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一)(随笔)

编辑推荐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一)(随笔)


作者:梦羽 秀才,114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08发表时间:2019-04-24 08:09:56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一)(随笔) 一、解人
   春若有情应解语,从来花的解语是鸟。春回大地的时候,花有好色,鸟有好音。若问有何凭据,鸟语花香只在解人的心里。
  
   二、轮回
   轮回的思想让生命变得有长度,不只此生,而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轮回流变。如果只有此生,将如何面对生死?因生命的短暂而忧惧,故而前路荒荒。因为轮回,生与死不过生命流变的表现形式而已,因而面对生死亦安然,所谓的解脱也许即是如此。
  
   三、青山
   故山者,青山也。我终能觉醒这一生的知遇惟有寄托青山了,心灵的归处亦是“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而已,故俗事之余必要投闲住山的,清幽的归卧犹能避俗。千山日暮,一点孤灯,半窗月色,点亮的却是心上的光明。此时此处有高眠,直到日上三竿。
   十里青山半在城,更有一种好处,乘兴即可入山。若逢上初夏时节,残雷变晚晴,人亦在晚晴中,而清丽而舒徐。
  
   四、遣闲
   昔人评卢绍弓学士读书有言:“他人读书,受书之益;子读书,则书受子之益。”书受子之益,于读书时有校正之功。真读书人也,亦读书亦学问。
  
   五、遣闲
   心情其实已中年了,窗外的风风雨雨与己无关。偏爱静坐,独对疏影横窗,于我是自在的欢喜的。偶亦轻吟小诗,有点心的意谓。
   石涛诗:“冷澹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寒士操守,耕读传家,一盏青灯几千年的传统风骨峥嵘,能意会华夏文脉绵绵不绝的精神所在。是诗赏心在孔颜乐处的传承,依然闻到书香,惜难再见了。
  
   六、读诗
   南朝鲍照诗《赠傳都曹别》“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句,“好”字宜读去声。至于“东西”,钱仲联先生说语出《洪范》“星有好风,星有好雨”,盖箕星在东好风,毕星在西好雨,以此读诗颇晦涩。周一良先生说在南北朝时“东西”亦作“离去、远离”用,王梵志有诗“爷娘年七十,不得远东西”即是此意。“东西”作如是解,读是诗则简单了。古人真有情,“一隔顿万里”是心里的世界,若是眼外的世界则夸张了。所以我们的眼睛不要老是向外看,不妨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心灵世界比外面的世界大多了,古人说“吾心即宇宙”是也。
  
   七、如是我闻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全非。”黄山谷如是说,我如是信。
  
   八、淘书有乐
   淘书有莫大乐趣,几天前又得王伯祥先生《庋榢偶识》。“庋”是生僻字,王伯祥亦生疏人,但都可以从不熟到相熟的。先生民国人,藏书逾两万册,庋是先生藏书的架子,“榢”字同架。先生说:“予喜涂抹,每获一书,辄摩挲数四,然后入架,偶有所感,随笔著数语”云云,故书名曰《庋榢偶识》。
   书记得书偶识凡三百余种,比如《买愁集》、《埋忧集》、《孪史》、《千百年眼》、《香祖笔记》、《壶天录》、《洪宪纪事诗》、《雨窗随笔》、《西青散记》等等,所知道的书不及十分之一,绝大部分我闻所未闻,可见我读书之少,亦见我孤陋寡闻。
   试着搜寻《西青散记》,史公度著,亦不知其何许人也。王伯祥与顾颉刚同窗同桌,匿课桌下共读《西青散记》曰其味醰醰,但不知是书味还是匿课桌下共读之况味。醰醰者,龚自珍有诗“文字醰醰有古情”,醇浓也。且录自叙:“余出生时,怖夫天之乍明乍暗。家人曰:昼夜也。怪夫人之乍有乍无,曰:生死也。教余别星,曰孰箕斗。别禽,曰孰鸟鹊。识所始也。生以长,乍明乍暗,乍有乍无者,渐不为异,间於纷纷混混时,自提其神於太虚而俯之,觉明暗有无之乍乍者,微可悲也。襁褓膳雌,家人曰:其子犹在,匍匐往视,双雏睨余,守其母羽,辍膳以悲。悲所始也。匍匐墙下,得物谓饴,捧而吮之。家人痴余曰:石也。上有字,字为西,字为青,强余读,读所始也。其凹如臼至今对之,是为散记。乾隆二年十二月十二日梦中作。”序文很有意思,奇人也。想见其人不可得,淘其书亦不可得。
   我想《庋榢偶识》所记都是好书,都想得而藏之,以添我书香也。
  
   九、清欢
   文章无所谓长短,恰到好处为妙。而读书既是读人亦读自己。高濂《山窗听雪敲竹》:“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悠,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暗想金屋人欢,玉笙声醉,恐此非尔所欢。”文极短,读之却即刻入境,幽而雅,能清欢至此是福气。
   亦曾读高濂《雪夜煨芋谈禅》:“雪夜偶宿禅林,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市中美甚,欣然一饱。”然后几句简短的禅语机锋。这欣然一饱,如丰子恺漫画《煨芋》。“煨芋如拳劝客尝”,又温情又清欢,是妙文,更是妙人。
  
   十、关于抄书
   忽然萌生抄书的想法。犹记上世纪九十年初抄写《老子》、《庄子》、《黄帝内经》及杜诗,抄书的夜真宁静,只可惜没有用毛笔。关于抄书,明代吴应箕说有益:“先经抄一遍,于记诵亦易,益一也;可以校书之伪误,收己之放心,益二也;常抄,则手法易熟,即可以当学字,益三也。”益一于我读书亦一种经验。由于学识,对于益二我从未有非分之想。而益三,一辈子的小学水平。
   但是,我觉得抄书毋宁是一种艺术。在印刷术未普及的年代,抄书是读书人的日常。而有趣的当是好书之徒面对罕本秘籍不得不抄书。有明末毛晋为影抄宋本书,“家蓄奴婢二千指”,“入门僮仆尽抄书”的景观。有天一阁范先生,天性嗜书,到处借书来抄,“长安旅中,尝雇善书者誊写,多至二三十人。”
   而穷文人则只能靠自己了,手自抄写。有明代谢肇淛隆冬客居京城,借得一部善本,遂在客栈日夜抄书,“每清霜呵冻,十指如槌,凡二十日始竣”,寒窗景象,犹在眼前,但可以想象抄完时的心情,应该不减东坡抄书所言“穷儿暴富”也。陆放翁是左撇子,亦“性喜抄书,尝抄王岐公《华阳集》百卷,笔笔无倦意。”
   近代有知堂老人抄书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尤为抄出好文章,而被奉上抄书公。
   如今,已难见抄书的风景了。但读书还是要抄书的,故抄书作为一种艺术当不至于失传。
  
   十一、曾点二事
   曾点又名曾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有二事绝对《世说》小品的生动鲜明,但又不类。
   其一为曾子芸瓜事,引出“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见刘向《说苑•建本》,足见曾点性情暴躁。
   其一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舞乎风雩,咏而归。”以至孔子亦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见《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待坐》,足见曾点儒雅人也,有鼓瑟浴沂的生命气象。
   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情表现,不成是记载有误?想来颇有意思。人性是向善的,那水边琴声几千年了,依然温情。
  

共 26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还有十一?看来《半幅亭小品》长命无绝期了,可喜可贺。晨起,想昨日之梦境,去书柜翻出《广陵潮》上网对应,不曾想看到梦羽君回归,甚喜。解人,轮回,青山,自不必说,余后各节皆与书有关,实为开眼。好一个石涛诗:“冷澹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寒士操守,耕读传家,亦如言表,华夏文脉绵绵不绝。其中所列之书更是我闻所未闻,亦见我孤陋寡闻。读书也罢,抄书也罢,亦是一道风景,鸟语花香只在解人的心里,那水边琴声几千年了,依然温情。昨天是世界阅读日,梦羽君的此篇以书为主题的作品可谓是应景之作,读之令人神往。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4-24 08:13:33
  读梦羽君文字,如沐春风,自有一番解意,添我书香也。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