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春之梦”征文】千情贵池(散文)
我去江南贵池,是赴一场春天的约会。一路青山绿水,一路花香扑鼻。
我很喜欢“贵池”这个名字,望文生义,就会知晓这个城市在形态上是水汪汪的,在气质上是水灵灵的。一个城市只要多水,就必有水天一色相映成趣的灵秀。早在五代十国时期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就盛赞此地“水好鱼美”,“贵池”也因此而得名。一池湖光山色,一池草茂鱼肥,一池水江南……如此这般美好,如何不是“贵池”?
一
景再美,也是需要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的。就像贵池霄坑大峡谷,只有一步步地深入,进驻它的内心,才能欣赏和体会到它丰盈的情感世界。
霄坑村位于皖南山区九华山脉,处于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一条长长的高山峡谷,将它宠在深深的怀抱中。境内林木茂盛、峭壁摩天、山花怒绽、茶香扑鼻、溪水潺潺、珍禽相嬉。我们在峡谷中缓缓而行,与高山流水对话,与华东楠、紫楠、水金凤等珍贵植物对话。我深知,这里钟灵毓秀,不仅仅是因为野生珍贵动物和植物繁多,更因为这里人杰地灵、古朴厚实。霄坑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生态文化村”。这里的灵山秀水成就了这么多国字号荣誉,而国字号的荣誉又垫实了这里山水的厚重与绵长。
山与水的巧妙衔接,让一条二十五公里长的高山峡谷成为了目不暇接的天然风景画。抬头是高耸入云的山巅,俯首是穿石而歌的流水。鸟儿在林中歌唱,鱼儿在河中畅游。一片片茶园在密林间杂而生,采茶女一双双芊芊玉手在翻飞着,片片香茶便飘进了茶篓子里。鸟语悦耳,辨不清方位;花香扑鼻,找不到何处……
“龙池三瀑”为老山滋润了多少个年代?为霄坑村歌唱了多少个岁月?百丈崖知道,三河口知道。我也想知道,于是我站到瀑布前那个高高的石头上,想从飞溅的银珠中找出答案,但飞瀑仅以清亮的歌声回应我。我扑下身子,拟从碧潭里找答案,但碧潭雾岚迷蒙,顷刻间化作了一弯碧水流向远方。“龙池三瀑”呈现出薄雾蒙蒙的身姿和飞扑向前的气势,在碧潭里打着圈嬉戏着,再缓缓流向远方。它义无反顾地向前流着,又日日夜夜滋养着这方水土。它是坚韧的、坚强的,终究也是慈软的,这是它的智慧,也是大自然的神谕。我将“龙池三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方位地请进了我的相机里,待回来后要细细地探究它的神秘,细细地品味它的神韵。
我贴近瀑布最近的地方坐了下来,双手呈捧掬状,接住了几粒飞溅下来的瀑珠。这瀑珠在我的手心里迅疾润开了,片刻就渗入了我的肌肤里,渗入了我的心扉里,我的内心立马就有了澄澈和宁静。我知道,这是来自于老山厚实的底蕴,来自于“龙池三瀑”绵长的慈爱,来自于我和它心灵虔诚的贯通……
二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大别山是皖河的源头,我一直生活在皖河的源头,因此我的生命里凝结着深深的河流情结。每每遇到一条河流,不论大小和气势,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血液会随着流水在体内涌动着、涌动着……
此时我来到了贵池,与秋浦河隔街而望。我心中的河流情结立马就涌现出来了,体内的血液与秋浦河水隔着时空交融在了一起,形成了“龙池”一样的瀑布,飞溅起了数也数不清的浪花……
秋浦河与皖河是一对好兄弟,虽然发源地不同,但约定的目标是一致的,奔长江,入大海,这是它们共同的理想和归宿。它们在长江的某一处相聚相拥欢呼着、奔腾着、庆祝着,溅起一朵朵浪花儿,最终融为了一体,谁也分不清谁是谁了。
真正认识秋浦河,那是今年四月六日的事。我和几位朋友自驾去牯牛降,沿着秋浦河而行。在石台境内,为秋浦河的美景美色而停滞不前了。低头,河水碧绿见底;举目,两岸风光旖旎。隔河而望,徽派风格的村庄依山而建,沿山脚依次排开,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犹如一位身着红顶白袍的隐者,淡定地立守在秋浦河边。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这是李白《秋浦歌十七首》里的佳句。诗仙李白给这条河赋予了这么诗意浓浓的名字,以至于无数文人墨客纷纷踏歌而来寻幽访胜,更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佳作。这美丽的秋浦河,就成为了一条“诗意流淌的河”。
河水被一阵风吹皱了,溅起了一河诗的波澜,我安静地独享着这满河的诗意。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那年那月,李白沿着秋浦河游走低吟,现在我踏着诗仙的足迹走进了这诗情画意之中,将大别山的伟岸和秋浦河的温情对接起来,孕育成了一朵浪花、一棵草木、一缕春风,一只鸟儿……最终成为了一首诗,一首空濛皖山与烟雨江南共吟哦的诗。
千载诗人地,流韵秋浦河。秋浦河以山为依托,以水为载体,以史为底蕴,以诗为气质,亿万年默默地滋润着山川草木,滋养着这一方水土,养育着两岸的百姓,现在又敞开怀抱热情地接纳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三
相对于高山,升金湖是平阔的;相对于河流,升金湖是静谧的。
升金湖,因湖中产鱼价值“升金”而得名,亦名深泥湖,又叫新深湖。它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偎在贵池东南方的群山环抱之中,西傍丘陵岗地,北滨江淮洲圩。
长江从几千里之外奔涌到贵池,到这里打了个弯,转到升金湖。长江之水也要歇一歇,这一歇就成就了这片壮阔而秀丽的升金湖。长江的磅礴,孕育了升金湖的气势,湖中烟波浩渺,湖面百鸟飞翔,湖畔烟雨迷蒙,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
因为水,因为静,还因为浩渺,升金湖成为了许多珍稀动物的天堂,譬如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黄咀白鹭、大鸨、金雕、白肩雕这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白枕鹤、灰鹤、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白尾鹞、红隼、黑鸢、草鹗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都选择这里作为栖息的家园。特别是冬季,这里是“百鸟云集,万翅齐翔”,升金湖因此成为了“中国鹤湖”、“中国鸟岛”。
远远的那块凸出的湖面上,一只白鹤孤独地伫立着。我不认为它是在休息,我觉得它是在思考,鸟也是有思想的,内心也是有感情的,也会起波澜的。它时不时理一理双翅上的羽毛,在时刻准备着起飞翱翔。贵池人已经将这里的水面清理开阔了,拆除了危及它们安全的所有一切障碍,还它们更为广阔的飞翔空间和更为优美的生存环境。它久久地伫立着,我久久地凝视着。此刻湖风很大,撩起了我的衣角,也吹乱了白鹤的羽毛。离开升金湖时,我再次看了它一眼,我记住了这只白鹤。从我来到直至离开,它没有发出叫声,也没有展现飞翔的雄姿。我豁然明白了,它是在用心灵和我对着话……
一只小木船停泊在岸边,湖风一刻不停地摇晃着它。我知道,这不是一只打鱼的船,这里不再打鱼了,这是一只渡人的诺亚方舟。前面是烟波浩渺,后面是繁花似锦,进耶?退耶?我们以及来到升金湖边的所有人都在这只小舟前徘徊着、思考着。
几条不安本分的鱼儿想冲破传统约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知什么时候跃上了岸边。我来迟了,没能帮助它们顺利回归家园,它们付出了代价,停止了呼吸。在它们的身边我伫立良久,为它们默哀。它们舍身求变,虽死犹荣,与亿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从海洋来到陆地而蜕变进化成人类是何其相似?还有那许多的贝壳,是不是也缘此而成为空壳的呢?这种敢于求变、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肃然起敬么?
升金湖,不仅是鸟的乐园和天堂,更是深藏智慧的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