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马淑芳传奇(纪实文学)
一
马淑芳虽是个姑娘,个子高挑而身强力壮,并且眼睛又大又黑,性格泼辣,一般男子见了也胆怯三分。
修高尔塬水库她年方十六,入了团,还担任三个县妇女民工团一千四百多号人的团长,人称“铁姑娘”、“铁人”,干起活来舍得一身力气,抡锤放炮扛石头样样走在前头,从山顶给堤坝上用架子车拉土是陡坡路俩小伙子扛不住行,她一个人轻而易举键步如飞,从塬上扛一袋水泥下沟从没喘过粗气,她这个样,和她在一块干活的男人个个拉松,心中却不服,没好气就说她:你能干,往死的干,过年甭回家,住在这儿干!
“不回家,就不回家!”她真耍起了二杆子,不但过年没回家,连续三年真也没回趟家,直到水库建成县长亲自披红戴花把她送回家。紧跟着十八岁就入了党。
二
她七八岁时父母给裹了小脚,有幸被做地下工作队的共产党区委书记路过此地知道后,放了裹紧的脚,尽管一个大姆指丫还没伸直,脚片子却获得自由,疯长起来,成人后却有了个名气很大的外号:“大脚姑娘”。
她大字不识,村里有了扫盲班,她半个月就学会了二千四百字,成了识字模范,参加县上扫盲群英表彰大会,她报到后恰巧遇上全县开体育运动会,她就去看看运动会是什么样子,有个项目是男女跳高,飞步跨跃栏杆,一连几次,没有几个运动员能跃过去,她看的眼热,凑上前说:“我能试试不?”吹口哨的裁判打量一眼这位一米八高的姑娘,眼睛一亮:这真是个当运动员的材料!
“可以,你试试,叫什么名字?”
“马淑芳!”
“哪里人,白瓜人!”
裁判叫记录员写了名字和住址,说:“马淑芳,你可以跳啦!”
她站那一动不动。裁判喊:“跳呀!你——瞪啥哩?”
“你外尺杆放的太低了,跳起没劲!”裁判愣了一下说:“往上移一标尺!”
“往上,再往上!”马淑芳让再向上移了二标尺。后退了十几步,给手心吐了吐唾沬,搓了搓手,瞄了瞄前方标杆,甩开胳膊猛跑起来,到尺杆跟前一跃而上,很轻松跃过,后又移升二次标杆,她都跃了过去。
裁判睁大了眼睛!
人们都围观这个陌生姑娘。
后来跳远、铁饼、百米,四百米田径赛十几个项目的金牌全被她包揽,胸腔挂满了金灿灿的奖牌高高兴兴准备回家!
这事在耀县摇了铃。
县妇联主席给县长汇报此事。
“去!去!马淑芳这事有啥汇报的,不奇怪!”县长说完后,哈哈哈大笑起来,用赞许的口气对妇联主席说:“马长腿,修水库时就认识她!沒有她干不了的事!”
大脚、长腿、疯子、高个姑娘马淑芳领命而回,担任了白瓜村妇联主任!
三
她当了妇联主任后不偷懒耍滑,天天参加生产劳动,别人担粪用小笼,她把小笼换成老笼,带领队长把山坡地杂草除净,土粪上足,粪不够用就把硷畔老土刮下上到田里,公购任务年年超额完成,还把多余粮返销给其它各村。她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参加了县上的三级干部会议。
这三级干部会议要开一星期,晚上无事,她闲的慌,就去街道溜达,见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传来“嗒嗒嗒——”的声音,好奇探头过去瞧了瞧,见一妇女在一台机器上脚踩手动,一件兰色布料跟着动弹,不一会,一件衣衫就完成了,她索性进去,大着嗓门问:“这什么机器呀,这么好使?”
这位妇女抬了抬头瞧了她一眼,也不搭言只管做自己的活,马淑芳也不管这些,干脆凑到这妇女跟前,一动不动瞧着这位妇女做活。一会,一位男人送来一个铝皮饭盒,这位妇女停下手中的活,打开里边是两个冒着热气的玉米面黄馒头,她取了一个吃起来。
“你吃这?”马淑芳问。
“就这凭票供应,月月不够吃。”
马淑芳见她搭话,说:“下次我给你带些白馒头来。”
女的头也没抬问道:“你是干啥的?”
“在这开三干会呀!”
马淑芳和妇女谈了好多话,才知道这位妇女做活的机器叫“缝纫机”,原是个裁缝铺,后公私合营有了四台缝纫机,常常给工厂工人做工作服之类。
这县三级干部会议吃的食堂饭。当然生活比普通百姓生活好的多,马淑芳人高马大,高嗓门,饭量大,这里人都来自基层,知道修水库的马团长参加会议,更知道她的饭量。特事特办,按规定饭菜一人一份,她可以领俩份,有些熟悉的人知道她饭量大,吃不完的馒头悄悄塞给她,她来者不拒,晚饭后就偷偷拿来送给了做缝纫的这位妇女。俩人便友好起来,会后有时间马淑芳就往这跑,加班帮忙踩缝纫机,不久就学会了裁剪缝纫。她就到处打听那里有卖的缝纫机,才知道县供销社有卖的,得有票票。
三干会刚结束,她又去找县长,说山区落后,群众没见过缝纫机的样子,让县长给个票票,县长笑了,“这事好办,你有钱买嘛?”
“有!有!” 我平时捎带挖药材卖了有些钱,开会来时带着哪。”
县长说:“有意思,今给你个票票你买回去让群众开开眼,以后每家每户都会有的,把妇女从繁琐的家务活中解放出来,为大生产多做贡献。”
马淑芳听这么说还真是的!县长就是县长,水平就是高,啥话从他口里说出来道理就是不一般。
马淑芳买缝纫机一事很快办好,去见裁缝妇女,妇女给了半袋子裁剪剩下的下角布料,一切收拾停当,坐着敞篷车到了小丘,天色已晚,没遇见个熟人,把缝纫机咋拾返回去呢?等不急了,在一熟人处借了条麻绳捆了缝纫机往肩膀一扛,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向家走去,走走歇歇,月上西天,心里热呼,半夜终于到了家。
四
她看报纸听广播,知道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有个女劳模郭凤莲,继陈永贵之后把大寨农业搞得有声有色,就一心想去拜访拜访,学学人家的经验,因路程远困难多没有成行,就下渭南去见植棉能手张秋香,因为张秋香去北京好多次,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张秋香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向她学习,自己也要见毛主席。
怀着这样的愿望,她带头成立了个“铁姑娘”战斗队,平整土地,割草喂猪喂牛,修渠栽树,样样不比男劳力干的少。但队长给男劳力记十分工,给她们妇女记八分工,马淑芳不服,和队长说道说道,队长瞧了瞧这个人高马大的“铁队长”心里服气,但嘴还是硬硬的说:“全大队都是给屋里人记八分,咱队也一样!”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那不行,你得给我们铁姑娘队记全工!”
队长见说不过这个“铁队长”,眼珠一转见麦场上几个石碌碡,就说:“你把这几个石碌碡揭起翻个过,我给你记全劳!”
“说话算数?”
“说话算数!”
铁队长没说二话,看也没看,猫腰双手伸在石碌碡下面,轻而易举揭起翻了个过,又借惯性一连翻了几个过,其余几个大碌碡也如法炮制,个个翻了过,立在那里。
铁姑娘队姐妹们鼓掌加油,男小伙子们也跟着起哄。
队长再没二话,铁姑娘队个个给了全工。
这队长也慧眼识珠,见马淑芳铁姑娘队干的欢,对自己意见大,修耀县最大的桃曲坡水库统统把她们派了去。
“去就去,水库不是没修过!”马淑芳对队长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队长准备了灶具和面粉等劳动和生活必须品,不几日派了辆马车拉着这伙铁姑娘就出发了,这些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姑娘,坐在马车上像喜雀般叽叽喳喳,看到车外什么都很新奇,有的还情不自禁哼起了山歌,她们并不知道前边的路有多长,生产生活又有多么繁重和艰辛……
从白瓜到桃曲坡水库建设工地,马车紧走慢赶到了地方都下午了,姐妹们一看这地方实在荒凉,好处就是人多热闹,她们被安排在一个新开挖的土窑洞里打通铺,这些铁姑娘都是庄稼汉人的娃,也没太多的讲究,急忙收拾行李之后,去工地转了转,水库西边山腰正在修建铁路,远处的山脚下有几户散乱的人家。她们没见过铁路,就跑到修建铁路的地方去看看,许多民工正在开挖洞子,没个铁轨的影子,正好遇到了村上在这里修建铁路的小伙朱四民他告诉马淑芳,这条铁路叫梅七线,修成后主要是煤炭运输,因为沿途有好几个煤矿……
由于马淑芳领的这伙“铁姑娘”肯吃苦,积极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工地指挥部领导大力赞扬,水库完工开庆祝大会时给马淑芳铁姑娘队发了一面锦旗,上面印着“铁姑娘战斗队”,也发了她们好多奖状。开完会后,马淑芳拿着奖状和锦旗到了指挥部找到张指挥说:“给,这奖状和锦旗我不要啦!”
“咋回事?”张指挥一头雾水,心想这“马长脚”又害的啥病。
“这奖状能换些工地上架子车不?我生产队就缺这个,拉粪运庄稼方便。工地现在又不用啦。”
张总指挥这才明白马淑芳看上工地上的架子车。
“去!去!去!这是公家的,我没这权利!”
马淑芳把锦旗奖状往办公桌上猛的一放,很不高兴的走了。
“回来!你回来,这事得开会研究!”张指挥追了出去,只能看见她远处的影子,爱怜的骂了一句,“马大炮!”
马淑芳和姐妹们在张指挥带领下挑选了五辆架子车,马淑芳多想要一辆,张指挥说:“你当你家东西,想要几辆就几辆,就五辆还是我在会上争取的,算是对你们铁姑娘队的奖励。”
“好!好!”姐妹们高兴的装上行李拉着架子车向家奔去。
马淑芳她们刚回到村口,大队干部和队长一伙人等了好久,是張指挥把这一消息打电话告诉公社,公社又告诉大队,他们估摸她们该到家了,就在村口迎接。
队长第一个迎上去,把五个架子车左看看右看看说“马淑芳就是马淑芳,我服啦!”
……
五
白瓜乡政府就设在白瓜村,管辖着近万亩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土地和山林,还有几千人口。随着社会发展,这里有了拖拉机站。有个很帅气的小伙叫乔志清,便是这个农机站的农机手。
农机手们年年给白瓜生产队耕地,为了赶活,时常熬个昼夜通宵,马淑芳被派去给乔志清几个施拉机手做饭,其它几个小伙见了马淑芳眼睛瞪得贼溜圆,不时开些玩笑。乔志清很少说话,马淑芳端饭时无意碰到乔志清的眼神,他赶快含羞的躲避,马淑芳感到很有意思,这么大的小伙还害羞,她就逗他:“喂,小伙子,把头抬起来瞧瞧我,看我眼睛大不大?脸上有麻子没有?”
“抬起头来,抬起头来,看马大脚眼里放电不?”同伙起哄。
“对!对!抬起来,抬起来!”有人用筷子敲着桌子上的饭碗乱喊。
乔志清半天也不抬头,马淑芳大声骂到:“真没出息!”
骂了个痛快,就准备拧头回灶房端饭,也许这种骂声刺激了乔志清的神经,他猛的站起来,真愣愣的瞧着马淑芳的眼睛,好象一道道闪电之光直奔马淑芳而来,马淑芳迎着这股电流,心里一颤,不由得低下了头,赶快拧身端了空碗就走……
一连几天,马淑芳的脑海里竞是乔志清明亮而有磁力的眼神,想到他,心里“突突”的跳不停。这小伙高条个,白白净净,也很有学问,他做我的女婿该多好哇!
“对,找他去,让他做我女婿!”马淑芳这个念头刚产生就立马行动起来。她急呼呼的跑到乡政府拖拉机站,就站在院子中间喊了起来:“乔志清——乔志清——你出来!”
宿舍里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几个小伙和乔志清都走了出来。
“乔志清,我看上你了,我要嫁给你!”
所有人都愣在那里,没有一点声音。一个小伙很快反应过来,砸了砸乔志清肩膀说:“她要嫁给你!”
乔志清也明白了,捂着脸跑回了宿舍。
“乔志清,你听着,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今这事就定了。”
……
随后她俩结婚了,有了几个孩子,乔志清在拖拉机站解散后在马淑芳鼓励下当上了村支书,马淑芳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不准他有半点私心,两口子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随后乔志清因工作出色被抽到乡上当经委主人,对革命工作更是兢兢业业,半点也不含糊,马淑芳成了政务监督员。
六
白瓜村座落在一个山岭梁上,除了南北平川漫坡土地外,都被沟壑围着,出门不是沟就是山,其中有个“光棍梁”,光秃秃的,这些年持续干旱,这里更是荒凉,零零星星长些草也半死不活的。
人家大寨人能造反坡梯田种粮食,张秋香会种植棉花,我马淑芳莫不是个“松包”,我干什么呀?马淑芳走出家门,望着远处的“光棍山”出神,这“光棍山”长不成庄稼要是长成树多美啊!
一幅青山绿水的图画在马淑芳头脑闪现,这让她萌生了让“光棍山”变绿山的念头,咋搞呀?她突然想到她有的娘家——县妇女联合会,特别是她很熟悉的县妇联主任,何不向她讨教讨教办法。马淑芳呆不住了,心急火燎的天没亮就赶到小丘坐班车直奔耀县去找妇联主席,妇联主席说:“毛主席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你植树这是好事呀,妇联咋能帮你这个忙呀?”主席也犯了难,想了想说:“我看县长很赏识你,他肯定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