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大地】那些读书的日子(随笔)

精品 【星月·大地】那些读书的日子(随笔)


作者:荷锄叟 秀才,225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75发表时间:2019-04-24 15:15:27
摘要:人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自始至终没有去苛求其“气”何如,然而,读书却让自己的知识日益丰富,见识日益广博,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盈。我常说,丰富的人不会寂寞。因为丰富人的头脑里没有空隙,没有闲暇和无聊的生存空间。

【星月·大地】那些读书的日子(随笔) 我的一生一直跟书相伴。小时候上学读书,长大了上班教书,到后来试着编书、写书,始终跟书打着交道。家里藏书不算多,但满满当当充斥了四五架书柜,每次搬家,打包装箱最繁琐、最沉重的任务就是打理这些书。每次搬家都会禁不住会想起那句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书(输)。”
   “百无一用是书生。”我的命不好,却也是非常幸运的。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成长于文化大革命之中,正是读书的年龄,却无从找到书读,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最大的悲哀。然而,我却有看不完的书。
   记事起我就有自己的小书箱。小姨是文化人,在黑龙江的一家技工学校教书,表姐表哥看过的小人书,后来就分期分批地进了我的小书箱。这些小人书以连环画册为主,《董存瑞》《刘胡兰》《欧阳海》都是英雄人物,《半夜鸡叫》《三条石》《一块银元》阶级斗争的也不少,最好看的还是那些装帧精美,带有汉语拼音的识字读本,配有彩色插图,我最喜欢。有一本《王洛古爷爷》,24开本的,蜡光纸,彩印页,人物形象可亲可敬,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最后,把图书钉都翻烂了,我就把它们一页一页贴到墙上,当年画看。
   这些小人书既是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又是我认识文字的途径,伴着我懵懂的童年,让我忘记了生活的艰苦与辛酸。
   我清楚地记得,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我语文得了100分,满分,那可是我们班两个满分同学中唯一的一个男生呀。只可惜,我是用石笔写在石板上的。那时的纸太金贵,买不起,也买不着。老师用石笔在石板的右上角写下线条流畅的“100”,还在其下画了两道横杠,点上一个小点儿,飘逸潇洒。
   一定要带回家让爹娘看看。我小心翼翼地把石板塞进书包,等待下地劳动的父母收工。自己心里美,过一会就把石板取出来看,看着那个飘逸潇洒的“100”分,会心地笑。谁知,几次反复,石板上的字连同飘逸潇洒的“100”,让布头拼接成的书包,摩擦得渐渐模糊不清了。好在,那些字是自己写的,拿出石笔照猫画虎,写出来没什么差别,然而,老师写的“100”实在是难以描画,“100”分流畅的线条出不来,还有那两道杠和一个小点儿,怎么写都不像老师的笔迹,我当时急得直想哭。
   上三年级的时候,批林批孔评“水浒”,听了县上文艺宣传队说评书《水浒传》,就对里面的人物着了迷。正好姐姐被抽掉到县文化馆工作,农忙时、假期里小孩子帮不上大人的忙,我就让大人用自行车或者搭乘生产队的大马车,跑到20里路外的县城里去,找到姐姐那里去。
   县文化馆跟县图书馆在一座院落,姐姐跟图书管理员姐姐是好朋友,我可以随便到图书馆去看书去。天哪,你真的难以想象,在那个连课本都得借用别人用过了的年代,一个拥有6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的唯一的一座图书馆里的藏书,让我一个人去尽情阅读,那该是多大的幸事呀!
   我首先看完了《水浒全转》,百二十回本的,青皮黑字的封面,扉页上还有线条流畅的人物绣像。当然,很多字是认不得的,但不影响对人物、故事的理解。接着就对草原、海洋题材的书籍着了迷。从第一部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看起,看到长篇小说《渔岛怒潮》、《南海风云》等,还有好多现在都已淡忘,只知道是描写渔民与渔霸作斗争故事的小说,从此就迷恋上了一望无际、“无风也有三尺浪”的大海,以至于到后来,上了大学,还在追逐着邓刚的《迷人的海》《龙兵过》《蛤蜊滩》……
   上中学以后,挣工分了,放学后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就再也没有了接触书的机会。然而,跟土生土长的农民一起劳动、生活,得以阅读社会这部大书,这让我真正熟悉了农村,熟悉了农民,了解了农活。农民的生活单调,但他们朴实,善良,乐观,一言一行都充盈着最朴素向上的精神力量。这为我以后读到的赵树理、孙犁、张贤亮、陈忠实以及莫言的作品,准备了最直接的经验储备。
   农民的语言异常丰富且生动有趣,在他们一来一往的调侃里,也充满了狡黠的智慧。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些从书本上都很难看到的歇后语。麻子敲门——坑人到家;瘸子跳舞——腿(忒)好了;老母猪翻跟头——全靠嘴支着;等等,精彩程度不亚于《李有才板话》里的快板书、顺口溜。
   农谚里的“枣芽发,种棉花”,最接地气,指导农事,比气象预测都要准确得多,直到今天,每年的春末夏初,有经验的农民,都是看着自家房前屋后的枣树枯枝开始发芽了,才栽花种豆的。
   还有杜鹃鸟。杜鹃鸟就是布谷鸟,是一种候鸟。我们在书本上看到它们最通俗的叫声是“布谷布谷”,告诉人们该种植谷物了;在古典诗歌里,杜鹃是杜宇的化身,被称作“子规”,叫声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是表达游子思乡的意象;南方说那叫声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要夏粮收割,种植晚稻。那天,在友人的文章里发现,在陕西甘肃一带,称这种鸟为玄黄鸟,与教人农耕的神农氏相关,叫声如“玄黄玄割,玄黄玄割”,催人不要误了农时,麦子要“边黄边割”。
   我们河北老家叫它“布布谷儿”,叫声是“光棍儿备锄,光棍儿备锄”。这声音虽然有提示农耕的内涵,但其中酸楚的意味,估计只有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才会真正体会得到。农活又脏又累,农人辛苦贫穷,务农的人连媳妇都找不上,只能打一辈子光棍儿。听到布谷鸟的叫声,老农们总是一声长叹,然后幽幽地说:“咳——又该忙活了!”然后转向身边的孩子们,“好好念书吧,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哇!”
   念书,谈何容易。哥哥姐姐们因为家庭出身问题相继辍学了,我也被挡在了高中的门槛外面。也恰在此时,改革的春风吹来,高考制度恢复了,在七个兄弟姊妹中,只有我一个搭上了读书考大学的列车。可两年的农活耽误太久,考试成绩差强人意,只是,幸运的女神又一次光顾了我,我幸运地考上了师专,还进入了中文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逢伤痕文学蓬勃兴起之时,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港台的金庸、琼瑶的作品广为流传,读书与交流,成了同学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跳出农门”的我们读的书多了,也就找到了自己的阅读取向。图书馆里的中外名著自不待言,新近出刊的《当代》《十月》《人民文学》等大型文学读物,更是让人爱不释手。积攒下零花钱,到新华书店买书看,更能将自己的真爱捧回家去,反复研读。那简直是最快乐的事情!
   那个时候痴迷于《全国优秀获奖短篇小说选》,从1981-1986年的全买了,一本不落。还有一本杂志,叫《作品与争鸣》,非常喜欢,但苦于囊中羞涩,不能每期都买,只好在阅览室借阅。国家对师范生的生活补贴用于吃饭基本够用,但其他费用得向家里要。我家每月给我5元钱,牙膏牙刷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洗澡坐车等生活开销,都在这5元里,哪里还有多少闲钱买“闲书”啊。于是,就渴望上班挣钱;挣了钱,买书看。
   上班后,书买了不少,也看了不少,只是没过几年,读书的兴趣却大大消退了。一是,结婚生子忙事业,大部分的时间给了家庭与工作,还有没完没了的交往与应酬;二是,新的书目千篇一律,粗制滥造,已经不能提供精神的食粮;三是,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对图书及其内容,开始了自我的认知与批判。然而,骨子里还是爱书的,每次到市里来,街上去,必去之处还是书店、书市,还有路边的旧书摊。
   旧书摊是个好地方,我居然从那里淘到了上学时一直想买却没有钱买的“老书”。《第二次握手》《最后的匈奴》《红旗谱》等,连线装的“四大名著”都快收齐了,而且,相对于日益高涨的书价来说,旧书摊上的书简直可以称为“捡来”了。我用“捡来”的书重温旧梦,自由徜徉,体验精髓,欢度时光。
   那年忽然心血来潮,觉得当下的中学生阅读范围太过狭窄,就想着编一本课外读物,将自己以往读书的欢欣传之于人。于是,花费四年业余时光,遂成《中考现代文阅读180篇》一本和《七彩晨读》一部。《七彩晨读》从成语积累、诗词背诵、字词纠错、经典赏析、习作指导等方面入手,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全书分六册,共100万字,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自始至终没有去苛求其“气”何如,然而,读书却让自己的知识日益丰富,见识日益广博,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盈。我常说,丰富的人不会寂寞。因为丰富人的头脑里没有空隙,没有闲暇和无聊的生存空间。
   现在想来,真的非常感激那些读书的日子!

共 33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写读书的文字简朴而又饱满,回忆着那些至今难忘的读书的日子,体味着有书可读的美妙,给人的感觉是有书可读的知足与幸福,回味中的沉醉与奋进,这才真正是每天陪伴我们的读书的日子啊!作者先写自己家里书之多,然后回忆文革时期自己有幸读书的日子,一是当时小姨家有书,二是稍后姐姐在文化馆上班,自己沾光可以到与文化馆同院的图书馆看书看个够。除此,作者还回忆了自己学习过程中考试得100分,想等正在劳作的父母回家看,可结果石板上的100已经被书包磨得模模糊糊,让自己好不伤心。作者同样地没有忘记生活中社会这部大书中那生动的语言,更是写了改革开放后所读书、杂志之多之新,尤其是自己辛苦努力后,终于有了自己编著的书,这些与书相伴的日子,幸福甜蜜,令自己充实。作者真的是写出了令自己感激的那些读书的日子。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42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4-24 15:55:28
  感谢社长的编按,向社长道声辛苦!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9-04-24 16:46:28
  这篇文章写得好,书里书外都是故事啊!
3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9-04-24 18:01:0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向贾老师学习致敬!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4-24 18:47:25
  谢谢茜梅!我们一直在努力。
4 楼        文友:高处不胜寒        2019-04-24 20:42:30
  今晚随便上来转转,有幸读到了贾老师的美文,难怪文章写那么精彩,原来走过万里路,读过万卷书!真的很让人佩服!
回复4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4-24 22:31:32
  谢谢!其实苦难的经历真的是人生的财富。我信。
5 楼        文友:史建民        2019-04-25 07:01:29
  向贾老师学习,读书好,好读书!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回复5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4-25 08:12:40
  向史老师学习,读好书,书好读!
6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19-04-25 10:02:29
  过去的岁月说起来都很让人怀念,我和弟弟买的小人书有两大箱子,后来被我母亲送给了她娘家孙子。那是我和弟弟几年时间积攒的家底,都被我母亲送人了。
回复6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4-25 12:46:24
  那些小人书一定会给那些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柳烟!
7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19-04-25 10:04:23
  这篇文章读来受益非浅,笔墨浓重厚实。
回复7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4-25 12:46:53
  谢谢柳烟!
8 楼        文友:高处不胜寒        2019-04-27 22:13:52
  恭喜贾老师又得精品,赞!
回复8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4-28 06:02:21
  谢谢,还得努力呀!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