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西施藕(散文)

精品 【时光】西施藕(散文)


作者:肖群 童生,80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19发表时间:2019-05-19 11:12:59

【时光】西施藕(散文)
   中秋过后,江南的新藕纷纷采挖上市。水乡人家的餐桌上,三天两头可遇见一道藕菜。又到了一年中莲藕最好吃的时节。
   荷与莲与藕,皆是江南地域的元素符号。千百年来,关于荷莲的诗文墨迹数不胜数,相比而言,有关莲藕的却不太多。
   南宋诗人卫泾的绝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将洗净污泥的鲜藕,比作美女西施的玉臂,形象又生动,觉得再也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苎萝西施志》中说:诸暨鲜藕,洁白而鲜嫩多汁。外观白嫩形似女人手臂,名西施藕。
   因此,莲藕在西施故里还有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叫做“西施藕”。
   除却西施藕之外,古越之地的江南小城,与莲荷还有种种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情愫。
   民间文化中有十二花神,西施即奉为荷花女神。在境内的东江与西江汇合处,三江口的人家还延续着一个和西施传说有关的放水灯(荷花灯)习俗。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夜,三江口宽阔的江面上,荷灯盏盏,千点万点,闪闪烁烁;波光水影,摇摇曳曳,明明灭灭。如此夜晚,空灵、虚幻、悠远......心绪也会随之飘荡。
   或许受《爱莲说》的影响,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看好吾乡十里荷塘的山水气韵,从此周氏一脉便辗转迁徙到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开篇就有一段“放牛郎画荷花”的故事。说的便是元末诸暨州栎桥郝山下有一放牛娃王冕,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每日利用放牛空暇学画荷花,遂终成元代著名大画家。
   清《允都名教录》记载“暨七十二湖,湖有堤,堤有塘,非种菱,则种藕......”昔日,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的暨北河谷平原地区,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几处荷塘的,要说荷塘可就带些诗意,也有点雅了。大概此地荷塘多产藕的原因,一向直肚白肠的乡间农人,干脆就把荷塘叫成了藕塘。
   盛夏,乡村田野的藕塘里,连片碧绿的荷叶好像撑开了一柄柄翠伞,万绿丛中洁白或粉红的莲花点缀其间,千姿百态,幽幽的荷香随风送来,沁人心脾,暑气顿时消减大半。
   暑假里,几个孩子常去藕塘垂钓摸螺的。那时的藕塘最多小鱼小虾,记得一次小弟钓起一尾手掌阔的“老板鲫鱼”,犹如彩票中了个大奖,着实风光了好几天。
   莲花凋零,莲蓬长成一个个翠绿色的“小拳头”,村妇村姑们会划着“菱桶”或者大脚盆,在藕塘深处一边说笑一边拗折莲蓬。
   从海绵般的瓤中抠出青莲,剥去绿绿的外皮,里面白玉色的嫩莲,清甜爽口,不输水果,是难得的美味。
   荷尽已无擎雨盖。生产队会安排一些有经验的壮劳力去“搅藕塘”,收获“年藕”。
   “搅藕塘”这天,藕塘特别闹热,大人小孩团团围聚在塘边看挖藕。
   几部水车“吱呀吱呀”抽干塘水,然后抓鱼,接着挖藕。挖藕人下身只穿条短脚裤,不顾天寒地冻,也不惧刺骨北风,深陷在泥塘里举步维艰的向前挪动。
   他们凭感觉用脚尖探出藕的走向经络,随即拿“藕锹”清除莲藕身上的层层污泥,最后小心翼翼地将一支支鲜藕轻轻拔起,捧出。
   出塘的藕节,尽管裹满泥浆,但仍现露一点淡褐肥美的身子,非常抢眼!
   生产队辰光,分鱼分藕从来不去过秤的,大小搭配堆一堆,编个号,小纸团上也写上数字,任由大家去抽摸,摸到哪堆算哪堆的,一样欢欢喜喜拿回家过年。
   当我们渐渐长大,慢慢地老去,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岁月沉淀的小时候的味道。
   莲藕作为一种水生食材,入馔甚佳,生食亦可,还能做成点心。
   儿时,称为“油灯盏”的小吃,在街头巷尾的小摊上随处可见。
   舀一勺调制好的面粉糊,倒进一只铁皮平底模里,铺上切得细细的藕丝,然后浇一层粉糊盖面,入油锅炸由白慢慢转黄。
   咬开油灯盏金黄松脆的表皮,便觉淡淡的藕香从唇齿四散开去。
   糖醋藕是莲藕最常见的做法,几乎人人都会。吃到父亲所炒的糖醋藕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世间美好的东西,总要靠时间慢慢熬出来的,譬如美食,也譬如爱情。
   但做好吃的糖醋藕,非下点功夫不可。必须在热炒中一次次加水,一点点炒干,如此反复多回,直到稠滑的藕汁自然溢出,放入糖、醋等调料,继续炒到收汁,才算完成。
   有时候美食并非精雕细琢地加工而来,而是无意有意间最本真原始的家常做法。
   最原汁原味的藕菜,应是清蒸藕。切稍厚一点的藕片,不加任何佐料,一气蒸成,迅速浇上热热的猪油、酱油,让酱香、油香渗入酥藕之中。绵软、香甜味道让人忍不住一次次地伸筷子。
   糯米灌藕,家乡方言称为“糯米凿藕”,现多作冷盘,而在过去,基本作点心来吃的。
   深秋或初冬,莲藕大量采挖的时节,母亲总会买回一些圆润粗壮的鲜藕回家,给我们弄糯米灌藕吃。
   晚饭后,母亲便开始忙碌。糯米洗净浸涨,整藕切去一头,将泡好的糯米一点点灌入藕眼,以筷子捅实,然后合上切去的那部分,以竹签固定,一切停当入锅去煮。
   次日清晨,我们早早起床,围在香气诱人的锅前等待吃藕。
   闷了一整夜的糯米藕呈润滑的棕红色,就点绵白糖蘸着吃,入口柔绵滑爽,粉藕中透着一股甘甜,甘甜里又捎带丝丝缕缕的米香、藕香。
   当初的味道,至今回忆起来,仍垂涎欲滴的,即使吃不到,想想也令人心生愉悦的眷恋。
   家乡的年夜饭上,还有一道传统菜肴,其中莲藕必不可少。
   因莲藕中有很多孔眼,与荷与莲息息相通,故藕虽在水下泥底也照样吐故纳新,取其寓意,此藕菜故乡人也不再称作藕了,另有一个吉祥的叫法,唤作“路路通”。
   吃过“路路通”,来年的人生路就变得畅通无阻,顺顺利利,心中好比盛开千朵万朵荷花似的,幸福生活也从此因“藕”而生了。
  

共 22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谓莲花中君子。而作者撇开了荷与莲被文人墨客赋予的外在的美,单从藕说起,引经据典,详述了关于藕的种种传说、故事、民俗、史书记载以及美食。藕,即西施藕,江南地域的元素符号,像苯环动起来的那一瞬间,在眼前、脑海里闪现。平实质朴的语言里蕴藏着厚重的生活积淀和浓浓的乡愁。作者的人文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也将会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好文,推荐共赏。【编辑:薛志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20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5-19 11:26:59
  昨晚,我读了《收获》公众号上李敬泽的一篇文章《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乡土的底子》,说到了文学作品中的乡愁和故乡;前几天,我读了马平川在贾平凹《高兴》研讨会上的讲话,说,好多优秀的作品都出于作者的乡土情结。
   肖群老师的文就有这种情结,回望式的叙述把人引到过去快乐的时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1 楼        文友:肖群        2019-05-20 15:23:36
  喜欢薛总编的编按,也喜欢你的留评。在许多乡村逐步城市化的今天,写一点乡愁发酵过的生活,写一写我熟悉的生活,也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多谢时光城!
2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9-05-19 22:42:00
  我是北方人,近年来,莲藕大量的涌入了北方的菜场。
   凉拌,干煸,炸藕夹,尝试了多种做法以后,觉得最喜欢的,还是排骨莲藕汤。
   排骨莲藕洗净焯水,再加入几块切好的生玉米,小火慢炖一个小时,排骨软嫩,莲藕爽滑,玉米鲜香,真的是美味无比。
   肖老师的文,朴实自然,浓郁的烟火气息掩映在字里行间,亲切熨帖,鲜活生动。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回复2 楼        文友:肖群        2019-05-20 15:38:22
  多谢红叶老师的留评。
3 楼        文友:黄昏星        2019-05-20 16:13:00
  我最喜欢就是喝莲藕炖排骨了,清甜鲜美。在读高中的时候,每次星期六中午,舍友的老爸总是送来莲藕汤或苦瓜汤。他每次都分一半给我,我们总是在那天一个炎热的中午,喝着汤,有说有笑。那时候的青春,真的清甜。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以寂寞偿还的。
回复3 楼        文友:肖群        2019-05-20 18:16:06
  在人生每一个季节的深处,总会有值得珍惜与留恋的美好记忆。感谢你的留评,遥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