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难忘那山路,难忘那会议(散文)

精品 【心灵】难忘那山路,难忘那会议(散文) ——如烟往事


作者:透明秋语 举人,5820.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5发表时间:2019-05-24 21:38:16
摘要:有时我也在想,如果当年我没有去参军,没有离开那里的话,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占据我记忆中的位置。只是在生命的航船经过一个码头后,我转向驶进了新的航道。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心灵】难忘那山路,难忘那会议(散文)
   下了一个多星期的雨终于停了,清晨的东方现出了一抹久违的亮色。寒风还是起劲儿地刮着,天比下雨的时候还要清冷。其实,这是在告诉人们,天气发生了变化,这一场降雨已经基本过去了。
   厨房里迷漫着淡淡的蒸气,铁锅中熬的稀饭正欢快地跳舞,再加上两把火就熟了。昨天下午队上就已经通知,要我们三个知青明天和生产队的干部们一起,参加公社召开的干部会议。并特意嘱咐了,要穿能够防滑的鞋子。连续的降雨,到公社去办事的已经有多人在山路上摔伤了。
   每年冬天,都会有一个长短不等的雨季。在这个不算长,但也绝对不算很短的雨季里,老天就像是被谁捅漏了似的,将时大时小的雨点可着劲儿朝下倾泻。公社座落在一个山头上,距我们大队五、六公里的路程,除了石板铺设的小道外,上山的那一段基本上就是土路。这么长时间的降雨,早就将路上的泥土泡得酥软异常,加上坡度陡,要走到公社去的确是有些难度。
   将干部会议放在这个时候召开,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生产,在农村,除了那些要立即传达的事项外,所有的会议都会安排在农闲时进行。
   尽管天气寒冷,路也难行,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兴致。相反,自听到这个消息后,心就处在一种激动之中。整整一个晚上,我们都在谈论与公社会议相关的话题,恨不能马上就到天明,好让我们赶到公社去。
   我们之所以这么急切地盼着参加公社召开的会议,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这远离城市的地方,看不到报纸,听不到广播,外界的情况主要就靠着参加会议来获得。为了体现对知青的重视,公社召开这类的干部会议一般都要通知我们参加。于是,开会也就成了和不在一个知青点的同学、熟人相聚的日子。还有一个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原因,那就是会议伙食。农村的基层干部都很辛苦。公社深知这一点。利用开会的机会招待大家吃一顿好的,也在情理之中。个人也要交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要交半斤米五角钱。余下的,就由公社来补足。
   除了区上召开的会议要举行两到三天,需要在外面住宿之外,公社召开的会议一般都只开一天,当天晚上就要返回。会议当天中午的那顿饭相当丰富,有平常吃不到的豆腐、豆干和猪肉。要是赶着公社杀猪,你甚至可以吃到难得的肘子、扣肉等佳肴。这对于长期缺少油水的知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昨天晚上,我们就把能够想到的美食说了个遍,听得大家都直吞口水。
   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起来了,就连平常最爱睡懒觉的石头仔,都没有让我催第二次。会议定在上午九点召开,我们得提前两个多小时上路,为路上的那段烂泥路留下足够的时间。这种会议一般都开得长,为了回来时不看得清路,我们三人每人都带了自己的电筒。
   多次在雨天到公社去,走过那条陡峭的山道,领教过它的厉害。昨天晚上,我们就作好了准备。大山和石头仔下乡时就装备了半高筒的雨靴,尽管鞋底的那些斜向花纹还不能完全让脚下稳定不滑,但只要走路时注意一点,一般也不会摔跤。
   而我刚下乡时只有一双解放鞋,既不防水,也不防滑,遇上走烂泥路,就只能用赤足来对付了。脚上的十个趾头就是我的防滑设施。好在上次回家时,在百货公司看到了一款防滑型的半高筒雨靴,那鞋底装备得太好了,每只鞋的底部都有十余颗硬质的突起,足有一公分高,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防滑功能,最适合走田间的烂泥路了。可是一问价钱,比一般的雨靴要贵两、三元左右,纠结半天还是咬着牙买了下来。这双雨靴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厚实,穿上它不会感到脚冷,不会像那双已经穿旧的解放鞋那样,在冬天冻得脚趾头生疼。
   回到生产队,我像呵护宝贝一样呵护着这难得的雨靴,不到万不得已都舍不得穿它,就想在冬天的雨季里派上用场。想着今天就能穿着这双雨靴去公社,心里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
   草草地喝下两碗清悠悠的稀饭,一股暖流就从胃中升腾起来,很快温暖了全身。将雨靴里铺上厚厚的稻草,穿上一双尼龙的厚袜,感觉是那么温暖舒适。再把冬装套在身上,整个人就像钻过了棉花堆中,就算是在北方,也就这样了吧。
   我们将灶屋里的柴火检查了一遍,确信不会不经允许就自己燃起来,就一起来到知青小屋后面的山坡上,等着和队上的几位干部汇合。
   这个小山坡是由一块巨大的石头组成的,它的顶部较平,大约有两百来平米,最适合用于晾晒谷物,于是,就成了生产队的晒场。在山头的边沿处,还修建得有一座宽敞的屋子,用于放置队上的大型农具,种籽等物。这里是到公社的必经之地,队里的人结伴去公社开会办事,一般都会先在这里集中。
   不大工夫,参加会议的人都来到了这里。我们挨着打量着他们的装束,只见人们都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蓝色中山装,只是新旧程度不一。脚上的装备就各显神通了。大队长和支部书记都住在我们队,他们平时外出公干较多,每人都有自己的特别装备——钉鞋,那鞋子显得又大又笨,总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这是一种由民间匠人制作的专门用于走山间烂路的鞋子。鞋面是生牛皮制成的,鞋底厚实,最下面覆有一层厚度在一公分左右的废旧汽车外胎,为了防滑,上面特意崁上了许多铁钉。别看其貌不扬,又大又笨,却能深深地抓住路上的硬底,确保人不会摔倒。如果手里再杵一根拐杖,那就是双保险了。难怪此地流传着这样的歇后语:“穿钉鞋、杵拐杖——把稳笃实。”
   生产队长满大汉和小队会计年龄不到四十,都自信自己的脚趾头胜得过任何烂路,就和我以前一样打着赤足,还把裤脚挽得高高的。见人们的目光都落在我的那双新雨靴上,心里颇有些得意的感觉。
   石板铺就的小道根本就不在话下,连日的雨水将上面冲洗得很干净,为了留下足够的时间对付前面的烂泥路,我们一路飞快地走着。
   前面就是那让人生畏的上山的小道了。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连日的雨水将路面浸得酥软不堪,一走上去,两脚就深深地陷在泥里,待费力将脚拔出时,那些烂泥就附在了鞋上,没有走几步就积了厚厚的一层,脚步顿时变得沉重起来。千万别试着用踢腿的方式将泥巴甩掉,那会把你的鞋子一起带出去,飞落到悬崖下的。只能任它们在鞋上粘着,直到积的泥团太多太大,粘不住了时,它们才会自己掉下来。
   越往前走,道路就越是泥泞,待走到半山腰相对较平的那一段时,酥软的烂泥就变成粘稠的泥浆了。脚一踩上去,稀泥就漫过了脚背,有的地方连脚踝都看不到了。要说我这双新买的防滑雨靴还真不错,上面的胶钉将稀泥下的硬底抓得牢牢的,想滑也滑不动。大山和石头仔的就不行了,他们雨靴上的花纹抓力不够,打滑是经常的,得小心奕奕地走,弄不好就会摔跤的。再看穿着钉鞋的大队长和谭书记,走得也很平稳。
   生产队长满大汉和会计都号称是最能走烂泥路的了,但在这种路上也走得很困难。好在两人都拿了根竹竿,用竹竿杵着,可以助一臂之力。在实在太滑的地方,我们就拉着他们竹竿,帮他们一下,虽说一走一滑,倒还没有摔跤。
   一段一公里多长的山道,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条路不止是我们队的人要走,还有其他生产队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就不那么妙了,有人连着摔跤,弄了一身的泥。
   到了公社后,我们赶紧走到大院后边的一个水塘边,先用放在一旁的竹片将鞋上的烂泥刮去,再在水塘中洗净了鞋底和鞋面,这才重新回到院子里。
   偌大的院子中四处都是人,知青模样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情地交谈着。本想也去看一看有没有认识的人,却被支部书记叫了过去。他是叫我要把今天会议的要点记录下来的。还好,我口袋里放得有本工作笔记,钢笔那是知青的标配,都是随身带着的。
   会场很大,但只有前面三排是带着靠背的长条椅,后面的坐位就是用一块长形的木板安放在用砖垒起的垛子上的。就算是这样,人们也愿意往后坐,坐在那些简易的位置上。那是为了便于交头接耳开小会。
   早到的人已经在会场中等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张子林的身影,在我们的目光相交织的那一刹那,他却将头转向了一边。我知道,他还在为我们将他无情地赶回去的事生气。
   这边,大山已经和他们生产队队长交谈了起来,就凑过去听,原来他们五点多钟就起来了,绕了十多里路顺着那条山区公路到的公社。其实,路上也不好走。这从他裤腿上沾的那些泥点子就能看出来。只听那个中年的汉子说道:“……他基本上什么活都干不来,让他挖个地,那锄头尽往脚背上去,让他担个粪,只半挑就压得弯腰驼背,跟八十岁老头儿一样……我们现在给他提了两条要求,一个保证半年内不串一次队,二是,尽快学会基本的农活……”
   “还真是麻烦你们了。”我知道他说的是张子林,赶紧对他说,“有你这样负责的队长,我相信他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民的。”
   会议开始后,主持人要求与会人员要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中坐,于是,又是一阵忙碌。等将位置调整好后,九点半都过了。
   今天的会议内容很多。有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有对来年生产的安排。还有各种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比表彰。总结和安排都很顺利,唯有评比表彰费了些事。对于一些要硬指标决定名次的,人们都很服气,但在靠总结和汇报争名次的项目上,争论就产生了。人们报上去的候选名单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好不容易才确定了下来,还是按举手多少来决定的。只有我们这个知青点的先进集体大家没有多少不同的意见。因为,我已经代表我们知青点参加了省上的表彰会,省、地区和县上都是先进,在公社就更不在话下了。我这才明白会议主持人让大家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中坐在一起的用意了,这是为了便于大家在一起协商,也便于统票。
   会议开始不久,石头仔就不见了踪影了,过了好久才见他满脸喜色地猫着腰走到了我们坐的地方,迫不急待地对我和大山说:“你们晓得今天中午吃啥子不?”
   我们都摇了摇头,又示意他说话小声点,不要影响了开会。我们毕竟是坐在前面椅子上的,这是公社杨书记特意安排的,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荣誉。尽管这样会让我们多少感到有些拘束。
   石头仔兴致不减,压低声音说:“告诉你们,八菜一汤!有四个荤菜,其中一个是红烧肘子,我去看了,一个肘子怕有好几斤。一切八坨,一人一坨!还有扣肉,每人两片……”
   石头仔的话让我和大山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来。一时间,感觉这种生活也很有意义。
   公社杨书记在讲话时特地表扬了我们知青点,说我们三人都吃得苦,从下乡后就一直和社员在一起干,还特地说到了我们大队的基建队,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大块土地的改造,接下来还会开展更多的工程。会场上一下变得很安静,我感到人们都把目光投到了我们身上。心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会议的最后一项是关于农业机械化的。主持会议的王副书记做了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题发言,并让各个生产队上报自己所需的农机数。这其中有手扶式的拖拉机,也有更大更先进的机械。这突如其来的事项让人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既感到高兴,又觉得惊奇,更多却是一种不相信。我们公社属于丘陵地带,大块的田地都不多,且好多土地都在坡上,有着很陡的坡度,担粪施肥都要自己预先挖个放粪桶的平台,这种土地连手扶拖拉机都上不去,更不要说是那些中大型的拖拉机了。但再看主席台上,却见每个领导的脸上都很严肃。就侧着身子问大队的书记:“谭书记,你说这事是真的吗?”
   谭书记韵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既然领导要我们报,那就按公社领导说的办,你们三个和满大汉商量一下,赶紧把需要的机械报上去吧。”
   石头仔却很兴奋,高兴地说:“我第一个报名学开拖拉机哈!只要让我当机手,就是在这里干一辈子。我也愿意。”
   “行呀,石头仔!你有这个志向,我坚决支持你!”大队长拍着石头仔的肩膀说。
   其实,石头仔的想法我和大山也有,只要能干出一番事业,就是在这里干一辈子也认了。但眼下的现实,又让人不得不对此事执怀疑的态度。
   大山的脸上带着迷惑的神情,问谭书记道:“那个王副书记怎么很少见到呢?”
   谭书记答道:“听说是上面派下来挂职锻练的……”
   “哦……这样的呀?”我和大山都点了点头,似乎已经明白了点什么。
   正想着心事,队长满大汉就让我们围成一个圈儿,商量起队里需要多少农机的事了。“多报点。”他说,“虽然说是搞起好耍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是真的呢,报少了就吃亏了……”
   最后,会议进行了一次表决心的活动,每个生产队的队长都走上台,带着站在会场中的人表态,一定要在明年的生产以及这次农业机械化的行动中苦干实干加油干,力争做出最好的成绩。
   轮到我们队的时候,满大汉却死活都不肯上台,而要我上去,没有办法,我只好上去了,学着别人的样子,带着大家喊了几句口号,我看了,一点气势都没有。
   会议一直开到下午三点多钟,在大家翘首期盼中,午饭终于开始了。与会人员以大队为单位,集中坐在一起。正如石头仔说的那样,菜肴很丰富,味道正,分量足。尽管平时大家生活都很困难,但吃起饭来却也很谦让,每人都只取自己的那一份。也有人舍不得吃,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包了起来,准备带回家里去给年幼的孩子吃。
   我们的肚子早就饿了,面对这么多么多佳肴,喉咙里都伸出了手来,大口地吃着,感到是那么的香。
   酒不多,每桌只有半瓶,那是怕大家喝醉了在路途中出事。公社的领导挨着桌子敬酒,说着勉励大家的话。宴会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天擦黑了,人们这才依依不舍地与公社领导告别,踏上了回生产队的道路……
   这是我的知青生涯中参加过的许多次基层会议中的一个,四十多年过去了,会上的情景特别是人们认真上报所需农业机械的情景,至今都还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着。自那次会议后,各队所上报的农业机械和事宜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当年参加那次会议的人,还会记得会上的情景吗?如今,这里的山民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大都选择离开农村,到城镇去讨生活,山乡终于沉寂了下来。
   有时我也在想,如果当年我没有去参军,没有离开那里的话,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占据我记忆中的位置。只是在生命的航船经过一个码头后,我转向驶进了新的航道。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共 557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如烟往事》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都说如烟往事,可往事就不如烟,在我们趟过的流年岁月中,只有那么一些往事在流年的波浪中溅起花朵,绽放成为昨天的余香,昨天的那首诗,昨天的画卷,尘封在记忆的褶皱里发酵。这些窖藏往事一旦被触动,那怕是春天的一握风吹,或者是夏日的一声蝉唱,抑或……都会在不经意间幻化为今日的念想,在这些念想中,情感成为了沃土,成为了追思的纽带。也正因为这些,成就了一篇地气的佳作,成就了曾经的生活背景,也成就了文笔流畅的散文。在该篇散文中,作者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沉稳的笔触,在岁月深处打捞出了昨夜星辰,让我们读者重温了那些岁月中那首歌,与此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作者那遒劲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一篇行文的散文,一篇值得深度咀嚼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雨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2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9-05-24 21:39:44
  问候秋语老师:创作愉快的同时,身体健康!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24 21:49:00
  谢谢雨春老师辛苦编辑和精彩编按!
2 楼        文友:雨春        2019-05-24 21:42:36
  岁月如烟,同时更如歌,在那些曾经的往事中,总有那些难忘的人间烟火!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24 21:50:54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那些过往始终在我心头萦绕……
3 楼        文友:雨春        2019-05-24 21:44:44
  期待更多精彩绽放,展示你的风采的同时,也再现那些岁月留声!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24 21:52:44
  谢谢雨社厚爱,我会把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