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游扬州大明寺(散文)

编辑推荐 【暗香】游扬州大明寺(散文)


作者:白晓辉 白丁,6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0发表时间:2019-06-16 21:56:05
摘要:扬州烟雨连绵,更容易扯起无限愁丝……

【暗香】游扬州大明寺(散文)
   周末下雨,本想取消游大明寺的行程,转念一想,雨天人少,难得清静,正是游玩的最佳时候,遂动身前往。大明寺位于扬州北郊蜀岗中峰上,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历史上屡次圮废,又重建修葺。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领扬州,毁寺,同治九年(1870)重建。
   临近蜀岗,远远看到那郁郁葱葱的密林深处,隐隐约约一座巍峨高塔,黑色的瓦,白色的墙,又有淡淡的一抹红。走到蜀岗脚下,那塔却不见了。沿路上去,先看到一座高大的三间牌坊,柱子鲜红,飞檐翘角,上书“栖灵遗址”。牌坊西面的围墙上镶嵌着巨大的石刻“天下第五泉”,东面围墙上镶嵌着石刻“淮东第一观”以及出自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的诗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牌坊后是山门,淡淡鹅黄墙壁,黑色小瓦房顶,古朴而典雅。
   大明寺的山门又正好是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两边站立着四大天王。看他们孔武有力、怒目圆睁、严肃认真的样子,想必是仙界称职的保安。想想我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脚踏进山门,就要暂别这熙熙攘攘的红尘,暗暗好笑。
   过山门,拾阶而上,迎面是大雄宝殿。青色的砖、黑色的瓦、层层叠叠的三重檐,别有一番趣味。进入大殿,正中端坐着释迦牟尼佛,左边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药师佛。殿内环绕多根高挑的鲜红色柱子,和几根朱红色的梁共同支撑起整个大殿的顶檐,构造精巧,错落有致,不禁深深叹服扬州工匠的高超技艺!如果用落雁、羞花来形容北方的美女,那么南方的女子则是闭月、沉鱼了,这同样也反映在南北的建筑差异上。江南的古建筑往往是青砖、黛瓦、白墙,虽然远远没有北方古建筑的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却精美绝伦,每个细节都恰到好处!而北方的古建筑在细节上却有点粗枝大叶!有光线透过重檐之间的玻璃墙,洒在佛祖身上,慈悲而安详,心中也突然变得平静、释然。
   出大雄宝殿北门,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分南北两部分,中间一条路隔开。南纪念堂为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位于大雄宝殿院落东隔壁,门口站着手拿禅杖的鉴真铜像,屋里的墙壁上挂满鉴真大师的事迹图片。北面的纪念堂由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根据日本唐招提寺金堂仿建,雄浑而庄重!金堂当年由鉴真大师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纪念堂为单层庑殿顶结构,屋脊粗壮,正脊两端鸱尾弯曲向内。屋面凹曲,形如"人"字,恰似大鹏展翅,充满灵动美,又与古代天地人学说相吻合——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符合"天人合一"学说。那斗拱下的廊柱,两端稍细,中间饱满,呈腰形鼓,体现出盛唐以丰满为美的特点。纪念堂四周回廊环绕,院落绿荫繁茂!
   进纪念堂,迎面玻璃罩子里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干漆夹纻坐像。大师盘膝而坐、闭目微笑。据说坐像原样是鉴真大师的弟子忍基等人,于大师晚年用扬州传统漆艺干漆夹纻法制作,一直供奉于日本唐招提寺内。1980年4月,鉴真大师漆像回国“探亲”,扬州的工艺大师又照样复制。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唐代佛学大师,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卒于广德二年(763)。幼时家境清贫,十四岁时,随父于扬州大明寺出家,后游学洛阳、长安、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最深,成为律宗大师。715年,回到大明寺修行,733年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四万多人,时人誉其“江淮之间,独为化主”。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官府委托,邀请鉴真去日本传戒。因皇上不允许鉴真东渡,天宝二年(743)鉴真和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开始偷渡。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但鉴真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实现宏愿。尤其是第五次遭到飓风袭击,在海上漂了十四天,流落到海南岛崖县,返途经过肇庆七星岩时突发眼疾,六十二岁的鉴真大师双目失明。最终,鉴真大师率领弟子秘密跟随第十次遣唐使船队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的十年里,不但积极传授戒律、建寺造像、还向僧徒传授医药知识。他对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刻、医药、书法、印刷术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被日本人称为“文化恩人”“律宗始祖”“医药之祖”。看鉴真大师坐像,深被大师百折不挠的精神震撼。
   出鉴真纪念堂往东是广场,广场上有个石墩,是以塔为背景拍照的最佳地点,游人纷纷在此驻足拍照。对面是栖灵塔。细看那塔高九层,黑瓦、白墙,朱红色柱子、粉红色栏杆、十分高大。拾阶而下到塔前,仰望那塔时,仿佛直插云霄。远望塔时总觉得塔内应该十分狭窄,进入塔内,却发现宽敞明亮,有居士给游客讲解佛经。这些小姑娘毕业于佛学院,虔心向佛,在寺院做义工,只拿些微薄的生活费。听一位小居士讲她老家在安徽九华山下,已经去过多个寺院道场做义工,又来大明寺侍奉地藏王菩萨半年有余。好羡慕这些居士淡泊处世的态度,想我芸芸众生,为了些许微薄薪酬,成年累月四处漂泊,好累!栖灵塔第九层供奉佛祖舍利,不过需要另外购票才能上去。想想自己多次瞻仰过舍利,又听禅宗云:“即心是佛”,更反感于中国很多名寺古刹被福建莆田人承包,商业色彩特浓,就没有上去。
   出栖灵塔往南,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有游客撞钟,钟声浑厚悠扬穿过密林、雨幕渐去渐远,心境随钟声变得空明,时光也似乎慢了下来。
   折身往北到戒台,戒台是佛教举行受戒仪式的地方,此戒台几年前复建,是国内首座唐式戒台,呈莲花造型,飞檐翘角,黛瓦白墙,雄伟而壮观。中心主体建筑为二重庑殿顶结构,为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最高规格。整个建筑群中轴对称布局,包括戒台、连廊、廊房、庭院等。盛唐是一个真正强盛的时代,这种自信不需要吹嘘,看一看那雄浑的建筑就能感觉到!
   过戒台往北先看到一尊露天的缅甸玉释迦牟尼佛,佛身后是卧佛殿。卧佛殿为单檐庑殿顶结构,面阔五间、窗花精美。殿外为花岗岩地面,殿内青砖铺地,殿内中间石榻上卧一尊释迦牟尼玉佛,佛身长5.8米,重18吨,为缅甸仰光市长所赠。
   从卧佛店往西,过宏佛亭和藏经楼,沿湖西行后又拾阶南上,到欧阳修祠。该祠为北纪念堂西邻,三面砖墙,面阔五间,前有回廊、方梁方柱、飞檐翘角,为清光绪五年(1879)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塘修建。祠壁上嵌有根据清宫藏本摹刻的欧阳修像,画像虽寥寥数笔,却传神地刻画出一位乐呵呵的富态老人。由于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原因,远看白须、近看黑须、神态自若。更妙的是那双眼睛,不论站在哪个角度和他对视,都慈祥地看着你。据说文革时,红卫兵要来砸掉石像,庙里的和尚用白石灰涂抹在画像上,又在石灰上书写“毛主席万岁”,才幸免于难。石像上方横匾“六一风宗”,横匾下的楹柱上有对联“六一居士到今俎豆,三千世界如此江山”。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说:“吾家藏书有一万卷,集录三代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以一老翁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因支持范仲淹庆历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后改知扬州、颍州、应天府。
   出欧阳祠往南是谷林堂,苏东坡做扬州知府时为纪念恩师欧阳修修建。从后门进去转过屏风,屏风上方悬挂“谷林堂”匾额。两边对联是苏东坡的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谷林堂为硬山式屋顶,比欧阳祠狭窄很多,因此,屋顶更加陡峭。这时候,雨下得更大了,我又没有带雨具,独自坐堂中看雨、听雨。又看那院落里草色青青,墙外的竹子爬过墙头,探进头来,有青苔爬上白墙,雨水正沿瓦当成雨帘般落下,对面屋顶的瓦缝间荒草从生!又看那玻璃上映出我的影子,有几丝白发,顿觉人生如梦!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灿若星河,苏东坡无疑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宽广,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又工于画,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学富五车、多才多艺!然而,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人品。熙宁四年(1071),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愤怒,让御史参苏东坡过失,于是东坡请求出京任职。然而,当苏东坡看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重新得势后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新党”人物并尽废新法,又对旧党弊病进行抨击,并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由此,他又受到“旧党”极力反对,遭诬告陷害。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容于旧党,再度自求外调。
   不过苏东坡也是幸运的,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官为杭州通判时遇到了红颜知己王朝云。一天,他和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歌姬助兴。舞罢,众舞女入座陪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装束,洗净铅华,黛眉轻扫,朱唇微点,衣裙素净,清丽淡雅,楚楚可人。此时,本是艳阳高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突然,乌云翻滚,山水迷蒙,呈现出另一种美景。苏东坡灵感忽至,挥毫写下了千古名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后,苏东坡纳朝云为妾;当其困顿潦倒之际,众人纷纷离开之时,王朝云和一老仆却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可惜红颜薄命,朝云不久死于惠州,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山畔,墓旁筑六如亭纪念,亭柱子上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典故:东坡一天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说:“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说:“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说:“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然。昭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东坡捧腹大笑。昭云墓如今已成为惠州风景名胜,东坡老后根据其生前遗嘱不再归葬四川眉山,和弟弟苏辙及父亲苏洵衣冠冢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山麓。先生在世时虽因正直而不合时宜,九百多年来却有多少人摩肩接踵前去凭吊。三苏园渐渐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2006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东坡生性率达,喜交友,好美食,好品茗,好游山林,并创造许多饮食精品,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羹(今盖浇饭)等流传下来。
   谷林堂前有一走廊连接前面平山堂,廊前堂檐下悬挂一匾额:远山来与此堂平。平山堂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为欧阳修贬任扬州知府时所建。欧阳修极爱平山堂,曾在《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诗中写道:“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看欧阳公乐观豁达的心态,又想起了欧阳祠中那位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老头画像。扬州人也极爱平山堂,喜欢把大明寺、西园、天下第五泉、谷林堂等统称为平山堂。
   从后门进入平山堂,正中上方挂一匾额为“平山堂”,左边匾额为“风流宛在”,右边匾额是“坐花载月”。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常和宾客饮酒于平山堂。取来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间,让歌妓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入夜,载月而归。只是,那“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却又多了一点,不知道题字的清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劝诫欧阳公多点实在少点风流呢,还是其它寓意。平山堂楹柱上有多副联对,更为其增辉添彩。如:“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等。不过我我最喜欢的还是平山堂正门之上,悬挂在清代彭玉群所书“放开眼界”之匾,其下有曾任扬州知府的伊秉绶所作之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谷林堂和平山堂都位于大雄宝殿院落的西隔壁,我反复比较平山堂和古林堂建筑风格,只是觉得仅仅是堂前走廊稍微有些区别。平山堂前有石棚,棚上爬满藤蔓,因此,堂前幽暗许多,不过却又增添了几分含蓄美。堂前有石砌行春台,台前围以栏杆,栏下对面为一浅池,池内修竹千竿,绿荫苒苒,因风摇曳,池旁又有鹤冢。扬州无山,蜀岗土岭为扬州地势最高处,堂建蜀岗之上,因望“江南诸山,到此堂下,拱揖栏前,若可攀跻”,故名“平山堂",更有真州(仪征)、润州(镇江)和金陵(南京)隐隐在目。我凭栏远眺,却只见烟雨朦胧中依稀有几幢高楼,不免惆怅万分。扬州烟雨连绵,更容易扯起无限愁丝。忽然,想起中学时曾经涂鸦的一首小诗:
   《雨季》
   我把蓝色的雨伞
   默默叠起
   默默叠起
   多梦的思绪
   我把倔强的头颅
   茫然抬起
   寂寥的天地里
   远方烟雨
   身后烟雨
   下石阶转身往西到西园,西园又称“御园”,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先看到的是湖岸边的“第五泉”,唐代状元张又新、刑部侍郎刘公伯、茶圣陆羽皆为此泉作记。乾隆皇帝三度临幸大明寺御花园内,为泉赋诗:“有冽蜀岗上,春来玉乳香。”我也想取水一瓢,走到井边却发现井中罩着铁丝网,觉得好遗憾。中国人自古爱茶,泡出好茶水很重要。茶圣陆羽善于品泉鉴水,曾说:“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阳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陆羽之后的刘伯刍又把江淮最宜于烹茶的水分为七等:“镇江金山寺中泠泉第一,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苏州虎丘石泉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泉水第五,松江水第六,淮水第七。”因此,该泉称作“第五泉”。其实,这种评论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色彩,祖国疆域辽阔,河泉繁多,评论者又怎能逐一品尝呢?
   折身往北,过乾隆御碑亭,沿湖堤前行,两旁树荫浓密,雨水都洒落不下来。又沿着曲曲折折贴着水面的石桥到达湖心小岛,再回望那高耸入云的栖灵塔时,就只看到露出树梢的塔尖了。岛上一井,为乾隆二年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旁书“天下第五泉”,井上方建甘泉亭。亭上绿荫如盖,四周绿树环绕。坐在亭子里,看那东南湖畔用红石堆砌的陡峭假山,则宛若万顷绿中一点红,又看那湖中喷泉的水雾和着空气中的烟雾于湖面氤氲混合,觉得好美好美。
   上岸,过康熙御碑亭,出山门,下蜀岗,看那雨下得更急了,天色也开始阴暗起来。再回头望去,寺院不见了,栖灵塔也不见了,只看到朦胧烟雨中的一片绿!

共 57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雨天游览大明寺,郁郁葱葱的深林密处,东面墙上还有镶嵌着:“淮东第一观”的称号。过了山门,青砖黑瓦,别有一番风味。正殿供奉着三佛。殿内结构精致,错落有方,那么精美绝伦。来到鉴真纪念堂,这座纪念堂庄严肃穆,充满灵动美,院落绿荫繁茂。鉴真大师原本收到邀请前往日本传戒,由于皇帝不允许,但是鉴真大师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千辛万苦的到达日本。对日本人的影响深大,不禁让人震撼。这里居住着一些居士,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来到戒台,露天玉佛像……。接着来到宏佛亭,藏经楼,还有欧阳修的故事,苏轼的故事,再来到西园,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诗句……。文笔流畅,语言细腻,情感独到,倾佩作者文笔功底,游扬州大明寺,不仅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还留下不少千古诗句,而且还有历代皇帝也是称赞不已。大明寺似乎就是见证着历史文化的流传,才得以继承到如今。品读佳作,祝创作愉快,感谢来稿,期待新续,祝安!推荐文友品读!【编辑:易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19-06-16 21:57:42
  品读老师佳作,文笔功底卓著,感谢老师的来稿,祝创作愉快,推荐文友共赏。祝佳作连连~~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