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由榴莲想到的(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由榴莲想到的(随笔)


作者:雪梨之秋 白丁,2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7发表时间:2019-06-02 08:44:02
摘要:榴莲气味难闻,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厌之者多,爱之者亦众。


   这些天,我居住的县城各大超市、水果店,都在卖一种热带水果——榴莲,价格虽高,买的人却不少。可以说,这个有“小上海”之称的江南县城兴起了一个小小的榴莲热。
   自从周边的水泥厂被拆之后,县城环境变得特别好,夜里能见满天星斗,白天蓝天白云,树木郁郁葱葱,道路非常干净,加上近几年的县城扩建,油然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文明县城。峨溪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宛若一条玉带,使这座县城更有了灵性。大大小小的超市,或长或圆的公园,学级不同的学校散落其间。大雨,只能使树叶更绿,花儿更红,风声更悦耳,也很难使河水浑浊。好像没有什么令人讨厌的地方。不过让我很难甚至无法接受的就是这个榴莲了,因为榴莲的气味实在不好闻,每当我经水果店门前走过,一闻到它的气味就受不了,曾经感慨瓜果飘香,现在却是满屋飘臭了。它的气味实在太大。因此,我是匆匆走过,即使进去买东西也不愿久留。有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嗅觉是否有别于他人。甚至竟产生了个童话般的想法,如果商家不卖榴莲多好啊!把你的大牙笑掉了,我还得赔哟!因而感触太深,也便有了写此文的冲动。
  
   我先来讲一个买榴莲的故事吧。超市里,一对夫妇站在榴莲摊位前,妻子选好了一个榴莲,正准备称秤,丈夫说:“你买我不反对,回家后要吃到楼梯下去吃……”话说到这份上了,妻子只好把已经选好的榴莲放回摊位上。其实,丈夫说的话意思不是不让妻子买,完全是闻不得榴莲的味道,真是感同身受,我理解,不过他话说得有点儿过激了,用当地话说,叫“木冲”。看来,觉得榴莲气味难闻的人不只我一个,“英雄所见略同”,呵呵。
   榴莲之所以气味那么臭,而价格却那么贵,可以说很大原因是它占据了女性的口味吧。老婆、孩子喜欢吃榴莲,好像对其气味一点儿也不反感。她们还喜欢吃榴莲味的糖果,似乎特别喜欢榴莲的气味,我可是避之不及的。虽然味道难闻,但是我还是允许把它带回家,其实不允许行吗?瘌痢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是老婆的“家天下”啊。
   有句话说:吃香的,喝辣的。这里的香似乎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因为臭的未必不是美味,未必没有营养,未必不受人待见。人的感觉非常奇妙,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可惜,有的食物因味臭而被某些人拒之门外,榴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此我无法否认自己就是拒榴莲于“门外”的人群中之一者,且似乎表现得有点儿固执。
  
   陪老婆选榴莲的次数多了,渐渐地,我竟觉得榴莲的气味不那么难闻了,真是印证了那句话“久闻不臭,久闻不香。”其实并没有到那个久的程度,更多的是因为心理开始接受它了,也便开始接受它的气味,正所谓爱屋及乌嘛。
   我向来咽喉子深(味觉不算娇),什么臭豆腐,臭千张,臭鸡蛋,臭咸菜,臭鳜鱼我都能吃,且喜欢吃。长沙臭豆腐,千里飘香,而臭鳜鱼还是名菜呢!所以,也只能在那些咽喉子浅的人士面前说说而已。蹲在茅厕里吃饼子,啊,太那个了!为了说明自己的咽喉子深,何必把十分不雅的话搬出来呢?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一个夏天的中午,二叔(同姓)家请人吃饭,喝的是啤酒,给我也倒了一碗。我倚坐在门槛上,手里端着碗,看着碗里黄色的液体,尝一口,一股潲水味,真的不好喝。只好像喝中药一样喝下去了。后来,很长时间都不能接受它的味道。可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喝啤酒,而且还谈出相同的感受:初次喝确实有股潲水味,喝了几次后,就感觉不出那个味道了。如今,我喝啤酒时,闻不到最初喝的那种味道了,也许是真的接受了它,也许是现在的酿造啤酒工艺先进,本没有那个味道了。现在想起来,我对于啤酒的接受远没有榴莲反应强烈。
   逛超市,时间长了,对榴莲的态度不像刚开始那样了,反应也不那么强烈,甚至接受了它的气味。但是,我还是不愿吃榴莲。在老婆的一再劝说下,我只是勉强吃了一点点,虽然味鲜,但是不想吃第二口的。可见,我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物的态度跟在超市遇到的这位先生比起来,还是温和一些。
  
   谈到榴莲的外形,我不禁联想到一个词——脸盲。
   以前,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在路上认错人。最让我尴尬地是叫错名字或称呼。对不起,对不起,认错人了。对方的神态,让我无法“忘怀”。后来,我采取不理人的方法,认不准的就不打招呼,或者笑笑点点头。什么坚壁清野也好,以静制动也罢,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果然有效果。难怪前辈们说:沉默是金。不要脸也成了一门学问,名“厚黑学”。多了这个“黑”字,在这里提到这个词,总觉得不那么得当啊。
   可是我记得小时候,山上、田野里的花草树木,沟塘里的鱼虾蟹鳖,都能认得清,什么花,什么树,什么鱼,都能准确地说出名儿。所以,所谓的脸盲,主要原因还是不熟悉,或者是记性不好,或者是兴趣使然。当我看到榴莲那健硕的身躯和带刺的坚硬外壳时,便联想到金兀术使用的兵器——狼牙棒,用手去摸摸是否扎手,数一数每个突起是不是都是六边形,验证一下密铺问题的正确性。
   最让我汗颜的是,一次在水果摊前指着菠萝蜜问:这榴莲多少钱一斤?幸好,摊主没有白我的眼。显然,那时候我是分不清榴莲和菠萝蜜这两种水果的。分不清的主要原因是我很少见过,更没吃过。不过,就在那次以后,我突然明白了两者的区别。外形:菠萝蜜整体圆一些,与蒂对面的那头是平的,而榴莲有明显的几瓣,与蒂对面的一端是尖的;刺,菠萝蜜细密矮小,榴莲大高尖;肉,菠萝蜜状如玉米,鸡蛋大小,榴莲色白微黄,纺锤形。这世界上,相似的东西还真不少。说实在的,我有一段时间,就是不易分清桔子、橙子、柑子。有时我认为砖和瓦只是形状不一样,烧制工艺是相同的。也不知道陶与瓷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更不用说它们与紫砂的区别了。
  
   都说榴莲好吃,且营养价值极高,民间有“一只榴莲三只老母鸡”的说法,可见榴莲还是大补品。​
   榴莲真的有那么多营养吗?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榴莲肉,强身健体、滋阴补阳,在泰国被誉为“水果之王”;榴莲壳,活血散寒、缓解痛经、健脾补气。榴莲肉吃多了上火,吃其白瓤则能降之,口留味亦可用其去也,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在此得到了诠释。
   不知道老婆从哪里得知,榴莲白色的瓤能吃,用它炖老母鸡营养极高。于是,我拿出菜刀奋力地把壳上的瓤一一割下。第二天,她买来猪排骨,用砂锅炖起来。下班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味道。因为是首次,我急切地揭开砂锅盖,鼻子凑近一闻,令我惊奇,竟是米酒炖老母鸡的味道。我把这一发现告诉老婆,要她闻闻,她说不像,说是炖猪肚子的味道。别说,真是炖猪肚子的味道呢!
   其实,有些食物因其口味酸、辣、苦,而令许多人不能接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有时食物不被人接收,原因大多在于人固有的认知和习惯甚至是宗教和文化。比如苦瓜是不被我待见的,有人不吃猪肉,有人不吃狗肉,其实狗是不吃狗肉的,欧洲人不爱吃大闸蟹,南方人不吃生大葱,首先不说其辛辣气味冲鼻,光是吃后口齿留“香”,自己的老婆都会把你赶走的。
   但也有些食物,不被人接收完成是习惯问题,就拿菱角菜来说吧,芜湖一带人们非常喜欢吃菱角菜,特别是凉拌野菱角菜,是一道美食,主要原料是初生的野菱角菜的茎和叶柄。它的制作也非常简单,先把新鲜菱角菜去掉叶和茎须,洗净,经水烫熟后,沥干切碎备用;再用锅熬熟适量菜籽油,关火,放入蒜沫和切碎的菱角菜;最后撒入适量的食盐,拌均出锅就成。辣椒、味精什么的都没必要放了。不是太肥壮的家菱角菜也可以作原料。家菱角菜凉拌口感要次一点,一般腌制后炒着吃,蒸着吃。凡是吃的人,无不感慨,味美!这是什么菜?菱角菜!想不到这也能吃啊!通过了解,别的地方是不吃菱角菜的。申明,把菱角剥开取肉再用白糖拌或炒不是上文所说的菱角菜哟。
   不过,家乡人爱吃菱角菜,似乎不在于其营养,也不知道其到底有什么营养,反正也没人拿去化验,完全是把它当作一种时令的风味来吃。如果按照时下某个网络名人的说法,应该是——不科学。管他呢,反正如若如此说,那生活中不科学的事多的是。记得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大致是说,毒药一吃就见效,补药吃了没反应。还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意思类似。所以大家吃了菱角菜,感觉味美,又没有什么反应,心理认为它就是好东西。过去,农村里没有冰箱,只能通过腌制来储存,如今,有人开始把菱角菜采回,用开水烫一下,沥干水用保鲜袋装着放入冰箱冷冻起来,到来年正月里拿出来做碗菜,如果处理得好,凉拌起来同新鲜的没什么区别。
   有些食物,很容易被人接受,但有些不易被人接受,甚至无法接受。原因有的是气味,有的是味道,有的是颜色,有的是外观,有的是文化,有的是自身的体质,实在说不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个人意向决定的吧。
   还有一种现象,一个乡镇,或者是一个县推广种植某种作物,必定会请人写文章,说其有什么营养,有什么功效,然后就不愁卖了。如法泡制。是有人主动爆料好,还是好事者揭人之短,反正看多了,吃多了,就有一种上当的想法。
  
   哎,好像扯得太远了。如果撇开榴莲的营养和功效,只谈我们对它的接受过程,其实,我们要辩证地看,审视地接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才有非凡的营养和功效吧。如果考虑民族、地域、基因等原因,它对自己未必有效。现在的专家,也不能一概不信,毕竟他们读了那么多书,拥有许多信息资源,国内的,国外的,古代的,未来的。所以,对于新鲜事物,我还是不排除多多听专家的观点,只是准备了若干个存放观点的笼子。
  
   2019年5月12日,6月1日修改。
  
  
  
  
  
  
  
  
  
  

共 38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从榴莲的气味说起,谈到了人们对有关食物的感受。文章用哲理的方法谈及家庭的关系,还谈到了生活中对其他食物的感受。全篇用具体的生活实践,写出了人们对有关食物的感受习惯。所说的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很是耐读。文章语句流畅,表述态度真诚。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生活的细心体验者,所以写出了这样的文章,特别推荐阅读,并祝愿作者创造快乐。【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梨之秋        2019-06-02 19:54:54
  非常感谢河杨老师于百忙中对本文的编辑!
2 楼        文友:水先生        2019-06-04 08:01:02
  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感悟颇深,有一个小小的榴莲联想到如此丰富的内容,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回复2 楼        文友:雪梨之秋        2019-06-08 14:43:26
  感谢阅读与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