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银她娘(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银她娘(短篇小说)


作者:王程想 布衣,20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2发表时间:2019-04-30 21:58:20


   菜籽庄的老人们都说,银她娘年轻时是四庄八疃数得着的筐头姑娘。菜籽庄村民多青菜贩子,筐头是一筐蔬菜最上面卖相及品质最好的一层。如今,从银她娘双眼皮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上依稀可以得到印证。
   银她娘本名黄凤莲,娘家是菜籽庄东邻刘家村的。1960年那年,黄凤莲七岁,父亲饿了三天后,得到锅盖大的一个马料豆饼,一气吃了半个,又喝下两碗凉水,撑破了胃。半年后,母亲改嫁。黄凤莲十岁时,母亲因患产后风而亡。以后,黄凤莲由奶奶抚养长大。
   虽然缺吃少穿,但黄凤莲长相出挑,高个儿,苗条,二十岁时,先后有五六个媒婆来家里给她找婆家,奶奶一个也没应,总说,我家凤莲还小呢。同村小伙子刘长喜,经常在黄凤莲下地干活时过来帮忙。那年秋天,黄凤莲告诉他,让父母多准备些彩礼,托个村里有威望的长辈,明年出了正月去找黄凤莲奶奶提亲。刘长喜回家和父母说了,父母修葺了家里的房子,冬天,不管天有多冷,只要不是风雪堵门,一家三口就推着两辆独轮车出去赶集,贩卖各种青菜,年底贩卖松莪、木耳、八角等干货,也卖香、年画、过门钱等年货。人都累瘦了,好歹腰包暂时肥了点。出了正月,刘长喜母亲托本家族的八老嬷到了黄凤莲家。这次,奶奶没再说凤莲还小之类的话,她抹了抹一双老眼中溢出的泪珠,拉着八老嬷的双手说:“长喜是个好孩子!他家许的彩礼,也很看得起我家凤莲。可是我也没办法啊,长喜是个独生子,和我们家不合适!”
   黄凤莲有个长她五岁的哥哥黄玉明,个子很高,长相不差,但因患有胃病长得面黄饥痩。人家里很穷,又无父无母,二十六岁了,还没说上媳妇。奶奶的意思,凤莲得给哥哥换亲,她嫁的男人,也要有个姐姐或妹妹嫁给凤莲哥哥。
   奶奶的话放那儿了,这事儿也不难办。在媒人的介绍下,当年,凤莲及哥哥看了三次对象,秋后就和后来成为银他爷的菜籽庄王春利定下了亲事。十月,黄玉明娶了王春利的妹妹王春梅;腊月,黄凤莲嫁给了王春利,成为“王春利家的”。在菜籽庄,没人称呼已婚女人的真实姓名,刚结婚的,暂时借丈夫名代称,叫“某某家的”,等有了孩子则借孩子名代称,叫“某某他(她)娘”。
   王春利只有母亲。母亲年轻时外号“八角子”。“八角子”是一种常生于枣树上的虫子,淡绿色,身上纵向长着一条条刺毛,人一旦触到它就会被蛰伤,皮肤奇痒疼痛,且痒痛长时难消。王春利十五岁那年,父母吵过一架后,父亲上了吊。寡母拉扯着一对儿女,终于好歹给他们换亲着嫁娶了。王春利幼年患过偏瘫,右腿短一截且不能直立,右胳膊下架着一根木拐。婚后,这根木柺成了黄凤莲的恶梦,说不准因为什么事,王春利就举拐砸人。两次头破血流后,黄凤莲跑回了娘家。可是,哥哥没法给她撑腰出气,因为王春梅见机行事,也跑回了娘家。奶奶劝黄凤莲:“孩子,忍忍吧!等有了孩子或上了年纪,他就变好了!”
   结婚半年多后,黄凤莲怀孕了,王春利抬拐就打人的习惯仍没收敛。怀孕三个多月后,一次吃早饭,黄凤莲喝尽了锅内最后一碗汤,王春利没喝够,拉过拐来就抡向黄凤莲。这次,黄凤莲见了红。王春利他娘让儿媳妇躺在炕上别动,自己迎着初冬冷风,一双小脚跑出去请赤脚医生。医生来望闻问切后,开了保胎药,让黄凤莲卧床静养半月。他看了一眼额头沁汗的王春利:“想保住孩子,不能再打孕妇了!”
   转过年来夏初,黄凤莲阵痛了两天两夜后,终于迎来了一个站位出生的男孩。孩子的模样,完全是王春利的缩小版,黄凤莲瞅来瞅去,孩子还像奶奶,还像姑姑,自己怀胎十月,鬼门关边走一遭生出的儿子,就是没有一点像她这亲娘,心底生出一股莫名的悲凉,感觉无论如何也对孩子亲热不起来。晚上孩子哭闹五六次,她不仅累,还从心底觉得烦,没有一点初为人母的喜悦。不过,在农村,头胎男丁是值得举家欢庆的大喜事。婆婆疼了两三个月的腰也不疼了,里里外外迎送来道喜的乡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包挂面,两斤红糖,一斤油条,就是乡邻送给产妇的好礼品,偶尔也有谁家送上十个或二十个鸡蛋,那是顶好的珍品。鸡蛋是送给产妇的,产妇一个月子却吃不到几个,一两个,三五个,十个八个,每天都能吃一两个鸡蛋的,就是大犒劳。因为答谢回礼必须是熟鸡蛋,很多人家预算了回礼后,鸡蛋剩不下多少,甚至不够。黄凤莲生了儿子有功,又要奶孩子,生产后每天都能吃一个鸡蛋。菜籽庄风俗,孩子十二天时亲朋好友都来家中祝贺,叫“送中米”。对亲友及乡邻的熟鸡蛋回礼都在这天完成,同时,问问孩子父母双方的亲戚,如果给孩子取的名字不犯哪个长辈的名讳,就定下名。
   儿子出生第十一天,王春利和母亲数算前来送中米的亲友人数并预算回礼。数来数去,鸡蛋还差五到十个。王春利说:“这个馋婆娘,天天都吃鸡蛋也吃不腻。这倒好,鸡蛋不够了!”婆婆说:“每早上溜一个鸡蛋吃,她还没让让我呢!我生你时过月子,有鸡蛋也得先让让公婆,他们不吃才轮到我。一个月子我总共吃了五个鸡蛋,照样奶水哗哗地!”黄凤莲躺在里间房的床上,隔着半块深蓝粗布门帘,可以清楚地听到婆婆和丈夫在数落自己的不是,越说越多,仿佛他们恨自己恨得牙根都疼。她翻了个身,把两行清泪抹在了头下的长枕上。外间的娘俩,越说声音越高。忽然,她听到王春利咔啦一声拿过木拐,站起来挪进里间。黄凤莲忽地坐起来,紧紧把孩子抱在怀里,娘俩缩在了床的最里边。王春利坐在床沿上朝黄凤莲举起拐:“你这个败家婆娘,放下我儿子,看我打不死你!”黄凤莲死死把孩子抱在怀里:“你打啊,你打啊!有本事连我带你儿子一块儿打死!”王春利骂道:“你这个该死的疯婆娘,别以为我不敢!快放下孩子!”黄凤莲看着丈夫狰狞的面孔,又低头看看儿子的脸,鼻子里哼了一声说:“给你的宝贝儿子!”说着,把孩子扔向了丈夫,王春利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啪”地一声闷响,孩子掉在了地上。婆婆在外间,假装听不见小两口打架,其实是支起耳朵听热闹。听到孩子掉到地上,她才急了,一掀门帘进了里间,先弯腰抱起孙子,孩子没哭,仿佛熟睡中没有被打扰。她骂道:“真是个狠心婆娘,欠砸的贱货,天生活该挨打!”婆婆抱了孩子又到了外间,听到里间木头撞击肉体的声音及儿媳的哭嚎,觉得很解恨。她坐了一会儿,感觉怀里的孩子不对劲,忙摸摸他的小鼻子,已经冰凉,没了气息。
   没再送中米,孩子也没再取名。黄凤莲在菜籽庄,仍被叫做“王春利家的”。
   一年多后的冬天,黄凤莲生了个女孩儿,送中米时,孩子取名为铁,寓意孩子结实。从女孩儿出生那天起,婆婆的脸色就沉得能拧出水来。天冷,生产后的前两天,黄凤莲用便桶在里间方便。第三天,王春利提着便桶从屋里出来时,婆婆站在门口说:“你还真是疼媳妇!生了闺女有脸了,天天窝里拉窝里尿,自己不嫌臭,别人还嫌恶心呢!”从此,在月子里,不管多冷,黄凤莲都要到院子东南角的厕所里方便。遇到连阴天,孩子的尿布干不了,需要用炉火烤干。黄凤莲的奶奶心疼孙女产后体弱无力,有时过来帮忙烤烤尿布,晌天时帮忙做饭,半下午把干了的尿布叠好再回家。奶奶来了三两回后,半下午回家了,王春利站在院子里骂:“来看孙女还是来看重外甥?来烤尿布还是来吃晌饭?嫌我们伺候的不好,你回刘家村坐月子啊!”下一次奶奶再来时,还不晌天,黄凤莲就让奶奶回家了,并叮嘱奶奶,千万别再挂念自己,不用再来帮忙了。黄凤莲的饭食,天天除了面条就是面疙瘩。第十六天时,黄凤莲馋饼了,但自己双手无力,就让王春利给擀几张饼吃。王春利说:“好多毛病,吃白面饭食还挑剔!人家袁孝仁家的过月子,天天都吃地瓜干面子!”黄凤莲赌气说:“好,那咱也吃地瓜干面子!”接下来的十几天月子,黄凤莲真吃起了地瓜干面做的黑窝窝头。出月子时,别人看得见的,是铁她娘的双手十指指甲全从底端凹进了绿豆粒大的小坑,别人看不见的,是她双脚后跟,双膝盖,腰,臀,双肩,都又痛又沉。
   在铁三周岁多时,经常抱着肚子喊疼。黄凤莲的婆婆说:“小孩子,没有不肚子疼的,不是吃了凉饭,就是喝了凉风。没事,我晚上求求红旗山上的黄仙,给孩子讨茶,连讨三晚,喝了就好了!”所谓红旗山,是王河县城北邻的一个大土堆,附近工地施工后遗留的“尾巴”,后来那里插了一面绸布红旗,附近的神婆在神仙附体时说,这是在此修练成仙的黄家(即黄鼠狼)的“属地”,叫红旗山,此处的黄仙道行深,医术高明,可以为善男信女布医施药。讨茶,就是晚上摆上一杯茶,点香请黄仙来,放进仙药,病人喝了就能治病。奶奶连着替孙女向黄仙讨茶三晚,铁服用后却不见起效。婆婆对黄凤莲说:“我给孙女求黄仙讨茶,你连供品也不准备,这是心不诚哪,说不定根本没请来黄仙!还有二十天就是四月十三,李家官庄赶李老爷庙会,我要去进香,再求李老爷施些仙药!”李老爷,本名李莪华,清朝一代名医,王河县人,医术高明,特别体恤穷苦老百姓,到穷人家治病,只需几个烧饼一壶酒,去世后被当地人尊称为“李老爷”,都说他化作神仙去了,但只要生病的人们求他,他还是会给送来灵丹妙药。四月十三是李老爷诞辰日,在他老家赶庙会,香火极旺。人们说,在李老爷庙会上,香灰、纸草灰都可以包治百病。还没等到李老爷庙会,铁就经常疼得在地上打滚,肚子涨得鼓鼓的,身子朝左侧躺时肚子朝左偏,朝右侧躺时肚子朝右偏,好像里面装满了水,有时水还在里面起浮晃动。奶奶逢人就说:“这孩子是个‘花姐’,偷着下凡来的,老天爷这是要收她回去呢,看来等不到李老爷庙会上求仙药了!”北邻大婶子悄悄地和黄凤莲说:“你年轻没经验,这孩子,是肚子里有蛔虫,你去找村里赤脚医生周大夫,买几个宝塔糖让孩子吃,打打虫子就好了!”黄凤莲说:“我身上哪有分钱买药啊,我家的钱,都是我婆婆拿着,攥得噶巴噶巴响,一个子儿都掉不出来!”大婶子说:“宝塔糖便宜着呢!你去和周大夫说说,先赊着,以后有了钱再还,给孩子治病要紧!”黄凤莲找到周大夫一说,周大夫忙给了五粒宝塔糖,说:“你孩子这情况,估计肚子里的蛔虫不少了,就怕虫子在肚子里乱蹿,厉害着呢!你快先回家给孩子吃上两粒,我给这两个爷们儿打了针就去给孩子看看!”铁吃了两粒宝塔糖后,又喊肚子疼,要大便。黄凤莲把孩子抱到南墙边,铁蹲下,一会儿工夫拉了三大坨,都是白花花的,一条条筷子粗的蛔虫扭动着抱成团做垂死挣扎。铁站起来,肚子明显不鼓了。铁说:“娘,我饿!哎呀,又疼了!”黄凤莲还没反应过来,铁已躺在地上,没了气息。周大夫过来时,铁已经浑身冰凉,他看着铁拉在地上的蛔虫大便,叹了口气:“这孩子救晚了,肚子里蛔虫太多了!”
   黄凤莲由“铁她娘”,再次恢复成“王春利家的”,直到银出生后送中米取名。银是黄凤莲生的第三个孩子。连失一子一女后,再生的孩子很娇贵,取了一个象征财富的名字,银。这时,婆婆已经故去,虽然王春利的脾气仍然很大,但已经不再动辄抡拐就打了,黄凤莲成了家里的女主人。她像老母鸡护小鸡奓毛乱啄人一样,谁敢妨碍她照顾女儿,她六亲不认。银小时候病过几次,感冒,发烧,肚子疼,惊风,每次患病,黄凤莲都及时为女儿延医求药,所以银很健康地长大,结婚,生子,直到今天,黄凤莲在村里还是借用这个女儿的名字行世,银她娘。
   银之后,黄凤莲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铜。铜小时候,也得到了母亲悉心呵护并健康成长。在铜十六岁之前,地里的农活,主要靠银她娘及当时未出嫁的银。铜十六岁那年春,二十岁的银出嫁了,地里的农活就全压在了银她娘一人身上。她咬牙忍受着月子病落下的脚疼、腿疼、腰疼、肩背疼,没白没黑地下地干活。铜上初三,成绩是年级里前五名,一直在班里当班长,班主任说,她考重点高中绝对没问题,而且有望保送升学。银她娘在铜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孩子上学没钱不行。王春利能做的,就是逢一排六的菜籽庄大集时,到集街北头摆个修鞋摊位,打一个鞋补钉两毛钱,绱个全底鞋掌五毛钱,一集能赚十块八块元。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银她娘从土里刨,别人家在地里种小麦种玉米,她在地里种香菜种韭菜。
   秋末的一天,银她娘要出一个畦子的香菜,第二天运到菜籽庄大集上卖掉。由于浑身疼,她除了用锨刨香菜时必须站着弯腰干活,择菜、码菜时就坐在地上。银她娘正值更年期,月经不规律,那天她在又潮又凉的地上坐着忙活了大半天,半下午往车上装香菜时,才觉出来自己来了月经,顿时觉得浑身疲惫无力。香菜装了满满一三轮车,无人帮忙,得自己把车子推出香菜地,然后蹬着运回去。银她娘骑着三轮车在生产路上走了不远,忽然感觉全身热乎乎的血液全沸腾着跑到了双腿上,双腿霎时又疼又沉,好像有无数把锋利小刀在肉里游走。银她娘硬咬着牙骑着三轮车往家走,到了家门口,下车时跌坐在了地上。她拉起双腿裤管,双小腿明显都粗了一圈,腿肚子都变成了紫青色,她不由自主地用右手食指在右小腿梁上摁了摁,手指尖立即陷进了皮里,抬起手指,腿上留下一个坑。从此,银她娘只要走上三五十步,小腿就开始肿涨,用手指一摁一个坑。王春利主动提议,让老婆到县城的医院去检查,县医院的医生建议到市里的大医院去检查。大医院的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又让做了腿部彩超,说,这是小腿静脉瓣膜破裂,导致静脉运血困难,所以,双腿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平时以双腿平放为宜。起初,银她娘以为,浑身的月子病疼痛都能忍受了,再加这点症候大不了就是多咬咬牙。可是,只要她站或走的时间稍长一点,双腿就就肿涨疼痛得厉害,而且沉得拖不动腿挪不动脚。地里的农活,银她娘再也干不了了。

共 861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换亲,又称换婚,是指男子以自己的姐妹给女方的兄弟做妻,以换取女方作为自己的妻子的婚姻方式,俗称“姑嫂换”。多系贫困之家不得已而为的一种包办婚姻方式,也是男尊女卑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文本中的黄凤莲,父母双亡,在奶奶的抚养下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为了给哥哥娶亲,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情,嫁给了右腿残疾的王春利,受尽婆婆的欺侮和丈夫的打骂。她,先是失去了一双幼小的儿女,后又失去了十九岁的女儿铜,最后还失去了已经不再打骂她的丈夫。苦难,如影随形,她的身体垮了,她的心灵麻木了。生活是如此残酷,吞噬了一个女人的一生,从肉体到精神。小说通过黄凤莲悲苦的命运,展现了部分农村落后的生存环境,贫穷的生存状态,愚昧的精神状态。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每一个都性格鲜明,黄凤莲的隐忍与抗争,婆婆的霸道与愚昧,王春利的野蛮与无理,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说故事情节完整,语言朴实,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佳作,编者倾情推荐阅读!【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50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9-04-30 22:03:09
  赶在五一前与读者见面。昨天编好了,流年规定一个人的文章一天只能发一篇。
   想想小的说写得很棒。祝佳作频出。五一快乐!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 楼        文友:王程想        2019-05-01 14:14:54
  多谢辛苦编辑、写编辑按及鼓励,我继续努力!
回复1 楼        文友:王程想        2019-06-13 06:27:05
  感谢老师编辑和评论,我继续加油写!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5-08 22:28:5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一棵艾蒿        2021-03-01 21:46:08
  程想老师的小说耐读,读了心里就不是滋味。人哪,怎么命运如此残酷,如此不公呢。想哭,但不能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