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舟】春天的故事(散文)
往年戈壁的春总是来得晚一些,即便阳春三月也还是寒风料峭,万物凋零。只是今年这春姑娘突然就改变态度,对咱这一方走廊有了兴趣。风柔软、天晴朗、阳光明媚、气温回升得比往年早了许多。
春风温柔地划过肌肤,屋子里暖意更融,褪去臃肿冬装的躯体,居然变得慵懒,就连春困好像也提前了。泡一杯玫瑰花茶,把自己丢在阳台椅子上,斜卧着享受阳光的爱抚,眼神游离窗外,看见马路对面新建起来的“七中”,教学楼覆盖了曾经的良田、水渠跟田间道。望着依稀可辨的自家地方位,任由思绪飘飞。多闲散的时光;多舒服的享受。懵懵然那些远去的春光里发生的事又潮涌般袭来,我的土地,我的年华,那些辛苦忙碌的农事,都随着前面高楼的矗立而被岁月淹没。
九七年冬天农闲,上面就有文件下来,让各村组大修水渠,以减少河水的浪费,减轻浇地费用。政府投资水泥,水闸设备,农户出工,出劳力。不几天就看见来了几个扛着设备的人,一路测量,从村东到村西,所有的主干道水渠都给测量了一遍。组长召集会议,说了好几次修渠。事关吃饭,尽管有不同声音,还是压倒懒惰混日子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致赞成通过。
还没有来得及播种,就有急性子的人开始准备码渠底的石头。农村人只要看见有人出头,后面就都赶紧随着行动起来,开车去河滩的积极分子已经看见好几户了。我们是无车一族,只能赶紧种地,然后寻找雇车抽空去拉。要不近处的石头都让人捡没了就更麻烦。
不出所料,偌大的河滩上,脑袋大的石头确实不多,仨个人跑了一早晨,才装满一拖拉机,腿子都累软了。后来一下午都捡拾不满一车,滩上鹅卵石不少,可这适合的石头就是没几个,无奈只能去遥远的地方,谁能想到,一个渠居然这样辛苦人!
记得有一天早晨,天气不太好,正好没有要紧活干,就去捡石头。听人说十公里以外糖厂那面在挖沟,石头多,也就跟着去了,去一看,不但石头多,人也不少,沟两边人人都在忙碌捡拾。赶紧搜寻装满一车后他们兄弟俩个回去卸,我留下继续。谁知道一个下蹲,咔嚓一声,裤子从大腿内测裂口,开始还不算大,可随着起来蹲下次数的增多,不一会就裂开一尺多长,里面的红绒裤可见。这可是丢人得很,咱羞得只能待沟里,不敢钻出,直到男人们回来,装满车后,才爬出沟上车回家。那种怕人瞅见难堪的心理真是难忘。
当石头准备得差不多时,村长跟组长早已经合计出渠的长度,然后按人均、亩均、劳力,三种情况按米数分摊到每一户。这一下骂爹、咒娘的话都出来了,因为有些地段没有车路可走,拖拉机无法抵达,这么厚的土方,跟石沙咋能弄进去?无法调解,恶语就自然不少。
后来当官的不得不折中大家意见,分几段、几次抓阄完成任务。这样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每一次都幸运,也相对公平了一点,民怨也就少一些。一百多户人的组长真是不好当,天天跟人吵架,两个多月的修渠时间,跟人干了无数仗,最后气得撂了挑子。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渠的设计渠深两米,渠口宽度三米五,三十多个水闸口,涵盖六百多亩水浇地,还不包括小分支渠道。工程量如此之大,真是前所未有的动作。预计的石头拉了一星期多时间,因为不确定地方,只能卸自家房后,这样又繁琐了一次。人都抱怨,累死人不偿命!
开工了,先清理掉旧的渠面,然后挖土方。女人在下面挖,男人往上面撂,因为力气有限,渠底太深,使上吃奶的劲一锹土也扔不出去。男人们乘机欺负,看这时候婆姨用处不多,还是咱老爷们厉害。调侃归咸蛋扯,事实是力气活,男人肯定厉害。这个女人比不了(也不排除有力气大的娘们,只是不多见)。
我说吃饭你们都多一半,这干活你们不抬大头,要男人何用?光为睡觉,也有点太扯了吧!笑声淹没了劳累,也让农活不再枯燥乏味。
最辛苦的活是拉沙,得去几公里以外的河滩,即便掏钱都没有人干。那个年代还缺少“挖掘机”装车,干啥活计都得靠双手完成。因为人工上一车,像我这端着一锹沙三晃悠,干几下还得歇一会的怂样,两个小时都装不满。大哥家有拖拉机,大嫂重病不能干活,我们只能合伙干。
开始拉鹅卵石填渠底,五十公分厚度,一车下去能填一米多,两家四十多米长度,一天三车沙,整整拉了十多天。每一天回家,胳膊酸痛,腿子发硬,浑身都不舒服,手上磨起水泡,又莫名得了手癣,掌心纹路裂开渗血生疼,就用医用胶布粘着对付。不得不说,这是有史以来最辛苦的一次活计,可给累惨了。繁重的劳动,让脾气暴躁,我们俩口子时常为干活意见不同而争吵。
随后又是瓜子石,砌石头用的细沙,脱了几层皮才算有了眉目。我感叹比我修房子用的石料还多,还累。房子是承包给工程队,自己没觉得咋累就修好了。
挖出土方的地方,坡度用五十公分的石沙填其中,而后二十公分的石头砌起来,没路可走的农户,都是用抬的办法完成任务。
这活计确实繁琐,一天好几遍得去家门口把细沙跟水泥掺和,然后用三轮车拉渠沿备用,还得用大桶运送一些水,马路上人来车往,大干的场面真是热闹。等待天黑汗水、泥水、水泥灰,糊得干活的人都像泥猴子一样埋汰。
我出生在黄土坡上,娘家土地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加上毕业正好赶上土地承包,没有参加过大场面劳动,也没有见过修渠,更不会弄这些活计,楞是跟男人配合干起这些累活。当渠从雏形慢慢完整的呈现眼前时,我才发现瘦了一半多,居然傻乎乎惊呼:“咋会这样!原来填进去都是大家的汗水!整个整成百年大计的样子。”
男人瞪一眼:“傻样,看来你真没有见过修渠。”
我气哼哼剜一眼:“瞧这话说得,就像咱上你这里见世面来了一样。都差一点累死。”
主干渠修好以后,就得按照地亩数规划修水闸,这时候组长早就让刺头挤兑得撂挑子。这下群龙无首的社员,又开始骚动起来。我们这组本来弄这就是奇葩事,让一个组长管理二个组十多年了,明里暗里也时常弄一些偏心眼的事,尽管民怨不断,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眼给按着,磕磕绊绊也真是难为了他。这回正好乘机解体一分为二,人们开始议论让谁来当这个家最好?
平时爱在人堆里议论咋能让生活富起来;咋种什么赚钱;引进某些队经验,让大家有好日子过的几个聪明人就是人选。竞争肯定有,都是私下进行。老百姓看人就是听你愿意带领大家,把那些私底下的承诺兑现,这才是心中最佳人选。
很快组长就被敲定,走马上任。然后按土地面积,六家一个水闸,还有个链接的路桥分配下去。问题又来了,有些人家男人不在,打发女人出工,有些脸皮厚的居然装个不知道,人面都不见。组长喊了,人家也不予理睬。对于这样人,大众活计,确实没有好办法对付。磨磨蹭蹭间,也就让老实人把活给干了。
结果就是我们这一小组人家,都相互学习,女人出面,让男人们都遁迹。(男女一样的义务工)每一次都是女人聚一起干活。最见功夫的是我们六个女人用三辆架子车去村委会拉水闸铺路的水泥板,路宽板长挺费事。看着别的团队,几个身强力壮男人吼一声就抬起来装车上,我们可没有这个力气,弄不到车子里,正无助间,工头媳妇小闫聪明,指挥人找来几根钢钎翘起来抬着,然后架子车扬起慢慢蠕动,结果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弄,轻而易举就完成任务。
组长看见了吃惊,最后撂下一句:“看这几个死婆姨还挺有能耐,居然把这么多的水泥板给拉来了。”想想当时,劳动虽然辛苦,还看起来让人脏兮兮不美,可那份成就感还是挺让人欣慰。
辛苦延续了两个多月,在立夏浇头水的时候渠终于修好。瞅着每一次满渠的水淌进地里,庄稼咕咚咕咚喝足后旺盛生长,丰收在望时,虽然付出了很多,心却由衷的舒服。
这就是千千万万大地上生活着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怀。时光远去,可那些历经的农事在心里依然泛着涟漪,用文字依旧可以谱写一曲生命的诵歌。
组长的话又在会上响起:“渠修好了,可河水永远都无法解决种蔬菜随时想浇水这个问题,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打个机井,建无数座大棚,这样面对市场不断高涨的蔬菜价格,我们才能走在前面,甩掉贫穷的帽子……”
希望依旧诱惑,致富路向着远方延伸。
现在懒,好久都想不起来这里。回复来迟,见谅。
问好;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