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凡】又是一年父亲节(散文)
今天是父亲节,往年的今天我和两个姐姐都会回去给他老人家送上祝福,可是今年再去已是物是人非,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显得异常冷清,因为父亲去世已经三年有余。
母亲说:这里是她和父亲打下江山的地方,她要替父亲守好、守住它!儿女谁家都不去。
母亲眼里的江山其实就是老家这个院子,是父亲用微薄的收入积攒的钱从邻居家买来的。院子不大,当时却是村里少有的瓦房建筑,一共有五间,主房有三间,东西各有一间偏房。主房用来住人,偏房用来盛放粮食和杂物。
院子的中间有两棵椿树,树冠庞大,是家里夏天唯一纳凉的好地方。院子的前面的空地是家里最美的地方,那是父亲的菜园子和花园。园子里韭菜、荆芥、黄瓜、茄子等一些时令蔬菜,每一沟蔬菜外围都有鲜花包围,低矮的肉肉,鲜红的串串红、鸡冠花、高大的桃红,秋菊等虽不是名贵的品种,但是一样的高贵典雅。
母亲喜欢养猪,每年只养一头,院子的角落里是一个大大的猪圈,不过现在早已不养了,只剩下空空的猪圈,我们姊妹几个都嫌弃猪圈不好看,多次劝母亲把猪圈扒了留着他用,但是母亲就是不让,说是留下来,作为生活困难时候的印记,不能忘记曾经养猪是我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前几年,家里的两间偏房漏雨,地基下沉出现了裂缝,母亲担心老屋塌了,整日睡不着觉,打电话让我们回去给她修缮房屋,我们也趁机劝她到城里来住些时间,等过了汛期过了再修理,她说什么都不同意。我们都问她家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她说其实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就算有,一个老太婆也看不住!
父亲和母亲一生节俭,客厅里面的那个大衣柜是多年前姐姐结婚的时候请村里的木匠加工的,后来由于姐姐搬家,没地方放置,留在了母亲家里。还有客厅里的方桌和茶几以及餐桌也都是我们淘汰下来的旧家具。
母亲卧房里唯一珍贵的是母亲的嫁妆,一个褪了色的木箱子。母亲说这是她娘家给的唯一宝贝,里面装的都是当年母亲的陪嫁衣物,她一直都舍不得试穿,每年的伏天,母亲总是拿出来晒晒宝贝,精心地再放进去,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多年。
家里的电视机也是老式电视机,老家没有有线电视网络信号,所以在院子的空档地方有一个信号“大锅”接受电视信号。因为老两口岁数大了,也为了让老两口热饭菜方便一些,哥哥给他们买了电磁炉,可是自从父亲去世以后,电磁炉被搁置到了一边,因为母亲说电磁炉耗电,浪费。曾经做一大家子饭用的大铁锅现在只做她一个人的饭,我们曾多次要给她换成小点的锅,可母亲愣是不同意,也许是用惯了大锅她舍不得换,也许是念旧吧,她依旧坚持用那个大锅做自己的三餐,一碗饭也只是盖住锅底,真不知道她怎么做的!
父亲不在以后家里一下安静了很多,曾经风风火火的身影不见了,曾经的大嗓门也没有了,这个家安静的让人无法适应。几年前父亲身体好的时候,每次我们回去父亲都要带我们去地里逛一圈,父亲是很要面子的人,他是想让村里人看看他孝顺的闺女、儿子回来看他了,其次是想让城里长大的孙辈认识一下农作物,顺便指点一下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和“魂”。
父亲是得了癌症去世的,在医院最后的日子里,父亲说自己是国家干部,要按照国家政策安葬,把骨灰撒在黄河里或者大地上,可是母亲坚决不同意,强烈要求让父亲的骨灰老回家安葬,灵堂还要设在老家的院子里。
灵堂上父亲的照片是母亲亲自挑选的,是父亲年轻时候的一张生活照。母亲说:父亲一辈子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从不苟且偷生,她要让灵堂上父亲安静、平和的注视着家里的一切,让父亲永远还守着这个家,守着他的老伴,守着他们的江山。
如今母亲信守着诺言,孤独地守着他的江山,她为了父亲哪里都不肯去,不知道父亲是否放心呢?就算再看不下去再生气,父亲也只能坐在灵堂里看着,他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了,是上帝剥夺了他的权力,在天堂他老人家快乐吗?
今天,又是一年的父亲节,我还记得,只是您再无缘享受那短暂的小聚,您再无缘享受我们对您的祝福,在天堂,愿您一切安好!愿母亲吉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