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有故事的风景,有味道的旅程(散文)

精品 【星月】有故事的风景,有味道的旅程(散文) ——黄河大峡谷的记忆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9.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06发表时间:2019-06-19 16:11:35
摘要:六月的黄土地,夏天来了,草木勃发,到处洋溢着万物生长的气息,太阳改变了以往的温柔,变得火辣,那天地间赋予的热情往往会转换成心中的激情。 今年的六月七号八号,会成为许多人一生抹不去的记忆,即是端午节假期,又是高考的日子。我听说沿黄河大峡谷,新修了一条沿河公路,那里集惊险、绝美、雄壮于一路,风景如画,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突然心血来潮,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释放下心中的渴望。


   六月的黄土地,夏天来了,草木萌发,到处洋溢着万物生长的气息,太阳改变了以往的温柔,变得火辣,那天地间赋予的热情往往会转换成心中的激情。
   今年的六月七号八号,会成为许多人一生抹不去的记忆,即是端午节假期,又是高考的日子。我听说沿黄河大峡谷,新修了一条沿河公路,那里集惊险、绝美、雄壮于一路,风景如画,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突然心血来潮,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释放下心中的渴望。
   一.古城风韵
   六月七号,我翻越山峦叠翠、清奇俊秀的黄龙山区,经过艰难的跋涉,来到黄河岸边的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古城。这始建于隋唐,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是黄河岸边的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晋商的桥头堡,享有“小北京”之称。
   走进古城,看见高大的古城四门楼额上,分别写着“东带黄河”、“梁奕西襟”、“溥彼韩城”、“龙门胜地”等大字,隽秀舒展,铁画银钩,展现着古城的悠久和文化气息。我沿着古人的足迹,踏着已磨得十分光滑青石板路前行,眼前是一幅古朴、典雅、热闹的画面,那一条条明清古街道,一排排古民居和店铺,已显斑驳,却不见残破。
   这座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城中的古县署、谯楼、尊经阁、龙门书院、城隍庙、庆善寺、五楼五营、园觉寺、乐楼、庙宇以及高耸的金塔等建筑,虽历经千年风雨,仍然风貌犹存,原汁原味展示在世人面前,似乎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和沧桑。沿途屋顶琉璃的彩饰,金碧辉煌,更显古风古韵,令人叹为观止。
   来到“龙门秦晋里”小吃街,青砖灰瓦、泥草墙、店铺、茶肆、仿古回廊等与古城建筑群融为一体。到了夜晚时分,到处是璀璨灯火,美轮美奂。我沉浸于这美好的时光之中,宛如入梦一般,任一段情愫缱绻,盼一场春花月夜,仿佛已经融进了明清时代的市井风情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小街里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沿街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极具地方色彩,有碗托、手工豌豆糕、油坨子烩菜、特色馄饨、羊蹄、芝麻甜核桃、特色花椒黑酸奶、羊肉饸饹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时时让我垂涎。由于游人太多,我只好在拥挤的人群里钻来钻去。走到一个卖荞麦羊肉饸饹的地方,完全被那羊肉汤和羊肉色香所吸引,这是当地民众喜食的一种佳肴,就坐了下来,去慢慢品尝那羊肉和荞麦的味道,感到余味无穷。
   千年古城,尘埃落定,已经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如今又重现往昔的繁华与喧嚣,彰显了当今社会的繁荣。我一整天仿佛时光倒流,一步踏回千年的隔世之感。那里的一片瓦、一块砖,那口口相传的小城故事,那门额上历经岁月变迁的古文字、古老的民俗风情,虽然经过历史岁月无情的洗刷,得以幸运保存,已成为影响当今日常生活的元素,感染着现代人的风俗习惯。这就是民族的传承,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记忆,也记录着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
   韩城在古代也叫少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领河西广袤的土地,就必须经过少梁这一关。千百年来,曾演绎过多少血雨腥风的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春秋战国时期,秦魏在此历经了百余年的拉锯争夺,史称“河西之战”。魏国先胜后败,秦国先败后胜。最终秦国夺得了广袤的河西之地,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业。魏国失去河西后,元气大伤,从此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能力直至灭亡。
   这都与当时两国的变革分不开的。先由李悝(kuī)变法,使魏国所向无敌,后因商鞅变法铸造了强秦,历史的过去,其实也在告诫后人,变革是社会前进的阶梯,社会活力的源泉,今天和美国的贸易之战,其实就是一场国运之战。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变,就一定会登上强国之巅。
   二.追风司马
   韩城是文化之乡,也是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和安葬之地。第二天,按照行程安排,来到古城南的司马迁祠,它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距今有1700年的历史,坐落于黄河岸边一处山崖之上。整体建筑依崖就势,负山抱水,气势巍峨,层递而上,千余年来屡经修缮、增建,依然保存完好。
   我从山脚拾阶而上,一路蜿蜒盘曲,建筑风格仿佛体现着司马迁坎坷跌宕的一生。登临山巅,东望是滔滔黄河和雄伟的芝川大桥交汇在一起,厚重的历史画卷与现代文明互为映衬,浑然一体。望着远上云端的黄河,壁立万仞的群山,思绪万千,这怎么不就是太史公的傲岸与高远吗?
   我怀着崇敬之心,来到苍松掩映着的司马迁墓茔,看见坟茔有点奇怪,不是汉人埋葬的形式,而是一座形状极似蒙古包的八卦墓。了解后才知道,在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敕命改建的。在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司马迁主张民族大一统的进步思想,也影响了金元的统治者,忽必烈认为正是这位史学家为少数民族记录了历史,功在千秋,于是就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为史圣改修了这座蒙古包形样的砖砌圆墓。
   在登山途中,还参观了四个展室,详细了解了司马迁的生平,历史年表、司马迁三次旅游线路,以及宋、元、明、清历代修缮和增建的碑文等,使我对那一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司马迁一生继承父亲遗志,有志于书写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宏愿。在父亲的指导下,早年就拜了很多名师,并从20岁起,开始了全国实地考察。后因李陵之变,受到了宫刑的奇耻大辱。他本想一死,但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忍辱负重,费尽心血,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一生是悲壮浓烈的,他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在对待生死荣辱的认知上,和"重于泰山"的决择上,始终表现出在困厄屈辱面前不低头,不灰心的毅力,这种人格一直闪耀着寻找生命价值的光辉,凝聚了感天动地的悲壮气概,成为了永世的垂范,受后人所追捧,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信念和执着,直到今天,仍有着很大的激励和教育意义,成为许多人克服艰难的精神来源。
   和司马迁祠相望不远处,就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所在地。来到这里,山巅之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部由三片高大的竖向风帆组成,象征当年东征的三支主力军,如乘风破浪的风帆,浩荡东向。下部由八个船型基座组成,寓坚不可摧的八路军和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之意。飘动的曲面党旗将三个风帆联结一起,寓这三支主力部队由党统一指挥。碑身中部安放一顶八角红军帽,寓意八路军是由红军改编的。
   历史有时就是那么的巧合,历史巨流和红色激浪在这里交汇,碰撞。黄河芝川渡口就位于司马迁祠的山脚下,两千年后,在民族的危亡时刻,八路军忍辱负重,挑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三个师约4万多人,从这个渡口东渡黄河,奔赴抗日战场,又一次奏响了历史前进的号角。
   我久久凝视着大河之水,势不可挡,如此壮观,想起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这不正体现着我们民族勇往直前的豪迈吗?一瞬间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当年八路军渡河的英姿,崇敬之心油然升起。在民族危亡之时,这里重现的是黄河发出的浓吼,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传承着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灵魂。正是在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必胜信念的鼓舞下,八路军坚强地挺直民族的脊梁,八年抗战,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我想当年,我们的史圣一定也在关注着脚下奔赴战场的优秀炎黄子孙,也一定会心情激荡的。
   三.赵氏孤儿的故事
   在司马迁祠听当地人讲,附近几公里处有春秋时晋国赵武、程婴、公孙杵臼的墓地,也是我国"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历史事件的见证地。《赵氏孤儿》是元代戏曲家纪君祥的作品,影响深远,很早就传到欧洲,被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进行改编,命名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
   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那里是这次出行计划外的安排,一定要去看的。我驱车十多分钟,就到了目的地,看到已有两千多年春秋时期的三个坟茔,墓前均有碑楼,为砖砌圆形墓,墓前有墓碑,分别用隶书刻着“晋卿赵文子墓”、“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君景公权臣屠岸贾,嫉妒赵氏宗族势力强大,以前国相赵盾及其弟弑杀先君晋灵公于桃园之事为名,发兵捕杀了赵盾之子赵朔等家三百余口。赵朔之妻庄姬系景公之姊,已有孕在身,事先得到密报,躲逃进宫中,产下遗腹子,取名赵武。
   屠岸贾得到消息,为斩草除根,入宫搜索孤儿。赵氏门客程婴、公孙杵臼为保护赵氏遗脉,两人商定,由一人舍身救孤儿、一人负责抚养孤儿长大。于是采取掉包方法,由程婴偷偷入宫带出了孤儿,程婴另将自己的初生之子冒充孤儿,送到公孙杵臼家中,再由程婴向屠岸贾告发,引来了屠岸贾杀死程婴的儿子和公孙杵臼,程婴则携带赵氏孤儿逃隐于山中抚养。
   此后经十余年,赵氏孤儿经程婴抚养长大成人,晋景公也得知赵氏家族惨遭杀害的真相,下令杀死了屠岸贾全家,为赵氏家族报了仇,赵武继承了原有的爵位。程婴觉得已完成了使命,为报昔日与公孙杵臼约定的誓言,遂自杀以告公孙于地下,后来赵武守孝三年,出于感恩,死后与二人同葬一处,人称“三义墓”。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舍生取义的忠义之举,东汉经学家马融认为“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北宋理学家程颐也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历史上西汉苏武牧羊,南宋岳飞“精忠报国”,明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朝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忠义精神的最好体现。
   薪火相传的忠义文化早已经成为国人心中的至德,传统道德的核心。我们欣赏翠竹“未出土时先有节,长到凌霄仍虚心”;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歌颂菊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气节,就是对忠贞之士的敬佩与赞美。忠义文化涵养了我们民族的古朴民风,滋养着民族的性格。千百年以来,我们民族把重义重情、见义勇为、自强不息作为道德高尚的圭臬(guīniè)。后来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拒绝高官厚禄,坚守忠义的故事传承至今,也成为华人心中的崇敬之神,一直延续着烟火祭拜,就代表着东方文化最有价值的核心。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发现道德沦丧的事件时有发生,如霸座事件,打老师事件,碰瓷事件,以及老赖事件等,感到确实在他们身上失去了传统美德,实在是莫大的悲哀!随着国家的富强,忠义之举仍然当今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忠义文化尤其为当今时代所必须,要求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就是要忠于国家和民族,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忠于职守,这才是一个社会合格的人。
   黄河奔腾,不过是九曲回肠,大海无边,不过是蓝蓝一点。任何人、任何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过是沧海一粟,但闪烁着人性中最真实的东西、最可贵的品质是亘古不变的,我们要铭记“忠义”,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这也是民族进步的根本。
   四.龙门的传说和神话
   沿黄河峡谷前行,来到龙门,只见两岸两山对峙,形如门阙,河水湍急,险不可测,唯神龙才能穿越,故称龙门。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段优美的神话。
   相传在大禹时期,黄河中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堵塞了黄河的去路,河水常常溢出河道,给两岸的人们造成水灾。大禹知道后,就带领人们开凿龙门,硬是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就畅通无阻了。千百年来,大禹的名字与其导河治水的故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征服自然的顽强精神,深深地刻印在炎黄子孙的心里,成为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激流勇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站在龙门口,望着奔腾远去的黄河,看到上游奔突而至的涛涛浊浪,一泻千里,惊险动人,真正感到了母亲河的雄浑和厚重,知道了什么是万里河山的壮丽奇诡。李白谓之"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恰好点出了万里黄河展现的一种力量,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里也是“鲤鱼跳龙门”典古的出处。传说当大禹凿开龙门后,由于水流湍急,难以逾越,于是遍招天下,以守护龙门。东海鲤鱼听闻后,沿黄河逆流而上,迎风破浪来到这里,以图化身成龙。最后在禹王的感召下,众鲤鱼群跃过龙门得以化龙。
   “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祈盼,激励着人们逆流而进,克服艰难险阻,敢于追梦的励志精神。也是人们能够实现瞬间的蜕变,祈盼飞跃高升的希望。尤其是那些期望子弟靠读书应试,博取功名的人家,都会把跃龙门当作幸运来临的象征。这里山、这里水、这里的故事,赋予了人们太多美好的思绪。想起今天是高考的日子,我也希望那些历经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们,能够跳跃龙门,实现心中的理想。

共 66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能够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黄河大峡谷真的是盛名不虚啊。韩城古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在这里,人们不但感受到曾经的辉煌,更能感受到如今的风情。可以说在这里能有切切实实“小北京”的感受。韩城还是司马迁的故里,感受史圣的气势,又有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相望,可以说历史赋予韩城机遇,更令这里昂扬振奋。这里,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那就是有关赵氏孤儿的故事,从历史故事中,人们领悟到的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忠义。除此,这里还有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至今令人鼓舞奋进。除却美丽的人文景观,更有黄河峡谷百里画廊,仙境般,令人赏心悦目;洽川景区,一派黄河湿地风光,别有风韵。难怪作者把这一趟黄河大峡谷之行称之为“有故事的风景,有味道的旅程”,的确如此。一篇气势雄浑的游记,令人神情激荡,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62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9-06-19 16:52:56
  王书记的文笔越来越有长进,现在的文字,不但有文采,而且有内涵,还有富有气势。
回复1 楼        文友:王国平        2019-06-19 17:29:50
  谢谢延老师的夸奖,一年多来,感到认识延老师是我的荣幸,也正是在和延老师的指点下,在进步。我的想法是写的文章让人看了,不觉得是浪费时间,有所感悟就好,还需努力,真诚的感谢
2 楼        文友:淡淡一笑        2019-06-21 08:42:29
  文风个性鲜明,文化积淀丰厚,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兼顾于大历史和小事件,让读者不由有了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使精神洗礼,灵魂升华,好作品问好老师!
张明颖
3 楼        文友:王国平        2019-06-21 17:12:09
  感谢淡淡一笑的欣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