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青岛之旅(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青岛之旅(散文)


作者:欧欧方子 白丁,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3发表时间:2019-05-21 11:38:46
摘要:文章通过去青岛旅游,不小心闯进了老舍的故居,通过对整个小楼的观察后,心生敬畏,简单介绍了老舍先生的几部作品与大伙分享,愿仁者见仁,知者见知。

一个人在青岛街头游荡,既没有去哪里的目标,也没有担心走失的忧虑,随心所欲,信马由彊,这种感觉很好。
   游荡过马路,游荡过小巷,不经意到了黄县路,在这条小巷里我居然看到了“老舍故居”四个大字,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眨了眨,再看,确定后,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实在话,我历来不对作家有刨根问底的习惯,也很少去关注哪篇文章是那个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去完成了他的某篇巨作。直到遇见挑灯老师,他对每本书的作者如数家珍对我娓娓道来,我才明白,一个人的文字和作品是离不开它当时的背景与地点的。今天在这里我无意间发现《骆驼祥子》这篇巨作是在这个面临大海的小院完成的,心里多少有些欣喜的。
   谈到老舍先生,怎能不提荒岛,它其实就是一个店面小到你不能想象的书店,时间退回到1933年,一个专卖新文艺书刊的书店,荒岛书店诞生在了大学路尽头的一角,就是这一爿小店,在历史的特殊关头成功地扮演了青岛文化港口的重要角色。北平上海出版的新闻艺术刊,流行的新思想在这里悉数可以买到感受到,老舍的传世佳作《骆驼祥子》的大部分手稿都写在了该书店印制的稿纸上。
   我喜欢荒岛这个名字。曾经有个词叫“学富五车”,可是在荒岛这五车连毛毛雨也是不算的。最近有个朋友开读书馆,名叫“孤独读书馆“,我也很喜欢,一个人读书,看似形单影只,比较孤独,其实那书里的金戈铁马,侠骨柔情,让读书的人已忘记自己,独而不孤。同理,只有在荒岛上耕耘,岛才不至荒芜。
   老舍先生(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
   感谢万能的高德地图,带我找到了黄县路老舍先生的家。进门第一眼就看到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些兵器,一愣神赶紧看说明。才知老舍先生是个武术爱好者。原来,1933年4月,老舍忽然后背痛得很厉害,去看大夫,大夫也都没有有效的办法。这使他下定决心加强锻炼,就拜了济南的著名拳家为师,开始系统习武。他学练了少林拳、太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粘手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1934年老舍迁居青岛,在黄县路租了一套房子。房前宽敞的院子成了他的练拳场地。通往客厅的小前厅里有一副架子,上面十八般兵器一字排开。著名作家臧克家先生初次造访,以为走错了路,闯进了某位武士的家,折回头就走,被老舍先生叫住,才知道没错。臧先生大惑不解,老舍先生对于武术可不是一般地投入啊。
   1933年底,老舍在《一九三四年计划》一文中写道:“提到身体,我在4月里忽患背痛,痛得翻不了身,许多日子也不能‘鲤鱼打挺’。缺乏运动啊。篮球足球,我干不了,除非有意结束这一辈子。于是想起了练拳,原先我就会不少刀枪剑戟——自然只是摆样子,并不能去厮杀一阵。从五月十四开始又练拳,虽不免近似义和团,可是真能运动运动。因为打拳,所以起得很早;起得早,就要睡得早;这半年来,精神确是不坏,现在已能一气练下四五趟拳来。”
   在墙上有幅解说图,我刚站那看,有个大男孩在那说:“是老舍(she三声),还是老舍(四声)。我看左右无人,就随口说老舍(三声)。对方侧头看我一眼,一脸不屑,然后扬长而去。我擦,神马情况。居然鄙视姐,神气什么,姐才不要理你这鸟人,继续看解说。在解说最后,居然出现三声和四声的争议版。好吧,姐也是醉了,这得多有学问,才弄出这么多花式问题。现在才明白刚才那小哥那眼神的意思了“小样,专家都解决不了的事,你谁呀?敢大言不惭的给定为三声。“可姐个人认为,专家都吃饱了撑的,木事干才在这抠这些字眼,有意思吗,喜欢这个作品就好了呀,还非得去臆测作者当时在想些什么?估计作者本人都天马行空的吧!
   《五月的青岛》为老舍先生所著的一篇文章,载于一九三七年六月十六日《宇宙风》第四十三期。我虽三月来到青岛,但也是让人感受到了那绿意和葱茏,所有的建筑都在绿色环绕下,三月的青岛虽不如五月那般花团锦簇,却也绿的清新,海倒没有见到那般的浅绿,深绿,灰绿的各种绿,但作为第一次见到海的我来说,是新鲜的,兴奋的。光脚丫跳进三月的海,还带有微微刺骨的凉,但见到海的热情早已把那一点点凉冲的无影无踪,在海滩上光脚丫尽情奔跑。海风是柔的,轻轻拂过裙裾,热情而不张扬,让我心暖花开。
   老舍先生在北京、济南、重庆、青岛和英国都有故居,其中位于青岛的故居又被称为“骆驼祥子博物馆”,是老舍先生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地方。当他一次又一次的被敲碎梦想,他向生活妥协了。有人说,是时代的悲剧,也有人说,祥子太可怜了。我想说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他第一次被抓走,他就没有反省过,是谁抓了他?为什么抓他?社会动荡到了什么程度?祥子自不会去考虑这些的。
   西汉将军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革命家周恩来同志说的“国家没前途,个人会有什么前途?”
   先生写骆驼祥子己非常明白,在这个我们不能作主的大时代,在反抗与顺从的选择中,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纷繁地交织在一起。
   海鸣威的《老人与海》,那是对生命的最高赞歌,可先生后自绝于太平湖,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在他的笔下,受辱后自绝已表现了另一个自己。又想起余华的《活着》,那是怎样的一种勇气,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能活着受下那地狱般的煎熬,最后活下去了,这才叫活着。
   我父亲曾对我说,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其它的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顺着历史的阶梯,我们把镜头推向《四世同堂》这部电视剧。这个电视很早了,因为共和面的摧残小妞子死在了母亲的怀里,在韵梅的哭泣中人们被告知抗战胜利,欢愉庆祝。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1982年《四世同堂》未删节本出版,才得以全貌为中国读者所知。2016年,《四世同堂》中的《饥荒》的21段到36段,约十万字的英文原稿被找回。
   国破家亡,恒古不变。我一直认为我很有骨气,洁身自好。为此而引以为傲,沾沾自喜而自鸣得意,在广州有次和挑灯老师出去吃霄夜,途中见一妓女倚门而立,我随口不屑地说:“我去捡垃圾也不做这种人!”老师侧头看我一眼说:“你也是生在这个好时代才有机会去过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捡垃圾,就能去过捡垃圾的生活。又高尚,又有自尊。可在动荡年代,你想捡就能捡了吗?环境决定你演什么角色,你就得去演,什么尊严,全狗屁,怎么活下去,才是你要思考的问题。”一声棒喝,让我的自尊碎一地。当我把碎一地的自尊捡起后重新聚拢,发现比之先前更结实,更纯粹,更透亮。
   因为我的无知,我的尊严论,妓女论让他很恼火,他认为我是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家伙,必须接受点艰苦教育片,才能去重新评估人生。于是,《月牙儿》在老师的推荐下必须看完。看完此片后,我觉得不可思议,有种时空错乱之感。一个幼年丧父的穷人家女孩与母亲过着潦倒的生活。刚开始母亲靠典当东西,替人洗衣为生,后改嫁又被抛弃,最后沦为暗娼。而她厌恶母亲干这种卖肉的行当,心里又恨又矛盾。小学毕业以后,母亲嫁给馒头铺老板。离开了母亲自己谋生,不料陷入感情陷阱,遭人抛弃后也干起了母亲曾经的营生,成为了暗娼。后来官府抓暗娼,最后锒铛入狱。故事的整个情节,只有天上的月牙儿与她作伴,悲苦而孤独。我在想,如果我是月容,我会怎么办?
   最后苦思数月无果后,月牙儿己成为了过去式了,我依然过着吃吃喝喝,上班下班的日子,但我真的思想无改变吗?不,我害怕我成为月牙儿,我忽略去想月牙儿,我明白,如果我是月牙儿,未必比她做的更好。
   《二马》,读这篇文章来自喜玛拉雅,特别呜谢有这个让人能听书的平台,任何名著里面都有,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的耳朵可以任意听任何书,只要愿意,一天听十几个小时也没人理你。《二马》是以作者在异邦的亲身感受为基础写成的。流动于作品中的作者的感情是悲怆而又激愤的。做为一个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弱国的学者,目睹中国人在伦敦的非人的境遇以及所受到的侮辱,引起他感情上的痛苦是极自然的。他渴望中国富强强大,渴望中国人坚毅有为。
   感恩老舍先生笔下留情,终于留了一丝希望的种子。虽主人公当中吃了些苦,但开头和结尾都是甜丝丝的,《牛天赐传》从表面上看或是嘻嘻哈哈非常诙谐,常常让读者乐得合不上嘴,或者不动声色显得超脱、平静、客观、细微。然而实际上它处处包含着辛辣的讽刺、无情的嘲笑、冷静的剖析和深切的同情。
   我在青岛老舍故居拍了好多的图片,本想连只蚊孑也不放过的,但最后还是事与愿违,好多地方漏掉了,回来后跺脚后悔自是不提。

共 37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青岛之旅》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将自己在青岛旅游,无意间游览了老舍故居,而引发自己对青岛的老舍的探究。文写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与解读,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老舍的生平,老舍创作的《骆驼祥子》、《五月的青岛》、《一九三四年计划》、《四世同堂》等相关的文学作品,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当时社会背景。文叙融入自己的情感,青岛的老舍形象在作者的笔下跃然屏上。总之,作者在青岛旅游,老舍故居所见,读过看过有关老舍的作品,本文有感而发,写来让读者分享。欣赏了,力荐赏读!【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05-21 11:45:59
  老舍故居睹,有关作品读,感言亦真切,老舍形象出。
2 楼        文友:程南        2019-05-21 11:46:58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