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鄱阳湖的晨光(散文·家园)
2019年6日16日早晨,我来到去年我第一次看蓼子花海的原景地带,拍了一些鄱阳湖外景。远望鄱阳湖,水天一色、连成一片。雾气氤氲缭绕,袅袅婷婷。远处的渔船“轰轰轰”地由远而近,接连而来,直线掠在鄱阳湖的水面上。
就这样,伫立沉思在滔滔湖水面前,看一泻而来的万倾碧波,一浪又一浪冲击着湖岸。近处清澈的浅水里可看见湖石与青草。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天然的大鱼库里,鲫鱼、银鱼、鳜鱼、乌鱼、针弓鱼等各种鱼类数不胜数。天然生长的藜蒿、野藕、菱角等,已经成为我们家乡的特产。这个季节过来,湖水高涨,淹没了很多草洲和泥滩。但是脑海里还是忽然闪现出美丽无比的蓼子花图画。我想,为什么在这一望无际的幽幽深水底下,到了秋季,就会有那么一大片、一大片万紫干红的蓼子花海呢?
“鄱阳湖田鸭天堂,鹬鹤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这首诗用在家乡的鄱阳湖,再恰当不过。涨水季节,虽然不是候鸟云集的时候,但我来的这天,正好看到湖旁,清风徐徐拍打着一丛芦苇。
在这里,仰望苍穹,不禁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俯观湖海,哀伤自己的脆弱与卑微。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鄱阳湖永远像时光深处一位心灵不老的智者,笑纳时光年轮里的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奔放而优雅。
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是候鸟的故乡。都昌的鄱阳湖,政府和人民作了大量努力,使鄱阳湖周边形成了重点保护的湿地环境,再加上鱼肥水美,吸引大批鸟类而来。“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国宝级候鸟美丽精灵东方白鹳,喜欢在鄱阳湖落户安家。夏候鸟约有20万只,4月是它们飞抵的高峰,8月后陆续离开。夏候鸟以苍鹭、夜鹭等十余种鹭鸟为主。每年秋末冬初,有大量候鸟,飞到这里来越冬。难道,蓼子花开,是鸟儿衔来的籽儿在这里扎根,哪怕是深水浸泡,也扎在鄱阳湖的泥土里那么紧实而牢靠?怪不得蓼子花是鄱阳湖最美的花。也或许是天人合一,让鄱阳湖人与自然这样的和谐。那么蓼子花海也是亮开都昌生态与环境良好的一张名牌。我只有那样去想了。
思绪中,让我想起一种人。能坚守做人的根本的人,一定是守望心灵月亮的人。那就要让心灵生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厚德载物,善良宽容。这是一种修行,人性的自我坚守与磨砺会让人用一种淡然的心态来面对人生里的沉浮。直面心灵、毫不动摇、坚定信仰,就会获取勤恳努力所得成果的踏实。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祥,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想必,有很多人,只愿做一棵树,扎根泥土,在清风夜拂中看守好心灵的月亮,在明媚灿烂的白天里沐浴阳光,洒落阴凉。
目睹一波又一波的湖水拍岸,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一拨一拨的声音,就像有韵律的音乐,时缓时急、时轻时重;这种抑扬顿挫,仿佛时光里的阴晴圆缺;乐声里,有咆哮、有欢笑、有低缓、有高亢;仿佛诉说着光阴里的颠沛流离,也婉约着光阴里的岁月静美;湖水是有语言的,是有魅力的,湖水的声音里一定有着鄱阳湖的魂。我深深地被鄱阳湖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所向披靡的力量所震撼,站在它的面前,我的整个身心都已经融化到鄱阳湖的湖域中去了。
茫茫大湖里一层一层的波纹,是人世间最动人心魄的纹景。湖岸躺在群山的怀抱里,浅水中和岸边可见的湖石、野花、野草、芦苇、草滩……,点缀了鄱阳湖的幽静色调和奇观。
在悠然的时光中,我就这样与鄱阳湖遥遥相望,与湖岸的沙石与花草凝眸。看两边的花与草,虽然经受严寒的冰冻和烈日的曝晒,四季的风吹雨打,甚至被路人践踏,却依然那样色泽亮丽、飘逸、满身雅趣、昂首挺立,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最感动人心的,是它们大多是从大大小小的湖石缝隙里生长的。那是一场心灵的盛宴,也是生命里情深意真的启迪!能沐浴在大自然中,经受这样的身心洗礼,也是不负这红尘羁旅的一场修行。更要感恩和珍惜上天赐予我的这一福份。
远处,一只鹭鸶“划”地飞过,它的叫声此时也是唱响在湖水与天空之间的乐声,翱翔的身姿自由欢畅。岸边有一个老人在钓鱼,笑问我从何处来?我说我从都昌来,就住在街上哦。他"呵呵"地笑着说,他经常来这里钓鱼,也经常有外地人专程来这里欣赏鄱阳湖,都分不清了。比如:上次就有三个人过来,还问他这里水有多深?能不能游泳?老人看他们问话像生人,就问他们是哪里人?原来是杭州人。老人正说着,又过来两位看湖的青年,悠闲地拿起手机拍着。是啊,这鄱阳湖,拍得完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光是四季的候鸟,都拍不完哦。每一天不一样的风,不一样的波容,奥妙无穷。湖边有山有路、有花有草、有沙有石、有渔民和渔船、有沙山和沙船、有村民和村庄、有过往的游人、有四季特有的异景和奇观,而所有的景致又都是那么富有田园色彩,令人心驰神往。
我依依不舍,趁这个早晨,来到离这里有点远的渔船聚集的一边。岸上是一片一片的草,间或有一些开了的小夏花,很素雅。左边是大沙船,像房子。右边是小渔船,浮在涨了水的水面上。
我来到渔船上,只见一个大叔手里拿着一个装有虾子的小篓,在挑拣不新鲜的虾丢到湖水里。他仰头望了望我,我看到他被日晒风吹的黝黑的面庞,也看到了他脸上凝结着的岁月沧桑。他说,每年的3月20日到6月20日是鱼打籽的黄金时段,也是禁渔期。或许,他们劳动的场景我正好错过,看到的远没想像中的那样繁忙。其实,在人世间,有很多很平凡,甚至被湮没在被人忽略的角落,皱纹爬满他们的面庞,但他们却从不曾让皱纹爬上他们心头。他们忍受着苦难,只为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的生活。这种精神是伟大的鄱湖精神。
鄱阳湖是故乡,是那些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的根。“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区区十字,写出了那浓浓的思念与无奈。回来的路上,我想起那些在外打工的游子。他们一直在外打拼和发展。去年的秋天,他们中有人说在媒体杂志和报刊上看了家乡作者写的蓼子花海,包括我写的《初遇蓼子花海》,深深地触动着他们的家乡情怀,说想有一双像候鸟一样的翅膀,能飞来看家乡的蓼子花。有一年,我有个同学专程来看了蓼子花海。因为这鄱阳湖,他们虽身在他乡,家乡却在身旁。时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期待着家乡一年更比一年强!
家乡的鄱阳湖!哺育了都昌儿女的母亲湖!您博大宽阔的胸怀、您所向无敌的气概,是鄱阳湖儿女力量的源泉。您的浩瀚无垠,让人心生慈悲,用一棵佛心看待世间一切存在,那有什么不能释怀?一切风轻云淡,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我多么希望时间再慢一些、慢一些,能在这里呆上一天。甚至,我渴望能带上一顶帐篷,在这鄱阳湖的岸边住上一晚,能沐着它清清夏风的凉爽,聆听鄱阳湖的静谧,把对它的这份相思和香甜永久地刻在心上。
家乡的鄱湖之美,是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劳动之美、光影之美、和谐之美……动人心扉!我对它的一切,都投以极大的钦慕与敬意。我回头望了望家乡的鄱阳湖,竟感觉有一种柔软的东西湿润了我的眼眶,融化在此刻鄱阳湖的晨光里!
——原稿完笔于2019年6月20日晚