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梅花岭(散文)

精品 【暗香】梅花岭(散文)


作者:白晓辉 白丁,6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93发表时间:2019-06-16 16:34:28
摘要:“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谁说江南民风柔弱,传檄可下!一起去凭吊出生于河南开封市双龙巷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穿越时空到那风雨飘摇的明末吧,本文也是一篇明末简史……


   扬州的烟雨总是不期而至,我去史公祠的时候,一路上雨时断时续。
   史公祠位于扬州市广储门外,护城河北岸,护城河两边草木茂密;南岸比北岸高三、四米,从河南岸下去过一座石桥就到史公祠。祠四周围着高大的白墙,墙顶覆盖黑瓦,东西各有一个黑色瓦房的门楼,院内有两棵参天的银杏树,枝叶青翠、繁茂,掩映在东边门楼的上方。从东边门楼拾阶进入庭院,门内东西两边是那两颗雄性银杏树,种植于1772年。树干高大粗壮,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叶冠繁茂、遮天蔽日,使整个院落荫凉、清幽。庭院由左右两边的碑廊和前面的飨堂围成,碑廊由几根深红色的柱子支撑起廊顶,白色墙壁上镶嵌着很多文人墨客赞誉史公的诗文碑刻。庭院道路用石板和小青砖铺成,因地面潮湿,又有些许青苔从缝隙间爬上青砖,院子里草色茂盛,却井然有序。向前望去就是飨堂,史公身穿朝服,端坐里面。飨堂的正面没有墙,仅用几根木质柱子支撑走廊和屋顶,柱子把飨堂分成三楹,柱子间有隔扇门窗相连,门窗上有很多精美的图案。飨堂走廊的柱子上挂着清代诗人张尔荩撰写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飨堂顶部的瓦缝间有枯草,也有不少新发的嫩芽,因刚刚雨水洗过,显得更加古朴、典雅、凝重!我去过许多寺庙、道观,也去过许许多多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但是,都是以欣赏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的心态去参观,因此,从来不曾膜拜。但远远地看到史可法端坐飨堂的雕像,却不禁向这位民族英雄、河南老乡深深鞠躬。史可法老家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双龙巷内,这条巷子离我家约四公里,因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住过,故名双龙巷,民国时候,总统徐世昌在这条巷子长大。
   我先从院子东边碑廊的小门走进一个单独小院子,里面褐红色的假山,假山上方有一架紫藤和木香,枝叶茂密。假山北面是桂花厅,仔细读完里面史公的生平事迹简介,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飨堂。飨堂内明间有云文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两边悬有道光二十八年(1648年)吴熙载篆书的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候!旁边门柱上又有郭沫若撰写的楹联: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上共仰千秋。飨堂中间端坐史可法雕像,他身着大明朝服,虽然脸色平静、却愁眉紧锁、目光看着远方,顺着他的目光,眼前仿佛浮现出那已经渐去渐远的风雨飘摇时代!
   明末,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城,崇祯帝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钱谦益等东林党人以立贤为名拥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史可法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最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胜利者。1644年五月,南明诸臣于南京拥立福王为帝,建立弘光政权。弘光政权朝政由马士英、阮大铖把持,马、阮二人日以卖官鬻爵、报撼私仇为事,导致南明政事萎靡,不断发生内讧。弘光帝又醉生梦死,爱好酒色,当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他却在修建宫殿。1645年除夕,清军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准备南下,他却在群臣面前感叹:“后宫寥落,旦新春南都无新声”,下令广选美女。天灾频发,他却在宫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优伶演戏为乐”!由于纵欲无度,还命人替他捉蛤蟆配制春药,南京的百姓叫他“蛤蟆天子”。其即位前,史公曾经收到张申言等人的文书,认为福王有七大缺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而不可立,他赞同该观点并讲给马士英、阮大铖。为排挤史可法,朱由崧登基后,马士英把史可法认为其“七不可”的文书进献,史可法因此自请督师扬州。
   面临满清、李自成农民军和张献忠大西军威胁,史可法的战略是加强防御的基础上,向北进击,恢复中原。1644年五月十三日凑设四镇,东平伯刘泽清驻兵淮北,兴平伯高杰驻兵泗水、广昌伯刘良佐驻兵临淮,靖南侯黄得功驻兵庐州,史可法督师屯驻扬州,居中调遣。此外,宁南侯左良玉帅几十万大军驻守武昌。
   四镇中只有黄得功部纪律严明,部下不侵扰百姓,因此,所到之处人们都感激他的好处,庐州、桐城、定远当时都为他建立生祠。其它三镇,名义上隶属于朝廷,归史可法节制,却各自为政,只图私利,向上问中央要钱,掏空国家,向下祸害百姓。四镇也相互攻打,比如高杰曾经伏击黄得功部。因扬州是淮左名都、自古繁华,四镇都不愿意去自己防地,却争夺扬州。高杰率兵先到扬州边界,一路大肆奸淫掳掠,所经之地尸横遍野,城中军民开始惧怕,登墙守备,高杰攻打了两个月攻不下扬州。刘泽清也在淮上大肆掠夺。临淮不接纳刘良佐的军队,也遭到攻击。后来,史可法出面安抚,四镇各归防地。
   高杰桀骜不驯,史可法对他开诚布公,用君臣大义启发、开导他,高杰终于感悟并接受领导。史可法于1645年正月派高杰北上中原,收复失地。不想被河南总兵许定国于河南睢州袁可立府中先用歌姬美酒麻痹高杰和其亲兵,后派兵深夜袭杀高杰,许定国事后帅兵数万投降满清。许定国降清是致命的,当时,中原满清兵力不过一万,没有能力觊觎东南,而高杰死后,再无力北图中原。史可法闻讯顿足长叹:“中原事不可为矣,国事尽被许贼所坏。”高杰虽然也曾祸害百姓,但能北上恢复故土,仍不失为英雄豪杰!让人无限惋惜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国家风雨飘摇,南明朝廷之上却党争不断,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不断和阉党阮大铖争斗。驻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袒护东林党人,又怀有野心,为了逃避被清军追赶南下的李自成大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矛头直指马士英,左部于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顺长江东下向南京进发。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三镇兵马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四月,左良玉病死,其子左梦庚为统帅,黄得功奉命截击左梦庚于板子矶,并于铜陵击败左梦庚。1645年五月十三日,左梦庚率所部二十余万大军向清军阿济格部一万清兵投降。可叹,左良玉为明末良将,却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内讧,造成武昌门户大开,江淮防线空虚,导致南明弘光政权迅速瓦解!
   史可法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以兵十万来降。同日,多铎兵临扬州,史可法“檄各镇赴援,无一至者”。只有兵部职方司主事何刚和提督总镇刘肇基各率数百人进城驰援。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却企图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满清。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扬州告急求援时,黄得功正在阻击左良玉部,南明朝廷命令刘泽清等人前往增援,可是他已经暗中策划向清朝投降。闻清兵至,刘泽清大掠淮安,席卷辎重西奔,沿河竟无一人守御,后于同年五月降清。至此,江北四镇全部脱离了自己的驻地,只剩下督师史可法率领几千军队和扬州百姓守卫扬州。而城外十万清兵,破城是早晚的事情。
   四月二十五日夜晚,扬州陷落,刘肇基战死,扬州知府任民育、何刚等壮烈牺牲,史可法自刎不死,众人拥下城楼,至小东门桥,清军如林而至,史公大呼“我史督师也”被俘。多铎劝降他:“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但史可法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壮烈就义,终年44岁。南明王朝谥忠烈,史称史忠烈公!
   扬州是江南抵抗清兵的第一座城,也是入关以来首次遭遇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扬州百姓,同仇敌忾御敌。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扬州保卫战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奔上城头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兵士巡城,连妇女老小都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退职武将樊大纲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守城队伍,其母为了免除儿子的牵挂,竟一头撞死在石碑上。城被攻破后,百姓或同清兵巷战而死,或自杀身亡。二百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四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诸生高孝瓒,在衣襟上书:“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在学宫自缢;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船民刘某、徐某,均不屈死;妇女拒辱自杀者不计其数。为了对扬州人民进行报复和杀一儆百,多泽下令对扬州烧杀抢掠十天,史称“扬州十日”!据说八十万人罹难!我也问过很多扬州人,他们说大屠杀时扬州仅有贾家、马家两家幸免于难!
   过飨堂后门,到衣冠冢牌坊,牌坊墙体粉刷白石灰,品字形顶部覆盖水磨青砖和黑色瓦当,上书“史忠正公墓”,与三面围墙形成墓域。墓地内银杏蔚秀,腊梅交柯,正中立一石墓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墓上长满青草,草叶上沾满水珠,正好骤雨初歇,水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墓前一排深绿色的草,如同冲冠怒发。我询问工作人员这草的名字,她们说:“这种草四季常青,我们叫做终青草,又因为史可法的原因,叫忠臣草。”史可法殉国前曾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意欲梅花为伴!”殉国后,其副将义子史德威在大屠杀结束后,入城寻找史可法遗体。因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可辨认,只好次年于梅花岭下建衣冠冢。多少年来,文人雅士摩肩接踵临梅花岭畔凭吊史公,以凌霜傲雪,一尘不染的梅花赞扬史公精神,留下多少诗词文章!
   出衣冠冢向东有月门,门上书写“梅花岭”。自从中学课本上读到梅花岭后,多少年来,我一直盼望能去梅花岭,也一直误以为它是高高的山岭。因此,2014年阳历8月,第一次去史公祠的时候,心想找到那梅花岭的时候,就找到史公祠了。就先找山岭,不料在梅花岭附近转悠了很久,就是找不到梅花岭也找不到史公祠。再向当地人问路,才知道自己刚从梅花岭附近路过。原来,梅花岭不是我想象中的丘陵,只是明万历年间,州守吴秀疏通汶河,淤泥堆在河北岸,泥上遍植梅花,因梅花如雪,芳香不染,故名梅花岭。
   进月门迎面是梅花仙馆,梅花仙馆依岭而建,为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下面一层,三面是青色的砖墙,正前面由深红色的柱子支起走廊。前墙也只有几根柱子支撑,柱子间由隔扇明窗连接。二层的小楼四面仅靠几根柱子支撑重量,柱子间由隔扇门窗连接。梅花仙馆四周飞檐翘角,屋脊用黛瓦堆出镂空的图案,古朴而典雅。屋内没有通往二楼的楼梯,看那梅花岭上建造一楼梯连接二楼,就沿梅花岭狭窄的石阶蜿蜒而上。石阶两边青草繁密,散布着很多太湖石,虽然是初夏季节,却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点缀于山石间。到了岭上看那楼梯虽然通往二楼的木门,可惜木门紧锁,不免感到遗憾!不过楼梯高于梅花岭,站在楼梯上,正是俯瞰梅花岭的最佳地点。看那梅花岭高不过六米,最宽处不过十米,分成三段,宛若一条玉龙先从东蜿蜒向西,再把尾巴摆向东南,总长不过六十米!我站的位置为岭头,长十多米,前面有一座石桥连接岭腰。岭尾只有十余米长,由一条小路和中部隔开,尾部又如扇面般渐渐铺散开来,融入地面消失。岭上梅子青青、草木繁密、遮天蔽日!梅花岭前依梅花岭走势有一湖泊,湖泊南面是依衣冠冢北墙建的忠义廊,墙壁上镶嵌着很多赞美史公的诗词碑刻。
   下楼梯前行,到石桥。石桥有几条狭窄盘旋的石径通往岭下,顺石径下去,有太湖石堆积的假山、幽洞,洞里面有石桌、石椅。岭北面有“晴雪轩”,既然下得岭来,正好顺便先去,此轩为民国建筑,因岭上梅花盛开如雪,故名。晴雪轩走廊最外面的两根柱子上悬挂清代两淮盐运史程仪洛撰写的对联:“一死报朝廷求高帝烈皇鉴亡国孤臣恨事,三忠扶天纪与蕺山漳浦为有明结局完人”。门柱上又悬挂扬州当代女书法家李圣和先生书写的联句:“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坯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进入轩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顶“遗墨厅”横匾,匾两旁各有一个立柱式长方体玻璃框,里面是史公书写的大幅对联:“琴书游戏六千里,诗酒清狂四十年”。轩内四周的展柜里有多副史公的草书、隶书对联,墙里也镶嵌多副史公对联碑刻,如:“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千里过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托文章”等,还有《家书》和著名的《复多尔衮书》,故又名“遗墨厅”。豫亲王多铎围扬州期间,摄政王多尔衮曾多次劝降史可法,许以高官厚禄,双方有书信来往。史公在《复多尔衮书》中不卑不亢地驳斥了劝降书的虚伪,同时表达了他渴望光复朝廷的愿望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铮铮铁骨,不卑不亢!扬州围城期间,史公明知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期间写了五封遗书和最后一封绝命书,轩里展出了这六封书信,读过不胜感伤,现将绝命书抄录如下:

共 79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的是江南民族英雄史可法,当时明朝末期,清兵进犯!当“我”进史公祠,草木茂密,枝繁叶茂,阴凉清幽,不少文人墨客留下对于史公的称赞诗句!再往前去,飨堂古朴,典雅,对于史公有了一份敬畏之情。还有条古巷,曾有两朝皇帝住在此处!风雨飘摇,历史又再一次出现在脑海里,清兵入关,占据了最重要的扬州一带,而史可法为了清除清兵侵袭,史可法屯兵扬州,史可法也为当地人民称赞。可最后,扬州还是沦陷了,史可法誓死捍卫,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最终英勇就义。穿过后门,来到史公祠墓,墓前长满青草,恰逢初雨,也称为终青草。来到一直想来的梅花岭,古朴典雅,沿梅花狭窄的石阶路,两边青草茂密,小花小草点缀着,曲径通幽,美景也!来到湖边,清澈见底,湖尾还有一个亭子,观梅亭。独站亭边,望湖水,多么惬意啊!接着再来到祠堂,供奉着史公,左右两边还有报国的文武官,顿时心里汹涌澎湃,民族危亡,有这些自身报国的英雄豪杰,这种浩然正气,宁死不屈的是一个国家应有的自我精神!当然了,不免没有投降的文臣武将,如果这样做了必定会让民族人民所唾弃的。文笔流畅,语言纯朴,文章细腻,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来到史公祠,不禁在脑海里出现了历史过去的重演,感叹着那些为国为民而死的英雄好汉,这也是每个人对于国家应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品读佳作,祝创作愉快,感谢赐稿暗香文墨,期待再次来稿暗香,推荐佳作!【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6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19-06-16 16:35:24
  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暗香文墨,祝创作愉快,品读佳作,祝佳作连连~~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 楼        文友:易辞        2019-06-19 22:17:09
  祝贺老师再获精品文,祝佳作连连~~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