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旅俄归来话印象(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旅俄归来话印象(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59.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2发表时间:2019-04-24 20:25:00

【心灵】旅俄归来话印象(散文) 在俄罗斯旅游整10日,先后去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和新西伯利亚,简而言之:“上下四座城、纵横五千里”。回国后,不少朋友问我:对俄罗斯有什么印象?这绝对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问题。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70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两大洲。东西长南北短,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横亘欧亚之间,将俄罗斯一分为二,俗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为欧洲,占全国总面积的1/4,地势平坦、气候温暖、经济发达;东部为亚洲,属高山地带,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经济落后。俄罗斯总人口有1.4亿多人,西部占4/5,平均每平方公里约60人;东部仅占1/5,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1人。近几年的人口统计显示,俄罗斯每年平均减少70万人,呈负增长趋势。
   由于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导致劳动力严重匮乏,许多活计没有人干。谁最着急?俄罗斯的当家人普京,他眼见本国香火不旺,一眼就瞄上了人丁兴旺的中国。中国人,不仅勤劳勇敢,而且繁殖能力堪称一流。据说,他建议在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引进大量的中国人,既能解决劳力问题,又可繁衍人口。但是,这一提议被杜马否决了。无奈,俄罗斯以国家的名义出台了奖励人口出生的政策:以家庭为单位,从生养一个孩子到若干个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每年,都要举办“英雄母亲”活动,即生育7个以上孩子的母亲为英雄母亲,到克里姆林宫接受普京总统的召见!
   俄罗斯的城市面貌,与我国80年代相差无几,基本见不到摩登大楼和豪华宅院,许多装修豪华考究的建筑物均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皇宫”和教堂。导游介绍说:基本还是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时的模样。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历史名城,不敢妄议,新西伯利亚是全国第三大城市,也是新崛起的,其市容无法与我国许多县城媲美。走在街面上,我特地观察了一下公共汽车,全是我国80年代以前的模样:老、旧、破。许多地方,尤其是旅游景点的厕所,都要收费,感觉与其国际地位大相径庭。
   接待我们的6名当地导游,均来自中国,交流起来不仅方便,也很直率。他们说:俄罗斯修建一座桥梁,起码要10年时间;建造一栋楼房需要6年。为什么?磨洋工。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无论是进关还是出关,抑或是在商店购物,服务人员满脸的苦大仇深,动作慢慢吞吞,让我想起了80年代的中国。导游解释说: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太少,机关、单位招工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
   俄罗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据2017年统计,男女比例为四比六。民间有一说法,叫三多三少:女人多男人少、离婚多生育少、大娘多小孩少。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离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导游无不调侃地说:在俄罗斯,一个男人平均拥有一个半女人,没有离过婚的男人不算好男人,连总统普京都带了头。导游的一番话,说得我们这些男游客心里痒酥酥、暖乎乎的,大有跃跃欲试之举。在我看来,俄罗斯男人离婚有一个重要原因,女人未婚前身材窈窕如柳,婚后变得上下一般粗,形若水桶。走在大街上,不难看到许多中年妇女满身肥膘,壮如水牛,足有二三百斤重。此等身材,令男同胞望而生畏,不离婚才怪呢。
   最让我震惊不已的是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极其丰富,有着浓郁的英雄情结和虔诚的宗教信仰,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民族凝聚力。这与国家的战略发展思想、积极努力工作和大力扶持宣传不无关系,在红场上建有国家领导人的纪念碑和无名烈士纪念碑,在克里姆林宫建有规模庞大的教堂群。不仅如此,在全国所有的城镇建有英雄纪念广场和丰碑,在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建有教堂。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人们潮水般地涌向这些场所,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圣洁的心灵拜谒英雄和上帝。甚至,年轻人举办婚礼,在这最幸福最浪漫的时刻都要向英雄和上帝祈祷!英雄在人间,上帝在天堂,能够完美地将英雄和上帝融合在一起,唯有俄罗斯政府搭建了连接两者之间的天梯。
   当然,俄罗斯的广大民众不仅享有精神大餐,而且还享有物资红利。虽然,因多种原因国家还很贫穷,但人民却充分享受到了政府给予的恩典:医疗、住房、教育,全部免费。医院分公立和私立的,公立由国家负担,病人无需付费,医生收入微薄;私立由民间投资,患者自掏腰包,医生收入颇丰。于是,许多医生上午在公立医院上班,下午去私立医院坐诊,这类情况国家允许。
   俄罗斯全民的文化素质较高,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大学毕业,这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教育门槛。因此,人们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飞机上、公园里,在许多公众场所,我都见到过俄罗斯人手捧书本,聚精会神地阅读书籍。这使我想起了前苏联曾经出现了无数的世界级科学家、作家、音乐家,以及其它的什么家。这种基础性的免费教育,对提升全民综合素质,乃至培养尖端人才,是绝对有好处的。导游介绍:列宁曾经说过,男人有两样东西必须终生相伴,书籍和酒。这句话倒是说到我心里去了,但不知是真是假,无法考证。
   俄罗斯街面上跑的汽车五花八门,车况普遍破旧,甚至有的前脸都没有。仔细打听得知:西部在欧洲,主要购买欧洲汽车;东部在亚洲,主要购买亚洲汽车。于是,既有左方向盘的又有右方向盘的车辆。此外,汽车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年检、没有报废年限。于是,汽车只要不散架尽管开。但是,司机都非常文明,只要有行人过马路,都主动停车让行,绝对没有狂按喇叭催促行人的现象。
   有好几次,我们在纪念广场或教堂遇上结婚的,见婚车特别漂亮,便跑过去拍照。等在一旁的司机立即跑过来,非常热情地配合我们,有的将车门打开,让我们参观;有的主动接过手机或相机,为我们拍照。临别还用生硬地中国话说一句“再见!”
   大部分俄罗斯人生活特别悠闲,他们都在郊外拥有自家的别墅或宅院。每逢周末,便全家出动,开车去郊外休闲。由于俄罗斯地广人稀,绿地和树林随处可见,政府对生育孩子的家庭给予特殊补助,往往奖励一套郊外的房舍。一切都有国家兜底,毫无后顾之忧,留钱干什么?乐呗!这就是当今的俄罗斯人。

共 24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记录了当今的俄罗斯,这是原汁原味,没有夸张的俄罗斯。十天的旅行,让作者对这个国度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作品从城镇风貌和人的精神风貌上讲述了俄罗斯的情况,并与中国的过去和当下进行了比较。读完全篇,感觉这个国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不如我们的地方。但就人的精神风貌来说,还是积极向上的。民众的整体素质都较高。一篇游记记录了俄罗斯的现状,也记录了作者自己的心情,的确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佳作。推荐大家共赏。 【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24 20:25:36
  拜读大作,为您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24 20:26:09
  游记作品中的佳作,倾情推荐阅读。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24 20:27:40
  旅行愉快!多出佳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