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我若盛开,蝴蝶自来(随笔)
在这个被网络包裹的社会,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指点江山,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近期,网上被一位人称“博学乞丐沈先生”的红人掀起了一阵浪潮,无论媒体还是日常生活,三言两语总会谈及他。
不过一名乞丐,怎会受到如此关注,甚至带上博学的桂冠,难道又是段子手们的炒作?据了解,该名乞丐博古通今,那怕面对镜头也毫不羞涩,侃侃而谈。《左传》、《尚书》,企业治理,各地掌故,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知道的,如此看来,沈先生当此殊荣。
一名博学的乞丐?面对镜头又落落大方,从乞丐的行业角度上来看,实属异类。从他的行为举止来看,更像是入错了行的秀才。难道还真是个隐世高人?
媒体的挖掘能力是惊人的,那怕是个黑户,也能给你找出个“黑”的缘由。这不,经调查,沈先生原本是名公务员。因为个人价值观与主流不同,所以选择了流浪的生活。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和平年代,拥有怎样的价值观?才会令一位拿着事业编制,领着国响的官方人员去选择行乞?莫非还有天大的冤情不成?
看到这,可能就要令你失望了。因为根据沈先生自述:“人不能肆无忌惮浪费东西。”这就是他的价值观,再深挖些,父爱过剩,从小努力把他投射成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影子,被迫走上了他不喜欢的岗位,这就是他的全部故事。没有编剧里的跌宕起伏,更没有电视剧里的六月飘雪;唯一值得称道就是,无论是做公务员,还是现在行乞。他始终坚守着他的生活观念,很多我们认为是多余抛弃的东西,到了他手中,一定会分类再利用。
从故事的角度上来讲,按理到这就该结束了;但是沈先生却被二次送上了头条,更一举成了网红。
互粉、互赞找存在感,是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们最看重的东西;虽然沈先生的故事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确实挺有教育意义。但是“我”值却没得到满足,因为“我”还缺粉,缺赞那。于是乎,就沈先生的故事,大众掀起了一轮评论潮,而这次的关键词不再是“沈先生”而是“我”,也正因为这一关键词的替换,令沈先生彻底红了。
在网红后,许多人问沈先生今后的打算,沈先生说:“我没想过红,更没想过要干什么大事业,只是想活好自己就行了。”折腾半天,这一结果,网友炸了。“我”也被分成了几派,其中一派是反对沈先生的,认为他只会读死书,不懂变通,更不懂主动迎合社会。成名了都不会把握机会,至少开家粉面店啊,那怕合资,你尽管“嗦泡”,生意也不会差啊,活该当一辈子乞丐。另一派则是拥护沈先生的,认为他坚持自我,活出了自我,值得学习。这里,我们不讨论对错,因为各自都有足够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但仅从“我”值出现的出现频次来看,我们都很热衷于“评价他人”,并且很享受收赞加粉的过程。这也是此次沈先生能二刷头条,成为网红的根本,毕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仅仅动动手指进行一番评论。便能在互粉互赞的过程中收获爆棚的存在感,实属最佳娱乐方式,当然这一娱乐方式的前提是,参与者要懂规矩,懂得互粉互赞;到此,沈先生的故事告一段落。
犬儒主义的开创者第欧根尼曾说过:“人们被所谓的文明弄得太精细,过于注重他人和环境,而抛弃了自我。”他的一生便是在一个木桶里渡过,除了生活基本所需,其他的都被他抛弃了。那怕亚历山大大帝慕名而来,询问他需要什么,他的回答也是“你不要挡住我晒太阳”,为纯粹而活,便是这位大师的理念。
复旦幸福哲学家陈果老师也曾说过:“有一种幸福叫活出你内心的样子。但真正能活出几分,关键看你能承受多少,因为世界是平衡的。”
这篇文章是从沈先生写起,我想也以沈先生结束。“不想改变,我只想活好自己”这是沈先生在红以后,对生活的要求。一个简单的要求,令沈先生过着不同常人的生活;也正这样一个对简单要求的坚持,让沈先生达到了常人一生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活好自己”,是乞丐或是名人,真的那么重要,还只是他人的评价最重要?我若盛开,蝴蝶自来。“我”值的存在感不应该由外界给与,更应该由内而发。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愿意活在那里,而不是在他人的眼中“我”应该在那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