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晓荷】震撼不只一点点(赏析)

编辑推荐 【晓荷】震撼不只一点点(赏析) ——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感悟


作者:雷开艳晨曦 秀才,241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57发表时间:2019-05-21 19:50:27


   近来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震撼不只一点点。本来呢,想写一篇读后感的,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有太多的东西让我欲罢不能。那么,就一篇一篇的写下来罢。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多年前也是知道的,然并未曾全书读遍里面的文章,有时从其他作家的文字里知晓一二;有时在某本散文精选里又读上几篇。时间缓缓流淌,繁杂心灵也想驻留安宁,在大师们的著作中沉淀世事纷杂,安守灵魂。
   于是买来此书的终极版,打开便不能自制。开首一篇《新版小序》已让我眼热心酸,我为什么如今才来看?岁月无情亦有情,这沧桑的文字,如今读来更能领会其中的深意,若年少时读此书,我能在其中盘恒多久?
   不可遏制,文字流淌的是千年的文化,我一趋一步不能悟其精髓,且在后面慢慢领悟。
  
   一都江堰之道
   都江堰,天府之国的命脉,我看过一些写都江堰的文章,但没有一篇能如先生的文笔让我震撼。在他的笔下,都江堰不仅是一座造福于人民的水利工程,它成了一个鲜活的人物,从远古的历史中向我们飘飘走来,威风凛凛,仙风道骨。也许,都江堰就是李冰,李冰就是都江堰,是又不全是,但李冰已然是都江堰的神,是水利的先祖,值得后人永远瞻仰他。
   而秋雨先生的卓越文笔为都江堰又添色彩,根植于天府之国人民的心中,这种文化所述之精神又从文字里喷薄而出,让更多的国人领悟都江堰之道:人治水,领悟水,顺应水,听从水。不管自然界如何风雨,都江堰就在那里。
  
   二莫高窟的叹息
   我曾说,每游历一个地方,你若知晓它的历史,那么你的旅行会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而不仅仅只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所以我每每读一些让我心动的文章,作家们看景不单是景,他们从景物中看到了更远的历史,更深层次的文化思想,作为读者的我们,又何其有幸,从他们的文字里一并了解远去的历史,知晓我们不了解的景物背后的东西。
   莫高窟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了解它的又有多少呢?也许我对它的认知只停留在课本上的描写:有许多精美的壁画,是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我也曾在一些人的朋友圈里,看到他们游览莫高窟,我不知道他们在欣赏那一幅幅带着远古历史气息的壁画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惊叹?赞美?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在这些久远的文物面前,我们怎么不可能被震撼到,心里一定有着不同于看寻常景物时的情愫。
   我悲痛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中所写的文化等级上的黑洞,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中国现状,那样的小人物的文化认知,能怎样呢?一个人带来的文化上的劫难,发出沉重的历史叹息,警醒着后来的华夏子孙。
   带着这样一种沉重的心情,跟随先生去观赏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这是一幅怎样的巨画!第一个在莫高窟上作画的人,可曾想到,这一动笔,竟画了一千多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每一幅画都浓缩着一个朝代的历史,深深地打着历史的烙印,你若不了解苦难的中华民族的过去,又怎会知道这些壁画的背后是怎样的创作背景?我非常汗颜,不读先生的文章,我也是不懂的。知识让我们变得睿智,让我们的灵魂变得强大和超然,激励我们去寻找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有些懂得,真的是藏在文字里;有些领悟,是在那一声沉重的叹息里;有些不舍,是在那一句句叮咛里;有些悔恨,是在不可重来的日子里。
   与我们,少一些悔恨;与中华民族,少一些伤心!
  
   三宁古塔,苦难中的高贵
   宁古塔,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不知是在哪部清朝电视剧中?知道那是一个与死亡一样可怕的流放之地。被判死刑是给人准信,流放宁古塔却是把痛快的死,演变成让活慢慢的受尽折磨而死去,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电视剧中,犯人流放到宁古塔是有房子住的,而余秋雨先生在《宁古塔》一文中说,宁古塔甚至连房子都没有,流放者有可能在半道被猛兽吃掉,甚至极有可能被饿昏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读来不寒而栗。
   就是那样一块蛮荒之地,却硬生生地被一群流放之人手忙脚乱地创造出了那些文明,并把这些文明在这个地方萌芽并延续下去。
   我不知道,人在极度困苦中,身体的劳累究竟能不能压垮精神?我细想应该是会的。我没有那样困苦的经历,但我也有非常劳累,身心疲惫的时候,在那样一段日子里,诗与远方不仅仅是海市蜃楼般的遥不可及,而是根本没有思想,灵魂仿若将死的状态,那些深藏于心的,不知被丢弃到哪里,无力也无心去寻找。
   我在余秋雨先生的叙述中,非常敬佩这些思想者,他们终是让思想的火花明亮了起来,他们没有被孤苦与悲凉打倒,颤颤巍巍,昂起高贵的头颅,而这种苦难中的高贵,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的身躯点燃文明的火种,他们为了文化和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利得失,义无反顾,一代又一代。”
   先生在宁古塔长时间的举头四顾又低下头来,而我在先生的文字里,仰望这种苦难中的高贵,在困苦面前,我该如何做出选择?

共 20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几则读书笔记的组合,作者用真诚的文字向我们袒露了她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三段心得。人治水,领悟水,顺应水,听从水的都江堰之道;期盼与我们,少一些悔恨;与中华民族,少一些伤心的莫高窟之叹;任何苦难都压不垮的内心的高贵。虽然每一段文字着笔不多,但几乎字字珠玑,行行都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读完作者的文字,小编也想去谋来一部《文化苦旅》细细品读一番。感谢作者的引领,好文,力荐共赏!【编辑:至简至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19-05-21 19:52:09
  老师的这篇文字对小编的震撼也不只一点点呢,感谢老师的分享。
2 楼        文友:雷开艳晨曦        2019-05-21 21:30:55
  感谢编辑厚爱!晓荷,永远精彩下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