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迁徙的村庄(散文)

精品 【绿野】迁徙的村庄(散文)


作者:秦岭雅居 秀才,279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28发表时间:2019-04-21 08:28:03


   朝霞红彤彤的山乡,映衬着绯红的秋叶,层林尽染处,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迁徙后的温家山,在密林深处保留着原始的老物件,和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记忆。
   温家山地处褒斜古道入口处,在石头河源头的东半坡上,与我的家乡八米塬隔望着一条河,在八十年代初就有着花果山的美誉。温家山依山傍水,一条拦山腰的平坦地,一字排开的土木结构的农舍,上通山顶坡地,下指山脚出入口。七十年代初,大锅饭吃得十里八乡人穷得叮当响,温家山村的坡头栽上了成片的苹果树,春天花香飘飘,秋天挂满枝头的红苹果,没少招附近村子人惦记,苹果成熟季节,摸黑上山的人让温家山人伤透了脑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口老槐树杈上,挂着老碗口粗的铁铃,在四五十户人的村庄嗡嗡作响。夜幕降临了,村上饲养室里人声鼎沸,有跳上炕头的,也有坐在麦节草堆里的,铡刀背着上也坐了人,来晚的人顺便蹲在牲口槽头,总之能来的村民都来了一个不少,妇女手里拿着针线活,手不闲嘴不闲,男人的旱烟味到处乱窜,平时空落的饲养室张罗着开社员大会。当队长王大山宣布了划分责任田的消息,会场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勤快的人兴高采烈,平时在生产队的磨洋工的少数人,耷拉着脑袋默不作声。
   生产队责任田很快划分了,按人头分配每人能分到近三亩地,队里的耕牛,生产农具统统分了,所有的小物件都划分给农户,集体生产制模式解体了。在温饱边沿徘徊的人,撸起了袖子为改变命运而战,温家山与周边山村境况相似,多数的坡地靠人力背、扛、拉,尽管辛苦人们的干劲空前高涨。那个时候,一个壮男劳力,可以顶起一个家的生计,农村重男轻女的问题就在这里,人为存活立的契约。这个贫瘠的村落,人们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正改变着当下生活。这个闭塞的山村以原始的模式发展时,交通便利的村庄已开始奔小康,小农机、拖拉机、家电.、小汽车……大山以外红红火火的日子,成了温家山人眼里的风景。
   干旱季节,泉水干枯,村民担着水桶去附近的水库挑水,等挑够牲口和人的饮水,人常常是筋疲力尽。逢雨水涝季,凌晨五点钟,陡峭的山路上,送孩子去山下上学的人已开始走动,时不时的摔跤声,有孩子的哭声和大人的叹息声,学生每天三趟的往返,那条隐秘的山路,目睹了一代人难言的苦衷。村北头的虎儿媳妇,丢下年幼的孩子跟人跑了,消息在村子里炸开了锅,当村里人去她家时,家里除了刚收的麦子,再没有啥值钱的家当。就在大伙议论纷纷中,一个年轻后生垂头丧气地回村了,大家仔细打量竟是前年去山外当上门汉的王三娃,三娃在家别人介绍的媳妇,都因为温家山的交通闭塞而泡汤,一气之下三娃去山外做了上门汉,却因受不了主家的窝囊气,又甩手跑回了家,在这个贫瘠的山梁上,勤劳的人用汗水浇着落后、贫穷,养活了人老几辈人的山坳,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落伍了。缠着大腰带的廉大爷,脊背累弯了,还是啃着硬馍穿街而过,褴褛相与当下格格不入。
   老辈人不信邪乎,拼着老命开垦着,刨挖着,最终到手的收成只能维持温饱,年轻人的思维总跟着时代的节拍,一拍即合。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开始执行,作为偏远山村的温家山,面临着第一批迁移,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老年人揣着说不出口的不舍,那山、那水、那一道道梁、一面面坡,养活了一方人,却阻隔了发展。一草一木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当老槐树上那挂生锈的铁铃铛再度响起时,整个山谷带着颤抖的回声,迁徒就像年馑的逃亡无可逆转。
   人往往为了更好地活着,开辟新天地。温家山人从山梁上搬迁至斜峪关河滩地带,在蒿草丛生的湿地,脚步最初唤醒了沉睡的荒滩,一群衣着不鲜的异乡人,犹如迁徒的大雁,开始来来往往忙碌筑巢,泥巴与汗水交融的那一刻,一个村庄的轮廓线显山露水,水泥、砖瓦与匠工的铮铮叩响声,时代感应了变迁的节拍,勤劳永远是一个村庄的基石,汗水激活了一座迁徒来的现代版的温家山村。
   那个穷乡僻壤的山沟沟,年轻人陆续搬走了,老人固守着老房子和几亩坡地,被称谓为“空巢老人”。老人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温家山,乐享一处悠闲自在,他们习惯了与日头争高低,习惯了小树林中叽叽喳喳的鸟鸣,习惯了泥土的气息,夏夜的风凉,冬天老炕头的温度,习惯了沟沟壑壑的的亲和,习惯了黄牛拉着老犁头翻动泥土的动漫,习惯了泉水的味道……时间是把杀猪刀,生老病死斩断了老人们的好日子,老人日渐少了,饮烟中带着清苦与凄凉,扶着墙头的老人最终被儿女强行接下山去。这处曾经人畜兴盛的村落,在绿树成荫中隐形了,如一本私藏的人文秘笈等待着寻访。
   临街的新农村小楼在风口摆渡着,呼啸而来的汽笛声,与村庄擦肩而过,一轮全新的阳光,为初来乍到的村庄,披上了崭新的盛装。国家的惠民政策,与水库区域移民政策,扶持起一座新生的村庄,沿街一字排开的民房,南北通透着新农村建设意识。由于迁来人口多,温家山人在异地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耕种,他们利用交通与信息的便捷性,做买卖、跑运输、开采矿石、打工等等。随着人们的物质丰盈,秀美山川工程已初见成效,来斜峪关旅游人数逐年上升,暑期在蜀道口避暑,领略古文化,体验农家生活成了热潮,占地利优势的温家山人,因地制宜响应政府倡议,办起了农家乐,红红火火的日子被大红灯笼高高挑起,成为一方发展中的新农村标识。走进温家山人的农家院,葡萄架下是家的味道,炊烟袅袅,锅碗瓢盆伴着五谷食香蠢蠢欲动,农家巧媳妇的绝活一上手,食客们赞不绝口,筷子不离手,主人一个朴实的搭讪,人与人心走近了,家的感觉回来了,农家收入也就高了。这是一个充满祥和、富足的村庄,这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有着凝聚力的村庄,王老大的儿子抽风背过气,闻讯赶来的乡邻,齐齐伸出了援助之手,村子红白喜宴,全村男女老少吃一锅饭,围着一个灶台转,他们是迁徙的雁行,团队精神永远第一,老村庄成为朝朝暮暮回望的故土。
   七月份的温家山,碧海云天,绿树成荫,被尘封的村落,在诵读佛法普度众生。十里八乡的人,感应庙堂佛音的召唤,云集在失真的村落中,我随着人流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追根溯源,层林深处,依稀可见的村庄,瘫软在蒿草丛生处,塌陷的围墙曾圈定了中年的年少,挂着蜘蛛网的土胚炕,曾捂热了少年冰凉的脚丫,屋前的麦场杂草丛生,唯有石碾、石窝、石桌、石凳、青石板恒古不变地惦念着过去的日子,和过去的老少爷们。木格子窗户强撑着塌下来的檐口,长满青苔的庭院,伴着疯长的椿树、桐树,挤兑着昔日的庭前花香。我从蒿草丛寻到一条通道,在荒凉以外,一扇半开的木门,和打扫过的庭院,星花在房屋以外爬上了断壁,苍柏在崖头遮挡着风沙,院落静悄悄地矗立在艳丽的阳光中,隐约中传来聊天声!随着一声召唤,一张熟悉的面孔令我吃了一惊,近八十的王家老姨从门里走来,邀我进了土屋。王姨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从苦难中走来的一代人,亲历了农村改头换面的一个个细节,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自然灾害,农业学大寨,浮夸风时代,责任制时代、退耕还林时代,以及现在的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给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当下的好日子,在老人的养老与医疗保险逐步完善之际,老人看见了从未有过的好光景,温家山遗址犹如迁徒者的祠堂,老人在此祈祷子孙后代洪福齐天。
   老人的家,三间土木结合的瓦房一明两暗,地面瓷实干净,木板柜顶着临窗的炕头,藤条编织的楼顶被烟火熏成枣红色,木椅、木条凳子被擦亮了,褪色的暖水瓶,还是八十年代的模样,土炕上手工织的格子粗布单子,呈现出古朴的温馨,炕头几位陌生的面孔,频频与我打了招呼,谈话间挺享受这处世外的别院,老人常念故土,隔三差五孤身上山,搭理着唯一完整的老房子,一座完好无损的老物件,把人带回了从前的记忆里。
   那天唢呐声送回了温家山的孩子,风揪着树叶锤胸顿足,天空飘着忧伤,紧贴山脊的孩子酣睡不醒。祖先灵魂归位之时,温家山人用道场、法事、经文,向残缺不全的村庄表达一份虔诚,一份由衷的敬畏,以传统的礼仪膜拜繁衍的黄土地,叶落归根,在温家山人的意识里,生生不息的火种从这里擦亮,断壁残垣是他们留给子孙的史料、奋斗的底气、祭奠的庙堂,青山绿水是永远的家园,迁徒只是生存的过程,真正的家在山里,荒芜中破落的遗骸,坦诚了一个时代的悲催,告诫子嗣珍惜幸福的日子,感恩社会的优越性,爱生活、爱家园。

共 33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结构合理,主题突出。撷取生活记忆中的点滴和片段,既有分田到户的欢天喜地,还有乡民贫穷拮据的尴尬无奈,更有苦尽甘来的幸福美满。朝霞红彤彤的山乡,映衬着绯红的秋叶,层林尽染处,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迁徙后的温家山,在密林深处保留着原始的老物件,和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记忆。乡愁凝结,识微知著,酣畅淋漓,感动人心。那天唢呐声送回了温家山的孩子,风揪着树叶锤胸顿足,天空飘着忧伤,紧贴山脊的孩子酣睡不醒。祖先灵魂归位之时,温家山人用道场、法事、经文,向残缺不全的村庄表达一份虔诚,一份由衷的敬畏,以传统的礼仪膜拜繁衍的黄土地,叶落归根,在温家山人的意识里,生生不息的火种从这里擦亮,断壁残垣是他们留给子孙的史料、奋斗的底气、祭奠的庙堂,青山绿水是永远的家园,迁徒只是生存的过程,真正的家在山里,荒芜中破落的遗骸,坦诚了一个时代的悲催,告诫子嗣珍惜幸福的日子,感恩社会的优越性,爱生活、爱家园。最后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升华主题,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推荐发表,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文学社团,祝福创作愉快,佳作连连。【编辑林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2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恕怀        2019-04-21 15:49:37
  时代的音符,时光的记忆。好文。
2 楼        文友:亦清        2019-04-21 16:44:56
  难以忘怀的过去,歌诵不尽的今朝,汇成时代的赞歌,新旧两重天,感恩新时代。文笔拟人夸张,细腻感人,好文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