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寻觅古渡(散文)

编辑推荐 【暗香】寻觅古渡(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20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9发表时间:2019-05-27 13:21:44
摘要:樟树市临江镇,曾经是“一府辖四县”的古府,古街老巷,府邸老院,厚重的历史,会令你陶醉。现今,那接官的古渡口,是否还在?

古临江府,千年的历史,经沧桑,历世事,虽已落魄成区区小镇;但若你细心寻访,走入那古街老巷,那府邸老院,那窄巷的曲蜿,那庭院的清幽,那厚重的历史;会让你迷离,会令你陶醉,会促你顿生感慨,想找寻当年堂堂“一府辖四县”的气派。可是,风雨洗尽人间铅华,物之灰飞烟灭,只能从为数不多的遗存中,尽力发挥想象力。幸好,文化的东西,常易于源远流长,不因烟雨而磨灭,只会越来越精华。文化底蕴厚重的临江,一条巷子就是一巷故事,一座亭子就有一亭传说,更别说,还有那随着袁河赣水传播出去的史话。
   又一次路过临江,从蛟湖大桥,跨过袁水时,不由想起:“风挟钟声过渡口,月移楼影到江心。”这是明朝大学士解缙所吟的佳句。钟声自然是那钟鼓楼传出的,可解缙登岸的渡口,是否今还在?我却一直没有去找过。
   停车钟楼广场前,向袁河岸边寻去。从民主街,拐入河下街,这一带是临江最老旧的街区,还未进行改造,有些房屋坍塌,只剩下残垣碎瓦。那些还能住家的,青砖黑瓦木梁,但室内陈旧阴暗潮湿。河岸一侧,树木杂草丛生,走了一大段,都被树木遮障,没有见着河水。探寻着往前走,面对的是沧桑,只想在这沧桑中,寻找那特别的历史。
   终于,有一处开阔,房屋坍废的地基,有人种上了蔬菜,前面水泥路比别处空旷,这空旷一直延伸着下坡。沿着坡路往下走,路从水泥、泥沙,变成了石板。长条的麻石板,错落铺设,缓缓地一直伸到袁水里。在偏上方的一块方形石板上,嵌着一个生锈的铁圈,铁圈被牢牢钉铆在石块上,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码头上栓系船用的。这里曾经是码头,毫无疑义。
   站在袁河边,站在这个废弃的码头上,遥望蓝蓝的天空中,浮着几朵絮云。孟夏的两岸,草木苍翠绿油,河面并不太宽,对岸的大樟树和新楼房;倒影水中,似乎近在咫尺。上游一点的跨河的大桥,刚刚就是从那过来的。几条渔船,闲系在岸边,似乎是在静静地守望,守望着曾经的记忆,让这里还有点码头的意味。可是,这会是解缙所吟的渡口吗?
   回到码头上的那块空地,这时有位六十岁左右的大姐,在用竹帚扫地,清理地面的落叶和垃圾;还有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子,带着个小男孩在菜地里拔草,我与他们聊了起来。他们热情的告诉我:这是四清码头,原来这空地的地方,是接官亭。亭边短短长长柳,渡上来来去去船。这里正是兴化门古码头遗址。曾经,历任官员到任,本土士绅都要在这里迎接,有外来官员登岸临江,本地官员在此热情相迎。想当年,造型精美、堂皇高雅的接官亭,风里雨里,迎来送往,那苍劲的匾额“中流砥柱”赫然地警示着过此官员。
   当年,赣江、袁河和萧江在临江交汇。由于水路交通便利,历史上到此的名人众多,最著名的有欧阳修、苏轼、范成大、朱熹、文天祥、解缙等;他们或从南昌方向溯流而来,或从赣州、吉安顺流而下,从这石码头上岸,被隆重地迎入亭楼,接入府衙。有的在古临江府,只是简单的逗留,有的却依依不舍,留下众多的佳话,留下不朽的诗文。
   据传有一年,解缙从家乡吉水,乘船顺江去南昌,到临江天色已晚,便准备靠岸夜宿。此时,清风徐徐,皓月如皎,梵钟悠扬,大学士站立船头,不禁雅兴大发,随口吟道:“风挟钟声过渡口,月移楼影到江心。”不巧,被江边一位渔郎(另说是:秀才)听见,顿觉此句极为精妙,遂登舟拜访。畅淡间,解缙深感渔郎抱智怀才,便资助他参加科举考试,渔郎不负所望,果然高中进士。后来,衣锦还乡的渔郎,便将解缙所吟诗句,镌刻在钟楼上。钟楼虽经几毁几建,但名联流传至今,佳话传扬至今。解缙对临江,真是情有独钟,不仅为大观楼题匾“临江府”,还为临江写了首《游慧力寺》:
   慧力寺前春水流,菲菲芳草满汀洲。
   十年不到临江郡,依旧青松接画楼。
   找到了“渡口”,心里甚是欣喜,在与老乡交流时;他们告诉我,当年接官的时候,由于人多,官阶小的只能在侧门观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开展“四清运动”,这个码头就更名为四清码头。而且,他们家祖居在这岸边,曾经负责守浮桥。
   老话说:隔山别隔河。在没有桥的时候,隔河十分不便。最早的交通,一般都是渡船,再进步些就是浮桥。临江那时也是这样,在1985年前,便有浮桥。这浮桥一天24小时,方便了袁河两岸的乡亲。渡船时,除了风浪水急,险情频频,还很难过辎重物品。有了浮桥,人们可以牵着牛过河,可以骑着三轮车过河,可以不分昼夜过河。但是,为了来往船只,浮桥还得时常开合,所以,需要一天到晚有人守护管理。听那老乡郑重地说,他们家就是守浮桥的,能够感受到她的自豪。听他们讲述守浮桥的日夜操持,被守桥人的辛劳所感动。他们说,1985年,一场飓风把浮桥吹散,漂流到很远的下游,他们尽力找回船只,可没有资金重新恢复,从此浮桥不再,就这样结束了古浮桥的历史。1982年修了老蛟湖大桥,应也是促使临江浮桥消失的历史因素。
   接官亭早已无影,码头只剩下那大部被泥沙覆盖的石块,那曾经的繁华不再,那气派不再,曾经的翘角飞檐、雕梁画栋、丹柱金联,早已无踪。但欣悉,临江现政府,重视古府文化,挖掘历史资料,发掘历史遗迹,致力于打造“千年古府,醉美临江”,定位于“一府一宫一浮桥,三街三巷三古楼”这接官亭和浮桥,据说有重新修复的期望。
   无论如何,不可能重现“四海宾客行慢慢,吴商蜀贾走骎骎”的盛况。但是,有深厚历史、璀璨文化的临江古镇;古迹恢复,文化重塑,面貌焕然一新,是值得期待的。
   物的东西,就是这样容易风蚀损毁,容易泯灭。可文化的东西,除了留存在史册中,还代代传承在民间;甚至已经融入在人们的思想里,习惯里,隐含在社会的风俗里;就像这古码头,接官亭和古浮桥,物是人非,但当年的繁华与荣耀,总被人记挂与传颂。我亦寻古而慨:
   (一)
   九百年称府邸邦,萧滩古渡系三江。
   迎来送往亭前客,望断钟楼那扇窗。
   (二)
   草色葱茏旧岸边,渔舟系泊渚云天。
   苍凉古渡苔斑石,不再官家十里船。

共 2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渡,当年可是名人聚集之地,历任官员到此,本土绅士便要来到这里迎接,这里有座堂皇高雅的接官亭,不仅如此,解缙等诗人还留下佳话,不朽诗文。称赞这古渡之美,让人不禁赞叹。可如今呢,古渡接官亭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繁华不再,气派不再了……。幸好政府重视文化,再将修复!文章流畅,语言细腻,当年的古渡接官亭繁华景象,到如今沧桑变化,岁月悄然,留下的只是残破的外貌。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难以保留!品读佳作,感谢赐稿暗香,好作品,好文章,推荐佳作!【编辑:易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19-05-27 13:24:47
  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暗香文墨,期待新续~~祝佳作连连~~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19-05-27 14:34:54
  第一次投稿,优选“暗香”,谢谢你们支持,希望合作愉快,也请多多指导!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