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凝固的历史(散文)

精品 【心灵】凝固的历史(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30.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9发表时间:2019-06-10 15:31:43
摘要:历史是不容回避的,凝固的历史在不断启迪着人们:世界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安宁!

【心灵】凝固的历史(散文)
   大凡去过马来西亚的游人,想必对马六甲古城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印象十分深刻,那些弥足珍贵的史料在闪耀着中马灿烂文化的同时,也记载着野蛮入侵的罪证。如同近旁穿越而过的马六甲流域,时间的长河在带走了诸多往事的同时,也将真实的风物沉积下来,留给世人品读。
   我们到达的那日,虽烈日当空,酷暑逼人,但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旅游途中,在异国他乡,居然见证了我们祖先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想必,绝大多数华夏子孙,对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应该早已知晓了。但亲身感受其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影响,可能少之又少;尤其是亲眼所见其遗留的珍贵物件,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我有幸在马六甲遇到了,看见了。
   需要说明的是,当年,马六甲是一个独立王国,依附于大明王朝的庇护,明朝政府往来于海外的船舶均需停泊在其港口。郑和七下西洋时,有六次在这里靠岸休整。到了明末,中国连自己都自顾不暇,哪还有实力和精力顾及小兄弟。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侵占,从此沦为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1957年马来西亚宣布独立,1963年马六甲加入马来西亚,成为其一个洲。
   十五世纪初,明成祖朱棣令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开始下西洋,在尔后的28年间,郑和前后七次漂洋过海出访诸多国家,马六甲王国便是其中之一。在此期间,郑和不仅搭建了中国与马六甲王国的商贸、文化和友谊的桥梁,而且还牵红线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明成祖朱棣把汉丽宝公主下嫁苏丹曼苏沙,定居在一座没有城堡的山上,华人称其为“三宝山”。由于马六甲淡水奇缺,为解决山上生活用水,郑和又率部在此地挖了七口井,目前仅剩庙旁及庙后面各一口古井,称为“三宝井”。郑和在第7次归航中客死印度,于是,人们为纪念这位航海首领,便在马六甲为郑和建造了一座庙宇,取名“三宝庙”。之所以分别取名“三宝山、三宝井、三宝庙”?皆因郑和祖籍系云南昆明,本姓马,名三宝。
   我们到达此处时,三宝井作为重要文物被铁丝网封住锁死,专供游人参观,一旁还有中文介绍。看着锈迹斑驳的铁丝网、剥落腐蚀的井壁和深不见底的废井时,依稀看到历史烟云的飘渺和世事更替的沧桑。三宝庙正厅端坐着郑和塑像,形态丰满温和,双眼炯炯有神,头戴乌纱帽,身披红大氅,透出一股英武之气。多年来,华人已将郑和奉为神灵,烧香祭拜,祈求消灾祛病,保佑健康平安!一个中国人,竟然在海外有长达几个世纪的影响,实为难得。由此也可看出,中国与马来西亚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三宝庙外一侧的山坡处,我无意间发现一座石碑,顶端有国民党党徽,正面有“忠贞足式”4个大字,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字。原来,中国爆发抗战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为赴国难,倾其所有支援抗战,并组织海外华侨捐钱捐物。1942年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马六甲,鬼子要把马来西亚的华人杀光!很多华人被迫躲到深山老林,可是还有很多人来不及躲避。国民政府知道后,发布命令,坚决保护华侨,并派遣1000名国军入马。入马的中国军人履行了保护同胞的职责,与鬼子进行了殊死较量,最终都没有回到他们热爱的故乡。抗战胜利后不久,当地华人为纪念捐躯的国军将士,为他们立了这块碑。
   离三宝庙不远处的荷兰广场是马六甲最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建筑物多以红色为主色,格外醒目,仿佛熊熊燃烧的火焰。广场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荷兰式基督教堂,建于1753年,是荷兰人为庆祝统治马六甲一百周年所建。与其相邻的是一幢颇具荷兰风格的洋房,当初是荷兰民宅,如今改建成马六甲历史博物馆。这些红屋,原本都是荷兰殖民时期遗留在马六甲的历史见证。广场中央最醒目是维多利亚女皇喷泉,它是英国殖民者于1901年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皇60周年生日所建,也是英国统治马六甲时期的遗留物。唯一有中国印记的是喷泉前面的红色钟楼,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886年捐建的。如此看来,在马来西亚古城的老街上,凝固着数个国家的历史标记,当我踱步其间,不由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然而,与荷兰广场仅一路之隔的是葡萄牙古城遗址,葡萄牙人是最先入侵东南亚的殖民者,在登陆的当天就焚毁了王宫,劫掠百姓,血洗马六甲城。尔后,修建了葡萄牙风格的圣地牙哥城堡及圣保罗教堂。为了达到长期占领和维护殖民统治的目的,他们在马六甲河口修建炮台。这里恰好是遏制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要道,可严密控制行驶于马六甲海峡和马六甲内河的船只,居高临下的地势易于阻挡不管来自海上还是内陆的马来人的攻击。
   我们登临炮台,这是用红色的巨石修筑的堡垒,据称:这是当年东南亚最大、最坚固的城堡。后来,还是被荷兰人拿下了。如今,虽历经200余年的风雨和数次战乱,城堡的残垣断壁依旧坚固无比。城堡之上尚存的四门大炮和一个瞭望哨依然完好无损,乌黑的炮口仍然指向马六甲海峡和河道。此时,没有硝烟,没有炮轰,昔日的战场已变成旅游胜地,游客们好奇地抚摸着炮身,欣赏之情写满目光。这熟悉的场景使我联想起国内许多沿海城市,至今也有着类似的炮台,如海口的秀英、旅顺的炮台山和威海的旗顶山炮台,它们虽已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但却保存了最好的历史见证!
   紧邻炮台一侧的是马六甲内河,河水流淌,碧波荡漾,河上不时有游船驶过,激起层层水波。河岸上有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建筑物,有的类似于我国江南水乡的徽式造型:青砖黛瓦马头墙,木雕石雕天井敞。行走于河边,能够清楚地看到曲折狭窄的街道,参差多样的屋宇和白墙上精美的立体图案、潇洒的中国文字。这一切,充分显示着马六甲这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即便是本地或外国造型的建筑、房舍,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居民主要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后裔及欧亚混血儿等。然而,这里更像是中国江南的水乡,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特征。
   一天的旅游下来,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马六甲古城是幸运的,也是多灾多难的。郑和为这里的人民带来福祉,留下千古美谈;而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都先后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创伤。历史是不容回避的,凝固的历史在不断启迪着人们:世界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安宁!

共 24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凝固的历史》这篇佳作,与其说这是一篇游记,不如说是一篇介绍马六甲城历史的作品。对没有去过马六甲,不了解马六甲历史和现状的读者,有着如同教科书般一样的作用。作品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介绍翔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在马六甲城游历的见闻,其中,也讲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整篇作品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和亲临现场的感觉。特别是对马六甲历史上与中国溯源的介绍,以及与中国江南水乡的对比等,表明了这里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让人感慨,有一种世界很小,就是个地球村的感觉。感谢作者带来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6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10 15:32:23
  拜读了,很好的文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10 15:33:23
  拜读大作,受益匪浅,没有机会去马六甲,但却看到了这么好的游记,感谢作者。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10 15:33:42
  期待更多佳作呈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19-06-10 22:54:23
  每一个人的进步都会有参照物,所以我得向黄皮人学习。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