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群山回唱 (散文)

精品 【菊韵】群山回唱 (散文) ——《国家意志》序章


作者:鹏鸣 举人,40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5发表时间:2019-05-02 11:25:49

在七十四团,每一个老军垦都是一个曲折坎坷的传奇故事。在七十四团,每一户家庭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在七十四团,每一棵白杨、每一块田地都浸染着军垦人的血汗。在昭苏边境团场,我见到了这样一群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的最可爱的兵团人。祖国、信念、荣誉是他们心中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支撑他们在雪域高原坚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动力之源,是帮助他们抵御外面世界各种诱惑的精神之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的子孙及新的兵团人在十万大山里,军歌嘹亮,唱响兵团精神之歌,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和谐小城镇而努力奋斗!
   塞下秋来风景异飒飒寒霜惊戍旅。深秋季节,我风尘仆仆走出伊宁火车站,坐上七十四团司法所的越野车翻越九曲十八盘的乌孙山,前往位于昭苏垦区的农四师七十四团。这条崎岖陡峭的山路以前是牧民转场时走的牧道,因战备需要修筑成公路,虽然走过两三回了,还是免不了提心吊胆。山路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谷沟壑,谷底哈萨克族人的毡房像白色的蘑菇散落其间,袅袅青烟随风飘散,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像是世外桃源。
   爬上白雪覆盖、云遮雾绕的著名景点白石峰,越野车一路下行,车速明显减缓。因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频发,很多路段的岩壁都被钢丝网笼罩加固,封山封路是家常便饭。遇到狭窄的转弯处,司机老远就摁响喇叭,提醒着过往的车辆避让。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穿过崇山峻岭,进入平原地带,我那颗悬着的心暗暗放下。
   古人说,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看来只有放松了心情,才能欣赏到这一路雄奇壮丽的风景。
   苏是一个高位山间盆地,南边是天山,北面是乌孙山,中间是特克斯河,两岸宽阔平坦,因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只适合种小麦和油菜。
   沿途能看见成片收割过的金黄色麦地,在碧蓝晴空下灿烂夺目,像是印象派画家笔下色彩浓烈的画作;打过油菜籽的油菜地宛如驼褐色的地毯延绵铺展,接天连地,广袤无际,不得不感叹新疆幅员辽阔。有朋友说,若是等到百万亩油菜花绽放时来昭苏,那种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终生难忘,绝对秒杀婺源的油菜花。
   因秋收刚结束,乡镇粮食收购站门前的马路上,运粮的大卡车排成了一条望不见头的长龙,一些司机满脸疲倦、愁眉不展地吸着卷烟。
   同行的七十四团司法所所长王文献感慨地说:“为了交粮,有的人已经等了三四天。农民不容易啊,丰收了,卖粮难;歉收了,亏血本!”
   是啊,从古至今,农民都是身居底层最卑微、最辛劳的族群。
   唐朝诗人李绅在《悯农》一诗中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因此,有人说,只有读懂了中华大地上的粮食,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历史!
   粮食与饥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沉重、最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饭碗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浸染着农民的血汗!
   当我向七十四团政委潘朝印提出这一沉重的话题时,这位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的陕西汉子沉思片刻,爽朗地说:“农民是很苦,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娃。同样都是种地,兵团职工与地方农民相比较,优势还是很明显。”
   我跑过云南、贵州、甘肃等偏远山区,知道那里的农民有多穷,有多苦,尽管现在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活得很艰辛。见我将信将疑,潘政委解释说,兵团是机械化作业,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较为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可以说是引领全国。团场职工前几年从农业上得到很多实惠,发家致富的不在少数,因体制原因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高于地方。团场职工退休后,每月可以拿到几千元的退休金,衣食无忧,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潘朝印性格豪爽直率,待人热情真诚,我俩一见如故。我欣赏地打量着这位小老弟,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和凛冽的漠风将他的脸庞吹晒成褐红色,使他看上去像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潘朝印说,他这人是直肠子,有啥说啥,决不会藏着掖着。他希望我能深入连队,多跑跑,多看看,多提意见。
   伊犁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几乎跑遍了伊犁州的八县三市。尽管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沿革和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耳熟能详,但深入高原边境
   团场,下到基层连队,却还是头一遭,这将是我难得的一次人生体验。
   掸去征尘,稍事洗漱,窗外已是傍晚时分。暮色渐浓,远山如黛,寒鸦成群结队翩然回巢,一派宁静悠远的塞外田园风光。
   谁又能想到,五六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沼泽遍地的荒滩,人迹罕至,野兽出没,仿佛是万古荒原。
   如果再往前追溯两千多年,此地也曾辉煌鼎盛一时。七十四团方圆数十公里内,遍布着乌孙时期王公贵族的古墓群、古城遗址、遗迹及各种瓦片、陶片等。遥想当年,细君公主奉汉武帝之命千里迢迢远嫁乌孙王猎骄靡。为引接大汉公主,乌孙国都赤谷附近的官民载歌载舞,一片欢声笑语。细君公主容貌秀丽,肤色白净,乌孙人称她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像马奶酒一样的公主”。
   细君公主身处异国他乡,因猎骄靡年老力衰,加之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又住不惯毡房,难免情绪低落,暗自垂泪。猎骄靡心疼细君公主,依照汉人习俗为她筑了一座城,作为她的夏都。
   七十四团境内现存一座乌孙遗址,名为坡马古城,曾出土过西汉时期的铁犁铧。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没有筑城耕作的习俗,这座城墙保存完好的古城让人浮想联翩。
   乌孙贵族时兴入土厚葬,他们相信灵魂之说,认为人死后生命续存。细君公主墓位于夏塔河畔,群山环抱,依山傍水,风水极佳,离坡马古城四十余公里。我据此推测,当年细君公主与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侍女等数百人或许就居住在坡马古城里。他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广泛交游,上下疏通,教当地人男耕女织,为乌孙和大汉的友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屯田兴,西域宁;屯田废,西域乱。这是经过惨痛历史教训总结出来至理名言,是历代奋发有为的君王和政治家治国安邦的良策。
   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屯垦戍边从来都是国家的意志,是国家强盛的体现。
   西域“屯垦戍边”这幕恢弘壮阔的历史大剧的序幕自汉武帝手中徐徐拉开,历经风雨、断断续续演绎了两千多年,时而乱云飞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风平浪静,牛羊遍野,毡房星罗棋布。如今,屯垦戍边的剧目在兵团人手中接续,国家对他们提出了新要求,将兵团建设成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七十四团位于昭苏高原天山深处,是兵团边境线最长的团场,是距离第四师师部最远的团场,也是四师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的团场。我在七十四团走访时,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团场,一个小镇,就是一个稳定戍边的堡垒,更是聚集凝聚各族群众的熔炉。
   站着是丰碑,倒下是路标,凡是来七十四团的人,都会前往钟槐哨所。
   这就像人们到了北京,一定要到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晨光微曦之时观看升旗仪式。
   很多时候,人做一件事既不需要借口,也不需要理由。彼时,受内心某种情感的驱使,受某种潜移默化精神的熏陶,踏上一条类似朝圣的艰辛之路。钟槐哨所坐落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南天山那林果勒界河山口,生存环境恶劣,氧气稀薄,最冷时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积雪封山长达六个多月。驻守在哨所的几代战友兵、父子兵、兄弟兵、夫妻兵,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没有热血沸腾地宣誓写血书,他们像大山一样沉默深情,用青春和生命守卫着国家的领土。如果一定要让他们说点什么,他们会平静地说,哨所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钟槐哨所就像是一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简史馆,尽管面积不大,却承载着军垦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浓缩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和兴衰荣辱,保存着七十四团人刻骨铭心、薪火相传的记忆。
   钟槐哨所的值班员叫郑海燕,她是军垦二代。因病退休后,郑海燕主动要求到钟槐哨所值守。她每天从山下到哨所打扫卫生,义务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做讲解。她指着墙上一张黑白照片自豪地对我说,她母亲是兵团第一批女拖拉机手。
   钟槐哨所已成为七十四团引以为豪的地标!
   钟槐哨所成为军垦人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武库!
   钟槐哨所成为伊犁州红色经典推荐旅游线路!
   钟槐哨所成为游客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历程、感受军垦文化的重要场所。
   共和国元帅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将军来了。他轻车简从,不远千里万里,为追寻父亲部队的足迹而来,他一直牢记着父亲的嘱托“实实在在为国家、为人民做些好事”。刘将军在钟槐哨所展览厅里细细地看,静静地听,他被军垦战士雪山深谷开荒造田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为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壮举所打动,感慨地说:“这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
   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上海支边青年顾亚谷带着妻子回来了。他们看见钟槐哨所展厅墙壁上悬挂着自己当年开拖拉机时的照片,先是惊呼,继而惊喜,然后热泪盈眶,哽咽不能语。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洒在这片热土上,七十四团以这种方式铭记他们。
   像小白杨一样傲然挺立、英气勃勃的军垦第三代来了。他们看着黑白照片上爷爷奶奶年轻时生龙活虎、热火朝天地进行劳动竞赛,你一言我一语、指指点点地议论着,言语里满是惊奇和赞叹。他们是未来,是希望,是兵团屯垦戍边的接班人。
   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走来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钟槐哨所震撼了他们的心灵,他们热血沸腾,深切感受到老军垦战士的伟大。他们走向哨所,就是要传承军垦前辈的光荣和梦想,将屯垦戍边、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化为强烈的工作动力,把团场、把连队建设得更美好,更辉煌……
   我拾阶而上,气喘吁吁地爬上哨所最高处,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寒风凛冽,割面刺骨。周围峰峦如聚,松涛如怒,那林果勒界河哗哗流淌,川流不息。放眼远眺,对面哈萨克斯坦的岗哨、田地、村庄尽收眼底。上世纪六十七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军垦战士与苏联边防军荷枪实弹对峙,毫不示弱,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现在,我们与哈萨克斯坦关系融洽,军民处得像朋友一样。
   哨所不远处,有一块花岗岩做成的“大清一号界碑”,经一百多年风雨侵蚀,碑上文字仍隐约可辨。这是一块耻辱碑,是大清国丧权失地的历史见证。
   在七十四人看来,历史悲剧不能重演,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1963年,他们在离清代“卡伦”(哨卡)废墟约一公里处的那林果勒界河山口,砍伐云杉搭建起了第一个民兵哨所。自此,“三代”军垦人便在这里巡逻放哨!
   在七十四团,每一个老军垦都是一个曲折坎坷的传奇故事。
   在七十四团,每一户家庭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在七十四团,每一棵白杨、每一块田地都浸染着军垦人的血汗。
   为了表达深深的敬意,我走访了生活在七十四团的老军垦。他们老了,头发白了,眼睛昏花,直不起腰,走不动了;一谈起风云激荡、热血沸腾的军垦岁月,他们的眼睛亮了,腰杆直了,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情绪激昂。时而沉吟不语,陷入回忆;时而眼含热泪,哽咽不能语;时而爽朗大笑,神采飞扬。他们年纪大的九十挂零,年纪小的也已七十多岁,有的人甚至已长眠于天山脚下。他们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活字典”,是开荒拓田的“第一犁”,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楷模。我在七十四团花园小区见到了年已九旬的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李淑英,她是有名的铁姑娘,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五个儿女,被农四师授予“戈壁母亲”的称号;我见到了曾入藏平叛剿匪的庞元洪,他跋山涉水、伏冰卧雪,经历过枪林弹雨,退伍后千里迢迢来到亘古荒原,背着钢枪在边境开荒种田;我见到了骑马从青海入藏剿匪的肖喜,他作战英勇,九死一生,说起牺牲的战友,老泪纵横。他转业后来到来到伊犁,牧马种地,喜欢看新闻听广播,改革开放后成为第一批“万元户”;我见到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周会廉、陈天佐,他俩都是四川人,随部队从东线进入朝鲜,痛击南朝鲜李承晚的军队,与美军激烈交锋,经历了生死,看淡了人生荣辱;我见到了出生寒苦的王兆明,他十几岁就以晒海盐为生,三年自然灾害时入疆,到边境团场开荒,能吃能干,有一手好木匠活儿,干起工作来就是“拼命三郎”……
   第一代军垦人已然老去,第二代军垦人茁壮成长,已人到中年,成为屯垦戍边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父辈流血流汗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上,他们像白杨树一样默默地忠于职守,护卫着南天山脚下百万亩耕田、广袤草场、森林和河流。
   我在七十四团团部见到了团长赵新军,他风尘仆仆刚回来,别看他长得像白面书生,说话做事却雷厉风行。作为土生土长的军垦二代,他血液里从小就流淌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感,大学毕业后拒绝诱惑,毅然回到父母曾战斗过地方;在七十四团学校、医院、宣传科、电视台、社区等职能部门,军垦二代已成为顶梁柱,兢兢业业地兵团事业添砖加瓦;我在基层连队见到了一批军垦二代,他们担任着六个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因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劳作,在边境巡逻放哨,风吹日晒使他们显得比同龄人成熟苍老;更多的军垦二代奋战在生产一线,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最小的职工也已四十多岁。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尽管雪域高原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很少有人离开这里。他们也叹息,他们也抱怨,他们也牢骚满腹,可他们还是像天山云杉那样深深根植在这里,一旦祖国需要,一旦边境危机,他们立刻迅速行动起来,拿起钢枪保家卫国!

共 653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曲军垦人的赞歌,重温军垦情,传承军垦魂。 来自五湖四海的支边军垦人他们挺进天山,扎寨边陲,斗志昂扬。 正华年劲旅,荒原驻马。泥沙陌上,春括冬航。冶炼流辉,霓虹溢彩。兵团青年意志强。开荒地,正挥锹阔斧。东拓西攘。光阴几载茫茫。求进取精神感一方。 试矫身睿脑,琴心剑胆。甘吞冰雪,笑傲风霜。魂系新疆,血凝古漠。举步维艰勇跃扛,同甘苦。在七十四团,每一个老军垦都是一个曲折坎坷的传奇故事。每一户家庭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欢离合。每一棵白杨、每一块田地都浸染着军垦人的血汗。站着是丰碑,倒下是路标。值得歌颂的兵团人。写的好感人,这不仅仅是回响在大山的回声,更是萦绕在边疆人民心中久久的回音,深受教育。同时致敬边防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气概。更让人感动钦佩!也为鹏鸣老师的精湛文笔所震撼!佳篇力作,推荐欣赏!【编辑:素心若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50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5-02 11:41:00
  我这个久居边疆的人,对不绝于耳的军垦故事一点都不陌生,每次读到垦荒漠为良田,变戈壁为绿洲的军垦故事,总是心潮腾涌。因为是他们的默默奉献的执着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这是一次军垦精神的重温。重温军垦情,传承军垦魂!问好老师节日快乐!万事顺遂!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5-02 16:02:09
  很精彩的 949494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