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礁石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礁石】闲话“杀鸡给猴看”(随笔)

编辑推荐 【礁石】闲话“杀鸡给猴看”(随笔)


作者:散木 白丁,1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3发表时间:2019-04-20 22:24:16
摘要:闲话“俗语”,传播文化传统,传递正能量


   杀鸡给猴看,也叫杀鸡儆猴。本意是把鲜血淋漓的杀鸡过程演示给猴子看,用以警戒和吓唬猴子,比喻用严厉的惩处手段对他人实施警戒或提醒。
   俗语原是出自河南新野一带,这里是有名的猴乡,许多人家以街头艺术——耍猴戏为生,也衍生出许多专门饲养驯化猴子的营生。猴子脑子聪明,却天生怕血。鸡,又是“作秀”的高手,飞不高却又好扑腾,动不动就弄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的,还常常搞到鸡飞蛋打。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宰一只鸡可比宰一只羊的场面热闹。稍不留神,一把没薅住,被割断脖子的鸡竟然可以鲜血淋漓地跑过半条街,扑腾出一路鸡毛一路血。用这种效果吓唬猴子,那是再好不过的了。眼瞅着这吓人呼呼的场面,猴子们只得俯首帖耳乖乖就范,艺人们则趁机教化这些猴子学杂耍长本事。
   早先,耍猴艺人们大多是去云贵、福建一带捕猴,他们在丛林里挖下陷阱,置以食物为诱饵。待贪吃的猴子坠落井里,捕猴人“先捉住带头猴,即用刀杀死,因猴子怕血,其它猴捂眼就擒”(《新野文史资料》之《闻名全国的猴戏之乡》)。被称作“生猴”的猴子,被训练二三十天就可以成为“艺猴”出外表演了。据说,猴市上的“艺猴”,价格堪比黄牛。
   猴子大脑发达,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有助于攀爬树枝和拿东西。说到猴子的聪明,《搜神记》有一段描述非常细致、生动:“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我了个去,真是逆天啦!这只白猿不仅将迎面疾速射来的箭一一打掉,居然,居然还敢嘲笑这射手。然鹅,当神箭手刚一搭弓,这白猿便觉不妙,知道这回是遇上真神,在劫难逃了,抱着大树开始可劲儿的嚎啕大哭。真个是不作不会死啊!我的个乖乖!哈哈。这里,猿已经被超级人格化了。
   因为猴子跟人类最为接近,一些国家也会派猴子参与太空探索,首只升入太空的猴子AlbertII,就搭载在美国于1949年6月发射的V2火箭上。
   孩子们爱看“猴屁股着火了”,也有人把猴屁股当成红绿灯写进段子。其实,猴子是无臀的,它坐不住,生性好动,善变,多计谋,狡猾,伪善。古时候,诸侯们各据一方,个个多谋善变,狡猾欺诈的事各尽己能。所以,有一种未经考证的说法,诸侯的『侯』字就是将猴的犬字旁去掉,保留了猴的属性而成。《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这里的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汉族普遍以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画作和雕塑作品中,猴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表示封侯的意思。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那叫“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叫“马上封侯”;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那是“辈辈封侯”。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活灵活现、深入人心。文化大师胡适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Hanuman),这个印度教中著名的神圣体,是一只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的神猴,他拯救了阿逾陀国王子罗摩的妻子悉多。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就来源于《罗摩衍那》里记载的“楞伽城大战”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
   1980(庚申)年发行的黄永玉大师设计的“猴”票,采用挥洒自如的泼墨法,寥寥数笔便勾画出猴的特征和神韵,经过邮票雕刻家的精雕细后的雕刻版制作,使邮票上的金猴毛发毕现,质感更强,充盈着灵飘逸的艺术魅力。同时,再加上套色、烫金等多种工艺印制后,使得这枚“金猴子”邮票成为了中外邮票史上的经典。
   儆,形声字,本义是警戒、戒备,也有告诫、警告之意,成语“儆其所恶”,是说警示别人以远离所厌恶的环境或行为,尤如《战国策·韩策》中的“乃儆公仲之行”《孔子家语·五仪》中的“所以儆人臣也”,龚自珍在《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也提到了“宜杀一儆百”。
   兵书说“慈不带兵”,对待部下将士,必须恩威并重,刚柔相济。军纪不严,乌合之众,怎么打仗?怎么取胜?《孙子兵法》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曹操曾经割发代罚,以严军纪;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四方纷争,兵交方始。若废法何以讨贼,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这都是杀鸡儆猴的经典妙用,实际也是一种“不见棺材不落泪,见了棺材泪涟涟”的攻心术。
   商纣被灭,周朝初立,武王广招天下能人贤士。姜太公闻知齐国有两位贤人狂矞和华士,便亲自登门拜请,接连三次都吃了闭门羹之后,姜太公干脆派人把他俩杀了。武王的兄弟、被尊称为儒家思想奠基人的周公旦不解其中原委,就问姜太公:狂矞,华士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把他们杀了?姜太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大定之时,人人应为国出力。这些大才大能之人,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有犹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他俩既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为诸侯做事,这明摆着是以温和的姿态对抗新生的齐国。如果人人学他们的样子,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对这种“害群之马”,必须果断杀之,以儆效尤。一时间,那些袖手观望、避世隐居的贤达能士纷纷出山应诏,向朝廷表示效忠。
   你要训猴子,那就收拾猴子得啦,干嘛要拿人家无辜的鸡开刀?要说嘛,似乎是个问题,可又能上哪儿说理去呢?哈哈。说来也巧,猴,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9,紧随其后的就是鸡,连十二生肖都把这对儿冤家排在了一起。没法儿,缘分哪!
   其实,杀鸡以儆猴并非完全无厘头,也还是有理可寻的。逐利,是资本的本性。耍猴人手里头的猴子,那可是生财工具啊。猴子也有累的时候,也有脾气,也会撂挑子、撒泼打混儿。新猴子更是不太听话,连抓带咬的。训猴人急眼的时候,也真用皮鞭抽啊,有的连猴毛都抽掉一片。可是,问题就来啦,猴子是要上街表演的,皮相不好、外表不洁,有损形象,耽误了收入咋办?那就只好在灵魂深处闹革命了:“将鸡捉牢,鸡乱飞舞,就拿着棒子打,愈发不老实,就用刀斩下鸡头,将鸡血倒沥在猴子的面前”(《说猴巴戏》——陈子展)。就让你看到心发抖肝儿乱颤!
   那为什么是杀鸡,而不是鸭、鹅、猪呢?这个道理其实更简单,仍然是“利益”使然,无非是“成本决定论”,经营总是要讲究成本核算的。想要具体答案,您就随便去超市看看各类肉食的价格就不言而喻了。当然,驯化猴子,也绝不是都靠杀鸡这一招,实际的平时训练,训猴人会恩威并施,也就是所谓的“打、饿、饱”三法合一,奖励为辅,以罚为主,小惩大戒,杀一儆百,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要说也是,这鸡呀,就是命不好,点儿也背,不仅在人们的饭桌上是常客,什么炸鸡、熏鸡、叫花鸡,什么烤鸡、蒸鸡、汽锅鸡,还总是被人们拿来当替罪鸡。平时结拜兄弟、歃血为盟,就总好拿鸡血说事儿。浙江金华一带,每年七月七,当地民间有杀公鸡的习俗,据说是因为当夜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如果不是雄鸡报晓,那对儿可怜的情侣就不用分开了。农历十月一,河南一些地方流行“十月一杀小鸡”,就是杀鸡吓鬼。传说是这一天阎王爷放鬼,到来年清明节才收回去。老百姓以为鬼怕鸡血,鸡血可以避邪。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流行“鸡米礼”,一只或两只公鸡,一坛子米酒,一坛子谷种,嫡亲、姻亲之间在婚嫁、生子、盖房子的时候做为互送的礼品。这就温和的多啦。
   俗语不俗,浸透着人生哲理;民俗不俗,漾溢着百姓智慧;俗语浅显,意蕴深远;俗语够经典,民俗更醇绵。这句俗语看似浅白,实际在更深层面上透射出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学说——性恶论,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首先提出,继而为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直到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决定着我们许多管理学的基础思维。
   与“人之初,性本善”相反,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人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佚”。如果顺着“好利”的本性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放纵人的本性,就必定危害社会,致使天下大乱。面对恶的本性,怎么办?“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通过人为的办法将之变成“善”的,就是要加强教育,用礼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化,进行赏罚分明的治理,使之向善、从善、为善。
   韩非也说人生来就“好利避害”,人与人之间总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利”乃人们行为的实际动力,“故赏罚可用”。荀子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可见荀子理想的国家管理模式是“礼义之治”,“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管理者要制定礼义,提供必要的规章制度,以调节人们的欲望,以礼义教育人民,建立法制以治理国家,推行刑罚以限制百姓,使社会达到安定而有秩序。
   也不要把性恶论当成中国的专利。亚当夏娃也偷吃禁果,犹大因为三十个银币就可以出卖耶稣。显而易见,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也是“性恶论”,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就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必须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1957)一书中提出的“X理论”,既是现代性恶论的发展,也是对西方传统人性假设——理性经济人的概括。这套理论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天性喜好享乐”,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偷懒耍滑是人的天性,那就只好“胡萝卜加大棒”了。哈哈,谁懒就杀谁,都耍赖就都给法办喽?不能啊,法不责众啊,那就没人给你干活儿了。咋办?还是“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吧!

共 38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论述成语典故的小文。杀鸡儆猴这个成语,人人都知道其本意与比喻的含义,但其具体是怎么来的,恐怕知道的人甚少。作者先从猴子的天性说起,讲述了成语的来历,猴子比较聪明,难于驯服,艺人抓住了猴子怕血的弱点,杀鸡见血让猴子就范,屈服于艺人,学好杂耍本领。接着论述了为什么儆猴的是鸡,而不是其它的动物,这个普遍关心的问题,原来鸡天性爱作秀,正好用它让猴子知道厉害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利益关系,鸡便宜,猴子学到杂耍本领后能赚更多的利益。最后作者论述了成语杀鸡儆猴的历史发展作用,为什么人人都要用这一残忍的手段呢?一切皆因“利”而生,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作者由浅及深破析了成语的来历,让读者更加理解成语的含义、及如何应用。推荐分享。【编辑:猎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猎户        2019-04-20 22:31:43
  欣赏老师美文,感谢老师支持礁石。温馨提示一下:引经据典,不要太多,否则就不是自己的啦!最后问好老师。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回复1 楼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3:49
  有理。谢谢
2 楼        文友:一匹西北狼        2019-04-20 23:13:57
  长知识了!好文!
是非成败转头空~
回复2 楼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4:04
  哈哈,谢谢。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04-20 23:55:05
  散木的随笔,真是形散而神不散,精雕细凿。随笔力道,入木三分。可见内功深感,化文解字于无形。欣赏,好文。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3 楼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1:27
  谢谢,谢谢,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4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04-20 23:56:31
  感谢作者赐稿礁石,四海之内有缘人。遥祝君安万福,笔顺文丰!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4 楼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3:25
  谢谢
5 楼        文友:铁禾        2019-04-21 21:41:48
  有逸趣,有意趣的文章,受益了。
铁禾
回复5 楼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2:02
  哈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 楼        文友:醉剑飘香        2019-04-22 11:24:01
  鸡儿何罪,猴儿何辜,杂渣而谈,句句中的。好文章。
   若能将杀鸡儆猴与现代管理展开来谈,作为文章的中心,文章的格调何许会更高一些。
醉剑磨得飞快,豆腐一切两开
回复6 楼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2:44
  说的有理,一语中的。谢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