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绿野征文“春光潋滟”】商道(小说)

精品 【绿野征文“春光潋滟”】商道(小说)


作者:林科 举人,447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5发表时间:2019-05-21 10:11:01

1.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离家三十里外的齐镇。
   那时候我总是默默地企盼,盼望着小麦梢头尽快泛黄。因为每年的这个时节,齐镇的“杈把扫帚集”就在一片繁忙中开始了,民以食为天,龙口要夺食,居住在川塬地带的庄稼汉没有“武器”怎么行?于是,山里人就趁着这个机会,去销售早就准备好的扫帚和农具木把。父亲也去,他把在山里割的扫帚绑扎好,把砍的杂木棍在土炉里烘干钲端,趁着村小放假的当口,鸡刚叫头遍就把那些东西装上架子车。架子车里除了木棍扫帚外,有时还会有野生药材以及自家地里产的黄豆之类,父亲说该卖的卖,该买的买,今天咱们要去齐镇赶集了!
   我们踏着黎明前的月色,父亲驾着架子车的辕,我拽着绑在车子跨膀的绳索,就上路了。路面坑坑洼洼,路线弯弯曲曲,大概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天亮了,这时我才发现,和我们一样去赶集的人很多,有个老伯伯架子车里拉着一头猪,它非常不情愿地哼哼唧唧,连夿带尿整整叫唤了一路!虽然萍水相逢、初次见面,却因着同去齐镇赶集的缘故,大人们便搭上了话,家长里短,劳动生产,无所不谈。从人们的谈话中,我知道齐镇是农历双日集,集大人多,无所不有。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徒步颠簸,我们终于到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街道窄窄的,两边是土坯的房屋,每堵墙的拐角处就有一家卖吃食的摊点。吆喝声此起彼伏,遁声看,有压在黑老锅里的蜜枣甑糕,有被炸得黄亮亮的油糕,还有在“噗嗒噗嗒”风箱声中翻滚的醪糟。美食诱人啊,但最让我好奇的还是街道南边的那一溜排房屋,房顶苫着密密匝匝灰色圆筒形的瓦,上面生满了苔藓,而且还长着很多像小塔一样的瓦苔。檐口黑漆漆的,露出的椽头比杈把粗不了多少,显得很有沧桑感和市侩味。整个前檐墙的下半截好像都是门,是由许多一条条木板拼接而成,父亲说这是南街,木板门的房里是“五金”商铺。因为我们来得早,好些摊点还没摆开,父亲就选了一块比较宽敞的地方,把扫帚和棍棒靠墙立好,让我看着,他拉着架子车里的黄豆和山药往北街的方向去了。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爷来了,他用手掂了一下我家的棍和扫帚,赞不绝口地夸奖,说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东西啊。他非要要买一把扫帚,我说我爹一时才能回来,他说有急事等不着,就按市场的官价给你两块七毛钱吧,绝对不会亏了你的!我不堪世事,吓得不敢作声,那人把钱往我手里一塞,扛着扫帚就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后,父亲拉着空架子车终于回来了,我就把刚才遇到的事儿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没想到父亲却说价钱给得高啊,现在市场顶好的扫帚也不过两块五毛钱。这次跟父亲赶了趟集,无形中开阔了我的见识和思维,不曾想成了生命中难以忘却的记忆。似水流年,那位老农民的诚信经过岁月淬炼和积淀后,竟成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生航标:厚道做人是根本,完美成事是本份,风风雨雨几十年,诚信依然是最真。
   长大后我去西安打工了,也就没有再去过齐镇,只是结了婚后,却又有了久违的交集!我们家乡地处浅山区,野生芦苇很多,它是一种编织席子和席盖的最佳材料。于是,我就把那些芦苇采割回来晒干划破碾压,便制成了柔若面叶的篾条,最后编织成精美漂亮的席盖子。年轻就是本钱,那时的我每天可以编七八个成品席盖子,可是有了这么多的产品,该去哪儿销售呢?有人给我提建议说齐镇的集市辐射三个县域,特别是岐山人爱吃馍,他们使用席盖的时候比较多。于是我就去齐镇集市跟一家卖灶具的刘师傅联系,他属于“坐商”,原地等着零卖,我属于“行商”,按时送货上门。就这样,我们维持了几年的供销关系,由于2000年后社会化工业大发展的缘故,市场也跟着发生了大翻转,像那种纯手工制品销售量严重萎缩,直到后来渐渐地没有了市场。多少年后,我曾去过刘师傅的餐具商点,发现物是人非,房屋已拆,街道上的人少了很多。
   2.沧海桑田
   齐镇又名齐家寨,位于秦岭北麓,处在眉县、太白、岐山三县交汇之处,是通往蜀地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关中西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商贸集镇。
   这儿曾经是西北地区最繁荣的集镇,据史料记载,元明时代贸易兴隆,商贾云集,晋商、豫商大腕多有入驻。因为依山傍水,木材充足,水路畅通,矿藏丰富,当时官府在此地设有造船厂,据说每年造船几百余艘,规模在全国水上交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齐镇街北的官亭村有一地名叫铁炉庵,老人们说这儿就是明清时代官办冶铁厂的遗址,当时打造兵器、制作农具,无所不能。
   围绕古代商贸中心齐家寨,好多关于名人的经典举不胜举。处在齐镇偏东方向三公里处,有东凉阁和西凉阁。据说这儿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董卓把刘辩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东汉中央政权。长期统兵打仗的董卓深有体会,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须先得掌握强大的军事资源。初到洛阳的董卓,部属兵力不过3千余人。为了造成强大的军事震慑力,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部下晚上悄悄溜出城,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来,并且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不恭。装腔作势只是权宜之计,稍作整休,董卓便开始采取实际行动,扩充兵员,收揽兵权。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诱杀大将军何进,将他的部属全部收编,于是部队规模骤然庞大。然而董卓却对部下百姓的劣行充耳不闻,士兵们不但杀死全部男子,而且还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摆在车辕上,其凶残狠毒令人怵目惊心。此外他们还掳走大批民女和财物,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作为奖赏,却对外宣称是自己战胜所得。在董卓肆意践踏破坏下,洛阳城内一片狼藉,满目疮夷。曹操由此写下了《薤露行》:贼臣持国柄,杀主死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董卓性情凶暴残忍,生活奢侈糜烂,强大后没多久,就携陇西美女貂蝉不远千里,从河南辗转关西,在山清水秀的眉地齐镇选了一块地方,建造起了东凉阁和西凉阁,想作为日后避暑享乐之地。却因董卓德不配位,民心尽失,纵有美梦也难以成真,其时诸路豪杰揭竿而起,共同声讨兵伐。后来董卓终被杀死,百姓载歌载舞,以示庆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据说董卓死后,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肚脐眼中,点起天灯,竟然“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天不藏奸,董卓修好东西两阁还没好好享受,便一命呜呼,商贸重镇,岂能容忍此等无德之流?
   紧挨齐镇集市商贸中心有一条路,南北走向,直通金锁峪。这条路人们叫它洋人路,原来这条路与德国一位林业专家有着不解之缘。据说民国时期,德国人林业博士芬次尔先生登太白山时,看到了金锁峪这块风水宝地,经过土质化验和反复论证,发现这个地方最适合建立刺槐苗木繁育基地。为了交通运输方便,随即申请资金、招募劳工,从金锁峪到关西重镇齐镇修建了一条青石板路。据当地年龄大的老人们描述“路基宽厚,路面白净”,这条路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说,应该算是高规格的出行线路了,曾经名噪一时,在西北地区绝无仅有!仁者无敌,流芳千古,时至今日,当人们说起那位德国林业业博士芬次尔先生,依然满怀深情,赞誉尤嘉。
   3.雄风依旧
   如今的齐镇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花灯璀璨,今非昔比。早就听朋友说过有一个既能凸显时代人文风采,又能彰显历史底蕴的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已经落成。占地十余亩大,就在镇政府对面,今年4月16日,我随着“樱你有约”采风团来到齐镇,终于见到了这个倾慕已久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塑胶的地面干净整洁,白色的跑道线笔直清晰,绿化带里的树枝绿意点点,广场靠边处是栉比鳞次的灯杆,每个灯杆上都顶着一个立方体形的灯箱,灯箱的四面都题有古代骚客关于褒斜古关的诗文佳句。
   靠广场的西尽头是文化展示墙,右上角大书“褒斜古寨人文齐镇”字样,远看画面房舍林立,市井交汇,从着墨的色度和气势上看,倒有点像清明上河图。倏然间,这倒让我想起了一首非常贴切的七言诗:青山碧水尽相望,熙攘人群入城墙;街头小巷走马车,亭台楼阁飘华帐。从讲解人的口中得知,这是出自眉地一位农民画家之手,当他完成这副宏图巨著的时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这就是本人的清明上河图了!识微知著,见斑窥豹,当地基层群众的文化涵养是多么的深厚,真正的是高手在民间啊!
   西北角有一筑台,上面放着一口上敞下狭的立体梯形物件,正面书写着“石斗”二字。底座基石四方四正,用古铜色大理石砌切敷面,第一面刻着“平出于心公出于道”,第二面刻着“公平无言国泰民安”,第三面刻着关于“齐家寨石斗”的简介,最后一面刻着:清道光年间齐家寨标准斗。
   旧时代的齐家寨贸易兴隆,货通四海,财达三江。随着几百年的财富积累,特别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粮食粜卖这一行业,到清代康乾盛世时期,年吞吐量大约在五十万石(dan)左右。粮食交易频繁,称量器具却有差异,以致客商之间纠纷频频发生,拉帮结派,大打出手,甚至时有人命发生。直到清道光年间,时任县令褚裕仁(1824年)励精图治,革故鼎新,为了遏制这一乱象,他便有了制作一个官方量器放置粮市的想法。经过仔细考察研究,褚县令觉得用大理石做成的石斗既坚固耐用,也符合粮市交易的规矩习惯,遂命令技艺高超的匠工打凿了一个精美的石头量斗,抬到粮食交易中心置放。从此,市场和谐有序,交易纠纷锐减,齐家寨粮市声名鹊起,重振雄风,誉满华夏。
   春暖花开,樱花绽放,我们五十多人来了一次人文齐镇之旅。虽然只有一天时间,却从古镇岁月渗透的历史印痕中,似乎看到了锦绣铺满的齐镇,看到了阪上走丸的齐镇,看到了展翅翱翔的齐镇……
  

共 38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商道是作者写齐镇的古往今来,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突出表现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推动时代发展。旧时代的齐镇贸易兴隆,货通四海,财达三江,作者小时候随父亲去赶集,见到的是一个古朴的齐镇。印象中,当时的道路坑坑洼洼,土坯墙的房屋栉比鳞次,房顶的圆形筒瓦上也长满了苔藓。看摊时遇到好心人,开阔了视野,启迪了心智。直到长大后自食其力,经营自己的劳动成果,小时候的记忆依然刻骨铭心,更加体会到了:厚道做人是根本,完美做事是本份,风风雨雨几十年,诚信依然是最真。现在的齐镇日新月异,花灯璀璨,今非昔比。特别是那显赫的广场朔胶的地面,绿树成荫,灯光闪烁。展示墙上由本地农民绘制的褒斜古寨人文齐镇的字样恰似清明上河图之美。作者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得当,意境深邃,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喜欢你的大作,问好林科常务社长,学习了!【编辑:心契相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2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契相依        2019-05-21 10:12:58
  弟弟编辑的过程是最好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如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2 楼        文友:林科        2019-05-21 10:30:13
  非常感谢蒋老师编发,您辛苦了!遥祝幸福安康,时光静好,问好致敬!
3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5-21 13:03:28
  在作有的笔下,齐镇这个商贸重镇历史您久,物华天宝。小时候常来齐镇跟集,商贾云集,集市繁华。齐镇厚重的历史,传奇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展示得淋漓尽致!祝贺兄弟佳作连连!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满足读者需求!
4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9-05-21 13:17:12
  写的好,从古详写到今为止。把古代的齐镇和今天的人文齐镇一比较。天地之差。谁之功劳;一句话概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以四大伟人为首的领导人无私奉献和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自己,那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谢谢林科老师美文分享
5 楼        文友:林科        2019-05-21 13:53:24
  谢谢张老师和舒老师莅临留言,你们的关注和鼓励是力量源泉。文路漫慢,咱们一路同行吧!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