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小街前世今生(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小街前世今生(散文)


作者:方仲贤 童生,980.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9发表时间:2019-05-21 20:07:07


   我出生在荥经严道镇这个地方,70年代以前叫城关镇民主中街。在民国年间,这条街有个王公馆,住了一位离县城十公里的军人王学姜(1889年----1954年),是荥经县六合乡水池村人。1938年,时任45军125师中将师长的王学姜,率部出川抗战。由陕西省潼关经风陵抵山西省闻喜县与日军作战,再沿津浦路进入山东省滕县,邹县,挺进台儿庄。在运河沿县负责守备。之后,又转战率部参加老河口战役。后升为军长。如今,地方志还记载他驻军樊城时所作的诗“留春无计惜春残,世事风雨感百端,寄语川康诸父老,倭奴不灭不生还。”据老一辈讲,当年与王学姜一块儿的几个汉源來荥落户老人,当年与王学姜揹煤炭去雅安卖。他们一共四人在雅安酒馆结拜为兄弟,杀鸡喝血酒说:“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一次三个落难兄弟去省城找到王学姜,王学姜军长将三兄弟当贵宾款待。走后还给他们各赏大洋。
   当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结义情缘和仗义疏财的遗俗,延续至今。街里从来没有不和谐的音符,相邻借取来往,相融共处。不管谁家有红、白事,家喻户晓,小街的人家都主动出人帮忙,像自己家的事,操心劳累,不计得失。对外地来逃荒要饭的人,农户就像对待自己亲戚一样接待。平静的小街,岁月的长河,总是慢慢的,缓缓的,波澜不惊地流淌着,勤劳的农户淹没在那和谐、幸福,无声无息中。这条街属荥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几百年的人口繁衍,形成四百多户人家的一条小街。饱受时光的冲刷,藏有许多岁月的秘密。
   小时听父亲讲我老家在荥河畔的方家垻居住,由于一场洪水冲走十多户人家,爷爷一家有幸没被淹死,只好迁居附城乡烟溪沟,后不久因父亲失火烧了山上房子,只好进城,因奶奶勤劳贤慧被介绍到王学姜公馆当佣人,父亲说王军长小小年纪志向远大,聪明好学,而且仗义,这条街穷人有困难,他便慷慨解囊。五十年代,父亲在邮局当邮递员走街串镇工作十二年,与农户、各行各业打交道,更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当时地下党为荥经和平解放策反西康省保安司令,雅,荥汉联防上校总队长朱世正起义,父亲冒着风险把秘密邮件送到地下交通站为荥经早日解放不辞劳苦。而今几十年我与难忘的小街深藏着我的记忆,老旧斑驳的路,幽深地向前延伸,似乎向人们娓娓述说着小街的历史。平凡安静的生活节奏,在日常中发挥着极致,而且为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县城奋勇当先。
   晨阳,悄然步入了小街每一个角落。和煦的阳光,从街头拉到了街尾,挤进了居民的门窗,小街的早晨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推开门窗开始打扫卫生,小院晒满了被子和衣服,成了一道花花绿绿的风景线。时尚的小街,四季总是清新的。春阳普照,风吹树摇,小街两旁盛开着五彩的小花。盛夏的蝉鸣,是孩童的诱惑,朗朗的读书声,也清扰了小街的宁静。晚秋白云,层叠着农户经济递增的喜悦,欢声笑语,谈论秋事,退休老师在小街传承先进的传统民族文化,直到他们累了,孩子倦了,留下了一街未说完的趣事。冬日,冰逝漫长而寒冷,惟有小街,传来暖暖烀肉的香味,小街的“挞挞面”“棒棒”鸡“碗豆凉粉”“椒盐饼”馋绕着舌尖。
   清晨小街升腾着烟气,街边的餐点铺店已开张了,已退休的文化馆胥文锦老师拉起手风琴讴歌他创作的《青青的荥经我爱你》,我也朗诵着我创作的《荥经赋》,引得上学的孩子们,一双双小眼睛盯住我。这条街出生长大的县政协文史委办主任刘明芬走街串户正忙碌着收集编写《市井闲谭》。要赶上课、上班的职工、学生相争买下油条、包子和烫嘴的豆浆。边吃边抬头看着店铺里石英钟的时间,吃完后,赶紧走了。
   小街上匆忙的脚步闪过,三五成群,文人墨客不约而同走出家门,女人们凑在一起就是一台戏,一会聊侃着老街的“竹号”“金钱板”“莲花闹”“车灯幺妹”等民间地域文化,一会议论谁家儿子考上清华,方家女儿又成了歌星。老店头李景福及老仲又出了专集。大街小巷一声声嬉笑划破了寂静,惊动了过路的人们。
   黄昏晚霞笼罩着小街,坐在店铺门口年迈的婆婆,正在给围观的稚童们叠着葫芦,讲着“清风间雅雨”的故事。从荥经闯王谭创之,到左联作家周文,与邓小平同志一起留学的地下党四川省委书记,解放后任西南统战部长的程子健。乐得我也找到了黄昏晚霞的炫丽与明天朝阳生机的和谐,引得我也跟着大伙讲起了荥经的“红军文化”“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來了。
   孩子们放学后,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摇摇尾巴跟随着母鸡,一会儿撒起野性,朝街上陌生的路人“咕咕”地叫。老年人跳着民间“扭秧歌”……这时候,小街并不寂寞。
   小时候,难忘的落雪,飘飘洒洒,薄薄的一层银白色绸缎铺在小街上,我们几个小朋友争着堆雪人。
   别的小街从来不自扫门前雪,可我们民主中街却纷纷出门,争先恐后地打扫着小街,互相和谐地寒暄着。雪停了,人们手中的活不停,开始说起瑞雪兆丰年的话题。回想当年,无数个飘雪寒冷的冬夜,给我多少甜蜜的梦。
   供销合作社是小街最繁华的地方,当时计划经济,尤其困难年代,凭票供应,它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位置,守着通往市县公路的交通要道。供销合作社的门前是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地。过去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包揽统购统销、农民买与卖的“商家”。在物资匮乏,经济条件较差的时候,农民对购买充满了热情,供销社也是最红火的时期。供销社如一本小街的日记,记录着特定时期我们这条街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小街逐步兴隆热闹起来了。村民自己开小饭店和超市共十二家。单位、熟人可以签字赊账,而今还可微信支付,生意都很红火。另外,城里经商的轮流到农村办大集,供销社的广场更热闹非凡。加之交通便利,自从兴起超市,里面物资应有尽有又很方便,供销社又成了“空壳社”没落了,倒闭了。
   我在县城当工人,下班后,每天到天黑日落,意味着一天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人活着是一个过程,一种感觉,一种追求。时空像电影的胶片,把人生定格在忙碌的时段里。我写出了32万字的纪实文学《严道镇风情》及《西城轶事》,六十八年人生与小街的历程,多了一些情感,多了一些回忆,像一首歌,忘了歌词,却能哼出旋律。一段段平凡无声的往事,蓦然回首才会发现,值得留恋、回味和感动。
   而今老了,望着小街,它像青藤一样紧紧缠绕着我,又像一坛陈年老酒,盛满那些年的故事,溢着浓浓暗香。寂静覆盖着小街,有一种闲情静怡的韵味,无人喧哗,无人打扰,静静的。无数宁静的日子,那抹思念总会随情感季风东行,缱绻在离别已久的小街。在那没有奢求的岁月里,简单的人生,平安幸福,小街是我心里最美的风景。
   在浓重笔墨的记忆里,隐掩小街深处的我家院中药柏树,像慈善的母亲,呵护、宽容着勤劳的人们,医治了不少病人,而今城市改造它不守住它的寒舍,坦然真诚与城建部门配合。笑语浓处,它愿舍身。不幸一场雷击夺了它老命,享年384岁。
   我在街头徜徉,沉重地思索着。静默的时光,不知苍老了多少容颜。如今,它又在岁月沧桑中守着尘埃落定的清宁,院的那棵陪我一起变老树经过384个风雨春秋。与小街走过岁月,懂得沧桑,孤独与寂寞。也许,它不懂,那些年轻的身影,为何都要离开,难道是岁月的变迁,让小街慢慢的老去?小街空了,人空了,我的心更空了。
   真实的我,真实的过去,真实的回忆,写给旧时光,写给回不去的自己。望着雨后的小街,天空变得洁净,雨后初霁的彩虹给夕阳增添了红润,小街披上了一层红纱。我看到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美丽乡村的美景,农村的未来是大有发展,小街的前景是无限美好的。在党的精准扶贫,文化脱贫的政策感召下,大学毕业回家创业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小街一定能焕发青春,回归它昨日的韶华。

共 30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出生的故乡是荥经严道镇,那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抗日名将王学姜等。供销合作社是小街最繁华的地方,当时计划经济,尤其困难年代,凭票供应,它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位置,守着通往市县公路的交通要道。供销合作社的门前是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地。作者写有三十多万字的纪实文学《严道镇风情》及《西城轶事》,六十八年人生与小街的历程,多了一些情感,多了一些回忆,像一首歌,忘了歌词,却能哼出旋律。一段段平凡无声的往事,蓦然回首才会发现,值得留恋、回味和感动。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小街的前世今生,永恒的美好记忆,引人入胜!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5-21 20:08:05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小街的前世今生,永恒的美好记忆,引人入胜!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