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大地】芳菲四月崆峒山清心之旅(散文)

精品 【星月.大地】芳菲四月崆峒山清心之旅(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9.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3发表时间:2019-04-18 16:06:59
摘要:时间进入了四月,趁春光正好,又适逢清明假期,计划前往崆峒山赴一趟山水之约,不负一年中期待的好时光。


   打时间进入了四月,趁春光正好,又适逢清明假期,计划前往崆峒山赴一趟山水之约,不负一年中期待的好时光。
   4月6日,开始了这次旅程。我驱车由陕西省长武驶入甘肃地界,穿行于一马平川的泾河谷地,一路景色迷人,不负期待,有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这里以前我比较陌生,最初只是从“泾渭分明"的成语中了解一点,因两河交会,清浊分明,泾水浑浊,就认为地处黄土高原的泾河流域,一定是个风沙弥漫的荒凉之地。
   今身临其中,为眼前的风光所惊诧,原来的看法被完全改变。四月的泾河河谷已被春风唤醒,遮掩不住去年秋风瑟瑟留下的沧桑,在历经一冬白雪压抑,寒风煎熬,终于不再忍耐,春色喷薄而出,装扮了这片富饶的原野,活了大山,活了河流,活了这片沃野的土地。
   川谷的泾河河水呈涓涓细流,清清如许,不见了泾渭交汇的豪放,不见了大河奔流的汹涌,完全溶于柔情的春光之中。沿途杨柳青青,娇鲜妩媚,依依诱人。田间正在返青的麦苗,绿茵茵,清爽爽、活脱脱像翡翠般绿得发亮,微风袭来,散发出阵阵清香。无际的原野中油菜花烂漫盛开,在那丰茂的绿叶中闪烁,阳光下掀起一波又一波金色,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远处的山间,有些群山已松涛翠然,绿意缠绕,花缀其间,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野山花争艳斗芳;也有些山体树枝刚刚吐出新芽,还没能掩盖住山体的灰暗,依然显得荒凉,只有那一族族的山花尽情绽放,更加妖艳灿烂。路边的放蜂人已在忙碌,热情地向路人兜售那蜜蜂给生活带来的甜蜜,这是一个温暖馨香的季节,正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走入人们的心中,真是个生命勃发的四月,一见倾心的四月。
   眼前的土地充满着神奇,几千年来,这里处于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的犄角地带,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一直在这里碰撞交融,有过金戈铁马的血腥,也有过“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美好。这片河谷还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有过商旅不绝驼铃声声的悠扬,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去的烟云早已远去,只留下美好的记忆依然被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记得“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这里。唐贞元年间,秀才柳毅赴京应试,途经泾河畔,见一牧羊女悲啼,询知为洞庭龙女三娘,遣嫁泾河小龙,遭受虐待,乃仗义为三娘传送家书,入海会见洞庭龙王。叔钱塘君惊悉侄女被囚,赶奔泾河,杀死泾河小龙,救回龙女。三娘得救后,深感柳毅传书之义,请叔钱塘君作伐求配。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而归。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渔家父女同柳家邻里相处,与柳毅感情日笃,遂以真情相告。柳毅难辞,遂订齐眉之约,结为伉俪。
   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寄托人们对柳毅的高尚品德及君子操守的崇敬,也期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清代文学家吴敏树曾赞美道:“忆昔传书柳秀才,龙宫叩桔即时开。如何落第长安客,夺得泾阳女归来。”
   经过六个小时的行驶,终于来到了崆峒山脚下,眼前的崆峒山属于六盘山系,是这个山系中最美的景致所在,宛如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有着“山川雄秀甲于关塞”之峻,和“雄视三关,控制五原”之险,虽然没能选入五岳之列,但它的高度可俯瞰五岳,名气丝毫不逊于任何天下名山。
   崆峒山是中华人文的第一山、道教的胜地,名字取“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崆峒武术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五大流派之一,源远流长,大诗人李白曾赞誉:“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荡”。当年毛主席长征登上六盘山时,面对“雄关漫道,山川险阻”的伟岸,写下了千古绝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借景抒情,抒发了领袖的豪迈气概。
   第二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乘车上山。沿途的山桃花盛开,弥漫了山路,自己仿佛在花海中穿行。山路蜿蜒曲折,乘车一直在弯道中爬行,不时要会车,险象环生,却有惊无险,不得不佩服司机的高超技术。
   来到崆峒山半山腰地带中台,扶栏望去,道源圣地崆峒山主峰马鬃山呈现在眼前。只见远处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众多坐落于悬崖边上的道观,错落有致,被一层层薄雾笼罩,古刹与山色相融,若隐若现,象一幅中国的山水画在面前徐徐展开,宛如走进了亦真亦幻,蜿蜒逶丽,迷远飘渺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山间夹杂着微风袭来,带给了春天的味道,清新怡人;一些不知名的植物争相展开嫩绿的新叶,充满着灵动;美丽的小鸟在林中敏捷跳跃,发出鸣鸣的声叫,仿佛象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动人的歌声在弹唱。
   步行不远,看见路边有一座石碑,书写着“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崆峒登临处”。据《史记》记载,秦皇、汉武都因"慕黄帝事"、"好神仙",多次效法黄帝,西登崆峒来求仙道。站在他们曾经步履过的地方,不由想起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却没有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渴求人生永驻的欲望可谓空前,为求仙、追求长生不老之道,被骗多次,始终执迷不悟,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笑谈。特别是汉武帝,当听说广成子崆峒驾鹤仙游,黄帝鼎湖乘龙升天的神话,更是羡慕不已,感慨道:“如果我能像黄帝一样成仙,我看我的老婆孩子就像扔掉烂拖鞋一样啊。”
   纵观历史,万寿无疆是自古帝王所企盼的,但都是痴人说梦,我们的先知道家、儒家的哲人早就对生与死有了客观的认识,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儒家的人生态度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去追求自我的完美;道家认为人生必须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要以“知之莫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平静,去面对世俗的生活。其实,人的生与死是无法选择的,人生如能做到“生如夏花之绚灿,死如秋叶之静美”,就是人生的坦然,精神长存才是生命的不死。
   在思虑中来到朝天门,这是一座两层建筑,门楣上悬挂着“朝天门”和“崆峒山”两块门匾,楹联书写着“云山拾级通天阕,雾海浮槎诣道门”,道出了由此开始进入道家的圣地。
   攀登不久面前就是药王洞,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和扁鹊、华佗等,他们不仅是古代妙手回春的神医,而且有着高尚的医德,深受民间的崇拜,成为人们千百年来祈求健康的神灵,也被列入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受到后人香火的供奉。
   在华人心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时,经常会送给医生八个字:“华佗(扁鹊)再世,妙手回春”。这也说明中国人是崇尚有德之人的社会,对民众做了有益的事情,民间就会把他们变成心中的神灵,建庙纪念。也在告诫后人,行事要以德为先。
   离开药王洞,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台阶,这就是崆峒山的“上天梯”,它始凿于唐贞观元年,历代都有维修。台阶总数为369级,三代表三星高照,六代表六六大顺,九代表九九归一。
   上天梯坡度陡峭难行,攀登时必须一只脚在台级上站稳后,才可迈动另一只脚,一旦踏空就会从高处滚下。古人有一首诗形容上天梯的艰难:“一步仅一寸,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足以证明上天梯是多么的艰险。我扶着天梯边的铁链,小心前行,不时就气喘吁吁,汗水留了下来。
   攀登到一半,看到岩石上刻着“黄帝问道处”几个大字,在旁边院落的崖面上有个石洞,塑着黄帝的坐像,传说这就是黄帝问道处。据《庄子•在宥》记载,五千年前,黄帝战败蚩尤,融合炎帝部落后,成为天下共主,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前来求教广成子,问:“先生,我想掌握天下最高真道,让五谷生长,让人民富裕,让我治理得井然有序,请你指点”。
   这是古往今来掌握权力的人都在探索的命题。但广成子的回答却很怪异,说:“你的问题毫无意义,你所得治理,都是人为的道,你口口声声说是造福百姓,不过是出于权谋的伪善,和天道无关。”黄帝扫兴而归,下山后,就暂时放弃了帝王的权力,长时间冥想斋戒,倒空自我,真诚地想知道,道的奥秘真正是什么。
   经过三个月的静修,先祖又一次踏上崎岖的山路,在山林松涛之中,开始了第二次的问答,黄帝问道:“老师,我只想知道人生如何长久而丰富”?这次黄帝关注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宏大的政治命题淡出了,归结于怎么把生活过好,让生命充满乐趣的内容。广成子说:“你这个问题太好了,得道者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单纯,宁静不为外物所干扰,没有思虑,不做过分的劳动,对于大千世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要保守你心灵不被外界干扰,因为知道的越多,烦恼苦痛就越多,天地有它的法则,阴阳有它的规律,你放下自己,倾听自然,就能领悟生命之道。”这次广成子对人生提出了人生要“清静养心,克己养身,顺应时节,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中华文化中“道”最初的含义。
   先祖和仙人的两次对话,阐发了华夏民族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是一种超呼寻常逻辑的认知,他们关注生命,倾听自然基因,对人生和世界观开始了思考。他们对世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认知理念和智慧,从此根植于整个民族的心灵深处,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和人类的文明。宋人游师雄曾对此感慨道:“昔闻广成子,不为外虏役。轩辕屈至尊,稽颡请所益。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
   离开黄帝问道处,继续攀登,就到了十二元帅殿,这是崆峒山道教建筑中唯一一座穿廊式建筑,里面塑着十二位元帅,供奉的是八位雷门元帅和四位护法灵官。门楣上是中国文联副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东瞰五岳”四个大字。附近还有一座三教洞道观,供奉着释迦佛祖、太上玄元皇帝老子、至圣先师孔子,体现了此山三教合流的包容。
   再向上走就到了皇城,这里是崆峒山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明代庞大建筑群,现存有灵官洞、太白楼、真武殿、玉皇殿、天师殿老君楼、天仙宫等众多古建筑,特别在设计、构造、装饰和陈设方面匠心独具,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把工艺发挥到了极致,被尊为古建筑艺术的瑰宝。不由感叹古人聪明的智慧,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的文化。
   随后我又来到与皇城不远的雷声峰,这里地势由高而低向东南延伸,最宽处不过三五米,两侧皆为深谷,景观奇特。上面建造的庙宇为歇山式建筑,有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圣夫圣母殿,雷祖殿,九光殿,棋盘岭等十大宫殿。
   特别是棋盘岭,是个不能错失的地方。远远就看见在山桃花环绕中,有一块古朴的青石棋盘,广成子和赤松子两位神仙正在那里博弈,旁边有一只仙鹤和一株古松,都在弯身观棋,惟妙惟肖。传说,在远古的一天,仙人广成子驾玄鹤路过崆峒山,见幽谷滴翠,群峰如林,整日白云缭绕,紫气蒸腾,便把这里作为自己养神修身的道场,还常常邀仙友赤松子前来谈仙论道,下棋消遣。
   纵观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广成子,黄帝,老子他们在民间被认为是一脉想承的道文化宗师。在黄帝问道两千年后,老子和孔子也有一次中国思想史上的著名对话。坚信道不远行的孔子认为道就是礼仪、伦理和道行,要通过推及于人,由个人、家庭推广至社会,他从现实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对道的理解。
   而龙行在天的老子,也正如崆峒之巅的广成子,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是:“道不可见,不可听,不可言,不可传递,伦理是天下公德,但不是至真的大道,仁义不过是人生的短暂的追求,大道没有行迹,不可言状的。”如果说儒家思想是规范了人性,让人的品行操守时刻自省和自律,那道家思想就是释放了人性,让每个人在返璞归真中解脱和超然。其实,在有人类文明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人何以自处,又如何面对无常的自然和天地,在困惑中求问,又在求问中长大。
   在五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开始对人生社会的理性思考,以及后来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都科学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促成了儒教和道教产生,正是这两大思想流派的相互作用和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主题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了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给了我们东方文化的基因,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美轮美奂崆峒山,仿佛就是一卷令人读不完的历史长卷,虽然没有江南山水之清秀,却有着神仙般的风雅,让我享受了别样的旅行,在山中静观云雾的升腾,心中仿佛真的有神仙存在。也在思索着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也是抱着和天对话的希望前来崆峒,在梦寐中想追寻到那天的回答;又有多少人在此开启般若智慧的同时,寻觅到了人生最奢侈的心灵归宿,圆满了最珍贵的俗世福愿。
   虽然这次之旅也没能寻到神仙,但我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感悟到了道源古刹最美的文化。认识到在人生旅程中,生命就在自然中,是宇宙大气中的一息,是成熟的阳光,呼吸的空气。认识到不是每一道江水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生命不是永远的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只有自然是永恒的。要宽容地去对待生活,理解生活,让干涸之心重获生机,让疲惫之身遁入自然。几千年前的那两次思想碰撞都已经远去,只有西极崆峒依然遗世独立。在这个蜂蝶舞动、花香韵浓、情思绵绵的四月天,我的崆峒山之旅感悟了太多太多。
  
  
   2019年4月15

共 51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四月,付崆峒山山水一约,经由泾河,这里春色撩人,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错之地,这里是丝绸之路,曾历经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历史。来到目的地崆峒山,这里是道教圣地,毛泽东登六盆山,曾给它留下千古绝唱。秦始皇汉武帝效法黄帝求仙道,登临于此。崆峒山有朝天门、药王洞、“上天梯”、“皇帝问道处”、十二元帅殿、三教洞道观、皇城,雷声峰,棋盘岭等等。这里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登崆峒山求道的广成子、黄帝、老子是道文化宗师。道教思想,以释放天性,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和天地,成为我们中华传统思想的主题精神世界,成就了东方文化智慧。中华文化上下数千年,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灿烂辉煌,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骄傲。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充满敬天爱地家国情怀的散文游记,值得学习赏读!【编辑:冯无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2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冯无知        2019-04-18 17:25:02
  问候作者,期待您更多精彩的演绎!
冯无知
2 楼        文友:王国平        2019-04-19 10:06:15
  崆峒山之旅,感悟的是文化,带来的是心静
3 楼        文友:王国平        2019-04-21 00:52:04
  这是六十九篇文章中,被评为精品的第二十一篇,本人从崆峒山的风景,传说,历史文化,以及我国的传统思想,道的认知,儒家学话,去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在中国博大的文化中去学习,去思考,去认知。其实这也是最大的快乐,东方文化为何几千年来一直灿烂无限,因为这文化是最优秀的。中国为何延续千年不亡,是文化的传承,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发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应该的继承,因为这文化可以使我们更会适应自然,更好地使人生充满了意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