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参拜巴黎圣母院(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参拜巴黎圣母院(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0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71发表时间:2019-06-04 16:24:31
摘要:两个世纪过去了,宏伟的巴黎圣母院伴着宏大的巨篇,仍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心灵】参拜巴黎圣母院(散文) 在法国巴黎,无论从规模的大小,还是从地位的高低,巴黎圣母院绝对排不上名次。甚至,因战争的原因,它曾经荒废过5年。然而,若论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它却远远超过其它教堂。这是因为雨果先生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风靡全球,经百年而历久弥新。
   我们到来时,暮色微露,光线灰暗,从一旁古老的塞纳河桥开始,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朝教堂走去。带领我们的女导游是中国哈尔滨人,在巴黎留学8年,业余时间兼做导游,非常聪明老道,告诉我们由远而近地欣赏教堂,并还能正好赶上重头戏。
   果然,微暮中的教堂更有沧桑感。伫立于广场朝前看去,感觉似曾相识,那是多年前铭刻在脑海里的记忆--《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便是根据雨果的小说改编,是在遥远的亚洲中国,第一次通过银屏认识了巴黎圣母院。今日得以观瞻,竟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激动,脑海里不由跳出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女郎爱丝梅拉达,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罗德,相貌丑陋却心底善良的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600余年来,沧桑巨变,朝代更迭,时间的尘埃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当时间走过200多年,一股浊流在法国泛起,那是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宫廷与教会狼狈为奸,残酷地欺压广大人民群众。于是,人民群众揭竿而起,同两股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最终于1789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此后,时间又走过了近200年,来到十九世纪,法国一位伟大诗人、剧作家、小说家雨果先生,以此为社会背景,创作了小说《巴黎圣母院》。
   于是,全世界的读者通过小说,熟识了法国,熟识了巴黎圣母院。他们慕名而来,要亲眼目睹巴黎圣母院的广场、教堂,寻觅爱丝梅拉达、克罗德和卡西莫多,还有更多熟悉的场景和人物;要真正读懂这世间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眼前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坐东朝西,全为石材所建,被雨果先生称之为“石头的交响乐”。它共分为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的门洞,门上有精心修复过的中世纪塑像和雕刻品。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左边是圣母门,描绘圣母玛利亚受难、复活、被众天使围绕的情形。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和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拱门上方的王廊,依次排列了28位君王的全身雕像。
   就在这个广场,一名来自埃及的吉卜赛女郎载歌载舞,表演节目,其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热烈地喝彩。也是在这里,副教主克罗德和敲钟人卡西莫多邂逅了爱丝梅拉达,并同时爱上了她。然而,这里拒绝爱情,他俩一个是为爱而生邪念,发泄私欲;一个是为爱而献身,只为奉献。
   正沉思间,突然,传来一阵阵声响,那是金属撞击发出的声音,很有质感:厚重、洪亮、悠扬。声音来自教堂顶层的钟楼,内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数百年过去了,它带着历史的回音,始终鸣响在巴黎城市的上空。我脑海里很自然又跳出一个人来,莫非是卡西莫多在敲钟?那钟声是如此的熟悉。
   还未来得及细听细看细想,导游跑过来催促我们赶紧进入教堂,告诉我们钟声是举行弥撒仪式的前奏。进入教堂,奇迹出现了,刚才广场上的一片嘈杂之声,尤其是震耳欲聋的钟声竟戛然而止。里面空旷、静谧、肃穆,只有轻微的祷告声在空气中振动。导游悄悄告诉我,这座教堂的隔音效果超极棒!
   教堂内相当大,中间为主殿,上方是雕刻精美的圆形穹顶;两端为长廊,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上面嵌满了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主殿倒像日常见到的会议大厅,摆放着一排排长椅,上面端坐着前来礼拜的教徒。我们径直跑到主殿左前方,那里安放着几张烛台,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蜡烛,有红色的、黑色的两种,我们不知其意,未敢妄动。但见烛光摇曳,幽深如魅,星星点点宛若天灯。
   由于整个教堂高大、深远,灯光幽暗,感觉充满一股神秘感。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回廓朝前走,探索着每一处壁画、雕塑,希望搜寻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同时,竭力想象小说《巴黎圣母院》中那些人物曾经在这里的生活状态。我自己都觉得可笑,小说是虚构的,为什么还要傻傻地在现实生活里去“生搬硬套”呢?但此时,我宁愿相信小说也是真实的。
   不一会,弥撒之音骤响,是巨大的管风琴发出的声音,激昂、飘渺,响彻整个教堂。踏着乐律的节奏,10多名修女着蓝色服装、排着长队由里面鱼贯而出,最后面跟着一名穿白色服装的神父。与此同时,早已恭候在大厅里的善男信女全体起立,肃然以待。神父与修女走到台前,开始诵经,那声音柔和流畅,时大时小、时缓时急,合着音乐的节奏,仿佛来自天边,煞是好听。
   我不谙基督教之规,也不懂诵经的内容,只有默默地站立一旁,仿佛正在观看一场文艺演出。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并观看弥撒仪式,感觉整个过程是那么简单、从容,但参与者神情凝重、虔诚,连我这个旁观者都感觉到有一种气场,是如此的庄严、神圣。
   然而,我的思想又开了小差,猛地想到了克罗德副主教,他也曾在大庭广众面前做过弥撒。然而,他在将神灵的意志,人间的博爱播撒在众多信徒心灵的时候,是否也为自己深藏的一颗肮脏灵魂忏悔过?没有,我想:肯定没有!在这圣洁的地方,让我们完全彻底地看到了一个虚伪、罪恶的壳体。从而,也更加鲜明地衬托了出生于贫民家庭的爱丝梅拉达和卡西莫多,他们是真诚、善良和伟大的!
   众所周知,基督教徒信奉耶稣,教堂是距离耶稣最近的通道,今天这场景,这氛围,使我不得不对雨果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先生用他的如缘之笔,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将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描述得淋漓尽致。两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当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观的是古老教堂,品的是百态人性。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巴黎城内有众多教堂,当年雨果先生为何选择巴黎圣母院作为自己小说的主要创作背景地呢?我个人认为,除了因为圣母玛丽亚是耶稣的母亲,深受巴黎人顶礼膜拜外;还因为它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重大社会影响,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弥撒接近尾声,由神父点燃台上的香火,一时间青烟袅袅,弥漫大厅。随后,钟声再一次悠然响起,宣告弥撒仪式结束。不知什么缘由,自弥撒开始至结束,在青烟中、在音乐中、在祈祷中,我仿佛始终游离在两重境遇里,一忽儿在幻想世界,一忽儿在现实生活。当然,幻想也逃脱不了雨果先生设置的场景;现实就在巴黎圣母院教堂。
   我们随着人流走出教堂,外面暮色四合,巴黎城覆盖在夜幕之下。然而,灯火一片璀璨,导游告诉我们,灯光照耀下的巴黎圣母院别有一番景致。于是,我们开始由近而远地欣赏,但见夜幕之下,古老的教堂经四周灯光的照射,凸显出更加鲜明的轮廓;塔楼、钟楼在柔和的灯光映衬下,显得有几分浪漫;倒是高高的塔尖上闪烁着一颗明珠,直指苍穹,显得卓尔不凡。
   我在想,当年雨果先生为了创作小说《巴黎圣母院》,肯定也曾在这里多次徘徊,白天、晚上,甚至24小时。而我们今天也是从白天到晚上,不仅仅在拜谒巴黎圣母院,也在仰望一位巨人的身影。两个世纪过去了,宏伟的教堂伴着宏大的巨篇,仍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先生早已走了,但他的思想留下了,就像眼前这尊巍然屹立的艺术精品,将流芳百世!
   我们又返回到塞纳河桥上,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教堂在朦胧的夜色中,显得有几分神秘。突然,一个奇怪的念头钻进了我脑海:如果此时能够看到吉卜赛女郎爱丝梅拉达,该是多么完美啊!

共 29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介绍巴黎圣母院为主要内容的游记作品。作者用灵动的笔触,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感想如实道来,成就了这篇与一般只是写景的游记不一样的作品。因为一个名人的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在世界都有极高的名气,雨果先生精彩的描述,使这里已经成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看过这部小说的人,无不对这住著名的教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紧密围绕着真与假,善与恶和美与丑展开,将现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一篇美丽的文字。感谢作者带来的佳作,期待更多美篇呈现。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04 16:25:01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04 16:25:20
  值得一读的作品,赞一个。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04 16:26:12
  祝作者身体你健康,旅行快乐,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