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说水论道(随笔)

编辑推荐 【心灵】说水论道(随笔)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08.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2发表时间:2019-06-19 11:09:37
摘要:“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一位著名学者与一座历史名城相遇后,绽放的智慧之花。

【心灵】说水论道(随笔)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一位著名学者与一座历史名城相遇后,绽放的智慧之花。如今,它已成为都江堰市,乃至成都市旅游宣传的广告标志。
   说起来令人羞愧,2003年,我专程到四川旅游,去了九寨沟、黄龙,也去了峨眉山、乐山大佛,唯独没去都江堰、青城山。当时,我们一行共有10人,在四川、成都游玩了12天,竟没有一个人提议去这两个地方。至今回想起来,即便当时有人提出,估计也难以成行,因为那时还“不识庐山真面目。”
   自那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心里总存有些许遗憾!尤其是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余秋雨先生撰写的散文《都江堰》,更是激动不已,那种今生非去不可的冲动简直与日俱增。时间到了2019年,朋友邀我去成都,尚未抵达前便迫不及待地委托朋友帮我报名参加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
   一日游玩下来,按惯例,我每到一处旅游必写一篇游记。这是自退休后为自己定制的旅游“三步曲”,即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悟世界、用文字记录游历。然而,这篇游记确实很难写,满脑子都是余秋雨先生题写的10个大字,那都江堰的“水”浩浩荡荡,源远流长;那青城山的“道”迷迷蒙蒙,深奥莫测。
   考虑再三,还是寻着先生的引领,说说“水”、论论“道”,抒发点个人感受吧。
  
   一
   浩浩荡荡的岷江之水,由上游的千山万壑奔腾而来,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和岩石,顺流直下。流经成都平原,河道骤然变得十分宽阔,于是,泥沙和岩石沉积下来,江水则咆哮而去。年复一年,河床增高,河道淤塞,岷江在成都平原成为一条悬江。若遇雨季洪水泛滥,一片汪洋;若遇旱季河道干枯,赤地千里,常年颗粒无收,民生涂炭。水患严重地影响着两岸世代生息的黎民百姓,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守,他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修建了都江堰。这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时至今日,灌区仍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我们沿着江边步道行走,一会儿跨越“夫妻”索桥,一会儿乘坐步云廓扶梯,一会儿攀爬玉垒阁。从不同方位、不同高度欣赏都江堰全景。但见上游两山夹峙,一江碧水蜿蜒穿出,清澈的江水在河床里缓缓流淌,奔向远方的天际。水过之处,润泽万物,青山叠翠,草木蓊郁,花果飘香,五谷丰登。恍惚间,眼前这奔腾不息的岷江水从远古涌来,驯服地流经成都平原,朝着更加遥远的时空逝去……
   其实,纵观古往今来,水为生命之源,人类的诞生和延续,莫不与水息息相关。于是,治理水患,引河筑道便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可以说,一部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便是一首恢宏壮观的治水进行曲。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给人们带来无边的灾难。那年,大禹刚刚新婚4天,便被舜帝委以治水重任。大禹丝毫不敢懈怠,吃住在工地,与民众一起挖山掘石,疏通水道。这一猛子扎下去,就是整整13年,最终将黄河水疏通流入东海。从此,在华夏的治水史册上,留下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美谈。据说,一次他路过家门,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新婚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的一个儿子。他多么想进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啊!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策马飞奔而去。
   如果说,这则故事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那么,让我们把时间聚焦在2000多年前的京杭大运河。它绝对不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自然杰作,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鬼斧神工创造的丰功伟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它与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挖掘的运河。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流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7千米。2000多年来,它发挥着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多种作用,养育了芸芸众生。
   让我们再将时间压缩,回溯至现代,看一看60年代构筑的红旗渠水利工程。由于河南林县严重缺水,当地的人们几乎年年颗粒无收,为了生存、发展,决定修筑一条人工灌渠,“引漳入林”。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完成,历时近十年。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是一条架构于群山之间的“人工天河”。
   据我所知,在我国类似水利工程不胜枚举,尤其是新中国成为后,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不断创造人间奇迹。如闻名于世的葛洲坝、三峡大坝,不仅调节了长江水系,解决了长江中、下流沿江一带饱受洪水泛滥之灾的世纪难题,还为各地经济建设和千家万户提供了电力保障。久居北京、天津的广大市民应该深有体会,过去自来水味涩难饮,烧水做饭锅壶内常结有垢渍。自实施南水北调、引丹江水入京津后,彻底改善了饮水质量,千千万万的市民能够坐在家里,享用到千里之外纯净、甘甜的长江水,从中体味到兴建水利工程的诸多益处。
   许多宏大的水利工程,都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伟业,需国家投入巨额财力。因而,只有国家强大了,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水利工程的世纪之梦!
  
   二
   上午游玩都江堰,下午参观青城山,两处景点相距10余公里。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此处,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山。来这里游玩,须静下心来,闲庭信步,悉心观赏,充分体味其“幽”的意境。然而,我们是随团游,时间限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所到之处众游人一哄而上,难以感受“幽”的美境。
   当然,这里环境确实不错,尤其是刚从江水滔滔的都江堰过来,骤然间进入仙气腾腾的道场,仿佛与世隔绝。周边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松、楠、枫、柏等古木遮天蔽日,宫观亭阁掩映于浓荫翠盖之间,通幽小径穿行于丛林深谷之中。我在想,在这等环境修仙炼道,确实是一处上佳之地。有句俗话曰:自古名山僧占多,东汉年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一眼便选中了这里。
   大凡去过国外的朋友应该有此体会,国外的教堂往往建在繁华闹市,而国内的庙宇则往往建在深山老林。如中国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别为: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此说来,山是庙宇的根基;庙宇是山的魂魄,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宗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有其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然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抑或是哪种教派,都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宗教信仰,亦即政治信仰,绝对没有抽象的虚幻信仰。于是,许多国家实质上就是政教合一,也就是说,宗教信仰是为当政者服务的,因而,不少国家将宗教列入宪法,推崇全民信教。如俄罗斯的东政教、尼泊尔的伊斯兰教,以及我国解放前西藏的藏传佛教等。
   于是,这些国家的人民具有双重身份,从法律角度讲是公民;从宗教角度讲是信徒。信仰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国家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而宗教信仰便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以国家的意志力来推行全民信仰,就是许多国家奉行的手段。然而,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教堂又是最好的公众场所,将教堂堂而皇之地建筑在繁华闹市、以及人口密集的地区,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的道教则不然,其宫观多半建筑在山上,远离尘世烦嚣,以免闲人跑来破坏了宫观的清规与幽静。一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理念讲究风水,深山老林便能修炼成仙;二则来这里的人多为看破世事红尘、了却凡尘俗念之流,只为与世隔绝修身养性;三则常年身居仙境,宛若横空出世,每日俯瞰芸芸众生,大有清高得意之感。
   道教是中国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自创立以来尊老子为教主,历经两千多年,积攒了丰厚的道教文化。然而发展至今,虔诚的教徒却少之又少,除了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传统文化的影响外,也与其自身的终极信仰目标有关。道教理论的核心为神学,崇尚鬼神,这与科学的无神论极其相悖;至于信奉的长生不老,虽具有吸引力却也遥不可及。倒是风水、命理、择吉、巫卜,关公、山神、土地、城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门,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绝对是孔孟之道,虽没有入教,但其推崇的儒家思想不仅为历代当权者接受,也为世代的老百姓所仿效。如我前面所述,任何一个宗教、信仰无不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儒家学说也是建立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之上,但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直至现在仍然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国内,抑或是国外,孔子学校如雨后春笋;而且以孔子思想和文化为内容的教科书风靡全球。
   当今的中国,是开放的国家,宪法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因而,在我们的国土上,外来的、本土的,东方的、西方的,各种教派和谐共处,人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充分享受着信仰自由。

共 38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致的旅游作品,顾名思义,谈论的是水是道。水指的是都江匽,道指的是青城山。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翔实的史料介绍了都江匽的故事,也介绍了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与水有关的浩大工程,大运河,红旗渠,南水北调……这些古人和今人创造的奇迹,至今还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许多的民众带来了福音。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名山,作者在这里旅行,被精深的道教文化所吸引,深入了解了道教的起源及发展,并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与世界上众多的宗教进行了比较。该作语言十分流畅,耐读耐 品,关于水与的道的描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翔实的信息,读它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于是,就成了一篇优秀的,不同一般游记的作品,的确值得细品。倾情推荐阅读。 【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19 11:10:06
  拜读大作,很好的文章,大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19 11:11:26
  期待更多佳作呈现。脚步不停,笔耕不辍!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6-19 11:12:15
  恭祝身体健康,旅行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