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春光潋滟”】难忘师生情 (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春光潋滟”】难忘师生情 (散文)


作者:张荣仁 布衣,17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6发表时间:2019-05-03 05:58:54
摘要:中国古建筑泰斗罗哲文先生,他把福建南靖土楼送上世界舞台的贡献。因文而緣相聚青岛笔会引发的师生情谊深。

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情谊情同亲人。无论老师是名人巨擘,或是平头百姓,都会让弟子终生难忘。
   那是1999年9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先生和国家高级建筑规划师郑孝燮、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黄景略等受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到我的家乡福建省南靖县考察南靖土楼。我是一个土楼文化迷,工作在土楼景区,生活在土楼里,凡有关土楼著作、文章,我都要收集阅读,我自己还陆陆续续写了《田螺坑里住神仙》、《怀远楼“读书习儒”的文化价值》、《叙说“和贵楼”》、《土楼茶人话茶联》等,散文,随笔在报刊上发表。这次罗哲文到南靖,我很想见一见这位中国古建筑泰斗,可惜我当时出差在外,无缘相见。
   罗哲文一行一致认为南靖土楼是世界建筑奇葩,看似千篇一律,实则不拘一格,各具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完全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申遗条件非常成熟。
   记得当时全国和福建土楼一起要申遗的项目就有十来个,而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只给中国一个名额。可以说,没有罗先生的坚持和努力,南靖土楼至少在当时就不可能顺利申遗成功,照排队可能得花上好多年。
   当时恰逢中秋佳节,罗先生一行还是一样考察得很仔细,从和贵楼到云水谣古镇,再到怀远楼,无一错漏,直至天色渐晚,只能留在云水谣所在地梅林镇过中秋了。
   “飞镜重磨,皓月当空,喜何如之,成小诗数首,以志不忘”,罗先生以此为序,写下了三首土楼赞诗。其中有一首诗吟道:“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蝶,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型世罕见,环球建筑出奇葩。”
   过后我读了罗哲文先生的这首诗,由衷佩服这位建筑学家的文学功夫,古代汉语功力。他写的诗,比起当今自称作家、诗人的诗不知好了多少倍,我心里不由地感叹“罗哲文先生是我土楼文化的好老师!
   2007年7月7日,包括南靖土楼在内的福建土楼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0多岁的罗哲文先生一行再一次到南靖做最后一次考察,在南靖东南海度假村会议室里,举办福建土楼文化研讨会,我终于见到罗哲文,我紧紧握着先生的手说:“罗老师你辛苦了。”先生微微一笑道:“谢谢,我习惯了。”会后休息,我坐在先生身旁说:“罗老师,你是建筑学家,咏土楼的古诗写那么好。”先生只是淡淡说:“写诗只是凑热闹。”次年7月7日,经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福建(南靖)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此,福建土楼,故里南靖,声名鹊起,誉满全球,土楼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记得从1984起,罗哲文、单士元、郑孝變等专家曾三次考察漳浦赵家堡,为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福建土楼“世遗”做出重大贡献,“赵家堡遗址丰富建筑犹存,是一处不可多得之古城堡。遗址其布局立意处处仍沿开封之旧,我等至此重温宋史更觉得有胜于文献之记载”罗哲文如是说。
   2012年5月14日,我国著名古建筑家罗哲文辞世,享年88岁。中国古建筑学界痛失泰斗,漳州人民痛失伯乐,我更是失去一位土楼文化老师。罗老师漳州之行常让我怀念不已,于是,我写了一篇《古建筑泰斗的南靖土楼情——忆罗哲文先生二三事》发表在报刊上。后来,我把这篇文章收入拙作《乡情未老》散文书内,该书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聚是缘
   2015年9月19日至23日,中国散文家协会在青岛举办“美丽青岛行笔会•华夏散文奖颁奖典礼”活动,我作为《走进林语堂》作品二等奖的获得者、中国散文家协会与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幸参加此盛会。
   此次盛会,共有120人出席,参会人员多,行程匆匆。
   会议期间,我有幸认识中国散文家协会执行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秘书长、华夏散文名誉主编、中国散文家杂志社社长丹青先生。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作者都想会晤丹青老师,请他签字、作画与合影留念。我也递上散文集《乡情未老》,希望丹青老师忙里抽空,给予提提意见,给予斧正并指教。他应允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吃完早饭都要各奔回家之路,这时,我的手机铃声响起,我一接,原来是丹青先生打来的,他声音有点颤抖地说:“你的《乡情未老》散文集,昨天已浏览一遍,图文并茂,很好!书里面的《古建筑泰斗的南靖土楼情》一文,我全文细读了。在书上看到恩师罗哲文在福建考察田螺坑土楼群的照片,心情很激动,情不自禁在你书的扉页题上几个字,你看了就知道!”我快步跑到丹青老师指定的地方,接过书,急忙打开一看,默默地念着丹青先生在扉页上的题词:“荣仁贤兄:今日在青岛相见,见恩师遗照,泪往心流也,弟子丹青敬上,9月20日。”我急忙问丹青先生,他说:我是罗哲文大师的关门弟子,看到书中罗哲文考察福建南靖土楼照片,禁不住泪往心里流。
   沉浸在怀念之中的丹青老师,回想从1985年3月,罗哲文等4位政协委员,在第6次全国政协委员会议上,共同递交“关于我国政府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提案,至今中国已有48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恩师风里来雨里去,全国文物古迹保护和抢救,遗产地实地考察,他俩在工作,生活,并肩奋战情景,孜孜不倦为保护和抢救文物,罗老默默无闻做了大量繁重细致的工作,丹青没有忘记当年的恩师对他的培养,罗老那严谨治学,谆谆教诲恩,至今厉厉在目,延绵的思绪仿佛回到那过去并肩战斗、师生情谊的年代…‥此刻,面对因思念罗老已不幸辞世而悲伤的丹青先生,罗哲文老师与我仅一面之缘,就让我常常思念,而丹青老师是罗哲文大师的关门弟子,师生情应更深更浓了,对罗老的怀念和敬重,自然超乎常人。
   丹青老师又告诉:今年是中国加入“世遗”文物保护30周年,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我国文物保护的成效回顾、措施与展望一文。我认真拜读了丹青先生的大作,从中我感悟良多:严师出高徒,罗老的关门弟子丹青老师传承了其严谨治学和勇于担当精神,身体力行,为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而奔忙;为散文世界的繁荣牵头总抓。散文家队伍团结、协作,精干高效,具有团队精神,它为全国各地文友相互学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此次梦笔生花青岛行,以文会友,其乐融融。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专题讲座。著名散文评论家梁长峨老师讲题为:“用一根针挖一口井”;军旅作家王宗仁老师讲题为:“对文学的追求始终要有一颗热情的文学心,散文创作要注意把握三个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写作技巧”。
   丁一老师的点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入心,入脑,入耳。此行,聆听老师谈文学创作经验与体会,与文友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受益颇多。笔会期间,我与许多老师面对面、近距离地接触,还与张继练、李剑锋、余继聪、赵天鹏等老师合影留念。
   因文而缘,因为我们有一种共同的爱好与情结,相聚一起,相谈甚欢,正如著名作家、散文家丁一老师所题的那样:“文学是根,相聚是缘”!
   哎,天地之间,父子兄弟情深,是缘;师生情谊深,是缘;文友相聚,也是缘!
  
  
  

共 28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凝练老道,逻辑清晰顺畅;描摹细腻自然,主题明确集中。追忆往昔,作者以一次文友笔会为线索,抒情、理论环环相扣,以诸多笔墨抒写师生情谊,无论老师是名人巨擘或是平头百姓,都会让弟子终生难忘。以文会友,其乐融融,文学是根,相聚是缘。摒弃虚伪浮躁心,求真务实干事业:天地之间,父子兄弟情深,是缘;师生情谊深,是缘;文友相聚,也是缘。字里行间,溢满真情,拓展了文学内涵,达到了以文化人的目的,使阅读者受益匪浅,感悟颇多。推荐阅读,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文学社团,祝福创作愉快,时光静好。【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荣仁        2019-05-03 06:14:02
  福建南靖土楼申遗成功十周年,对罗哲文先生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贡献,以志怀念!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