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汉】举国扶贫赋(辞赋)
治本于农,务兹南亩①,亩丰民殷,殷则本固。天地道义之彰,自应济困而扶贫;改革发展之要,当为除贫而共富。观今日之华夏兮,民族复兴方劲,耀古烁今;扶贫战鼓正擂,沉舟破釜。愚公奋起而铲穷山,万众不挠而铺富路。锦途浩浩,一个不少而挽手同心;伟业昭昭,百世难逢而倾力共赴。规模之大绝无仅有,破千年未解之难题;成效之巨史无所闻,引万邦震惊而瞩目。
观夫偾激越,战贫顽,抒壮志,绣大川。全党济困拳拳情昭日月;举国扶贫腾腾气壮河山。三年攻坚,誓打赢而志在必得;几代梦想,近咫尺而临末收官。一场圣战庄严而汤汤,愈战愈勇;百万干部驻村之眷眷,共苦同甘。慎思熟虑对接千回,精准施策;援藏支疆帮扶几度,锐意攻坚。对口扶贫优势互补,企业结队共克时艰。产业扶则就业安置,强筋壮骨;财政补并金融相助,放卡通关。志愿服务虔献大爱,军队出手更破楼兰。教育文化健康,治本以提素质;架电通水修路,治标以换新颜。营青山绿水之生态,建靓街新区之家园。
于是旧容不存,沧桑巨变。不再思庐破茅飞,无需虑缺衣少面。机械作业不愁耕锄,水利灌排不忧涝旱。屋洁院敞窗明,野阔天蓝云淡。鲜蔬摘采于室棚,新货下单于微店。一路诗韵,蛙鸣鸟语可闻;百里画廊,红瓦绿荫可见。以往乡汉逛城而流连,如今市民下乡则忘返。
溯夫扶贫入史,典籍有闻。神农心存大爱,百草而尝②;文王怀德发政,“四者”施仁③。《礼记》有云,不独子其子,不独亲其亲④。《尚书》有记,德为善政,政在养民⑤。墨子倡国之盈财,饥者得食而寒者得暖⑥;孟子励民以置产,民之为道而恒产恒心⑦。林希元三赈,分层而济⑧;孝文帝颁诏,富帮于贫⑨。俱为厚者不自专,而共其用;薄者有所仰,则以容身⑩。
然则历朝历代,苍生最苦。夹缝之存,饱受饥寒而经年耕作;牛马之劳,背负苍天而脸朝黄土。幸新华始建,农民翻身,划地分田,当家做主。然道路曲而多艰,左论空则国误。“大帮哄”难增其粮,“大锅饭”难饱其腹。改革开放活力之迸,财富骤增;大国崛起变化之疾,天地翻覆。盘古辟地自从乎,岂有农民不税;三皇五帝至今乎,安得耕田有补。七亿乡村父老兮⑾,穷魔不再挡道,奔向美好之生活;命运迎来转机,跟上时代之队伍。
至乃改革之初“允许先富”之论,实乃打破平均之亟需,革除枷锁之初步。岂知有公平而无效率,国库岂可财盈;有效率而无公平,江山终被虫蠹。效率虽当优先,公平亦应兼顾。然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分配之不公,治理而有误也。诚则不患寡而患不均,小农思想之所隘,然只睐富而嫌其贫,社会主义则曰“不”!既不能无睹而任其肆,差距更殊;更不可激进而均富贫,退回老路。富者莫为富而不仁,应扬其善;贫者虽处贫而不馁,当壮其骨。
然扶而有度,济而有方。借外在之助,增内生之强。既倾输血之力,更育造血之浆。防悬崖效应⑿之谬,避福利陷井⒀之殇。嗟夫!复兴伟业,大道康庄,一损俱损,一煌俱煌。全球减贫之典范,献中国非凡之方案;民族复兴之必由,谱华夏壮丽之篇章。吾举国扶贫之壮举兮,必遗惠千载而流芳也。
(全文1208字,含标点,作于2018年11月.哈尔滨)
注释:
①南亩,古代泛指农田。《诗•小雅》:“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②源于《神农本草经》。
③源于《孟子见梁惠王》四者为鳏、寡、独、孤。
④源于《礼记•礼运篇.大同章》。
⑤源于《尚书-虞书•大禹谟》。
⑥源于《管子.轻重甲第八十》。
⑦源于《孟子•滕文公上》。
⑧林希元,明代进士,曾任岭南督学、大理寺评事。其三赈为“极贫赈米、次贫赈钱、稍贫转贷。”
⑨即北魏孝文帝,《资治通鉴》记载其在位时曾强迫富人帮扶穷人,若不从者,“一门终身不仕”。
⑩此意出自明代思想家方孝孺之言,原句源于《体仁》。
⑾系指改革开放后,有七亿多农民脱贫。
⑿“悬崖效应”是指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差距过大,会形成新的社会不公。
⒀福利陷阱是指实施高福利措施的国家,社会财富主要用来搞福利,没有能力做其他事业,明知再这么做会越陷越深,但在民众的欢呼声中仍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