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谣言(微小说)
古有一山,平地耸起,高于四周之山远矣。山后有一似盆之谷,隐于周山林木之间。谷中土地肥沃,四季如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耕女织,欢声笑语,黄发垂髫,不知愁苦。
一日,朝阳初升便有人声喧闹,原是李寡妇之子,经十年寒窗苦读,终决心出山赴考。众人见这谷中唯一的书生出行,皆良言相送,吉语戴花,行至谷口。目见书生入山而去,各自四散。
午时,烈阳曝晒水田旱地,谷中人正劳作其间。一人忽见早时离去的书生竟狼狈而归,大笑出声。众人望去,只见那书生跛足而行,浑身尘土,衣冠不整,甚是滑稽,亦大笑出声。
有善心者,快步上前,察其安危,扶其坐于田埂之上。有好事者,寻书生之母,言之如此,且嘲且笑。不一时,谷中之人已将书生围在正中,其母楚楚落泪,言语间全是苦楚。
书生低着头,听闻众人或问询或讥笑,又见其母泪水涟涟,心中越发觉得羞耻难当。当下便言山中有大虫,吊睛白额,约有七尺之躯,威武雄壮,他因此奋命奔逃,才这般狼狈。
众人听之,窃窃私语。一长者抚须深思,言祖居至此,从未被凶禽猛兽所扰,且时有出山,未尝见虎,问书生可有错认否?可有眼花否?林林总总,细细询问。
书生眼神闪烁,对答如流。
长者叹息:如此,今后恐出山难矣!遂招谷中善猎者——谣,细细嘱托其入山中,查看出山之路与大虫所在。
翌日,谣武装齐全,踏着破晓的天光,进入了山林。一路小心翼翼,仔细查看,却在离谷不远峭壁小道旁,看到了书生丢弃的书匣。书匣已破碎,书零落泥中,混为一摊。猎人谣一路寻着泥中印记,行至山涧,小心抬头,却见几只野猪正悠闲戏水,待望四周,却再无凶禽猛兽。
谣哂笑一声,正待转身归去,眼前忽然一闪,待仔细查看,那山涧上方,确实偶有闪烁,不知何物。猎人轻手轻脚,爬上山涧顶,于草木间窥见一通体碧鳞长虫,约成人拇指大,环环盘覆草木之上。再看那被盘覆的草木,乃是一支何首乌,观其叶脉,足有百年之龄。其枝叶延生,恐不止一支。谣欣喜若狂,却听“嘶嘶”声起,只见那环中一只蛇头撑起,蛇信了了,仿若蓄势待发。猎人知其厉害,忍着狂喜,小心翼翼地退去。
午时,谷中人将猎人团团围住,书生站在角落,丧眉耷眼,神色郁郁。猎人盘膝于田埂之上,一手紧握其脚,皱眉低头,言山中确有大虫,且不止一头。众人皆惊,长者忙问其故。谣言,于山涧见母虎带幼虎戏水。众人惶惶,长者面带痛色,宣告谷中人无故不得出山,便背手摇头而去。
一时间,谷中处处闻忧心之语,家家建护院之篱。再不见阡陌嬉戏之垂髫,再不见田埂悠闲之黄发。
书生且惊且疑,多次欲言又止,不久死于换季之风寒。谷中人更添不安,每日心惊胆战。
又一月,有人在谷口发现了猎人谣的尸体,尸身残破,面目紫胀认不清人。谷中流言蜚语四起,竟有言,山中大虫成精,入山必死。
如此这般,谷中人再也不敢靠近那巍峨高耸的前山。经年之后,再无人知山后之世界。
喜欢金庸,不光是他的小说情节丰满,更喜欢他的语言大众化。金老为了改一些生疏的字词,反复多次。目的是要让更多人读懂。我们不反对古体,但古体也要有要求啊!比如平水韵(马蹄云连基础的都不懂,你跟他说了也白说)。听过说什么中华国韵的,但真还不知道是什么!牛逼死了,
他乱发东西,我后来一一看了。真真对不起您了,请谅解。他与我是哥们,只是这傻逼让我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