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闲聊“过早”(散文)

精品 【心灵】闲聊“过早”(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23.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08发表时间:2019-05-16 07:26:05

【心灵】闲聊“过早”(散文)
   早餐,因地域不同称谓也各异:北京人叫早点;广州人叫早茶;武汉人叫过早。
   过早,这一独特的俗称,最能体现武汉人的早餐特点,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叫起?无从考证,但有文字明确记载的,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如此说来,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了,足以能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汉人,或者曾经来过武汉的外埠客人,美食印象最深的既不是豪华酒店里的饕餮大餐,也不是山庄别墅里的珍禽异兽,而是遍布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风味过早。究竟有多少品种?由于地域太广,我无法得知,但就我父母居住地古田二路周边粗略地估计,毫不夸张地说:至少有两位数。换句话说吧:如果每天单吃一个品种,保准连续30天不会重样。
   品种之多,味道之美,得益于精湛的烹饪厨艺,所以食客们常年蜂拥而至。精明的店家喜欢扎堆经营,形成一股气候和广告效应,以招徕天下食客,如吉庆街、精武路、户部巷。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需要有诱人的美食。于是,店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蒸煮炸炒卤,制作的方式五花八门:热干面、豆皮、面窝、烧麦,经营的品种眼花缭乱。按说,武汉人的面食制作应属短板,但武汉的热干面却在全国的面类评比中夺得桂冠,由此可见一斑。
   热干面,色泽鲜黄而油润,餐饮时配以10多种佐料,主要是芝麻酱、香油、香醋、萝卜干等。精明的经营者另外配置辣椒油、香菜、酸豆角、雪里红等,由食客根据自己的口味免费添加。如此精心制作,色香味俱全,不喜爱才怪呢。因而,凡经营过早的店铺,绝对少不了热干面。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世界足球先生贝克汉姆参观武汉期间,市政府领导出面宴请他。当他品尝了热干面后,赞不绝口,连声夸耀道:“GOOD、GOOD”。毫无讳言,我也是热干面的忠实食客,从小吃到老,百吃不腻。
   豆皮,外面一层由鸡蛋摊着的薄皮,经油煎后金灿灿、油光光的;内瓤为肉丁和糯米,吃起来外焦里嫩。
   面窝,在油锅里炸成深红色,外圈松软,里圈薄脆,吃起来“嘎哧、嘎哧”地响,是热干面的最佳搭配。
   豆丝,用大米、绿豆按一定的比例打浆摊成饼,然后切成丝,可煮可炒,味道棒吸了。这是我祖籍黄陂特有的小吃,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尤其方便的是,可将其晾干,能够存放一年,我家常年不断。
   还有好多,好多,不一一枚举。总之,由于武汉处于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历来成为繁华街市,其食品也融合了各地风味,深受人们钟爱。
   我在汉正街一带长大,那里人口稠密,经营的店铺多如牛毛。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绝少在家里过早,如遇清晨上学,荷包里揣几个钢币,路过店铺时就可随意挑选。如遇星期天休息在家,赖在床上睡懒觉,总有走街串巷沿路叫卖的小商贩。那时人诚信,做买卖实在,小商贩或挎个小竹篮,或挑副担子,边走边吆喝。我不用出门,只一声叫买,商贩便送上热乎乎的早点。
   那时物价便宜,二分钱一个米粑粑,三分钱一个面窝,五分钱一碗热干面。父母每天忙着上班,无暇起早给孩子们做早餐,如此最省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在外面过早的习惯,由开始吃饱肚子到后来品尝美食,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
   自我上大学离开了武汉,后定居并常年生活在北京,对家乡的过早始终“耿耿于怀”。其间,只要有机会回武汉,最让我欲罢不能的就是每天的过早,虽撑圆了肚皮但还想吃。不是嘴馋,是诱人的小吃太多。因而,每次回武汉,最使我纠结不已的也是每天的过早,是在家里吃还是在外面去吃?家里,有母亲亲手制作的早点,凝聚着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外面有诱人的过早,让儿子牵肠挂肚。唉!对我而言,过早,再不是食欲上的需求和味觉上的刺激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情感上的牵挂,真所谓“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
   传统的武汉小吃早已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正宗的味道也早已有了自己的专卖店,有则顺口溜自小我都耳熟能详: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够了,够了,继续往下说还有好多,好多,至少这4个地方我都去过。让我惊叹不已的是,能够将单一的一种小吃经营成偌大的店铺,并逐步形成了连锁店,一干就是上百年;而且,不仅普通的市民慕名光顾,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和名人纷纷莅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比如,老通城的三鲜豆皮,毛主席每次来武汉必到此品尝,并赞不绝口。至今,这一盛况已经成为老通成店铺的名牌,也是老通城几代员工们引以为荣的佳话。
   四季美,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然而,它是一家专营汤包的店铺,在武汉几乎人所共知。81年我结婚回武汉时,父母为了款待远方回来的儿子和第一次谋面的儿媳妇,有天清晨带我们来到四季美过早。我虽早有耳闻但登门却是第一次,因为过去贫穷,不敢涉足高档场所。然而,这里顾客盈门,座无虚席,价格也实惠,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高档之所。当服务员端上几屉汤包时,我惊讶地发现:这汤包皮薄、透亮、褶皱如花,里面还裹着汤汁;轻咬一口,馅嫩、汤鲜、味美爽口。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父母在我大喜之日带我们来此处尝鲜,看来美味的小吃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包子,几乎全国所有的大小城市都有,最有名的莫过于天津的“狗不理”。然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天津的狗不理重在馅,武汉的“汤包”重在汤。汤包制作颇有讲究,将馅与汤揉合在一起进行冰冻,形成固体后包于皮内,经高温蒸熟便融化了,内瓤成为汤汁。吃的时候也颇有讲究,先将皮咬破吸汤,要轻咬慢吸,千万别烫了舌头。
   改革开放以后,尽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过早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价格也一翻再翻。然而,在许多武汉市民看来,仍然属于“物美价廉”,依旧平民化。如今,五角钱一个米粑粑,一块钱一个面窝,四块五角钱一碗热干面。在汉期间,我每天仅花6块钱,便吃得肚圆。曾带几拨北京朋友去汉,他们一边吃一边大叫:便宜!直至离汉,还恋恋不舍,发誓下次再来。
   现在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城市间的往来十分便捷,催生了一批年轻的“吃货族”。我曾经在由北京、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去武汉的火车上,遇到一拨拨大学生。与他们交谈中得知,他们周五晚上乘火车去武汉,周日晚上乘火车往回返,专程去武汉享用美食,体验过早的氛围。当然,还要顺便游山玩水,夕发朝至,正好满足了客流的需求。
   近些年,武汉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过早的人群也日益增多。在我看来,过早这种现象,不仅适应了生活的快节奏,而且也适应了各类群体人员的需求,因为它方便实惠。上学的小孩,上班的青年,晨练的老人,甚至帅哥、美女,不用着急起床生火做饭,行走途中,遇到可口的早点,拿着手机扫一扫,过早的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说北京的早点讲究实惠,广州的早茶讲究风雅,那么武汉的过早讲究的就是随意。经营者或在室内,或在街上,摆放几张桌椅,点燃炉火便开始经营起来。食客们有的蹲着、有的站着,端着碗筷,面对众人,大口大口地咀嚼吞咽;还有的边走边吃,两不耽搁。这般情形随处可见,大家习以为常,多年来,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如果在北京或广州,即便没人当面指责你,也会在背后数落你。
   曾经,我多次带北京的朋友到武汉旅游,特地让他们体验武汉的过早氛围,品尝地方小吃。这里面既有领导、老板,也有教授、医生,也就是说有的人平常很注重个人形象,饮食卫生。然而,当他们融入到武汉的“过早大军”后,全然没有了过去的斯文儒雅和餐饮讲究,照样站在大街上用手端着吃,甚至比我还吃得快、吃得多,让一旁的武汉人惊诧不已!
   多年来,武汉人有种奇怪的现象至今令我费解,熟人早晨相遇时,相互打招呼不是说“您好!”而是问“过早了吗?”这种现象可能在全国绝无仅有,由此可见,“过早”在武汉人心目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共 31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介绍饮食文化的作品。一篇灵动的文字,述说了武汉的“过早”。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听朋友讲过“过早”这个名词,但却没有见识过,读罢这篇文章,对“过早”有了一定的了解。作品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详略得到,介绍清晰。作者在描述时还不忘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带着你在武汉的街头去“过早”一样,那些精美的小吃一一展现在面前,不存在吃不下,不存在肚子撑,就是再多一些美食也全都被自己吃了下去,这一早让小编过足了“过早”的瘾。的确是一篇值得细品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5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6 07:26:56
  拜读大作,跟你一起去体味武汉的“过早”。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6 07:27:18
  各种美食都很诱人!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16 07:27:52
  期待更多佳作呈现,在心灵之约展现你的才华!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19-05-26 06:21:06
  您家过早了冇?!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