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窝头儿年代(散文)

精品 【菊韵】窝头儿年代(散文)


作者:垂拱而治 童生,5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5发表时间:2019-05-17 13:44:01


   那天是个“忆苦思甜”日,工作组到村里传达上级指示,家家要吃一顿糠窝头。母亲怕我吃不惯,专门做了一个高粱面儿的窝头,混在糠窝头里一起蒸。蒸熟后的两种窝头都是红色,只是糠窝头颜色发深、发黑,质地粗糙。母亲让我偷偷快吃,别让工作组或串门子的看见。等我吃完高粱窝头,她又给我一个糠窝头,让我出去玩儿时在当街假装吃。我刚出了院门儿,迎面正走来工作组的老王,老王见我一愣,“嗯?这么早就出来了,吃糠窝头了吗?”我伸出拿糠窝头的手给他看。
   “我不信,一会儿上你家看看去。”
   吓得我脸一红,心道,他咋知道我没吃糠窝头呢?我立马在糠窝头上咬了一口。
   他看我还真吃了,嘿嘿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好小子!不错,就不上你家检查去了。”说完,他去了邻居家。
   好险啊!多亏母亲给我一个糠窝头。那块被我咬在嘴里的糠窝头,嚼了嚼,如同木屑,干干巴巴、又苦又涩,实在难以下咽,我看四下无人,一转脸吐在了寨子根儿下。
   那是我吃到的最难吃的窝头,是忆苦思甜时才吃的,用糠做的窝头。糠是机器打高粱米时,脱去的高粱壳子,又被机器一遍遍地打,扬出的粉沫子,粘在一个烟筒般的布口袋上,人们倒出来不舍得扔掉,拿回去喂猪。据说,解放前贫苦的农民就是靠“糠菜半年粮”来度日的。我想,现在恐怕连猪都不吃了吧!
   高粱窝头就不一样了,面粉细,有米香,带点儿甜味儿,就大白菜一顿吃俩没问题。还有一种黏高粱,我喜欢用黏高粱面粉做的窝头蘸白糖吃,吞咽特别滑溜。如果包上豆泥儿或枣泥儿做成窝头更是妙不可言了。我的印象里,黏高粱长得有两米多高,穗儿大,子粒稀疏、下垂,比杂交高粱产量低,种得少。黏窝头只有在“腊七腊八”或“填仓”这样的重要节日才吃得到。
   用玉米面儿做的窝头比高粱窝头还好吃些,玉米窝头蒸出来是金黄色的,看着就有食欲,也更甜更香些。那时候村里总来换豆腐、豆腐脑儿的,一听吆喝声,奶奶就擓一茶缸儿黄豆,扭着三寸小脚儿,出门换豆腐脑儿去,我拿着个铝盆儿跟在她的后面,把豆腐脑儿端回来。奶奶把一盆豆腐脑儿放在大铁锅里的平屉上,把用咸菜、韭菜、蒜泥混合打成的卤汁儿放在豆腐脑儿的上面,围着盆再放两圈玉米窝头,然后点火开蒸,一锅熟。一人一碗豆腐脑、一个窝头,热气腾腾,玉米香和豆腐香混合在一起,特别好吃。
   把大白菜剁碎喽当馅儿,用玉米面把馅儿包起来,蒸的菜饽饽更好吃,比现在的菜包子馅儿大,吃头儿好。还有一种干菜馅儿的,里面加点儿粉头儿、虾皮儿,更好吃。
   还有一种叫菜娘子的窝头,把菠菜或野菜、野花掺和在面粉里做成的窝头,蒸出来是花色的,有股清香味儿。
   用白薯面做的窝头,颜色跟糠窝头相近,但特别甜,跟掺了红糖那般甜。我也挺爱吃,得趁热吃,凉着吃容易烧心。
   最爱吃的是贴饼子熬小鱼儿。秋后,从河里捞上来的小麦穗、小毫根儿、小河虾等混合的小杂鱼儿,放在锅里,上面浇点儿油,浇点儿咸菜汤儿,生火开始熬。锅一热,就在铁锅沿儿里边儿贴一圈玉米面儿的饼子,再大火熬,鱼跟饼子一锅熟,饼子带红嘎盖儿,有鱼香味儿,小杂鱼儿里也含粮食香味儿,解了腥味儿,是那时候的最美佳肴,总也吃不够。现在有从东北过来的生意人开的“东北灶台鱼”饭店,跟这种做法有些接近,他们用的是几十斤重的大鱼,有花鲢、草包、鲤鱼等,放的是东北大酱,也挺好吃,就是火太硬,点着大灶台边熬边吃,时间一长鱼肉就碎了,热气熏得浑身不是味儿。还是小时候贴饼子熬小鱼儿好吃,小鱼儿不用扒膛、不用打鳞、不用挤苦胆,用咸菜汤熬,原汁儿原味儿,鲜中带点苦涩,口感更好。
   窝头就酱母子也好吃。小时候看一伙伴儿在当街一口窝头一口酱母子地吃得特别香,馋得我哈喇子都流出来了,我从来没这么吃过。酱母子就是圆的辣椒,比现在的青椒小,用咸菜汤腌过,也许是酱腌过,看着有点儿咸有点儿辣。我们家从来没有腌过,其实我也不知到用什么腌的,全是猜测。这是我最遗憾的,窝头年代已经远去,当时没有抓住机会,现在就更难吃到了。
   还有一种窝头儿没能吃到嘴,也让我耿耿于怀,就是水煮窝头儿。有几个山东铁匠来到我村,住在大队盛农具的棚子里,他们打农具,也修补农具,打了好几天。大队部离我家不远,我经常去看热闹。我发现他们是用大锅搁清水煮窝头,煮熟后,就变成面儿粥和窝头的混合物。他们也不熬菜,就着咸菜疙瘩吃,呲喽一口面粥,咬一口咸菜,再咬一口窝头,吃得特别香。他们顿顿这样吃,也吃不腻,得多好吃唉!我想,这么吃,稀的干的都有了,准特别禁饿。我只是有点儿馋,没有跟大人说过,我们这个地区没有这种吃法儿。
   随着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和土地都得到了解放,粮食打得越来越多,选择种植水稻、小麦这些细粮的逐渐多了起来,逐步淘汰了高粱、玉米、小米这些个粗粮。人们向往过上美好的生活,于是开始吃细粮,觉着天天吃细粮是一种本事、一种荣耀,是一种改变,是一种彻底抛弃窝头年代贫困阴影的体现。可能基因就是从那时起,来了个突变,下一代人再也不吃窝头这种粗粮了,只吃大米、白面,几乎天天吃鱼、吃肉,顿顿荤素搭配。我挺纳闷儿,他们生下来也没吃过,为啥不尝一口呢?有次,我去粗粮饭店买个窝头回来,是用栗子面做的,上面还有大枣,两个孩子谁也不吃,劝他们尝口,他们连看都不看,没吃过怎么知道不好吃?好似不在他们这一代人食谱链儿上似的,真拿他们没办法。
   现在玉米、高粱、小米这些粗粮成了稀有货,在商店里淘换的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是吃过窝头的人。据说对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都有好处。也许这些人跟我一样,是想回味,想回到过去,毕竟人老了总是爱怀旧的嘛。

共 22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曾经的岁月,曾经的记忆,儿时的糠窝头满是苦涩。拈指已经恍然如梦,却又历历在目。留在记忆中的各式窝头,如今登上大雅之堂,承载着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咀嚼。当历数着逝去日子的一切,窝头却令人难以忘却。碎碎念间又染上了更多不舍。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52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9-05-17 13:45:23
  熟悉又难忘的窝头,再一次被回忆。感谢赐稿菊韵问好夏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5-17 14:28:23
  文学,多半是为了书写记忆。真实的人生,总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唯有把忆记定格为文字,才能长久保存……那些困苦的年代在老师的纸笔间呈现。好文章!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5-17 14:40:23
  我现在还是吃窝头!就是好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垂拱而治        2019-05-18 08:09:12
  感谢枫魂帝星老师、素心若雪老师、黄金山老师的辛苦编辑和精彩点评。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