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绿野征文“春光潋滟”】心结(小说)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春光潋滟”】心结(小说)


作者:林科 举人,447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20发表时间:2019-06-05 11:40:06

启明星还没落下,刘德禄就起床了,盛一碗水端到磨刀石旁。他要把闲置一年的麦镰磨锋利,准备去收割那八分地黄透了的麦子。
   麦收正当时,算黄鸟儿喊破了喉咙。按理说往年的这个节口,坡后村早已繁忙一片,可今年却冷冷清清。刘德禄心里明白,村里其他年轻人和自己儿子是一样的心思,他们都愿意在城里打工挣现成钱,根本看不上地里的那点收成。留在家里的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劳动力,不是七老八十,就是体弱多病,谁还有力气去作务大块田地?多数人家在果树地里只是套种了一点点麦子,似乎为证明农民的身份而已。现在的田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浪汹涌,哗啦啦响,像刘德禄能有一整块八分大的麦田,已经很不错了,应该在村里算是“种粮大户”了!
   刘德禄目前的生活状况,在乡亲们眼里算是幸福的,因为他两个儿子在厂里都是班组长,况且他本人还续了个老伴吴秀萍。老来得幸福,日子奔小康,按理在“福窝窝”中高兴才对,可刘德禄说的话总令人捉摸不透,他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原来吴秀萍去东北照顾她亲儿子和孙子已经快一年了,期间,老刘单独在家。再者刘德禄的小儿子远在广州,大儿子虽然离得近却工作繁忙,就连给家里添置的生活用品也是托人捎回来的。大儿子大远叫老父亲去县城跟自己一起住,可刘德禄总是兴冲冲地去,又急匆匆地回来。用他自己的话说,住不惯、心发慌,人在城里,心却一直在自家的庄稼地里!为此村里人都嘲笑刘老汉“有福不会享”,他则反驳说古代当官的都愿意当农民,还讲究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况且咱是正儿八经的农民,在土里已经苦刨了大半辈子,禀性难改,如今老了岂能忘本!
   刘德禄磨好了镰刀,泡了杯淰茶提上,踏着星光来到麦地边,这块地有坡度,机械难操作,只能用镰刀割。这是块肥沃的土地,几年来刘德禄凭着它,攒下了几十蛇皮袋籽粒饱满的麦子。村里在京城干事的老汪听说后,还专门回了趟家给老刘说把麦子磨成面粉,每月定时邮寄五十斤,我愿意出双配的价钱!刘德禄以此为荣,有人竟然希图自己种的麦子,他就照着做了。大约维持不到一年时间就停止了,原来镇街的老磨坊不再做磨麦子的业务,而是从什么地方调回大量散装面粉。散装面粉雪白雪白的,跟市场销售的一模一样,乡亲们都用麦子去兑换现成的了。没地方磨面了,老刘认为人家希图的是自家麦子磨的面,如果给人家邮寄换来的面粉就“昧良心”了!于是,他给老汪打电话说明了情况,毫不犹豫地中断了这个赚钱机会。
   刘德禄掐了个麦穗感觉还沉甸甸的,搓散揉开,里面籽粒饱满,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这几年麦子越攒越多,刘德禄想拉到市场上去粜卖,岂料价格低廉不划算,有心把麦子存在粮仓里吧,可是为了延长保质期每年都要扛到太阳底下晾晒。储存粮食是个重体力活,刘德禄岁数越来越大,年年要如此折腾一番,他感觉身体实在是吃不消了!
   作务庄稼看似粗糙,实则有很多技巧,这是刘德禄的经验。这时太阳刚冒山头,空气清清爽爽,正是割麦子的最好时间。刘德禄走到麦田下方,曲膝弯腰,挥动镰刀,胳膊一揽,“喳喳喳喳”,两搂一捆,一锅烟的功夫,一大片麦子被老刘割倒并捆成了梱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田地里。
   种庄稼辛苦,几十年来刘德禄却一直当成一门手艺在侍弄。特别是幼苗阶段,老刘处处谨小慎微,时时一丝不苟,就像照管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说苗保全了才会有产量。刘德禄早前一直给儿子说,七十二行种粮为大,社会不管发展到啥地步,人总是要吃饭的。两儿子却不屑一顾,还把嘴一撇,说笨力活一个,哪有啥技巧?刘德禄无语了,只能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的观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地种地,维持全家人的口粮供应。时光如流,恍然间自己就给老了,老刘一边割麦子一边想,俩儿子在外时间长了,让他们来接替自己种地看来是不大可能。他现在最担心的是那几十袋麦子,如果不抓紧时间晾晒,不就白瞎了吗?正是晒麦子的好时节,自己却扛不动,该咋办呀?
   刘德禄停下了手里的活,坐在塄畔喝了几口淰茶,抽了一锅老旱烟,想前想后好一阵。终于把思路理清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好,只能是这么办了!”
  
   刘德禄的这块地属于吊边地,道路狭窄,车辆不通,割倒的麦子只能凭人力一点一点往回背。还没到中午十二点,老刘竟然把这八分地的麦子就割完了!太阳火辣辣的,像谁把火炉架在了天空中,烤得人头皮隐隐作痛。
   刘德禄用绳子捆了几梱麦子,背着往家里走。他把麦子放在打场,回到屋里,一下子感觉到沁人心脾的凉爽。他坐在堂屋木椅子上,抽着旱烟锅,非常惬意,现在的生活啊,就是比原来强。刘德禄环视了一下屋里的摆设,又看了看宽敞高大的屋顶,感慨油然而生,这些家当看似不值钱,却是费尽了一生心血!刘老汉想,人活百岁终有一去,性命有时限,只是人们都不知道啥时候要离开罢了!
   刘德禄得咳嗽连连,好不容易停住了,他平缓了一下气息,决定按照自己的思路把儿子叫回来,于是就随手拿起电话拨通大儿子大远的号码:儿呀,有时间了就回来一趟吧,我感觉这一向身体出毛病了。家里有些事情,我想给你们交代一下!接着又给小儿子打电话,说的和给大儿子说的一样。
   大远和二远听了老父亲的话后都很着急,就赶紧放下手头工作,急急忙忙办理回家事宜。一天时间不到,他们都领着媳妇和孩子并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一下子,老刘家原本死气沉沉的院落活泛起来了,出现了久违的说话声和孩子们的嬉戏声。刘老汉高兴得红光满面,切开早就准备好的大西瓜给孩子们吃。
   夏季的山乡非常惬意,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就会有一股凉飕飕的风袭来。大远和二远知道老父亲已经把麦子割倒在地了,于是就带着媳妇趁着凉快去背麦子了。人多力量大,只有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地里的麦梱都运到了打麦场上。
  
   因为儿子们各有各的事情,都急着要回单位,所以刘德禄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趁着晚上歇凉的时候,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孩子们回来一高兴,老刘竟然没有了酸困疼痛的感觉。他就琢磨,如果再给孩子们说“自己身体不行”恐有不妥,于是就说:人生无常啊,我已经六十多岁了,也该把咱家的事情给你们交个底了。咱家就那点地的收成,这几年攒了几十袋麦子,想拉到集市去卖,价钱太便宜,留着自己吃,又是用不了。
   大远说:打前几年我就说不要再种地了,你就住到我那儿去,。你不听,现在没啥效益,还把人劳累得不行!虽然二远和媳妇没吱声,但都默认了大远的话。
   这时候村长虎子进了屋门,他是刘德禄早就请过了的,今晚专门来参与家庭会议。寒暄过后,进入主题,虎子说:你们家的情况,我早有所闻,一直想和大远、二远两兄弟坐下谈谈,却总没有机会。今天你们回来了就好,咱们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吧!
   都沉默着,等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开口,虎子就说:当今社会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把老人留在家里支撑着门面。这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我看渐渐形成了社会风气。我觉得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点,人们往往认为那个小伙子没有离乡去打工,就是没有本事的表现。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想一想,当你们回家看到院落是那么的干净整洁,吃的饭菜是那么的可口地道,难道心里就不感动一下么?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家里守着父母尽孝,而是你们在外打工者要在适当的时间放下手头工作,就像人们说的“常回家看看”,毕竟家里有你的爹娘啊!
   随后虎子还讲了一个故事,说前几天朋友女儿出嫁去纳礼坐席时发现,宾客基本上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老人们牙齿不好,咬不动,吃不下,其中的一位提起他在外地打工的孩子则唉声叹气,说他们多半年都没有回家了,自己身体越来越差,现在连纳礼坐席的这档事儿都有点支持不下来了!
   听了虎子的话,大远、二远和两个媳妇都低着头,默不作声。为了缓解气氛,刘德禄说话了: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在家里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啥稳定的经济收入,想出门打工搞点副业,却又把地里的农活给耽误了。我小时候也念了几天书,也知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不管到啥朝代,人都得吃饭啊。话丑理端,依我看,人一辈子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吃喝拉撒了!这几年我种地也攒了些麦子,虽然卖不了几个钱,但那是亲手种出来的。城里人都把咱家的麦子当宝贝了,现在的天气正适合晒麦子,我身体越来越差,扛不动袋子,你们既然都回来了,要不然就给咱把那些麦晒了以后再走吧!
   听了父亲和村长的话后,大远心里五味杂陈,他说:通过今天这件事,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父母养育了我们的小,我们就应该陪伴父母的老。父亲攒的那些原汁原味的麦子,其实都是倾注了老人一辈子的血汗,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才对。明天我们就搭伙把麦子扛出去晾晒,把它永远贮存在粮仓里。从此我们不但要经常回家看看,而且也要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田”经营起来,再也不能撂荒了!
   月朗星稀,凉风习习,乡村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美好啊!刘德禄家的院落里渐渐归于平静,显得如此安谧祥和……

共 35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农村现实题材的情感小说。依托社会大环境的现状,节取当下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而出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主线,通过热爱土地,心系土地的老农民代表刘德禄的收麦晒麦的劳动场景和心理活动而展开描写。在土里苦刨了大半辈子,禀性难改,如今老了岂能忘本。“民以食为天”七十二行种粮为大,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总是要吃饭的,这是社会底层劳动者对土地的热爱,对年青人轻视农民本体的呐喊。善意的谎言,把子女叫回家来晒麦,谈天中指出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当陪父母的老。文笔细腻,心理描写得当,旨在宣扬年轻人们常回家看看,那里有我们的根。好文章,值得大家读来思考。推荐共赏。问好林科老师,夏日静好,多出好文章。【编辑潘梦臣】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潘梦臣        2019-06-05 11:46:03
  问好林科老师,一篇老吾老,幼吾幼的潜心之作。学习了,为你点赞。
燕北男子汉,江南陪妻子。 五载军旅过,性中喜诗词。
2 楼        文友:林科        2019-06-05 12:12:30
  谢谢主编潘梦臣老师编发,您辛苦了!祝工作顺利,时光静好。
3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6-05 13:06:14
  一场夏收,让农村空巢老人刘德福家中喜气洋洋,奉劝在外务工经商的子女常回家看望父母!别让老人一人呆在家,作者立意新颖,感情细腻,对刘老汉的心里活动描写得入木三分。美文佳作,谢谢作者!
4 楼        文友:李会芳        2019-06-05 14:03:51
  拜读佳作,作者写的是农村现在的实际情况,年轻人外出打工赚现钱,村里留下孤寡老人,而老人离不开土地、离不开老窝,老人希望年轻人不忘本。语音朴实,描写细腻,读来耐人寻味,为老师点赞!
5 楼        文友:林科        2019-06-05 14:18:59
  谢谢,感谢张勇麟和李会芳二位老师莅临留言!文路漫漫长,携手同前进,恭祝文丰笔健,幸福安康。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