热情的亲房、亲戚和庄来人。
   临走时,嫂子、姐姐自己种的苹果和菜,妹妹家的杂粮面足足装了一后备箱,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亲情的融融暖意,我要说,有你们真好!
   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路上,返回时老虎屲时,山上桃红柳绿,一路芬芳,只可惜匆匆赶路来不及驻足欣赏。
   有一首诗说的好:
   “清明
   这一天
   就像一座很长很长的桥
   一端连着已故的亲人
   一端连着无尽的思念
  
   不管怎样
   我们都想让时光回到从前
   那样在与不在的亲人
   都会好好的……
  
   所以
   趁我们现在还年轻
   好好爱着眼前的亲人吧
   常回家看看……”

共 22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踏青远足的日子,是思念过往与展望未来与希冀的日子。描写清明节的散文,大多以此作为内容。而这一篇《清明回家》的散文,却独辟蹊径,写到了回家祭祖看到的人,回忆起的事情,从“亲房二奶奶”到“三叔”,从现在的村主任“光头哥”到“我的大太爷”,无不在字里行间展示着他们如今的生活,以及遥远的过往岁月。作者透露给我们的是沉甸甸的回忆和如今的光景,正如最后那首诗里写的:“不管怎样,我们都想让时光回到从前...趁我们现在还年轻,好好爱着眼前的亲人吧,常回家看看...”整篇散文行文晓畅,结构合理,感情朴实真挚。推荐赏阅!【编辑:小民西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民西安        2019-04-17 13:36:10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看点社团。
小民西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