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黄歧望乡亭与一名台湾老人的对话(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黄歧望乡亭与一名台湾老人的对话(散文) ————定海古城望乡亭里与台湾老人们的交流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 秀才,12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4发表时间:2019-05-31 08:50:40

【东北】黄歧望乡亭与一名台湾老人的对话(散文)
   引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首七步诗,引发了多少中国人的深思与忧愁。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多少中国人在血和泪水之中挣扎。也许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有多少家庭在战火中悲欢离合,有多少人因为内战的烽火而逃离到孤岛之上,又有多少分离的兄弟姐妹隐含悲歌成为了历史悲剧……
   我时常在思考着为什么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会有那么多的“特务”和“汉奸”?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悲欢离合?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战火纷飞”?而老百姓逃难四方、颠沛流离?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真实的“历史悲剧”,同时也是悲剧之中的历史苍桑,这也是所有中国华人悲惨的历史一页。
   清晨,赤红色的土地上撒满了光芒,那是海水借着月亮的银光,与太阳还未升华的曲线折射。在翠绿色的竹海里边,在狮虎山的半山腰荒坡之上。那一幢幢的新、旧不一的别墅洋房之中、参差不齐的旧式江南水乡古建筑房屋,显得更古朴而错落不一了,尤其是在清晨的浓浓雾气的笼罩之下,更显得色彩鲜明、神秘离奇了。
   清晨,三点多钟正是我早起之时,每天的清晨我都会这个时间起来,穿好衣服从干妈家出去晨练。今天和往常一样也不例外,小跑似得出了家门,直接顺着狮虎山的半山坡往敖江大桥飞奔。五、六分钟之后我便跑上了敖江大桥,而后一阵狂热的冲锋飞驰过三点几公里的长长大桥。当我奔着老县城中心的主干道一路狂飙,从大明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凤凰古城主干道冲锋出去。当我顺着历史的古建筑、古老的明朝街道走出老县城,这时我已经是通身是汗水了。半个小时之后,我便从古老的明朝时期建筑群落之中跑了出去,直接飞奔出了年代古老的城关。这个地方正好是大山坡的缓冲地带,足足有五、六公里的距离便是群山环绕的大山区,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大的小的山坡比比皆是,就在山坡纵横之间一座座新兴建筑起的“新县城”拔地而起。
   当我一路狂奔之后气喘吁吁地站在古老的县城边缘,前边便是新城区的中间地段。这是一个真正的山坡,从平线直面的零度一下往凹陷的零下50角滑道而下。此刻,我顺着县级公路一路前行,走过三、四公里的超越时空的距离感,面前的景象让我震撼、心绪激荡。那是从一个直面平台走向了立体三维的心跳,突然之间来到了一个立体感十足的山峰纵横的立体三维画面前。那高低错落、奇怪险峻、高的高入云雾之中。矮的凹陷岛坡、楼房林立、山寨、古堡纵横。
   一个小时之后,我便穿越了时空。自己面前一座座大山的山峰就在眼前那种感觉特别震撼,最前边的大冠峰七百多米高好像一座鸡冠子,在最底下连接着公路的地方有一座石门牌坊,高度达五米多高、纵横东西达三十多米远的距离,由主门石牌坊和三个副矮一点的小石牌坊构筑而成,在正中央主门石牌坊的上边有五个黑漆大字“七里畲族乡”,每一个黑色字体都有半米大小十分显眼。这里正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九乡十八寨”居住的山口处,平静而险峻、雄浑而悬崖绝壁奇葩。在翠竹林立之中那一堆堆、一簇簇,矮墩墩的茶树,隐蔽在竹林的翠绿与油菜花海之中。心海无涯的我,无心观看这美丽的画卷,顺着巨大的石门牌坊的侧面台阶,一直往另外的南边下道的地方而去,这是落差达一百二十多米的台阶群,一千多级台阶顺着大山峰的根基往南边延伸出去——
   二十多分钟我便走尽了所有石头台阶,面前出现了一座两间房屋大小的八角柱、圆形穹顶的石头亭台阁楼,这便是定海老城的城眼“望乡亭”。这一座由阁楼与凉亭互为一体的古老建筑,是建筑于定海湾里边一处高岗型悬崖之上。当我站在望乡亭里往远而视,前边是一湖碧水、方圆五、六公里大小,再往湖水远处望去只见一道长长的“长堤”,足足有十五、六公里左右,呈现出弧线构形。古老的望乡亭三面环绕定海古城的半山坡,一面临悬崖绝壁,悬崖下边却是落差达近百米的海水。
   原来,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末期、八十年代初期为了屯垦、围塘,进行水稻田、养殖鲍鱼和海鲜产品,而兴建的一项巨大的工程。而“长堤”只是“围垦工程”的一部分而已,这是全体连江县老百姓齐上阵,轮流修建浩大“海滩屯垦、围堰工程”的壮举。这一项“浩大的海滩工程”,可以说在当时全国也是一个奇迹。
   而黄歧半岛东部湾里,沿海岸边上的定海古城,尤其是崖壁上的望乡亭,始建于洪武十三年,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筹建的用于海防之用。可是到了明朝洪武二十二年深秋八月,崖壁上的望乡亭又一次重新扩建了周围的建筑,尤其是兴建、扩建了一千两百级大青石条的台阶,一直延伸到七里畲族的九乡十八寨山口脚下。当岁月的年轮转眼间到了万历七年,又一次扩建、改造工程启动。在这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定海古城,进行着扩充街道、巷道、兴建妈祖宫、天妃宫、大型的庙宇、宫殿、楼阁,以及围海扩城。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明朝末年,这座古老的定海老城又成为了大将郑成功练兵、屯兵之城防,也是明朝国公爷郑成功起兵跨越台湾海峡攻打台湾岛的起点。
   我仰头望了望高高的望乡亭台的阁楼,因为背靠大山峰脚下的古老城池,建于面临海边的高高悬崖之上。只见九级青石头台阶,呈现出上升趋势随坡而上,这一座八角亭台内部方圆足足有十米大小,由一米高的镂空围栏和石板坐椅连通,八根一人粗的木头柱子上边涂着红红的油漆。在这座亭台内部中心部分有一个圆形石头桌子,桌子下边有十二个半米高的石墩子。在望乡亭上边有一幅黑漆红字的匾额,正好面临着海水的方向,黑漆红字的匾额上抒写着“望乡亭”。长长的黑匾左侧下边有几个金漆小字和红色落款。
   每一、两天我都会跑过来呆一会,与望乡亭阁楼里的老人们聊天,看着他们下棋、听着她们讲古论今、听这一群老人们讲述着民国时期的历史旧事,尤其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在福州、连江、长乐、南平、平潭岛、以及武夷山区等等地域的抗战历史。在这一大帮六十、七十、八十多岁的老人堆里,其中有五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中期从海峡对面的台湾岛上回来定居的老人,这里有的是随台商儿女回到大陆这边来的、有的是自己与家人回来定居的老人。
   当时,我还记得有一位叫:“林子峰”的老人,高高瘦瘦的、满脸的苍桑。总是与另一个中等身材的老人坐在一起聊天。我还记得当年,林子峰老人给我讲述了那一段心酸的历史,他曾经说道:“我已经快八十岁了,孤悬海外,我只是一个老兵,退役很多年以后,十分孤独、凄惨,虽然说在台湾高雄膝下儿女子孙三代一大帮,可是我常常思念海峡这边黄歧半岛上的父亲、母亲、以及叔叔们,夜不能寝、常常在梦里呼唤着父亲、母亲名字,等从梦里醒来之时常常痛哭一场~~”。
   这就是一个台湾退役老兵回到大陆之后常常讲述的心里话,他一再说道:“我是中国人,虽然因为历史原因生活在台湾,可是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大陆这边的父亲、母亲”。可是当我从台湾海峡那边回来以后,见到的只是山坡上的父亲、母亲的坟墓,荒草凄凄、杂草丛生、秃坟丘一堆,这是自己一生的遗憾。可是自己又无能为力去改变历史。
   也许,当年“抓壮丁背井离乡”的凄惨历史,已经跟随着历史的车轮消逝了,也许在那个悲壮的动乱年代里,每一个家庭都有着心酸的历史。
   我坐在望乡亭的石板围栏里,看着老人那满脸的悲凉、愁苦、心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自己抬头遥遥望着远处长堤外边的海水,还有那水里泛泛的波浪,这一湾百公里的台湾海峡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每一次看见年迈苍苍的老人,拄着一根旧的不能再旧的竹拐杖,听老人讲述过这根竹拐杖是母亲遗留下的唯一遗物。老人天天坐在望乡亭里,遥望着远处台湾海峡的海水,心里充满了内疚、忏悔、因为历史原因没能在父亲、母亲活着的时候进到孝道,心里充满了内疚和遗憾。
   每一次,我都会一、两天去一趟望乡亭与这一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从台湾回来的老人们聊天。
   其中,有一位老人叫“林子峰,字润亭”。祖籍是福州长乐梅花(镇)村人。1937年10月26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金门,揭开了侵略福建的序幕。1938年5月13日,厦门岛沦陷。此后日本侵略军又集结兵力先后进犯平潭、诏安、东山岛等地。1939年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这位热血青年怀着报效国家、驱除鞑虏、赶走日本鬼子侵略者,从台湾的高雄港来到江南水乡的福州府,参加了福州的抗日战争,并且参加了1941年9月份的福州保卫战争,以及光复连江、长乐、福清等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在国民党的部队当兵并成家。1943年秋天,全家人从高雄港迁移到长乐县梅花村,可是1944年日本发动了“大陆交通线”战役。1944年9月27日,日本侵略军在连江大沃、小沃,官岭及浦田一带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处登陆,28日攻陷连江,随即分兵两路,一经丹阳向罗源县境进犯,另一路向潘渡与汤岭一带前窜而会于福州、闽侯县之北区。10月4日福州市内所有国民党军队完全撤退,成为真空。5日日本侵略军先头部队进入市区.同时长乐也陷于敌手。这是福州第二次沦陷。这位老人又跟随着部队进行光复福州的战争之中,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后来1947年随着国民党部队撤退到了福州长乐县,并于1949年撤退到了台湾的高雄市,同时一块去台湾岛的还有老人的两个儿子,大福,二福,大侄子林忠,二侄子林强,就这样几个人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故乡长乐县。随着历史的车轮转换,时光隔绝了40多年之后,1988年老人持回乡证,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长乐县的梅花(镇)村,这是老人离开大陆40多年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长乐县。1992年经当地政府同意这才定居的。
   最后在老人的二孙子的出资下,在海边的定海老城区的二湾处(梅花镇)买了三间石头瓦房,祖孙三代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城市。互相有了一个照应。老人林子峰从台湾的高雄港回来时带回来了两个骨灰盒,这便是老人的两个儿子的骨灰,而今只剩下了两个孙子,一个女儿了,祖孙三代人同堂。
   再后来,老人搬迁进了大孙子新建的三层“小洋楼”里边居住。
   是啊!听着老人们讲述着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多少中国人,在血和泪水之中渡过。面对着这一湾湾浅浅的海峡,也许几十年的悲欢离合,又有多少家庭因侵略者的战火而生离死别,有多少人因为内战的烽火而逃离到孤岛之上——
   每当清晨时分,赤红色的土地上撒满了明媚的阳光。每当圆圆的月儿升起之时,那一湾浅浅的海水泛泛银光。当那一湾海水借着月亮的银光,与太阳还未升华的曲线折射。
   在这翠绿的竹海森林、青山蓝天里边,在古老的定海古城的半山坡之上。那一幢幢新建起来的别墅、洋房之中、参差不齐的旧式江南水乡古建筑群落之中,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只有民族的团结,国家的高度统一,民族的复兴,才会繁荣昌盛!
  

共 42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台海目前的结局,台湾和大陆隔着一个海洋,是一条能够逾越而人为的不能逾越的鸿沟,因为曾经的战争创伤,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有多少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让人心碎。怎样才能让华夏儿女“千里共婵娟”,作者的观点十分明了:“只有民族的团结,国家的高度统一,民族的复兴,才会繁荣昌盛!”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老笨熊李春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19-05-31 10:10:31
  老笨熊李春胜编辑:真诚地谢谢你!这是我二十多年以前,在江南水乡生活的那一段时间里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因为生活的古老县城边上就是黄歧半岛,半岛的码头对面海水里的孤岛上便是国民党管辖的地域,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悲剧,而生活在黄歧半岛上的老人们的子女,多数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被抓壮丁,被迫抓到了马祖列岛上去的,当时还有不少孤寡老人们盼望着海水对面的亲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与父母、亲戚团聚,毕竟血浓于水,中国人一脉相传,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很多老人变成了山坡上的一座座荒无人烟的坟墓,在改革开放的政策鼓励下,有不少国民党管辖下的老百姓重新回到了自己离别了几十年的家乡,而有一些台商、台湾学生、台湾农民在我们政府的政策下,定居在大陆故乡这边了,虽然说“历史原因”造成的历史悲剧,可是今天我们完成的是以中华民族的高度统一,以民族的大义,让所有历史悲剧转化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起点。让所有人亲身感受到民族的尊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