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大地】游黄陵国家级森林公园记(散文)

精品 【星月.大地】游黄陵国家级森林公园记(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9.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43发表时间:2019-06-05 22:16:10
摘要:流水似年,光阴荏苒,可能因年龄的关系,渐渐喜欢上“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生活,体会着平静岁月带来的欢乐,去品品茶、读读书、浏览下网页,也懒得刻意去记住什么,想念什么,心淡如水了。但一场偶然的旅程,打破了心中的宁静,掀起了一层波澜,记住了那里山,那里的水和那里灿烂的历史。那是相遇中的相知,是相知中的永恒。


   流水似年,光阴荏苒,可能因年龄的关系,渐渐喜欢上“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生活,体会着平静岁月带来的欢乐,去品品茶、读读书、浏览下网页,也懒得刻意去记住什么,想念什么,心淡如水了。但一场偶然的旅程,打破了心中的宁静,掀起了一层波澜,记住了那里山,那里的水和那里灿烂的历史。那是相遇中的相知,是相知中的永恒。
   那是初夏的一天,多日闲来无事,受朋友之约,从黄陵出发,沿沮河西行四十余公里,来到子午岭深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门,呈歇山式建筑风格,上面书写着“黄陵国家级森林公园”几个苍窘的大字,面前是一座很大的广场。我们停好车,步入门厅,门厅里一面高清晰的大屏幕,反复播放着公园历史和秀丽的风光。我们注目许久,对公园的情况大致有了了解,就穿过大门厅,沿着林间曲径通幽的小路向公园深处走去。
   昨夜这里下了一场小雨,路面还有些潮湿,雨后的天空格外明净,象水洗过一般,青山更秀,山中的不知名的花经过一夜雨水的滋润,更加娇艳可人。今天游人不多,一路上显得幽静,沿途的秀色争先恐后扑进我的视野,那山间的野花,翠绿的松涛,古老的山藤,用娇嫩欲滴昭示着初夏的生机,诉说着山水的痴情,把这里点缀得如诗如画,使我平淡的心情在这夏韵中一下子得到了释怀,有了激情,我时时驻足,用镜头去留下那美丽的记忆。
   草木无意,山水有情。记得几年前,有位西安的朋友曾经在这里搞过测试,发现山中的负氧离子要比平原地区高过三倍以上,是一处货真价实的天然氧吧。后来随着这里得到开发,很多游客不仅将这里视为避暑胜地,也将其作为养生之地。
   今天可能因雨后阳光灿烂,光合作用充分,负氧离子会更高的缘故,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当和煦之风扑面轻轻拂过,带来一股股清纯的芳香,沁入心脾。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不停地鸣唱着,用美丽的羽毛点缀着山中的色彩,耳边时时传来美妙悦耳的旋律,我有了“一年山中多奇秀,最美还是初夏时”的感慨,无意中贪恋上了这迷人的山林,有点激动,有点心醉了。
   行进间,一只松鼠突然窜出松林,从面前跑过,快捷地爬上一颗松树,眨着明亮的小眼睛,摇着大尾巴,狡黠地看着我们,待我们悄悄靠近时,它却一下子溜下松树,消失在林涛之中。
   这里不仅山清水秀,也是一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充满了神奇。在山川间、小溪边常有古老的秦砖汉瓦出现,也有神秘的仰韶文化彩陶露出,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在告诉人们曾经的辉煌,提醒着人们的记忆。
   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有流传五千年黄帝的故事,述说着华夏民族的由来;有绵延千里的秦直道,述说着强秦气吞六合的壮烈;有汉武经略北方,述说着不叫胡马渡阴山的金戈铁马;有北魏以来佛教盛世的香火,述说着信徒们不变的虔诚;也有从民族大融合到近代红色革命风暴的风起云涌,感觉中国历史的变迁总和这片土地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正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行进到密林深处,忽然空中飘来隐隐的钟声,绵长悠远,在山间回荡,使本来就静谧的山谷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有了“古木无人径,何处闻钟声”的意境。我们加快脚步,爬上一座山坡,巍峨的紫峨寺就出现在面前,这里是佛教圣地、禅宗道场,钟声就是由此传出。
   古话讲:"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我国的名山必有宝刹道观,这与佛道的宗旨有关。中国佛教、道教都注重养性,看破红尘,脱离尘俗,追求清净自在的境界,所以自然要到远离红尘的地方去修行,也体现了高不可攀,令人向往的境界。子午岭也是中国的名山大川,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这密林深处建有紫峨寺了。
   紫峨寺创建于北魏时期,兴盛于唐宋,毁灭于清末,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朝阳洞、以及悬空寺等。在唐代曾被作为皇家寺院,那时佛事兴盛,香客如云,山中青烟缭绕,那浑厚有力的钟声已经响彻了千余年,到了清末才销声匿迹,现在又重新响起,也说明了我们现在是和平盛世。这里也供奉着道家和儒家的圣人,释、道、儒三教思想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吸收,形成了以佛教为主、道儒合一共同发展的局面。
   走近悬空寺,看到眼前巨大的崖面壁立千仞,呈紫褐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铜黄色的光芒,犹如佛光普照,令我一声惊叹,不由产生了敬畏之心和神秘之感。
   建于悬崖之上的悬空寺,距地面三十多米,拱楣、穹顶、崖阁等都悬空修建。我们通过栈道爬到崖上,登游各个洞窟,看到这里现存有7个石窟,分布在长约250米的窟壁上,最大的石窟有60平方米,其余20至30平方米不等,各窟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弟子,共有16尊,泥塑像5尊,明永乐十二年(1422)成化四年(1468)正德十年(1515)均有重修,并有泥塑“五世佛”像保存完好,造型逼真。尽管有些洞窟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都给人以美感。
   坐落于半山腰上的朝阳洞最为著名,因唐朝朝阳公主长来此降香的缘故,它依山就势,忽高忽低,或三两洞联通,凌空险峻,人工雕凿与自然崖面巧妙结合。我们看到有些佛像已遭到严重破坏,虽已得到修复,但还是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甚为惋惜。而残存的佛像,依然个个姿态优美,雕刻比例协调,刀法流畅,巧夺天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实为雕塑艺术的绝世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我曾经来过,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和县文化馆馆长在这里的朝塔村住队,就一起到这里采风,当时因历史上多次战乱,古刹毁之殆尽,残存的建筑完全淹没于丛林之中,人迹罕至,道路难行。我们劈荆斩刺,经过艰难的跋涉,来到悬崖之下,由于栈道已被破坏,悬空寺和朝阳洞都无法上去,寺院也荡然无存,当时心中充满了失望,只好悻悻而归。
   当地陪同我们的村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传说唐代“朝阳公主”在玉华宫避暑时,喜欢上了当地一个长相英俊潇洒的青年,为了能常常见上心上人,常借口到紫峨寺上香。为了方便见面,掩人耳目,还挖了一个山洞,山洞很深,可以通到山下不远处的朝塔村。后来在皇家势力的干预下,最终有情人难成眷属,朝阳公主看淡红尘,心灰意冷,一心向佛,在这里出了家。那个山洞就因朝阳公主的原因,改名叫朝阳洞,留下了千古凄凉。这个传说我们已无法去判断它的真伪,但朝阳公主的故事已传承了千年,
   近几年,这里得到重新开发,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修缮和栈道修复,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坐落于南北子午线上大雄宝殿等建筑,也按照过去皇家寺院的标准重新建起,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三进寺院以及附属建筑,殿阁辉飞,规模宏大,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沉寂了百余年的钟声又一次在山林中回荡,那熄灭的香火重新在深山中缭绕,又在破除信徒们的贪痴与烦恼中发挥着作用,成为方圆百里信徒们心中的圣地。记得唐代诗人常建曾写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仿佛就是此山此刹的真实写照
   站在千年的古刹前,听当地人讲,朝拜了这里的佛祖神仙,便会心想事成,一生顺风顺水,无灾无难,看到众多香客在庙中顶礼膜拜,一脸期盼的眼神,深感信仰力量的强大。
   千百年来,人们在艰难生活中,始终被一些烦恼痛苦缠绕着,困惑生命为何短暂,无生无灭又为何永恒,无法解脱生活中遇到的物与我、爱与恨、有与无、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妄、苦与乐等方面的对立,常常引起心灵的不安与烦恼,总期望得到永生和满足,也思考着人们昨天从哪里来、今天应该干什么、明天向何处去的问题。在这种无法解决的困惑面前,感觉人的力量的渺小,顺势产生了各种宗教。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佛道儒三大宗教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空虚的心灵带来了慰藉和希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同时留下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宗教艺术,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这三大宗教有着区别,佛教讲求来世,普渡众生;道教讲求天然合一,追求永生;儒家讲求修身,追求伦理。佛教始终规劝人们要大慈大悲,行善勿恶,忍耐戒欲,期望来生;儒家认为上天赋予了什么权力、职责、义务,你就要乐天知命;道家认为一切要道法自然,修得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
   三大宗教在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下,在长期的演变中,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虽然从不同方向出发,最终还是达到劝人为善和劝人向上的共同目标。记得我去少林寺旅游时,看到少室山上有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也是阐述了这个道理。
   从悬空寺走出,沿着山腰前行,就到了悬空栈道,它位于高耸的紫娥山南崖之上,全长1500余米,离地面七十余米。一侧是悬崖绝壁,一侧是深渊,蜿蜒曲折,上下起伏,酷似一条的巨龙,盘旋于峭壁之上。特别是有一段玻璃栈道最为惊险刺激,在全透明玻璃的效果下,犹如身临万丈深渊,虽有护栏隔挡,但每走一步,都是对勇气的极大挑战,感觉步步惊心,胆颤忐忑,两腿发软,在这里完全可以测试到你的胆量,这也许就是玻璃栈道的魅力所在。途中,看到一些游客行因害怕而无法挪步,呼叫不已。
   我在栈道上,手扶着鹅黄色的护栏,抚摸着从岩壁上垂掉而下的黄葛树藤,凭栏远眺,紫峨寺的风光尽收眼底,那一缕缕阳光正穿过丛林,洒落在那一片片翠绿之上,看着实在养眼、舒心,感觉这是一种自然和心的和谐。有了“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之意。
   走下了悬空栈道,驱车沿飞龙岭继续前行。飞龙岭全长6公里,将轩辕养生谷景区和紫峨寺景区紧紧串联在一起。道路蜿蜒曲行,沿途草木葳蕤(wēiruí),两旁浓郁茂密的树枝似恋人般相互牵手,将这条路遮掩其中。
   来到飞龙岭的最高峰,我们登上观景台,静心欣赏,好一幅水墨山水画卷,呈现“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的景色。只见峰峦起伏,逶迤连绵。翠、青、绿、浓、淡、明、暗等色相映成辉,近山带雨色,远峰淡若无,一派高原林海气势,感觉群山浓有浓的激情,淡有淡的浪漫,山中的一景一物都是一诗一歌,似乎带着唐诗宋词的韵味扑面走来,看一眼就能拨动心弦的悸动,进入忘我的境界。
   我倚在观景台上,尽情体味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林中的芬芳不时随风透入躯体,随意而温和,清淡而素雅,有一种洗髓伐骨的清爽。在这初夏的摇曳与婉约中,我独享受着山中的宁静,也喜欢上了这份静好,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忘记了尘世的烦躁,感到世间的繁杂,皆如过眼云烟,心中有了禅意,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融于自然,放下杂念,就会有自己的一份潇洒所在,生命的旅程中,便会一直散发出甜甜的馨香。
   这时看见远处山头的一团云雾正在缓缓升起,犹如故乡老屋的一缕缕青烟,遐想在不经意间游在了心头,像乡愁,又是思念。这些年来,自己在城市的繁华中,有时也找不到了自己,但在心灵深处,总有一条无形的东西牵引着,就像一杯酒愈久愈醇,那就是乡愁,那是隔绝不断的情愫。唐代诗人高衢有一首思念故乡的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真实反映了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行完飞龙岭,就到了养生谷。这里草木苍翠,涧水长流,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有各类野生中药材40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有豹骨、山萸肉、黄花、柏籽、槐米、黄芩、甘草等,传说是黄帝播种百谷草木的地方。
   这是一处长满人类古老智慧的山谷,是中医起源之地,谷内的“万卷书”又称“内经石”,传说是当年黄帝与岐伯谈医论道的地方,根据他们的交流,后人编成了《黄帝内经》这部巨著,成为我国医学宝库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中阐述的“阴阳五运六气说”和“脏腑经络说”,以及主张养生、益寿、延年的理论,一直到今天还被中医学奉为圭臬(guīniè)。中医之所以称为“岐黄之术”,也是因岐伯名字而来。这里丰富的植物资源,也引起了唐代神医药王孙思邈注意,他在行医期间,经常用这里采集的中草药,去救扶苍生,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疾病原因的无知,当有病时,就会产生恐惧和无奈,鬼神观念占居了心灵,认为生病是邪魔入体所致,治疗也多用巫术之法,这些巫术到现在民间还时有发生。但在生命的一次次轮回中,人们渐渐发现巫术并不能驱除病痛,只有医术才能使人健康。我国有记载的中医学就是从黄帝时代开始产生的,在这之前,巫术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所以说黄帝和岐伯不仅是我们民族文明的开端,也是中医的鼻祖。

共 65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散文。闲来游黄陵国家公园,子午岭一带,这里有秦砖汉瓦,仰韶文化。其中的紫峨寺, 创建于北魏时期。还有大雄宝殿,朝阳洞,悬空寺。释道儒三教思想在这里互相交融,相交辉映。飞龙岭连着轩辕养生景区和紫峨寺,这里松涛柏海,群峰叠翠,是一幅气势幽远的山水画卷。养生谷是中草药药库,传说轩辕皇帝在此播种白谷草木,是人类智慧的山谷,中医起源之地,是医术代替巫术的开端。彭祖,这个养生鼻祖,也在此开创健身体操。秦直道,承载马革裹尸的悲壮,丝绸玉帛的兴盛,有红色革命古战场的遗址。这片神奇的土地,承载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的历史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光芒。作者以亲身游历所见所闻,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典雅的笔调,把读者带进景区的历史景点,展现一幅沧桑厚重,恢宏大气的历史画卷于眼前,读罢,荡气回肠。值得一读的好文!【编辑:冯无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60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冯无知        2019-06-05 22:17:58
  问候作者,您创作辛苦了!欣赏好文!
冯无知
2 楼        文友:冯无知        2019-06-05 22:19:00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星月有您更出彩!
冯无知
3 楼        文友:王国平        2019-06-06 10:42:47
  这是我县作协主席的评价,此文有历史文化的润泽,凸显思想深度,给人以辽远的想像和抚慰。这样的游记己实现了"以景为主,就事论事"的突破。有大胸怀大气象!这样的文风值得学习和发扬。[玫瑰][玫瑰][玫瑰][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