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像老袁那样过活(散文)
和老袁相识整整三十年,直到今天,我才算识得“庐山真面目”。
正好局长办公会结束的那一刻,“嘀、嘀、嘀......”连续的提示,我瞥了一眼,是老袁的E-Mail。想必他是卯着点发送的。
邮件里的压缩包是他不久前去郴州小东江和神农架大九湖拍的照片,附言谦逊之中带了点侃味:“请师傅指点!”。我立马回复:岂敢,岂敢!毕竟他是大我整九个年头的兄长,于是我粗略过了一遍,发现他的片子还蛮有意思。
入夏之前,他约我去磨山拍荷花,我当然应允了。说实在的,那时的他“一招一式”都还很牵强。现在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倒还真是一条真理,老年大学摄影班他没有白上。
三年前的国庆期间,他突然晕倒了,医生很果断的给出定论:结肠癌。我急匆匆赶到医院,却被他女儿堵在门外:叔叔,千万不要跟我爸爸说实情,他那种性格怕是挺不住。基于他“一根筋”的秉性,与他说话时我们几个朋友格外小心,小心翼翼地避讳那个“癌”字,包括与他病情相关连的话题。目的就是给他一个缓冲带,让他自己慢慢去接受现实。
依我的见地,总以为要强或是逞强的人,特别是像老袁那样的“一根筋”,一般都是不堪一击的公子命,更何况,他集直白,固执于一身。
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来了个例外,不仅乖巧地配合医生治疗,心情悖逆地释然,完全出乎我们的意外。手术半年,他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恢复到了正常值。次年光荣退休后便与我一起玩起了摄影,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今年以来,他东奔徽州,西跑贵阳,北到坝上,南下东江,精气神忒足。昨天我邀他一起到国博看车展,他也像模像样地背着器材包,用行动给我上了一堂无言的课。“呵呵,我今年已经跑了17趟,拍了不少的片子……”,末了,颇有几分玩味地侃我:“你今年到哪些地方去采风了?”。
作为朋友,我非常清楚老袁的要强是全方位的,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至少表象上属于“唯我独尊”的那一类,爱虽然在心里嘴里却从来不愿意说出来,也从来没见他认过怂。
犯病那一年,他一直都在和嫂夫人闹别扭,我们几个越是劝导他还越是来劲儿,有点儿越帮越忙;他的直白是全天候的,不论相约朋友还是面对领导,习惯竭心尽力,且我行我素。有一次我从呼和浩特转道北京赶上了他的“趟口”,兴致勃勃的时刻却遭遇了他的歇斯底里。尽管如此,我似乎没太在意,甚至喜欢那一种他所独特的率性。
因为生病,他从北京回到了武汉,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除了帮他买了几回泥鳅增加白细胞外,也见缝插针地宽慰他:不管有名无名,有钱无钱,人贵人贱,都只有几十年的光阴,开心每一天重要,活出质量重要。现在看来,我的所作所为属于典型的自以为是,而他属于非常典型之“强人”。
现在,诸如一些针对他的话题,即使针尖对麦芒,即便是出自嫂夫人之口,鲜见他昔日吹胡子瞪眼或是拍案而起。倒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有了从前未见的温文,憨萌,不仅如此,还多了些令人心怡的摄影作品。
我寻思老袁与从前判若两人的原由:或是那一场疾病让他有了对生命的顿悟,或是行摄的美感陡添了些生存的情趣,从而颠覆了他的生活。不论何故,他初始了自己的生活情愫,更新了生存观念,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简洁而不简单”送给老袁,我以为再恰当不过了。
不论是大九湖上稍纵即逝的馨香氤氲,还是小东江面振臂挥网的不惑渔翁,老袁凝固的是已不再是普通的生活瞬间,而是凝结了他对唯美生活的憧憬。
今儿个中午,老袁用一组写意剥夺了我的午休,却让我收获了自己富有生活情趣的画卷。祝老袁健走远方,让行摄更富诗意。
注释:老袁即袁先成,曾任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运输处处长,驻京办主任,在东莞、北京生活二十余载。退休后就读武汉•洪山老年大学摄影班,并携老伴过上了幸福的行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