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永远的老杨(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永远的老杨(散文)


作者:卧槽马 布衣,4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43发表时间:2019-06-13 18:50:13
摘要:一个和自己曾经有不愉快的老领导意外过世,作者写下一篇至情至性的文章,深切缅怀老领导。

2019年6月12日上午8:30分,老杨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筠连县殡仪馆举行,随后殡葬车载着他前往高县火葬场。微风细雨中,山坳竹林间,几缕青烟,一捧白骨,老杨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一天是世界呼吸日,老杨却再也不能呼吸了。
   3月4号,在县人民医院8楼重症监护室,我对值班医生说尽好话,求得一个近距离探望老杨的机会。他已重度昏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鼻孔插着氧气管,嘴巴微张,双眼紧闭,和印象中威严、精神、霸气的杨局长已经天壤之别。
   老杨得的是一种世界级的怪病,目前人类医学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发病到重度昏迷,约两个月,从昏迷到死亡,约三个月。在疾病面前,生命何其脆弱。
   2003年,我以山区教师身份参加县委宣传系统公招考试,以文考第二面试榜眼的成绩最终胜出。在县委宣传部集中上班40天后,我们新招的8人进行分流,分别是部机关3人、广电局1人、文体局2人、报社2人,而我因写作较好,好像早就内定在报社。7月4日下午,分流的头一天,县委宣传部某君满脸不高兴地通知我:“广电局坚持要你,既然你要去,你就去吧。”直到最近已退居二线的某君还在揶揄我:“你看,当年你犟着要到广电局,现在你们同时招的那8个人,除了你全部都提拔了,有四个调到宜宾,一个考到自贡,你呀,可惜了啊!”
   天地良心,我自来听天由命,信任组织,对于工作从来没有求过谁。当年我之所以临时调整到广电局,经过多年后的历史解密,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老杨。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就因为那次临时变卦,我和他才有了16年的同事经历。
   16年的时间里,我干了10年一线电视新闻采访,创作的电视新闻2000条左右;干了6年办公室文秘,经我手上报的文字材料没有一次因错漏被上级批评。但是我承受了单位最严厉的顶格处罚,两次待岗领基本工资,一次月工资全扣倒贴单位200多,有一个月因单位考勤新闻部被扣款4000多……仿佛单位的那点规都是为我一个人定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而每一次悲伤的眼泪飞过之后都能看见老杨幕后指挥的影子。我最受不了老杨经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你懂没有?”“不要说了”“老子把饭碗跟你翻来扑斗!”,还有平常的口头禅“格老子”“乱弹琴”“娃娃儿”等,但是他在广电局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撼山易撼老杨难!
   不仅仅因为他是局长的缘故,因为在整个广电一直到后来几次机构改革换汤不换药的这个地盘,老杨是局长,更是这个行业全面、系统、顶尖的业务权威,不必说电视新闻的采、编、播,也不必说电视播出的各种技术参数指标,单是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谋划,放眼全县,他称第二,哪个敢称第一?
   最值得称道的是老杨在管理方面的强硬。2003年8月,老杨就在全县范围率先启动电子指纹考勤,避免人为考勤中的人情因素,一切以考勤机说了算,迟来一秒是迟到,早走一秒是早退,直接和年终奖金分配、评优晋级挂钩,通过制度强化机关工作作风,比全党后来提出的整治“慵懒散浮拖”要早近10年。老杨经常教育职工,说你们上班是国家给了钱的,保证工作时间是最低要求,大家必须带着感恩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创新推出绩效工资制度,是体现老杨决心和魄力的大手笔。2004年基于单位人员结构复杂,同工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实,经老杨首倡,局班子同意,率先在电视台新闻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其核心是打破身份限制,工资和工作完成情况挂钩,奖勤罚懒,业绩不好领不到工资甚至倒交钱,业绩好收入就高。这种动真格的改革必然要触碰一些员工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在办公室和他闹,到县领导面前告,但老杨顶住压力,将改革进行到底,直到2016年单位机构改革后暂停。事实证明,老杨倡导的工资改革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精神,也和先进企业工资分配相一致,前几年国家出台企事业单位改革制度,就要求这么干,而老杨十多年前就这样干了。
   问结果不问过程是老杨管理的艺术。和老杨共事,会觉得压力大,但不会觉得烦。他会根据管理职权层层安排落实,放权给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事前布置,事后看结果,事中不直接插手,只有非得他出面的关键时刻,他才亲自出面。
   要求严格,是老杨对员工的锤炼。在管理方面,很多职工都抱怨老杨太严了,简直就是坑人,动不动批评处理,动不动扣工资,可是一旦这些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某个人到了另外的单位,就会豁然发现,原来经过老杨的锤炼适应能力那么强,一切都是多么如鱼得水,在新单位不管是创造性、执行力、遵守作息规定,都是佼佼者。老实说,广电系统出去的领导干部,基本都刻有老杨的标签,都该感谢老杨,而对老杨心存抱怨的人,大多是没有领会老杨的真谛,思想局限,想不到那么深,地位限制,站不到那么高。
   老杨在筠连广电系统工作了20多年,从普通记者干到局长,见证、参与、领导了全县广电事业的发展,毫不客气地说,他是筠连广电的功臣,即使那些对他还不满意的员工,也必须承认他的贡献。筠连广电事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兴盛于21世纪。我们的办公场所从公园的漏水房,到工行租房办公,到广电中心拔地而起,我们的广电事业从全附挂邮电电信移动杆路到全部自建,我们的筠连新闻从每周一组到三组到五组,我们的经济从欠银行贷款几百万到实现盈余……摸着良心说,都浸透着老杨的智慧和汗水!
   今天上午我打开老杨的微信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涵盖了他从2012年6月5日至2018年12月9日这个时间跨度内的工作和生活,有好几百条内容,好几千张照片,内容涉及时事政治、文旅融合、广电发展、大好河山、外出游历,内容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遗憾的是,我翻遍他的所有配图,竟然没能从中找到一张展示他本人风采的单人照。他在把美和热闹带给别人,却忘记了捎带自己。都说红花配绿叶,他在把红花奉献给好友的同时,连做一片绿叶的机会都没给自己。
   1984年,川东广安邻水县就读宜宾师专中文系的学生老杨(当时还是小杨),被自己的爱神一路牵引,背井离乡来到筠连,在县城景阳中学任教。90年代初,或许因为岳父是县委宣传部资深记者有些人脉,或许因为他本人中文出身写作水平较好,刚好筠连电视台正在起步缺少人才,于是转行到电视台当记者。1994年因为报道见义勇为英雄徐洪刚,随着徐洪刚这条新闻水涨船高,他在新闻界崭露头角。加上他本身对业务执着钻研的精神,他成为筠连电视台的台柱子,从新闻部主任被提拔任县广电局副局长,到我进入单位那一年春(2003年),他成为筠连县广播电视局局长。这以后该局几度更名,性质也从企事业单位到行政事业单位到行政单位到县政府组阁局,唯一没变的老杨都是局长,直到2017年春机构改革后的真正全面融合,而他因为年龄到点退居了二线。
   有人说,老杨是筠连政坛的常青树,是县领导身边的红人。其实,积极上进的老杨内心也一定深感悲哀的。作为一个从农村考出来的贫家子弟,到筠连当上门女婿,也没有过硬的政治资源,一步步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才到了局长这个位置。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和老杨是有可能做好朋友的基础的。首先,我们都是文科生,而且都爱文章爱文学爱文化;其次,我们都是通过努力学习考出来的农家子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第三,我们都爱酒;第四,我们都是耿直人。最初他也是对我寄予厚望的,我进来之时,电视台外宣业绩全市倒数,他对我寄予厚望,亲自带着我到宜宾台对接,建立上稿通道,而且向陌生人介绍我时,特意提到我还出了一本散文集,称我为才子云云。2004年擢拔我到行政办磨性格,而我坐不住了,于2005年初中层干部竞聘到新闻部。
   之所以和老杨只是同事不是朋友,说到底是性格的原因。说得骄傲点,我俩都是在这个小范围有点特长自认为有点东西的人,心高气傲,弯不下腰,放不下面子。他见不得我的张狂,我也见不惯他的“霸道”。他要对我严防死守,我也敢时不时地摸摸他的“老虎屁股”。共事16年,留下许多老杨的标志性记忆:
   每天早晨,反剪双手,巡视每一间办公室;
   精力旺盛的轻快脚步,独特的咳嗽,还有沙哑的嗓音;
   骂人时绷紧的脸,还有从茶色镜片后透视的眼神;
   蜷曲的头发,取下眼镜后浮肿的眼睛;
   端起酒杯的豪气,酒局中强大的气场;
   在KTV唱歌,《摘下满天星》是老杨的必唱曲目,他专注的神情,投入的状态,沙哑的声音,演绎出一曲特别的歌:“漫漫长路远,冷冷幽梦清,雪里一片清净,可笑我在独行,找我天边的星……”
   56个春秋,他走过的路,经过的事,爱过的人,喝过的酒,都随风飘远了;16载同事,吵过的架,红过的脸,都一笑而过了。
   对于他的死,本来想冷处理,不着一字,但近两天听了些奇谈怪论,本身我想忍,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无需再忍,写下这篇文字,为他送行,也为他正名。
   即兴草拟了三副挽联,沉痛哀悼怀念老杨。
   其一:创作惟精影像流光传佳话,带兵以严民生政治播新闻。
   其二:恨今朝永诀兄在安息弟在跑,期来生共事我为官家君为民。
   其三:共事十六载爱亦深恨亦深因君西去泯恩仇,诀别一瞬间悲也好欢也好为汝升天叹死生。
   老杨,把酒备好,最多再过四五十年,但愿到那时我们尽释前嫌,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老杨谓谁?邻水杨占国也。
   呜呼哀哉,呜呼痛哉!

共 37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常听人说,我们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夫妻间相处的时日还长。同事,是每个人生活、工作中重要的伙伴。作者的老领导老杨因病去世,引发了作者的诸多回忆与感慨。他详细叙述了自己与老杨共事十六年的点滴,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老杨的为人。老杨是一个威严、精神、霸气的局长,他是大学生,靠自己的才华与创劲一步步当上局长,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是这个行业全面、系统、顶尖的业务权威,对下属要求严格,管理方面强硬。作者认为老杨的执政思想、管理水平、执行能力,当一个局长,真的是屈才,如果给他一个更大的平台,他绝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的朋友圈没有一张展示他本人风采的单人照,他爱唱歌,性格耿直。可惜这样一位好领导因病早逝,令作者非常痛心。文章激情澎湃,一气呵成,在为老杨正名的同时,也分析了他们俩人不能成为好友的原因。语言饱含感情,态度诚恳,表达了对老杨的敬佩与怀念!【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6-14 13:09:35
  昨天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评论,请见谅!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6-14 13:11:00
  我佩服你的态度与精神,对逝者客观公正地评价,很有男子汉气概!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6-14 13:12:04
  以前也编辑过老师的文章,还记得我吧?欢迎常来投稿!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