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镇江金山(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镇江金山(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8发表时间:2019-06-09 10:49:14
摘要:此文记叙了我1981年去镇江的一次游历。

1981年5月7日,我和启明完成了黄山、九华山的游玩,沿沪宁线从南京东进至镇江。
   镇江是长江重镇,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正所谓京口、瓜州一水间。我们到镇江有两个目的,一是过江去扬州,二是就是游览镇江的三山。
   镇江三山是指金山、焦山、北固山。后来因为时间紧张,北固山和焦山就没有去。
   金山因为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提到,于是我们就把它当作了首选对象。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北,海拔43.7米。古代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个岛,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誉。至清光绪末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
   金山名胜古迹甚多,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砖木结构的塔,上下通行,八面通风,面面有景。
   在金山寺门口,有一“江天禅寺”匾额,这是康熙皇帝随太后到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清代时,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
   金山寺由于历代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改寺为观。一次是在唐朝,把金山寺改为龙游观,将近二百年。另一次是宋朝政和四年,因宋徽宗信奉道教,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为天下神霄第一。
   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最早的金山寺的大门也是坐北朝南,因为寺庙屡遭火灾,而且在山门口还经常可以听到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主持深感不安,便请来一位云游高僧寺查看风水。云游高僧在山寺前后转了一圈,说:“这山门朝南直对天上的南天门,得罪了玉皇大帝。”方主持听后,立刻命人将山门改成朝西的门向。
   由山门入天王殿,中供弥勒佛,两旁的楹联是“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天王殿向后便是大雄宝殿。原来的大雄宝殿1948年毁于火灾,加上文革的破坏,寺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修缮。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资新建大雄宝殿,可望在1988年重现古殿风貌。金山寺的方丈说,金山寺大雄宝殿内佛像巨大,金色普照,香火通宵达旦。
   从大殿后面登山,进入夕照阁。夕照阁存有清代乾隆帝南巡驻跸金山留下的七块御碑,保存完善。石碑记载的内容大多是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对金山风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传统,统治大清帝国的决心。乾隆不仅留下了许多有迹可寻的“御制”,还留下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传闻。按理乾隆的父亲是雍正,而这里却广为流传着雍正皇帝“偷龙换凤”得乾隆,乾隆六次来金山寺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的传说。
   相传,雍正一生无子,到了五十多岁时,皇后才生下一女,为此闷闷不乐。忽听到陈阁老夫人也是这天分娩,生下一男,便降旨陈家带子进宫。过了好久,陈家接回的竟是一女婴。陈夫人吓得一命归西,陈阁老一气之下到金山寺当了和尚。平日里装疯卖傻,无人知道他的身世,乾隆继位后,有一天乳母向他说起身世,乾隆如闻惊雷,发誓要找到自己生父。乾隆在京城听说生父在金山寺为僧,于是下江南到了金山寺,一次又一次查访都毫无结果。回到了京城,后来乳母给他出了一个点子。就在乾隆第六次到金山时,打听到全寺共有僧人四百四十八名,就命人缝制四百四十八件袈裟,由他亲自赐给每个僧人,可是最后一件袈裟无人接收。乾隆便问刚继任的方丈。方丈说:“还有一个疯和尚,蓬头垢面,所以没有让他出来迎圣驾。”乾隆听了半信半疑,就去查看,只见一个小禅房里一个老和尚坐在蒲团上,方丈告诉乾隆:“这老和尚名‘八乂(叉)’,乾隆看到床前一双鞋又是倒置放着,心想这个老和尚果然疯癫,就没有降罪。结束南巡回到宫中,乾隆将此事向乳母讲起,乳母大惊说:“这‘八×’叠起来不就是一个‘父’字吗?鞋儿倒置不是在说‘孩儿到此’吗?这不是在告诉你他就是你父亲吗?”这么一解乾隆恍然大悟,立即派快马去接父亲来京,只可惜,他已不辞而别。
   在我的印象中,《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也是出自金山寺的高僧,他幼时被母亲遗落江中,被救后出家。后来成为高僧。
   从夕照阁登山而上,南面正中有观音阁,因供奉观音像而得名。观音阁与楞伽台、妙高台,西与慈寿塔、法海洞丹辉碧映,椽摩栋接,连成一气,使建筑借山势而更显雄伟。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意为高不可攀的海国仙山,这里原是妙高峰。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据说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我当时认为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写得更加豪迈,特别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堪与岳鹏举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媲美。
   楞伽台在金山的东南,傍山驳石而建造。“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苏东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写《楞伽佛经》。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经三重楼阁,每进一层,疑无上处,洞门一开,豁然有级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错落。
   从楞伽台向北沿阶而上,可上到金山峰顶的留云亭。当年康熙陪母亲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感慨道:“这里可谓是江天一览”,于是就提笔题写“江天一览”。可是,写完“江天一”却忘了“览”字怎么写。这时,旁边有一位大臣说道:“臣今见驾”,康熙受到启发,想起了“览”字由“臣”、“今”、“见”组成。
   从留云亭下来之后,我们看到一口井,上面写有“龙井”二字,原来是当年法海掳掠许仙进金山寺,逼他当和尚,白娘子无奈之下用法术,就是从此井发洪水,水漫金山。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佛印山房是宋代著名的金山、焦山寺庙的主持佛印法师的住宅。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败赌无奈入空门。苏轼与佛印经常互开玩笑,而且一般都是苏东坡落败。一次苏东坡回家对小妹说拿佛印开心的事情,苏东坡说佛印在自己眼中是一堆粪,而佛印说苏在自己眼中是一尊佛,苏小妹马上笑道,你输了,佛讲观心,你看人家是一堆粪,你心中便是一堆粪,你看人家是一尊佛,你心中便是一尊佛。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道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派人前去拘捕,来人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说完便坐化归天了。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由七峰亭向东几十步,就来到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下。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创建于一千四百余年前的齐梁,塔高30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登游金山,曾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双塔后毁于火,倒坍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按照古代各国佛教的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五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梯,供游人登塔远眺。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风光各异。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法海洞金山时住的地方。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古法海洞。”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法海是一个阻挠破坏青年男女美满婚姻的恶僧,可历史上他却是位有德行的高僧。法海姓裴,人称裴陀头,河东闻喜人。他父亲裴休是唐朝宰相,十分信仰佛教,认为富贵荣华不如出家好,于是就送子出家为僧。裴陀头出家到江西庐山,取名法海,他在庐山学道参禅,一心修炼。后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他就找到山上西北角的这个岩洞,住在洞里参禅打坐,白蟒就避走了。法海来金山后,最大愿望是要修复金山寺,他曾燃指一节,以表决心。一天也僧众披荆斩棘,到江边挖土,偶然挖出黄金若干镒(一镒为二十两),就报告润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报宣宗皇帝,宣宗命他把黄金给法海作修复庙宇之用,并赐名为金山和金山寺。相传法海死后,他的徒子法孙把他的肉体装金供在洞中,以便瞻仰。后来肉身坏了,又塑了一个石像,留作纪念。宋朝张商英来此游览,做了一首裴公洞的诗:“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寺僧将这首诗做成楹联,挂在洞门两边。法海在金山寺中绝对是一个正面人物,在我心里却是一个封建统治者的卫道士,那肯定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其实白龙洞就是一个普通的山洞,走在其中,更像是钻进了防空洞。因为在金山脚下,就被附会上了白蛇的故事。
   玉带桥位于白龙洞前,白色大理石砌成。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玉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
   到镇江金山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天下第一泉。无锡的天下第二泉因为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而闻名天下,我到镇江就是想看看排在第二泉前面第一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天下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遂随金山登陆。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中泠泉上岸后曾一度迷失,后于清朝同治八年被人发现。光绪年间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意为“以水为镜,以泉为鉴”。
   唐朝以来,中泠泉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沉底。
   我们到金山寺时,这里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但是天王殿的四大金刚未见踪影。据说,这是在文革中被毁坏的。据一位目睹四大金刚被毁过程的亲历者说,那是1966年8月的一天中午,听说二中的大批学生已经在金山“破四旧”了,并要在当天下午烧金山寺的“四大金刚”,欢迎广大革命群众前往观看,接受教育。笔者当时年少气盛,活泼好动,当然不能错过这幕难得的“好戏”。到了下午,金山寺大门前开阔的广场上已围满了黑压压的一大片人。有不少二中的女学生用绳子围出了待烧的一大块空地。不一会儿,“四大金刚”木雕塑身,经拉倒拆卸后陆续搬运到空地上,横七竖八地堆放在一起,还有很多从金山寺里抄出来的其他“四旧”物品也和四大金刚放在了一起。随着火苗跃起,火势蔓延,火焰冲天。四大金刚在烈火寂灭。寺中的僧人走到火堆旁,将经书、佛垫等物品抛向燃烧的火焰中,然后依次离去。据说那天从金山寺里抄出被焚烧的其他众多“四旧”物品里有两件是金山寺历代长老收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一件是一幅出于古代顶级名家的绘画,一件是传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佛教经书。
   1971年2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时,原计划要到镇江金山寺观瞻敬拜“四大金刚”,但是接待方知道四大金刚已经被毁,就取消了镇江之行。
   镇江民间有一种说法,二中初三的有一个学生在金山寺的“破四旧”活动中,在拉倒“四大金刚”时,不但亲手将绳索套在菩萨头上,还在四大金刚身上撒尿。由于亵渎了神灵,遭到了报应,精神失常,成了疯子,不穿衣服,肮脏不堪,四处游荡,后来被家人用铁链条锁住。
   我有一位师兄,因为女友已怀孕为由逼婚,他气急之下将女友杀死,并将尸体扔进碱液槽。但这个一年半载都没有去的碱液槽,第二天一早就有人鬼使神差地去巡回检查。结果自然就不必说了。师父说,师兄一次在普陀山游玩,无意间掰断了菩萨的一个手指,他随手将摆下的手指扔掉。这是对菩萨的不敬,于是,就遭到了报应。
   宗教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程式化的形式。不同的人群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很多旅游景点与神话、传说、宗教有关,游人可以不信,但是不能不敬,更不能诋毁。这,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文明的尊重。
  

共 532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景因故事而提升,故事因景而流传。文笔流畅,用典精致,史料详实,读来饶有兴趣。显而易见作者之认真与功力,通过一篇游记,把许多历史上星星点点的传说串联起来,游了景色,明了典故,晓了事理,当得一个赞。【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19-06-10 06:00:43
  感谢健唔老师的提携和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