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封神台随想(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封神台随想(散文)


作者:赵文焕 白丁,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33发表时间:2019-05-31 21:58:32


   近日我因身体微恙,返回老家安心静养,避开城市的喧嚣,一经过上乡下这平凡的日子,那一朝一夕的处处彰显的安稳与踏实,就在简单里循环往复着,亲情也在一点一滴里积攒着,在岁月里典藏发酵。日子虽然过的是小日子,但生活却多了份安逸与闲适。
   把平凡的日子过成安稳,这对当下的我来说就是极致。不是任何人都能品味生活最美的味道,幸福的真谛。漫步在田间地头,便会找到一份缺失的幸福和久违的感觉。随心所欲地散步让心彻底放空,把所有的红尘琐事抛之九霄云外,回归本真!使心态安之若素,心怀坦荡淡然,用心灵与自然对话,在烟火岁月中自我明晰,感知生存的美好,就能使人神清气静,恬淡悠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这样的清静当中,去领略“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境味,便会真切地感悟到苏轼的佳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与我此刻的心境有多么贴切。心有安放之处,但并不代表在这个世界就拥有了诗意的栖居之地,这其实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常会感到被一种纯美浪漫却又带点伤情所包裹,也便有了思想的挣扎与困厄,便想去“心中那个地方”,突然便想到了封神台,就我现在所处的位置,那是一个便于成行的好去处。
   初夏时节,阴雨过后的第一个艳阳天,万物在经受了一场洗礼后,大自然焕然一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碧,选择在这样一个绝佳的时机遨游封神台,人的心情会豁然开朗。再说封神台又近在咫尺,完全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力气和时间,你只需随心所欲的在散步,途中,不知不觉就可抵达。
   去往封神台有两条径可以供你选择,一条是去往涧沟桥的那条道。它虽路途舒缓,但实则是一条拉长距离的绕道,从金咀前往,道路略显崎岖,但确属一条捷近。你从金咀出发,南面过线差,不须走长征塄全境,只须斜道穿行到碑子塄,翻越那道叫沟沟的浅沟,就已抵达封神台的门户——岭口。在岭口这儿左转就进入了风神台景区。封神台座落于疙瘩山的顶端,而圆疙瘩山又是以一座独立的山峰而存在的,所以它就有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气势。登上封神台的山巅,就象走上了天庭一般,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味。它北依乔山,南与巍巍秦岭遥遥相望,中部就是沃野千里和秦人的龙脉——渭河南眺,法门寺景区的合十舍利塔,好象伸手就能触及。更远一点的秦岭,尽管已过了立夏,但刚刚经历了一场多日的降雨,使得秦岭主峰太白山落了一层白皑皑的积雪……难怪要说:“太白积雪六月天”了。而身后就是野河山自然生态保护区,放眼望去,那莽莽苍苍的林海,浩瀚无垠,不由使人“胸生万里云”,林间那清净幽香空气,低声吟诵的鸟雀,还有迎面拂来的轻悠悠的风,疑似真正进入了仙境。高瞻远瞩,有一种气贯长虹,心胸开阔如海洋的浩然正气。
   始初走近众神,面对千姿百态,神采各异的诸神,竟给人一种诡异感。慢慢地,待一边看肖像一边看注释文,心境会渐渐畅亮起来。看着你,姜子牙,让我一下将审视的目光从眼前移开,走向足迹所至的地方展开诗意的联想和对话,在更深层面传达心灵的思悟与发现。我深知哪远不至像笔墨人生中的故事是靠意象思维去搬运来那些或喜或悲的故事。去巧妙的编织,循着古人的足迹,在历史和现代的双重视域下进行关乎存在的发现,呈示及创造……就我个人能力而言,除了那点对历史的感悟,要想对历史做进一步的审视,就只能间接传递出与这片土地和其承载的文化源流的关系。精神向度还只能停留在标识自我的层面,很难对其厚重的历史做深刻的挖掘和剖析。这一点令我十分惶恐,不知在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补上这一课。
   我脚下的这方土地,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厚重的历史积淀,人文关怀,文化血脉源远流长……若将她们典籍成册,那就是一部浩瀚的文本。
   封神台,向我传递着远古的回声,打开这部秘籍,遭遇浑厚的历史,就不免要与其发生碰撞、融合,超脱眼前的物像,指向一个遥远的观感所不能达的情境之中,用意象弥补现实的不足,从而传达出历史的声音,铺陈出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总想每一个历史段的情态,都具有她们独有的魅力,无论历史的长河流淌到何时,都不能有它的替代品……
   封神台,它们不仅仅是一尊尊塑像。它矗立起的是数千年中华精神思想的宝库与风骨。看着这些塑像,使人不由回想后稷、公刘、古公、王季、文王、武王、太公、周公、召公等先贤们,眼前呈现出一幅悯农图,开荒、种田、狩猎、砍柴、打谷、上仓、采桑、染织、修屋……
   正是有了先民们的呕心劳作,才使我们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面对一尊尊塑像,当年姜太公率军时的金戈铁马与仪仗如林的威风阵势重现眼前。而在此之前的古公,则是周人的大救星,他带领民众披荆开路,烧荒造田,挖渠引水,打猎拾荒,从而奠定了周人的根基,为以后文王开创民族复兴的伟业奠定了基础,即便他的重孙周公也念念不忘,先祖的开拓之功。忆往昔,西歧这片热土,是以古公落脚,王季创业,文王负重,武王告捷,周公制礼等成就大业,逐步走向兴盛的……西周的礼乐,为其治理国家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为制定国家秩序开创了先河。我想,不只是治理国家应该有它遵循的一套法则,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都该有其法则。
   周王教化百姓要唇齿相依,互帮互衬。正是先人那种“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才向“食不厌精,胯不厌细”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也不由得使人想起那个时代颁布政令,接受朝贺迎接万邦朝贡祭祀的宏大场面。
   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这片热土诞生的是炎黄老祖,哺育的是周秦汉唐,盛产的是人文瑰宝,打造的是旷世奇绝。只要脚下沾上了这方泥土,就神奇般点燃了血性激活了灵性。周原大地土厚水服,滋长的嘉禾,供养了西秦人高大魁梧的身材和超常的才智。而论及当年,它又是中国的“硅谷”,世界的“智库”,有其任何一个国度都无法相比拟的深厚独特的文化渊源。
   据说,姜太公封了各路神后,待醒过神来,忽然感叹一声:额滴醋坛神,封来封去却将自己给忘掉了。遥想姜太公斩将封神智斗三霄娘娘,骑俊马驰聘天地间,开弓弩体验英雄霸气,领略中华文华博大精深。
   姜子牙辅佐的西周,在《周礼》大法的治理下,煌煌西周,延续了八百多年。
   昔日的一切都湮灭了,沉淀为一部厚重的历史。我猜想这一尊尊神,会不会在静夜时放逐自己灵魂,游戈于今日的西歧大地,倾情于他们成就伟业的这片热土呢?它们每个都注目着尘世,为芸芸众生降来福祉……好让这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么,在众神面前,我们是否也会想到该剔除一下携裹一身的芜杂和那“我食我黍”,经营自我的狭隘胸襟;在这个繁华的世间,在虚荣与堕落并存,机遇与危机同在,请问诸位众神,谁是最后的王者?谁又是时间的哲人?从你们哪里,我能感知从远古传来的讯息,无论这其间经历了怎样的世事沧桑,但人类生息的规律就犹如植物的根须缠绕在业已风化的骨殖上,尚存一丝气息时,很快便有了另一个新生的根须(那怕它起初是纤弱的)置换于生命的脉络里,一次次更迭,……人类生生不息……姜太公,不知游客们会不会在你的洪钟大吕的昭示下,高举一颗至真至纯的灵魂走向神明,放射出人性的光芒……
   站在姜子牙塑像前,我竟然感到自己身上具有了诗人的天赋和特质,将现实的物象隐喻为意象,然后展开诗意的翅膀。塑像足下的土地、石头或树木,哪怕是一珠不起眼的小草,它们都是神赋予了灵性的孩子,它们比我们更有深刻的眼光……若风起时,那掠过的一阵风所扬起的一缕风尘,会是后一缕风的灵感吗?可我分明体悟出她们灵感萌发时的丝丝抖颤。且看风一股又一股,浮尘一波追赶着一波,其轻盈的步伐,是以她们独特的方式,演示着各自的心事。她们以各自的姿态,在一尊尊神像前,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它们比人还迫切,还来得直接。看似简约,却神思隽永,看似轻佻,却骨子里蕴含着庄重,就跟此刻的我一个模样。总之,这一切都不是虚无的,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它们日日夜夜,经年累月伴随在这儿,以封神台为舞台,在似水流年的岁月里,演绎着世间的沧桑……

共 32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身体有恙,却仍然能够把日子过得安逸与闲适,这本身就是一种宽大的气度。作者去封神台,由古人而想到自己,自我剖析,希求自我精神层面的升华,这又是一种叫人佩服的高远追求。作者怀想历史,感悟今朝,想到传承,想到人性的光芒。甚至,推及到封神台周边的花石草木,想到生之庄严……泉涌的文思,令人折服。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之所以保存古迹,流连古迹,除了欣赏那份厚重古文化,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灵的触发。感谢作者带给我们这么一段别有深意的随想,推荐共赏!【编辑:至简至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19-05-31 21:59:20
  感谢老师赐稿晓荷,老师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