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凡】一路书香一路歌 (随笔)
书,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书,令人充实,心有所依;书,丰富自己,愉悦他人;书,令人笃定自信、含蓄安宁……爱书吧,这知识的源泉。
——题记
我是农家子弟,父母一生伺候着黄土地绿庄稼,我也会做许多种农活,但我也爱书,爱着阅读,爱着书法,因为自己的喜好,无意识或是潜意识地,不知不觉中,我在向孩子灌输一种理念:爱书,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我觉得下面这些做法,源自现实,真实而凑效,不妨抛砖引玉。
一、环境感染,润物无声。
“你除了书,还有什么?”,邻居来我家玩,看到我的房间里除了书还是书,一句惊讶的话令我难堪,却也涌起一股自豪。
是的,书橱、沙发、桌子,堆的都是书。我自己还打印了几本书呢,散文集,诗集,都是我自己写的。墙上呢?横幅,书画,有朋友的力作,也有自己的涂鸦,不乏名家的墨宝。
孩子出生后,买来许多小人书,“萝卜,萝卜,拔萝卜。”我指着书中的图画,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发音,结果,一本厚厚的书,孩子基本能认出其中的物品了。
孩子喜欢上了书,在乡下孩子抓周的时候,他,先看中了红红的苹果,可是在看到图画书时,马上毫不犹豫地扔了……
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每天回家,吃好洗好,我总喜欢抽空看看书。半小时,一小时,一杯茶,一本书,斜靠沙发,夕阳下,明亮的灯光里,大多时间是默读,情到深处,会扑哧一笑,或者一拍大腿。丫丫学语的孩子会装模作样地坐在我旁边,捧着一本书,也“读”了起来。当然,他,要的是他的小人书图画书了。
我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记笔记,现在已经有十几本了。兴之所致,就在书上写几句感受,甚至来几句打油,孩子一看我拿起了笔,他也张着小手。“要!要!”,于是,给他一支画笔,让他涂鸦,画个大圆圈一个小圆圈,加上一个长尾巴,一只大母鸡出来了,孩子咯咯咯地笑起来,像只小鸡。
三、玩中有学,聚沙成塔。
我一直认为,爱玩的孩子最聪明,能在玩的同时,学到点什么,受到点启发,这就足够了。孩子看到妈妈在织毛线衣,嚷嚷着,伸手去拿线团。一边嚷着:“果,果,果。”他把线团当作书上看到的苹果了,拿到手就啃。大人们哈哈笑起来,他显得莫名其妙,于是,把书翻开,拿出一个苹果,再次指点他:“这是苹果,这是,毛线,看,妈妈把长长的毛线转起来了。”
他仔细地看着书,再看看毛线,捏捏,咬咬,终于吗,明白了。他也咯咯咯的笑起来。
四、享受自由,快乐无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有自己的空间。他的百宝箱里,绒绒熊,小电筒,五花八门,更多的却是他最喜爱的书,有时我们故意装着去碰碰他的箱子,他会大声阻止。“我的,私人财产。”但是,他的小表妹来了,他会兴奋地拉着表妹上楼,迫不及待地打开百宝箱,向表妹展示,同时,大方地把书一本本搬出来,和表妹俩一屁股坐在地板上,一人拿着书的一页,头碰着头,读得津津有味。
“你们读什么?懂吗?”
“懂,这是自——行——车——这是马——路……”
他伸出小手指,当起表妹的老师了,表妹跟着他一遍遍地读着:“自——行——车——”我们就识趣地走开,让孩子们享受自由享受快乐吧。
五、初尝喜悦,增加信心。
慢慢地,我开始教孩子看着图画说话了,“苹果,红红的苹果,我把红红的苹果送给奶奶。”让他自己开口吧,让他自己构思吧。这样练着,练习多了,他能看图就说了,还真有点小神童李贺的风范呢。
这不,在幼儿园,第一个上台讲故事,拿了个一等奖,在二年级,清明扫墓,作为少先队员发言,得到乡领导的表扬。后来,三年级参加区读好书征文,获得三等奖……
我想,孩子还小,成长的路很长,爱书这一良好的习惯养成后,就是播撒下了一个春天的种子,只待秋天,收取硕果。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日子并不遥远。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