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西双版纳散记(散文三题)

精品 【流年】西双版纳散记(散文三题)


作者:谢宗玉 秀才,1987.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5发表时间:2019-04-25 19:12:41

一、纵深雨林
   看见雨林了,真正的原始热带雨林。辨识度很高,一俟进去,雨林特有的信息扑面而来,然后耳朵也有感应,肌肤也有感应,呼吸也有感应,不需要人解说,就知道被一种异样的场域拥抱了,俘获了,氤氲了。像晒干的紫苔入水,一下子绿莹莹地舒展开来。心如雏鸟,平时为倦怠所困,此时啄壳而出,打量这满眼新奇。
   首先称奇的,当然是那些古树了。好大啊,好多啊,在晴霭中影影绰绰的,像《指环王》中的树精木兵。这还不算最奇。在中国广袤的大地,只要走对地方,几人合抱的古树也随处可见。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大树实在高得离谱。在亚热带及其以北山林,再高的树,都望得到树冠,可这里的古树,枝叶从树干中间就开始生长,层层上去,根本就看不到树冠。让人忍不住要怀疑,这里便是天堂的接引秘境?只要有力量,有恒心,顺着树干往上爬,便可以抵达云天之上的仙境?
   然后就是藤了。虬藤如绳,从天而降,仿佛要证明我的猜测,没有力气攀援的妇孺,就用藤条捆好自己,云层之上自会有一双大手,把我们拉扯上去。
   摇摇头,把幻想甩去。又有新的疑惑:藤是柔软的,如果不攀附树干,它们是如何做到与几十米之上的树枝缠绕在一起呢?看来是青梅竹马的伙伴,从小就纠缠上了,几十年、几百年,一同长向天空。树不嫌藤永远羸弱的身子,藤也不嫌树日趋胖拙的躯干。幼时一般模样,老了却千差万别,树与藤的爱情,总让人百感丛生。
   一群蜂猴尖叫着,借助藤条树枝,从头顶横扫而过,竟如飞鸟游鱼般迅捷,此起彼伏的凄声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怅然间,觉得自己好渺小。在真正的热带原始森林行走,不可能有“峰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无论登多高的山,人都如在海底泅潜,眼界只有方丈之内的林木,跟井底之蛙差不多。我想,即便是大象,行走在这样树深草密的森林,也会觉得自己渺小吧。地面自是任它横闯,可还有那么高的空间属地,跟它半点关系都没有,它肯定跟人一样,心里满是遗憾。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心理。在北方,相对一眼望不到头的山野来说,再茂盛的林木,都像一层浮草而已,枝冠上有些什么,一清二楚,根本引不起纵向探秘的欲望。而在热带雨林,单在地面行走,就仿佛一个很高的巨棱体,我们只拥有探查底层的权力,其实是不甘心呢。
   阳光?居然能见到阳光?树有多高,阳光就有多悠长,丝丝缕缕,照得林木光影婆娑,甚至地面上也有斑驳的光点。这怎么可能呢?这时我才发现热带雨林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互荣共生现象。在北方,树们都拼命往上长,一旦冒头,就张开伞样的冠盖,把阳光雨露全部包揽了,树冠遮掩的地方,寸草不生。整个山林,上面郁郁葱葱,下面空空荡荡,如罗马柱林立的古殿堂。而在这里,无论多大的古树旁边,都有灌木、藤蔓、杂草丛生。就像各类海鱼守着各自的深度生活一样,这些植物也都有自己的生长高度。越是居上位者,活得越是小心谨慎,只守着巴掌大的一方天空,生怕多抢了一份阳光。只有贴着地面生长的植物,才会无所顾忌地让叶子长得蒲扇般肥大,才会让枝杈散得像开屏的孔雀。我在想,如果人类社会,也能这般和谐共处,像那些擎天大树一般谦逊礼让,那我们芸芸众生,就会如热带雨林中卑微的蕨类植物一样舒展自如、欣欣向荣。
  
   二、橡胶林
   橡胶树是落叶乔木,但在农历十一月底的西双版纳,山冈上的橡胶林,还只在枝头染了一抹隐约的红,根本没有要落叶的觉醒,透着一种轻伤不下火线的倔强。这种倔强,在我眼里,却含着浓浓的悲凉。
   是的,我想起火热年代那三万湖湘弟子了。他们响应号召,速配姻缘,搭火车,坐汽车,长途跋涉,进入云南蛇虫遍地、瘴气横行的热带雨林。他们要来开山辟荒,种植橡胶,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
   六十年弹指之间过去了,待我重来,涌入眼帘的却是“退胶还林”四个冰冷的大字。科学总是事后诸葛,它做出如下诊断:橡胶林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和生物都有极大影响。接机的小伙子跟我谈起退胶还林的紧迫性及政府决心,眼神熠熠生辉,仿佛一个美好前景就在未来不远处等待西双版纳。我怀疑,六十年前,那群被扔在原始森林白手起家的青年们,一定也有着他同样清澈的眼神。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坚信不疑的梦想,他们被饥饿、疲惫、病痛、蛇虫和瘴疠折磨得羸弱不堪的身子,根本不可能单凭赤手空拳,就与整个云深似海的热带雨林相处。
   我们不能责备前人的短视,因为短视是人类的常态。无论多自信的民族,只要回顾它一段稍长的历史,就透着一股悖谬式的悲哀。每个日子,我们都觉得做了正确无比的事情,但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竟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错误。
   我曾读过作家薛媛媛的报告文学《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里面详尽记载了三万湘人远赴云南烧荒植树的经历。我现在仍然记得书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一边是高涨的政治热情,一边是残酷的雨林现实。白天是野火春风斗荒山,晚上是离愁别绪梦故乡。依靠意志的极限,来突破身体极限。在绝境中把根顽强扎下去,在生产橡胶的同时,也为云南繁衍了十万湖湘后代。这其中有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浴火重生的奇迹,也有无数摧肝裂胆的悲剧、九曲回肠的懊悔……
   其实,无论什么朝代,每一次移民,都是一部哀伤绝伦的苦难史,同时也是一部开天辟地的繁衍史,这些都是注定了的。文明滚滚向前,人类看似前程似锦,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不过是一场无法避开的悲剧。我们可以诅咒被固定了的个人命运,但也不要忘了歌颂来之不易的集体胜利。
   染了一抹暗红的橡胶林,在澜沧江两岸高高的山冈上,肃穆地站立着,站成一种悲壮。它们似乎已知道了自己将被替代的命运。相对海南,或其他更接近赤道的地方,云南并不适合种植橡胶,可云南的橡胶和那一代人,却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神圣任务。他们无法左右历史的进程,但在即将消失的历史中,他们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要翻开典籍,就会有一股浩瀚的精神力量激荡人心。那与成败得失无关。
  
   三、医养小镇
   恢复热带雨林,是西双版纳在这个时代的主题。
   阳光浓烈,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西双版纳不仅能种橡胶,能种香蕉,还适合栽培很多经济植物。正因如此,这里没被人类篦梳过的原始热带雨林,已经不多了。目及的山野,跟内地已没多大区别。除了形形色色的经济林,就是杂草丛生的废弃荒坡。公路两旁,到处洋溢着一种盛世破败的气息,或者说,被文明欺凌过的世相。这样的西双版纳,无论打造多少精致酒店,都会给游客一种淡淡的遗憾。恢复热带雨林,已迫在眉睫,不然,西双版纳再不能留住游客的乡愁了。要知道,在儿时的课本上,它可是我们的梦幻之乡呀。
   与此同时,一个颇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提出了医养的理念,并要在西双版纳打造国内首个医养小镇,现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老实说,我非常认同他的理念,觉得简直是一个天才的设想。看了他们对几千亩林地的规划图,我更是激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去赚一笔大钱,到老了也移居这里,颐养天年。
   只是我希望他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林地的原生态才好,要让建筑与原始雨林水乳交融,和谐统一。而不要像国内其他工地那样,先是天翻地覆把圈地内的所有草木连根除掉,然后再按照人类的审美,在上面移植花草树木。虽然根植于土地,可这些移栽过来的东西却并不接地气,旱不得,涝不得,热不得,寒不得。跟温室里的盆景没有区别,隔一段时间不浇水,就会全部死翘翘。这样的林木,永远也无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就根本指望不上它们能为改良当地气候献绵薄之力。
   未来这个医养小镇,我不想看到太多人为的痕迹,也不要过于华美的大厦。要让人感觉出门便是原始森林,回首仿佛蓬门野居。所有低调而精致的奢华,都隐藏在建筑内部。小镇藏着现代文明所有的标配,可以满足人们一切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但只要转过街角,一切人为的文明就都该掩映在无边的林木之中。漫步其中的林荫小道,就像行走在孔雀山庄旁的那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和现代、文明与野性就该这么贴心贴肺,相辅相成。做到了这一点,这个医养小镇,很可能成为未来人居的范本工程。做不到这一点,这个医养小镇,不但与西双版纳恢复热带雨林的初衷有违,而且在经济上也可能会惨淡收场。试想,如果这个小镇,一例是宽大的草坪、名贵的花木、精致的剪裁,那跟国内其他高档小区风格又有什么区别?人们干吗非要将自己的晚年安置在这种毫无特色的地方呢?
   我在佩服那个年轻规划者的同时,又有些为他担忧。我没有与他深谈,不知道在细节的谋划上,我们是否“英雄所见略同”,我只是觉得,我所设想的方向,应该与未来的自然生态文明是一致的吧。可这个医养小镇瞄准的,毕竟是国内外那些有钱人。谁知道有钱人对晚年安居的处所,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构想呢?

共 34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没去过云南,但对“西双版纳”这四个字,却并不陌生。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就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连片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深受国内外瞩目。而作者笔下的参天古树、如绳虬藤,还有森林里的蜂猴、灌木、杂草、阳光等,落在眼里是野性的,但你走近它,仔细观察它,给人的感觉,它们的性格是温润的,胸怀是博大的,思想是纯洁的,于是,作者说,人类社会若能如这些植被,不管位卑位尊,只要和谐相处,那么,每天的生活都是阳光的。“橡胶林”在作者的笔下,命运貌似就不那么乐观了。六十年前的三万湖湘弟子,奉献青春与热血,开山辟荒种植的橡胶林,六十年后,却被“退胶还林”这四个冰冷的大字取代,种植与退胶只在一念,一寸草木一寸血汗,为那些付出青春的湖湘弟子们致敬!“医养小镇”是个规划,听之向往,思之完美,真正实施起来呢?千人千思,“原始和现代、文明与野性就该这么贴心贴肺,相辅相成。”又有几人真想和这样的自然生态相处呢?一篇呼吁保护自然,提倡与原生态近距离对话的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26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9-04-25 19:13:54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康心        2019-04-27 17:20:32
  喜欢此文的智慧之语,频频暴出,让我兴奋不已。有自己的特色,读来有个性的语言,我都爱。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4-27 22:08:2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