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 心灵】扬州的风雨(散文)

编辑推荐 【 心灵】扬州的风雨(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30.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3发表时间:2019-05-13 09:08:48

【 心灵】扬州的风雨(散文) 穿行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之间,时间一长,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城市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北京恢弘庄重,俨然皇家气派;上海雍容华贵,彰显繁荣昌盛;即便是地处天涯海角的三亚,那也是南海风情,尽显仪态万方。至于江浙一带的小城扬州,应该是温文尔雅,宛若文化鸿儒。
   其实,给扬州下这个结论我自己都觉得十分牵强,或者十分唐突。但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描述,因为如同它所处的位置一般蹊跷:分明地处江北,却具典型的江南风貌。进一步熟识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扬州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是藏龙卧虎的圣地,具雅俗共存的兼容。
   2015年11月中旬,应朋友之约,我从北京启程前往扬州旅游。乘坐在火车上,我想起了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300多年前,诗人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是在烟花三月,而朋友约我却在深秋十一月。
   此前我得知:历史上曾有三位皇帝老爷和无数的文人墨客到过扬州,并留下诸多墨宝和遗篇,究竟是什么值得这么多古人趋之若鹜的前往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到达了扬州。
   要想解开上述疑问,必须熟悉了解扬州的相关历史,因为接下来我要记述的事件,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发生的。
   扬州,虽始建于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时代,但真正开始繁荣并名扬华夏的是距今1400多年的隋朝。这自然离不开一个伟大的人物--隋炀帝杨广,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褒贬争议的帝王。杨广文武双全,20岁便统领三军,协助父亲隋文帝统一中原,建立了隋朝。然而,自登上皇位后便开始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游玩享乐中,耗干国库,失尽民心,最终玩丢了大隋江山,落得一个荒淫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即使在他死后多年,他所开凿的一条惠泽子孙后代的大运河也历数诟病:为了一个琼花梦。当然,还是有人作出了客观公正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杨广不仅是一位为继往开来的盛唐时代奠定疆域的帝王,也是一位大诗人,“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这是多么优美灵动的诗篇啊!谁不为如此有才华的帝王而赞叹?
   历史有时也搞点小幽默,扬州最初名为广陵,杨广认为“广陵乃杨广之陵也”,此名犯忌,便改名为江都。然而,历史轮回因果有报,最终因宫庭兵变杨广还是死于扬州,至今尚有孤陵兀立于此。这些传奇色彩对于那个处于消息封闭的年代无疑是最好的扬名广告,尤其是他三下江都,大运河的开通不仅为日后扬州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文人墨客的纷至沓来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到达扬州的当天,我探访了久负盛名的东关街,这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至今保留了许多完好的古代宅院。那青砖黑瓦、雕檐凿廓以及斑驳的墙面上爬满的苔藓无不令人想起千年古街沉浮变迁的风风雨雨,产生了一种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怀旧情愫。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穿行于长街曲巷之间,沿街两旁林立的店铺,彰显着这里市井繁华、生意兴隆;个园、逸圃等众多古迹文物以及广陵、安定书院等等,无不引起对盛唐的神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便能引发人们悠悠的怀旧之感和思古之情。
   我意外的发现,东关街的环境十分原始,街面上不仅有小店铺、小作坊;还有工人拉着木制的椭圆形粪车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行走,沿途的居民往车上倒粪便、洗马桶。而且,周边竟然还有卖早点的摊商、许多食客正在用餐,近在咫尺却相安无事。这种情形只有小时候见过,倏忽间将我的思绪拉入了孩提时期的汉正街……每天早晨,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人一手拧着马桶、一手拿着竹刷子,洗涮马桶。这已经成为一道儿时回忆的风景线,未曾料到竟在这是撞见了,仿佛有一种淳朴天然,宁静心宽的惬意在心底升腾。
   穿过古老的唐宋东门城楼,径直来到大运河,伫立在东关古渡的牌楼前,凝视着静静流淌的运河水,我想起了大运河的开拓者隋炀帝,想起了鼎盛的唐朝。那时,扬州便是“东南第一商埠”,东关古渡便成为繁华的交通要冲。于是,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催化出了这条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繁华古街--东关街。
   于是,盛唐时期的扬州富甲天下,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民间流传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俗语;诗人徐凝十分得意地描述道:“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古乱世出枭雄,盛世有才子。扬州城的繁荣引来了盛唐时期的才子佳人荟萃于大运河之畔、灯红酒绿之间,这里成了人间天堂,日日温柔乡、夜夜笙歌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拨动了无数才子的心弦,扬州便成为诗人心驰神往的圣地。一时间,骆宾王、王昌龄、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等,几乎半数以上的唐诗名家像走马灯似地往来于扬州,这才有了李白送孟浩然的佳作。直至晚唐,杜牧还在赋诗吟诵:“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千多年后,康熙、乾隆祖孙俩各自分别六次下江南,均亲临扬州;自清朝有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名闻四海;民国又有了著名作家朱自清。扬州自古以来虽历经改朝换代、兴衰更迭,但文化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却博大精深、空谷足音,不愧为江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离开东关街,我前往相距不远的朱自清故居,拜访了这位文学大师。巷子口有大师的著作头像,上书: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人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然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父亲的背影”。在一条狭长幽深的巷子里,我走进了大师的居室,这是一处十分简陋的民居,就在这里,大师为世人奉献了不朽的名篇。
   扬州,这座城市虽然很小,但风光秀美、人文荟萃,文化气息十分浓郁。比如,我来扬州,居住在朋友的小区里,发现小区的广场中央居然立有朱自清的塑像;后来陆续发现在许多公共场所,或有名人塑像或有名人作品临摹,给这座不大的城市平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共 2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扬州: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出大师的地方,在历史上,先后有多位皇帝来过这里,留上了许多历史遗存……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扬州旅行的情况,将一种特别的美展现在人们面前。作品将写景与抒情结合在一起,把过去的扬州和现在的扬州放在一块儿对照,给人一种历史纵深感,特别是对东关街的描述最为详细,可以说是古时扬州的一个缩影。文章中对古典诗词的引用,也让作品增色不少。推荐阅读。【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3 09:09:10
  拜读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3 09:09:48
  描写生动细腻,很好的游记,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3 09:10:15
  恭祝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隔叶黄鹂        2019-05-13 17:46:53
  曾多次去过扬州,只记得街道清洁,建筑物不甚高大,瘦西湖景色幽静,拜读《风雨扬州》别有一番感慨,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扬州,从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欣赏扬州,使我眼界大开, 顿生相见恨晚之感。黄皮人以写景擅长,却用历史的沧桑,文人的笔触揭开扬州的另一种美。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