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那贫穷年月里的亲情(散文·家园)

精品 【八一】那贫穷年月里的亲情(散文·家园)


作者:温天银 布衣,10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5发表时间:2019-05-08 06:18:24

【八一】那贫穷年月里的亲情(散文·家园)
   一天中午,我和二哥出村外的莜麦地里捉叫蚂蚱,在街上碰见四老爹正要回家,问我们大热天的去干啥?他听说我们出野外贪玩儿便说道:“晌午村外没有人,注意庄稼地里有狼。走吧,回四老爹家歇歇凉。”
   在我们家乡,晚辈对父亲的兄、嫂称呼为“老爹”“老妈”。按排行,最大的叫“大老爹”“大老妈”,为二的叫“二老爹”“二老妈”。隔了三代以上的父辈的兄长、嫂嫂分别称之为“大爷”“大娘”,没有叫“大伯”“大妈”的。
   四老爹把我们引进家。他们住着五间土窑洞,堂屋两边排放着几个泥瓮,中央摆着一张供桌,上面放了一个木制的神龛。从颜色看已经多年,里面供奉着一尊神像,头戴古代官帽,大红脸,又黑又长的胡须,身穿盔甲,手拿一把长柄大片刀,前面摆着蜡座和香炉。村里人们叫财神爷龛儿。这是他们家的一件珍品,供奉财神祈望发财,就是四老爹唯一的儿子——我的堂兄叫的名字也有个“财”字,可以看出他们家也是穷怕的,求财神保佑,盼日后发财。
   四老妈在食堂帮锅还没有回来。四老爹把我们引到堂屋进了家,从桌子上端过一个碗,里面有一块儿用黑豆、玉米面混合做成的饼子,饼子下面有几个像核桃一样大的山药蛋和一些山药蛋皮。他拿起豆饼一分两半送在我们弟兄俩手中,说:“晌午肯定你们没吃饱,把这点饼子和山药蛋吃了吧。”
   我手拿豆饼,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顾不上品滋味便吃进了肚,接着和二哥抢着把碗里的山药蛋和山药蛋皮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四老爹看着我们饥不择食,吃得是那么香甜,脸上挂着一丝丝微笑,同时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表情,像是可怜又像是心疼我们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熬到啥时才能填饱肚子?”
   吃完四老爹家里的半块豆饼,好长时间回忆起来还那么润,那么香,那么甜。直到后来家里吃上白面、大米,在饭店里吃着地上走的、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都品尝不到像那半块豆饼的可口味道。我曾经在家里也试着蒸过豆饼,怎么吃也不合口、不入味,这就奇了怪啦。难怪人们说,饥饭甜如蜜,饭饱蜜不甜。
   十几年后,四老爹身患重病,我曾多次前去看望。去世那天,我瞻仰了老人的遗容。出殡那天,我手拄着柳棍缠着白麻纸的丧棒,穿着全身白布做成的孝衣,和其他兄弟侄辈排成一行拉灵时,想起他老人家给吃半块豆饼时的情景,眼里不禁流出热泪,并痛声大哭:“四老爹,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你。”
   日后每到清明节给父母及祖辈们扫墓的时候,我给父母坟前摆上的供品最多,烧得纸钱最多。再接着就是在四老爹坟前要多上点香,烧点纸,摆点供。四老爹生前爱抽烟,我每次点燃一支香烟放在他的坟前,以表达对老人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有时家里吃饭看到孩子们挑三拣四,我总要和他们讲起半块豆饼的事儿。以此教育和告诫下一代,在生活富裕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曾经的贫穷和饥饿!
  
   二
   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吃完饭到秀英姐家叫上外甥搬喜子一起去学校。有一天中午经不住硬劝吃了秀英姐家的五个油糕,惹得母亲训斥了一番。
   秀英姐是四老妈的闺女。四老妈前夫因病去世后,带着孩子改嫁到四老爹家里。秀英姐没改姓,一直姓张。不到二十岁嫁给本村郝家为媳。
   在村里,我们姓温的是小户人家,虽然秀英姐和我们不同姓,但在家族堂弟兄姊妹中,因她年龄最大,是我们同辈共同称谓和尊重的“秀英姐”。
   她的长子搬喜子和我同龄,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又住得不远,去学校时总是形影不离,不是早晨他起得早去叫我,就是我吃饭快去叫他。
   秀英姐家里虽然不是多富裕,但不缺吃少穿,早晨山药蛋小米粥、中午玉米面馍饼、晚上玉米面糊糊,一日三餐还是有的。比起每天饥一顿饱一顿、晚上连口玉米面糊糊也喝不上的我家,还算是富裕户。每到秀英姐家叫搬喜子一起上学时,看到他们有吃有喝十分羡慕。
   她知道我们家的贫困,在她家里也经常让我吃饭。我想人穷不能志短,每次以“我刚放下饭碗,一点儿不想吃”的谎话婉言谢绝,其实嘴里早就渗出口水,想吃而又不好意思吃,心想啥时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就好了。
   由于秀英姐劝吃的缘故,我一般不进秀英姐的家,尤其吃饭时更不进去。用母亲的话说,人家在炕上吃,你在锅边站,那叫“巡门子”。我从小懂的“巡门子”是嘴馋。因此,我叫搬喜子上学时总是站在秀英姐邻街的院墙外喊一声,院子里也是很少进的。
   一天中午,我吃完饭又到秀英姐邻街的院墙外叫搬喜子上学,秀英姐让我进去。我说:“叫喜子快吃吧,我不进去了。”
   秀英姐说:“你进来,姐问你几句话。”
   我信以为真,进了秀英姐家。
   她们一家人正在吃饭,秀英姐在地里忙着端上端下,搬喜子不上炕站在地上端着个碗吃饭。炕当中放着半盆油炸糕,大人、小孩坐在炕上围了一圈,都在忙着吃饭。
   只见秀英姐夹了满满一碗油糕端着捧在我的面前。
   “你快吃吧,刚炸出,热乎着呢。”
   “秀英姐,你吃吧,我在家吃过了,不想吃。”
   “不要说了,赶快吃,五婶家孩子多吃不饱,更吃不上油糕,你快吃吧!”
   “我吃饱了,不想吃。”
   “甭哄姐了,吃完这几个姐再不给你夹了。”
   “我真不想吃。”
   她把一碗油糕放在我的胸前硬是让我接住。一看秀英姐硬劝的样子,我只好接住碗吃了起来。
   我先夹了一个菜馅油糕,一口几乎咬掉半个。嘴里不停地吃着,眼睛还盯着另半个。不知不觉地吃了五个油糕。秀英姐还要给我碗里夹,我硬是不好意思地推脱了。这时喜子也吃完饭,我们一起出来去了学校。
   走在路上,我边走还边想着秀英姐的油糕,要是在自己家里,再吃几个也不成问题。不知为什么越是贫穷越能吃饭,更不知自己到底有多大胃口。
   傍晚放学回到家里,我如实地将中午在秀英姐家吃油糕的事向母亲作了汇报,挨批受训这是预料到的事。母亲说:“以前咋和你们说的?说破嘴也不听,我最怕人家正吃饭,你扒在锅边等人让着吃。”
   “我在街上等着喜子,是秀英姐硬叫进去的,我也不知道进去有啥事。”我分辩道。
   “晌午正是吃饭时候,叫你进去能有啥事。”母亲说。
   “她让我进去说要问几句话。”我想把当时的情景解释清楚。
   “进去叫你吃你就吃?好像死了爹妈的没有教养。”母亲不容我解释。
   “进去就进去,吃就吃,一个姐姐家过分讲究有啥意思?说一说让他知道就行,唠唠叨叨的没完没了”。父亲听的已经很不耐烦,插话道。
   “看你这个人,小孩子就惯他天天巡门子,你不说还嫌别人说。”母亲埋怨父亲一句才算停止训斥。
   以后,为了不惹母亲生气,也为自己少惹麻烦,我再没因为吃完饭叫搬喜子一块儿上学进过秀英姐的家门,再没因为所谓饥饿“巡门子”端过秀英姐的饭碗,但没因为自己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忘记过秀英姐的恩情。
  
   三
   二哥结婚不久,批了宅基地碹了三间土窑洞,开始和我们分开生活。按照父亲的安排,我们要分家。吃过早饭,家里邀请的宾客陆续到齐。
   二舅来了,他顾不上出去放羊,提着水烟袋和羊腿骨做成的水烟锅来得最旱。他是母亲的堂弟,兄弟中年龄最大,辈分最高,是娘舅中的代表;表兄来了,他是母亲的亲侄,代表着母亲娘家里的至亲;姐夫郝满仓、妹夫郝所先、奶哥郝希顺来了,他们是按各自的身份而被邀请的。
   炕上坐的、地上站的、堂屋蹲的,把整个家变成了十分拥挤的会议室;抽水烟的、吸旱烟的、叨卷烟的,把整个家笼罩在一片烟雾中;大嫂抱着孩子,二嫂倚着柜子,在堂屋里等待和静观着会议的开始……
   父亲坐在炕上主持会议。
   “今儿个把大家叫在一起,商量一下分家,这是迟早的事儿。继恒(长兄)结婚多年已经另过;二旦(二哥)也成了家碹了窑洞搬出居住;三子年龄也不小了,要不是家穷也到了找对象的时候。”父亲吸了一口旱烟接着说,“咱家穷,就有五间土窑和三间不值钱的西下房。依我看,西边两间窑归继恒,东边两间窑归三子,三间西下房和一间堂屋归二旦。继恒和三子每人出五十元给二旦,堂屋就归你们弟兄俩。”
   父亲讲完分别瞅了瞅我们弟兄三个,下意识地在征求我们的意见。
   既然早已安排,我们兄弟仨也认为公道,大家也没有异议,分房的事顺利通过。
   父亲接着说:“家里也没有啥值钱的。以我看,继恒家里摆的归继恒,二旦结婚做起的柜子归二旦,没分的坛坛罐罐二旦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归三子。”
   不知道父亲已经讲完,还是人们听的有点不对劲,妹夫耐不住性子先开口说:“他大舅、他二舅成家时都把院子里成材的榆树做了家具,他三舅结婚时啥也没有了。院里还有不成材的榆树,都应该给了他三舅才谁也不吃亏。”
   大家都觉得郝所先说得在理,父亲没有表态,长兄和二哥没有意见,我也没有吱声,分家的又一议程顺利通过。
   父亲又接着说:“继恒结了婚没带外债,二旦结婚欠下九百五十元,我已上了年纪没有偿还的能力,二旦碹了窑花钱多就负担四百五十元,三子暂时还没结婚就负担五百元。等到三子结婚时,所花费用你们弟兄三人平摊。大家看合适不合适?”
   听到让我负担二哥结婚时所欠一半还多的外债,我犯了愁。民办教师年挣三百多个工分,每个工分值最多只有四角钱,每月国补民办教师工资仅有十一元,这五百元债啥时能还清?我没敢当场反对,也没有表示同意。
   听到父亲提出的有些不公,在场的人纷纷提出质问:
   “三子没结婚就担了五百元的外债,如果有人提亲从哪里凑钱?”
   “三子年龄也不小了,不是不到结婚年龄,而是因为没钱难成家,分担上债务还找不找对象?”
   “三子结婚让两个哥哥各负担三分之一,万一谁也拿不出该怎么办?”
   ……
   大家一连串的质问,我的沉默,使分家议程受阻。人们提出让长兄、二哥发表意见。
   长兄说:“只要都同意,我也没意见。就看二旦和三子吧。”我一听就明白,长兄结婚没负担分文债务,将来能不能分担一部分谁又能说得清?现在是表态又不是拿现款,因此说“咋分都行”。
   二哥心理不平衡。长兄结婚父亲还债大伙跟着受穷,轮到自己结婚没人负担债务觉得吃亏,要让他发表意见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能表态“我同意爹的说法”。
   聘了姐姐给长兄娶了个媳妇,聘了妹妹给二哥娶了个媳妇,并且又都欠下债不愿自己负担。我还没有找对象,均分出聘姐妹的彩礼没有道理,但不能因为我没有结婚就让我负担兄长的债务吧?
   邀请参加分家的人们为我鸣不平。明知道这样分家不公平,我又不好意思拒绝父亲。但父亲真正这么决定,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讨论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债务分割无法进行。父亲一言不发,坐在炕头直抽闷烟。大家都带着一种憋气,整个家充满了火药味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时近中午一直僵持不下,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无法拿出更好的办法调停,在大庭广众面前很失面子。便心灰意冷地说道:“当家人说话不算数,我还给谁称老子,活着还有啥意思?我死了一个一个地看你们的本事。”
   父亲分家分不下去以死相威胁,在场的人们都觉得自讨没趣,全家死一般的沉默。
   父亲讲出这样的话,是给长兄听吗?长兄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依着他。况且今天的分家长兄已经明确表态,咋分也没有意见。
   父亲说出这样的话,是给二哥听吗?说不定分家前已经征求过二哥的意见。况且二哥再有看法,表面也同意爹的意见。这种表态对谁也能交待下去。
   父亲说出这样的话,是分明在逼我。要我负担五百元的天文数字,但不能因为没钱或负债成不了家当面伤父亲的心。况且父亲不乐意母亲能高兴吗?我只好当场满口答应,一式三份立下契约。并当下从手腕摘下刚买几天的“红旗”手表作价一百元给了长兄顶债。债务分割就这样不平等地通过。
   分家结束,不少亲戚提醒父亲,这是个错误决定,都说这样只能为难我,但父亲不吭声,低着头直抽烟。也有人说我太傻,但我不能再说什么。我心里清楚,该分的分不到,不该分的推不掉,分与不分已经无所谓。自己以后找不找对象听天由命,现在是火烧眉毛——只能顾眼下,按父亲的意见办。
   当时,我是为平衡父子关系和弟兄关系、为减少家庭矛盾换得父母开心,才勉强同意承担债务的,而内心里很不情愿,受着很大委屈。我总觉得父亲太偏心。后来才明白父亲这样做,一来长兄孩子多生活困难,二哥刚结婚经济负担重,把债务分担开谁都能够承受;二来父母年迈,到自己成家时没钱担心我独自担当不起,让弟兄互相帮一把。毕竟亲弟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那真是不堪回首的年代,难以诉说的亲情!
  

共 4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描写了贫穷年月里有关亲情的三个细节。作者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经常吃不饱。有一天作者和哥哥从村里去野外玩,被四老爹劝阻。四老爹把“我们”引到堂屋进了家,从桌子上端过一个碗,里面有一块儿用黑豆、玉米面混合做成的饼子。拿起豆饼一分两半送在弟兄俩手中,作者狼吞虎咽地吃了那半块豆饼,吃完四老爹家里的半块豆饼,好长时间回忆起来还那么润,那么香,那么甜。很多年后条件好了,在家里也试着蒸过豆饼,怎么吃也不合口、不入味。后来四老爹去世,作者去拉灵,想起他老人家给吃半块豆饼时的情景,眼里不禁流出热泪,并痛声大哭;上小学的时候,作者经常和外甥搬喜子一起去学校。在叫搬喜子上学的时候,秀英姐经常叫作者吃饭。秀英姐是四老妈的闺女。作者想人穷不能志短,经常就在院墙外边叫搬喜子。那天秀英姐撒谎把作者叫进去,夹了五个油饼,硬拽着作者吃了。晚上就被母亲教训了一顿。作者参加工作离开家乡也没忘记过秀英姐的恩情;二哥结婚了,碹了三间土窑洞,分开生活,父亲安排分家。找来娘舅和至亲,来见证分家。父亲把房屋公平地分给了三弟兄,家具也分了,后来卡在二哥结婚欠下九百五十元外债的分配上,父亲给二哥分了四百五十元,给作者分了五百元,作者还没有成家。民办教师月补助才十一块,作者犯了愁,也没有表示同意。父亲看分不下去,就以死相逼。作者不得不同意了。摘下刚买几天的“红旗”手表作价一百元给了长兄顶债,亲戚都说父亲分家不公平,亏待了作者。作者后来才明白父亲是照顾大哥孩子多困难,二哥刚结婚经济负担重,债务分担开谁都能够承受。后来作者也想开了,毕竟亲弟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这篇散文把三段亲情细细描摹,感情真挚淳朴、文笔细腻苍凉、读来令人悲凉。【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0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19-05-08 06:23:37
  感谢老师赐稿八一!^_^
  
   那时候物质太贫乏。半块豆饼和五个油糕,才显得弥足珍贵,亲情温暖。而分理处所表现父亲的无奈和拉扯兄弟之情。让人唏嘘。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_^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08 20:41:51
  感谢编辑!那时的人们视亲情胜过财富
2 楼        文友:墨林        2019-05-08 07:19:49
  问候老师!贫穷年月,浓浓的亲情。那时,有口好吃的,便是再美不过的幸福了。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回复2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08 20:44:06
  诚谢阅评!有正能量的平台,有高水准的编辑,是作者的荣幸。祝您安好!
3 楼        文友:极冰        2019-05-08 08:10:28
  感谢温老师赐稿八一!^_o(* ̄︶ ̄*)o
  
   那时候物质太贫乏。半块豆饼和五个油糕,才显得弥足珍贵,亲情温暖。而分家所表现父亲的无奈、无力和有心拉扯兄弟之情。让人唏嘘。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o(* ̄︶ ̄*)o
  
   把上面我的那条评论删除吧,手机匆忙发表,评论。请温老师海涵!o(* ̄︶ ̄*)o
极冰
回复3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08 20:45:12
  重复评论无所谓,从中看出您工作身兼数职的繁忙。祝您编、写、评愉快!
4 楼        文友:闲妹        2019-05-08 08:15:42
  那时候人虽穷,但亲情是温暖的。自从以钱为钢以后,味道就变了。欣赏佳作,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4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08 20:46:08
  谢您点评!人穷怕志短,人富易变坏。那个年代的人们重亲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
5 楼        文友:伙苗        2019-05-09 15:37:37
  贫穷、分家、父子兄弟情,日常生活再现,很接地气的作品。
伙苗
回复5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10 10:18:55
  谢谢您!亲人在亲情在,子欲孝亲不待。
6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5-09 15:50:32
  贫穷的日子里不缺乏真情,生活中有真情才完满。欣赏学习了。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夏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6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10 10:19:52
  谢谢您的来访!其实每个人的情感都在转化中,重亲情、向远看,即使人生路坎坷,最终也会越走越宽广。祝您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5-09 15:51:40
  前来祝贺老师佳作获精,恭喜,恭喜。期待更多精品佳作。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7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10 10:20:50
  您的支持、鼓励,会成为我努力的方向。遥祝安好!
8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9-05-09 17:22:57
  物质贫乏中的精神丰富,溢满心怀的回忆都是暖暖的,幸福的。感谢老师的文章,让我也感同身受,拜读了。
今生何求
回复8 楼        文友:温天银        2019-05-10 10:21:48
  谢谢您的理解!亲身经历的和内心感受的挥之不去。愿您幸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